非常的恼火lg gt5400不能玩2K9 集成的反而还能玩 但...

我I7 870 GTX560 ti 8G内存,为什么魔兽帧数全开帧数才20??
E8200的cpu,4G内存,最近刚换了一块GTX560Ti的显卡,可是魔兽世界还是很卡,帧数只有20震,效果调在优良上_百度知道
E8200的cpu,4G内存,最近刚换了一块GTX560Ti的显卡,可是魔兽世界还是很卡,帧数只有20震,效果调在优良上
我是不是该换平台了?如果要换,哪个U会好一点?
提问者采纳
可能是主板问题1!
额,可不可以说的详细点啊,我也怀疑主板有些问题,但是,现在没有条件测试,也不敢轻易的就换一块。
高端的显卡肯定要配合高端的主板才能发挥作用!!可能你的主板有点老化过时还有就是不兼容的问题建议换个华硕P8H61-M LE的主板淘宝上搜下才400多
提问者评价
感谢您的热心答复。
其他类似问题
4g内存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酷睿i7 四核处理器 i7 2600K金士顿(Kingston)DDR3 Gx2)华硕(ASUS)P8Z68-V/GEN3主板(Intel Z68/LGA 1155
插件问题吧,删掉wtf和interface文件夹试试。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求一个魔兽世界25人团队本,特效全开,帧数保持70以上的配置。_百度知道
求一个魔兽世界25人团队本,特效全开,帧数保持70以上的配置。
要求:屠城战场团队本等都能流畅运行FWQ卡没办自边能尽量做完美 主要推荐硬件:主板 显卡 CPU
总预算&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007aw5左右民币跟我说直接拿外星我想直接拿牌想再看看自组装能能达效
笔记本基本考虑价位段内没笔记本能玩魔兽且特效全我想问组台式机双交火加显示器加音响外设共少钱肯定越少越啊
提问者采纳
Eclipse SLI
内存金士顿
4GB DDR3 1333(骇客神条套装)
硬盘WD 1TB 7200转 32MB(串口WD1001FALS-00
显卡微星 N260GTX-T2D896-OC
光驱先锋 DVD-130D1
LCD三星 P2250W1
机箱酷冷至尊 拓者极致散热版1¥ 429
电源康舒 IP Power6601¥ 799
键鼠装罗技影手Pro 2400线键鼠套装1¥ 240
音箱漫步者 C31¥ 900
散热器九州风神冰刃至尊版1¥ 285
买版操作系统 合计金额:12000+
我内存一般买2手的,这玩意一般不容易坏吧,而且,我是想装一个双交火,因为我听说双交火的功率大,性能要比一般的单一显卡好,缺点是耗电量大,容易烧...
我看出来了,你是想要超牛逼的3大件然后其他的地方能省则省,不影响体验就行是吗
对,只要能开出特效就可以了,其余的没必要太好
主板华硕RANPAGE IV EXTREME/BF3 3699元CPU I7 3960X
3650元华硕GTX680 4999元 没必要用双交火,一个足以。
请问,处理器还能降降吗,有点超预算
借口是2011的 要换一起换
你推荐的这仨,我去实地看看价格再说吧,反正我也看了很多的型号了。
预算差不多,硬盘用固态的,cpu风扇用水冷的,电源要给力
提问者评价
谢谢你的回答,同时也谢谢其他回答者,感谢你们浪费着时间对我的小问题做出的任何回答。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预算配置全买顶级OK.反钱烧.配8000都能达要效.
说话要负责任,如果8000的机子卡怎么办呢
...卡.??那你只有自认倒霉了..你要去电脑商场说配1W5的电脑玩WOW估计商家得把你当大爷恭着.但心里怎么想那就不清楚了.我笔记本玩6000的华硕N43EI267SL-SL特效开到高级25人本帧率都在40以上.
我查了你说的这个笔记本,处理器是I7的很棒,可惜显卡是GT540的,你确定你的阴影开满了吗?
直接点的效果高.其他所有效果每改动..毕竟笔记本性能怎么也不能和台式相比.WOW怎么说也是老游戏了.不可能对配置要求太高.35帧和100帧都基本就没啥感觉了.基本同样价位的台式应该都能把效果开满了吧.
其实,我不光玩魔兽世界,但是主要是为了玩魔兽,还玩别的,一些单机游戏,比如鬼泣5,暗黑血统2之类的。都要特效全开,且不卡,主要是显卡,我压根就没想买一块显卡,我想组个双交火。我主要问的就是什么主板能支持双交火的显卡,什么显卡效果好,性价比高,然后配什么样的CPU能带起来,最后多大功率的电源等。
你的预算根本不用考虑性价比的问题显卡直接N卡顶级的显卡.主板华硕当然也选最贵的阿.有双插漕就成.CPU必须I7的.500G固态硬盘.布裹说真的.我不是JS.实在想不出怎么能给你配出一台1W以上的电脑来..真太难了..估计你得到电脑城多跑几趟了
最顶级的1个显卡就上万,其实,1w多看着多,真用起来就没这么多了,而且1个1w的显卡的性能,比不上2个五千的显卡交火的性能,所以说,我这点预算,还是得追求性价比,硬盘,内存机箱电源什么的就可以先不算他,把三个大件CPU,显卡,主板确定了,那些就能定了。
那不太清楚了.那不属于我们关注的范畴.而且也用不上.那属于奢侈品的范畴.你是老板主要是你需要的是什么.就像我们永远无法理解LV为什么能卖那么贵一样
其实,就是为了玩的舒服点,别老那么别扭,我已经很久没玩魔兽了,现在开90了,打算回来重新玩玩,要是没有合适的配置,就不玩了也无所谓,不过还要谢谢你,浪费你一下午时间
5000配个机箱足以
求具体配置详单
笔记本8000也足够全开了
来个具体型号啥的吧,光说钱谁也不清楚啊
那只有台式机了,配置到最好的了就行了
啥是最好?
CPU英特尔I7的;像卡2000以上的;内存16G 这样就够你玩的了
具体型号能说下吗
独立的显卡徽星的
内存金士顿的
微星光听说过主板...有具体型号吗?比如GTX690 之类的型号。
显卡:微星(msi)N680GTX Lightning 8MHz 2048MB/256bits GDDR5 PCI
(bits也成位)所有的显卡都是一样的 位数越高性能上也就越高
老师,这显卡超预算了,有没有便宜点的
有啊 像徽星 华硕 索泰 你买个位数比较高的就行了,1000元左右就行了;这样CPU英特尔酷睿I3或者I5
内存8G就行了;笔记本的话你买Thinkpad T系列的 注意显卡买独立的 最好还是外星人笔记本,因为他的配置是跟着潮流走的
我给你说说我现在用的配置吧,I7-960 8G内存 500G硬盘 1G独显GTX690
这配置我给你算算多少钱,CPU 2500 内存300 硬盘350 显卡1000 主板是微星的 这配置不低了吧,玩魔兽特效开不全,有几个BOOS卡的就几贞,气的我现在一点阴影都不开,我想要开就开全了,要不开就一点也不开,半开不开的难看死了。一点也不爽。
显卡 索泰(ZOTAC)GTX670 2GD5 极速版 HA 928-8 2048M/256bit GDDR5
更具这个显卡 配置 CPU和内存吧 这三个是连接在一起的 至少你以后要买至少2G的独显
帧数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十天内免登录
我们只谈画质 2012年度26款主流游戏横评
第1页低功耗成主流--2012显卡发展趋势
2012,在各种世界末日及DIY行业衰落的谣言中,显卡可谓逆势上扬,迎来了飞速发展的一年。
在2012年,GPU核心工艺全面从40nm进化至28nm,工艺上的进步也使架构更新成为可能,NVIDIA及AMD两大巨头均乘势推出自家的新架构,性能均比上一代产品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工艺及架构上的革新使这个“性能”指的不仅仅只是跑分高或者游戏帧数高,而是在功耗及发热上也同时降低,让每瓦的能耗比发挥到极致--这才叫真正的性能进步。
以往我们升级显卡的时候,顾虑不仅仅是显卡本身的价格,同时还得考虑主板接口是否兼容,老电源的功率是否足够,破机箱的长度还能不能容纳--第一个问题在2005年后已经基本没有,PCI-E接口即使已经来到3.0年代,但还是能通用的;在2012年后,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也已经不用担心了,因为升级显卡在带来高性能的同时功耗反而更低了,PCB的长度也缩短了,即使是从老旗舰升级至新旗舰,也无需再考虑电源和机箱的问题。不少追求做工至上的网友认为这是偷工减料和缩水,但这恰恰反映的正是技术的进步。
和CPU一样,GPU在历经单纯的堆晶体管、提升频率这个漫长而无奈的过程后,终于迎来了另一个新的发展历程,这个发展方向在未来一年依然会持续下去。
第2页做工党的噩梦
GPU的进步除了带来软件上的性能变化,对硬件层面也可谓一次巨大的革命:由于功耗的降低,我们再也不需要夸张的数十相供电和那30cm的超长PCB来让其工作;由于发热量的降低,我们也不再需要所谓的三风扇、六热管甚至均热板等顶级的散热器,GTX680的发布象征着堆料年代已经彻底成为过去。
GTX680的“简约”用料意味着显卡做工革命的开始
从电子学角度来看,PCB布线从来都是以实用为主,够用即可,换句话说就是能用4层板搞定的绝对不会用到6层,如果你用到了6层,只能说那个布线工程师技术不够。为什么?抛开成本不提,越多的元件和线路板层数对整个电路不但不会增加稳定性,反而还会带来更多的电磁干扰,什么?你说黑色的PCB才是高端?那超级计算机只能笑而不语了。
单纯堆料并不能为显卡带来性能上的提升
其实不能堆料或者颜色无用这些电子学上的基础问题并不是显卡厂商不懂,而是部分消费者的误区所带来的畸形市场需求。正因为有消费者认为“多”一定比“少”好,“少”就一定是“缩水”,厂商就抓住了这个需求,开始往堆料的方向走,厂商之间就开展了堆料的“军备竞赛”,从而让消费者觉得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于是整个产业链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在2012年,显卡的用料缩水了,做工也退步了;也是在同一年,显卡的性能进步了。
第3页画质早已臻化境--2012游戏发展趋势
既然说到显卡,当然要说说桌面级显卡最本质的应用--游戏了。
在集显性能越来越强的年代,除了玩游戏,你几乎已经找不到另外一个购买独显的理由,尤其是高端的显卡,注定就是为了游戏而生,但在过去的一年里,新游戏不少,甚至有诸如《暗黑破坏神3》等期待了10年的续作,可惜似乎没有一款能够在画质上有所突破。
2009年末,当《Heaven Benchmark 1.0》诞生的时候,整个业界都为之震惊,原来电脑上也能够做出照片级的效果,没错,那就是DirectX 11所带来的全新技术,Tessellation曲面细分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他的魅力。两年过去了,我们在评测显卡的时候,游戏也逐渐倾向于DX11,越来越多的DX11大作涌现。不过再细看一看,两年前的《Heaven Benchmark》虽然已经进化至如今的3.0版本,但我们似乎看不出这其中的本质变化,《地铁2033》的画质至今找不到一款游戏能够超越,难道这真的已经是2033年的未来画面?
《地铁2033》的出色特效至今仍傲视群游
从《孤岛危机》第一代开始,我们开始用“显卡杀手”来形容顶级的游戏,也是从那个游戏开始,我们开始用“照片级”来形容顶级的游戏画面--这丝毫不夸张。不过未来游戏面临的问题是,画面已经达到“照片级”的时候,还有什么更牛逼的画质能够将其超越?3D?忘记那个炒作多年都扶不上墙的阿斗吧。
《孤岛危机》的发布象征着高画质游戏时代的到来
Windows 7的全面普及象征着DX11的时代全面到来,也是游戏画质得以飞跃提升的原因之一,如今Windows 8又开始新一轮的宣传,带来的全新触控界面可以说是对PC的一场革命,可惜这个对于游戏画面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毕竟在一台显示器上触摸着来玩游戏还是不太现实,Win8也仅仅是将图形API从DX11进化到了DX11.1而已。
不急于推下一代的DX也可以理解,毕竟到目前为止,用XP玩游戏的用户还大有人在,多元化的游戏市场及玩家的兴趣爱好等也决定了游戏的发展不一定是以画质为主导方向,DX11的发展已经几乎到尽头,剩下来的任务只是普及了。
在显示器上用触摸方式来玩PC游戏?那是一个若干年后的传说
iPhone和iPad的发展告诉我们,不创新不一定是没能力,不创新也不一定会不受欢迎,不创新也未必就会被淘汰,游戏的发展是不是也可以学学?
第4页续集化为主
纵观整个2012年所发布的新游戏,我们不难发现在每一款游戏的介绍前面都先加上一句:“这是著名游戏XXX的续作”。当然,我们不否认有某些游戏确实很优秀,需要以续作形式来延续这款游戏的精彩,但在《极品飞车》出到17的时候,在《使命召唤》出到9的时候,当全世界的战争都打过一次的时候,你还能心如鹿撞、仿如初见那样地去期待一款游戏的续作么?
续作一多,审美疲劳自然就会出现,不少游戏的续作往往只是换一个地图,换一个人物,美工和策划稍微改改,这样就当成一个全新的游戏上市了,这种《愤怒的小鸟》式的发展在PC平台上已经逐渐被玩家所唾弃,强如《魔兽世界》这种号称玩家最忠诚的游戏,也避免不了陷入单调循环的发展困境。
每季一次的换汤不换药还能换到何时?
其实这种“续作化”的发展模式也不能只是怪厂商,整个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大,玩家的口味越来越难把握,这是导致“快餐文化”出现的必然原因。一款游戏的研发周期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两年三年,而是变成了现在的两三个月。不是每一个导演都是王家卫,不是每一款游戏都是《暗黑破坏神》,我们没有那样的时间资本。
难道这就是游戏发展所谓的“成熟期”?
第5页网游画质大幅进步
以前说单机和网络游戏区别的时候,除了互动性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就是“画质”。在网游发展之初,画面确实是以2D画面为主,虽有不少先行者尝试吃3D网游这个螃蟹,但后来几乎都死了,原因是以前的硬件水平落后,个人电脑也还没大量普及,大多数网游玩家都集中在网吧,而网吧的硬件往往还是多年前的集成显卡,2D画面的网游还能玩玩,3D的话只能勉强尝鲜一下了。
《天堂2》的安格瑞斯,还有人记得么?
除了硬件的原因外,那个时候出色的3D游戏并不多也是其没被关注的原因之一,当时3D开发难度相对较大,国内的游戏厂商难以涉足,基本上都在开发2D类型的游戏,国外流行的诸如《A3》、《无尽的任务》、《天堂2》等最早一批画面出色的3D游戏均因水土不服最终郁闷死去。
国产游戏《九阴真经》截图
随着《魔兽世界》的逐渐深入人心,加上以韩国为主主打画质的游戏疯狂流传到国内,3D网游开始逐渐受到国内玩家的关注,逐渐拉近了与单机游戏画面的差距。在2012年,英伟达大力推行的“游戏之道”发展概念开始渗透至国产游戏厂商,蜗牛、巨人、英佩等多家国内游戏巨头开始引入国内的出色游戏引擎,结合英伟达的PhysX技术,共同推出了一系列的画质顶级的网游。《九阴真经》、《光荣使命》两款国产游戏的推出,象征着国内的网游市场已经全面进入顶级的3D时代,游戏画面已经丝毫不输任何一款单机游戏。
第6页显卡更新换代速度快--为什么重点是评游戏而不是评显卡
每年的年中及年末,各大同行总喜欢对显卡进行一次横向评比,或针对某一核心,或针对某一价位,对其做工、性能等进行对比测试,重点始终在显卡上,这似乎已是业界惯例。
过去,我们也曾做过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横评
在横评的时候,我们的确能收集到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在售的显卡,但前面已经提到,显卡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一个型号往往只会在市场上存在数个月,这样一来,针对产品的评测就会有一个时间周期。从横评计划开始,到整个文章的完成发布,编辑往往需要花费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时间,而对于网友来说,在看完评测后,市面上已经找不到这款显卡了,或者已经是另外一个批次的产品。
你能辨认出这两款产品和上面那张图的差距么?
前面还提到,在2012年的新一代显卡中,“低功耗”及“用料简化”成为新的主旋律,像以往的堆料情况只会越来越少,显卡的同质化在刚有起色要改变的时候又被泼了一盆冷水,诸如GTX650这类的主流显卡也仅仅只有2相供电,厂商还能做成什么样的非公版,更何况在如此低耗的年代,堆料堆出来的非公版还有意义么?
第7页游戏存活时间相对较长
相比显卡的“短命”,游戏的存活周期则要长很多,虽然各种页游、网游模版式的快餐化导致每天都有大量的新游戏推出,但是玩家总是精明的,游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会逐渐优胜劣汰,毕竟一个玩家的时间是有限的,他所玩游戏的时间也是一定的,总不能同时在玩所有的游戏,无论是网游还是单机,好游戏终究会被玩家流传下去。除了新买的硬盘外,没有哪个玩家的电脑里仅仅只有最近两个月出的新游戏吧?
经典游戏魂斗罗在iOS及安卓平台上重获新生
看看游戏市场,且不说仙剑、暗黑这种陪两辈人一起长大的游戏;也不提Flash、Bisu这样的星际职业选手在韩国能够红过如今任何一个影视明星;就聊聊现在还在出续集的使命、极品,还有宅男再熟悉不过的山口山;再看看传奇、征途这种10年前让我们感动、疯狂的网游,至今仍有百万的在线人数和每月都在投入数万人民币的老板是不是让你迷惑不解?老游戏我们会用经典去形容,而且会一直把它玩下去,即使有一天操作系统甚至整个平台都要被淘汰了,依然会有烧友去研究模拟器让它一直存活下去。
十年前的VOODOO?确实经典,不过还是让这个老家伙躺在博物馆里吧;五年前的GTX295?确实经典,不过还是趁早换了吧,那电费太吓人了;一年前的GTX560?确实经典,不过有没发现玩小马哥3的时候显存有点不够了?显卡不能一辈子,兄弟不能一辈子,基友也不能一辈子,但游戏真可以一辈子。
第8页消费者习惯改变
在快餐文化时代,DIY玩家越来越少,真正去关注硬件性能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各大以DIY硬件为传统的IT媒体无一不在将重心往移动互联平台方向发展。
玩DIY的人少了,并不意味着组装电脑的人少了,从火爆的网游市场还能看到,用电脑玩PC游戏的人反而越来越多了。只是这些游戏玩家在购买硬件的时候不再像以往那样先去论坛灌水几个月,学习一下电脑知识、DOS命令、五笔输入法云云,而是直接去百度知道提问一句“买什么显卡好”,或者去某电商网站看一下评论和销量就已经直接购买了。购买显卡的重点已经从“体验DIY乐趣”变成了“能不能玩某个游戏”,至于采用几相供电、散热器有几条热管等等,这和游戏有关系么?
显卡与游戏搭配宣传在2012年开始明显增多
而各大显卡厂商明显也已经察觉到这个变化,除了面对高端烧友的产品外,大多数主流的显卡都是结合游戏来进行宣传,做工用料的宣传已经不切实际,也不再有人会去关注。
一句话总结2012年的显卡和游戏就是:市场、玩家都回归到显卡的本质--应用。
第9页进步奖≠MVP--手游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
大概在4至5年前,我们在形容DIY硬件产业的时候,就喜欢用上“逐渐末落”、“开始萎缩”等字样,在最近两年间,我们用这些词语变得更加频繁,而且还喜欢在前面加上另外一个重要的事件--“随着移动互联平台的发展”,那么这个被大家预测为即将毁灭DIY世界的“移动互联平台”的游戏又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在这里引用网上流传的一张恶搞对比图。
虽然我们不能完全否认和肯定这张图,但这的确反映了目前低功耗平台及移动平台与PC之间的画面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功耗与性能还是成正比的,我们不能指望苹果那小小的A5X能够与数十亿晶体管的GK106核心性能相抗衡,手机及平板的所谓四核处理器与PC上的也不是一个概念。目前虽然没有一个很好的跨平台程序能够公平展示出他们之间的画质差距幅度,但从已有的游戏来看,移动互联平台想与PC上的游戏画面相比,必然是不可能的。
无可否认在过去的两年间手机及平板等手持移动设备的兴起的确对DIY业界带来很大的冲击,但笔者认为,PC与移动互联两者的存在关系应该是“和”,而不是“或”,以目前来说,平板电脑不可能做到电脑上能做到的事,电脑也发展不成平板电脑的轻薄及便携性,我们可以同时拥有两种产品来体验不同平台所带来的使用价值。
NBA有一个奖叫进步最快球员,同时还有一个奖叫最有价值球员,笔者觉得用来形容目前移动互联平台及PC平台就最合适不过了,不要忘记了,移动平台的Apps还得靠PC来研发。进步快仅仅是进步快,但要考第一名,还得继续努力。
第10页平台多而杂
发展遇困境
从目前的手游来看,仅仅是游戏内容上能够具备与PC相同的等级(这是废话),我们可以把以往二十年间PC游戏上所发展的经验运用到手游平台上,操作上的不同也直接决定了两者即使在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会有直接取代式的较量。在很多不方便携带电脑的时候,手游平台同样能够带给我们另一种不同的乐趣。
像NBA这样的中等画质游戏在移动平台上都无法与PC画面相媲美
无论是Android、iOS或者Windows Phone,目前移动平台的发展比PC更为复杂和多样化,更没有一个同样的标准或类似DirectX这样的概念为发展提供支持,游戏画质想要迅速提升显然不太可能,单纯依赖硬件的发展导致其将会陷入PC平台十几年前的发展历程。
移动互联平台的未来鹿死谁手仍未有定论
菜鸟看看Android那各种不同CPU的数据包,乱了么?
第11页测试平台及参测游戏--26款游戏画面大乱斗
硬件测试平台及参测游戏一览
我们选取了26款2012年所推出的游戏(以实际发售或公测时间为准,DLC不算)来进行测试,这些游戏均有一定的游戏画面表现,对显卡有一定的要求,根据画面的不同将其分为入门、主流及发烧三个级别。感谢那个你懂的单机游戏网站提供游戏下载。
在硬件测试平台方面,我们采用了英特尔在2012推出的第三代酷睿平台进行测试,虽然不是每个网友都配备最顶级的平台,但为了避免CPU成为瓶颈,我们还是选择了顶级的i7系列。至于定位至尊发烧的LGA2011平台,笔者认为接近万元的整机价格并没有让其到达普及的时候,而且目前的游戏也无需用到如此强大的CPU。
测试平台简介&&&
Intel i7 3770K
英特尔DZ77GA-70K
金士顿DDR3 2133 4G * 2
BIWIN Elite A816 240G
长城巨龙1250W
利民 银箭SB-E
其他测试设备
&Windows 7 x64 SP1&
Intel原装 DZ77GA-70K 主板
想知道你的显卡跑游戏有多少帧?来天极GameMark游戏性能库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你想要的吧。
第12页伦敦奥运会2012--入门级
伦敦奥运会2012 (London 2012 The Official Video Game of the Olympic Games)
游戏点评:从入门级游戏开始,把这个游戏放在第一位,相信各位网友不会反对。在FPS及RPG泛滥的年代,除了FIFA、NBA之类,体育游戏已经几乎绝迹,像NFL、MLB这类型的运动离我们又太远,而且运动类游戏基本上来来去去都脱离不了球类,《伦敦奥运会》这个游戏一共有45项运动,几乎涵盖奥运所有项目,值得体验一把,其象征意义在2012年也不用多说了。一句话概括:全民奥运,全民健身,走你!
画质设置菜单
画面点评:游戏开发公司为世嘉,我们也不能指望其有什么引擎的概念可以用得上,而且这个游戏有XBOX、PS3平台,主机必然不会在首要位置,我们自然不能期待有什么画质上的突破了。
场景描画还是较为到位
略带卡通风格的人物
显卡需求点评:大众化全民健身的游戏,配置当然大众化为主,这个真不追求画质,放在这里也仅仅是其意义,明年绝对不会有了。(呃,2013有奥运?)
第13页暗黑破坏神3
暗黑破坏神3 (DIABLO III)
  游戏点评:期待了至少十年,跳票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游戏,但笔者并不认为是什么大作,从游戏性来看,相比前作仅仅只是画面稍微好了一点,改成了网络版而已,再怎么改,也找不回在网吧联机玩的那种感觉了,也找不回用金山游侠修改的那种感觉了。现金拍卖行?20万敢称第一白富美?玩国产网游的老板都笑了。一句话概括: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画质设置菜单
画面点评:在游戏性上都不认为是大作,那画质就更不在讨论范围了,这种国内称之为2D或2.5D级别的游戏实在没有太多画质可言,在这里出现也仅仅是其象征性的意义,其卖点也应该不在画质,要不以暴雪的生产力,这种画面实在有失水准。
技能特效华丽,但缺乏立体感
显卡需求点评:大众化网游,不是古董都能玩,有卡顿的话请先检查网络。
第14页真三国无双6 猛将传
真三国无双6 猛将传 (Shin Sangokumusou 6 with Moushouden)
  游戏点评:估计除了真三系列的铁杆粉丝,应该没有人会记得三国无双到底有多少部续作了,而且这扯蛋的续作也完全不能叫续作,故事情节来来去去也就那样,从PC到家用机到掌机,无一能摆脱这款游戏的阴影。整个游戏能够找到的不同点应该就那几个文字和菜单样式而已,反正全日文,只能挑几个能看懂的中文字来看看,可怜的黄巾军已经被割草无数次了,也不差今年再割一次吧。一句话概括:懒婆娘裹脚布,被逼出来的经典。
画质设置菜单
画面点评:人物“经典”,情节“经典”,玩法“经典”,甚至连游戏画面也非常“经典”,经典的一成不变,永远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平,一块块浮在半空的贴图随处可见,清晰到只剩下一个个大大的锯齿,不过这个游戏的卖点依然不是画面,而是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快感。
CG的景深效果不敢恭维
人物细节简单
阴影刻画也非常简单
显卡需求点评:同样是大众化的游戏,集显基本能跑,不能跑请降低分辨率,反正视野都差不多。
第15页街头霸王X铁拳
街头霸王X铁拳 (Street Fighter X Tekken)
游戏点评:此前提到的《愤怒的小鸟》式发展的游戏的典型,整个游戏和《街霸IV》及《超级街霸IV》完全找不到一丝的不同点,只是改了几个人物而已,操作上完全相同,鉴于街霸系列的经典性及昔日《街霸IV》几乎是所有显卡评测里所用的DX9游戏之一,这个连汤带药都没换的游戏必须在我们的横评中。一句话概括: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这个游戏就不贬它了吧。
画质设置菜单
画面点评:自《街霸IV》发布已经过去了三年,但却和三年前的前作画面完全一致,风格也一致,相比其他3D游戏来说可能只算一般,但相比自从1987年开始到2009年之间这段时间的街霸系列,那显然已经非常先进,要求突破只能期待《街霸5》的出现了。
经典的场景,就不评价了
显卡需求点评:让经典继续普及,入门级独显即可,APU及英特尔顶级核显基本无压力。
第16页山脊赛车:无限
山脊赛车:无限 (Ridge Racer:Unbounded)
游戏点评:曾经PS上风光无限的大作,可惜首次登录PC平台却是水土不服。相比同类型的RAC游戏来说,这款游戏几乎没有任何的卖点拿得出手,直撞护栏也毫无影响对于一款赛车游戏来说可谓搞笑,更搞笑的是它出现在2012年的PC平台上。出现在这个横评里,同样只是向经典致敬,笔者已经无力吐槽了。一句话概括:有事烧纸。
画质设置菜单
画面点评:说这个游戏烂,不仅仅是操作手感极差,连画质也是糟糕得一塌糊涂。糟糕的贴图,毫无动态的光影,丑陋的美工,总体来说只能达到《极品飞车3》的水平。
细节完全没有,光影也是几年前的水平
显卡需求点评:千万不要用太好的显卡去玩,大材小用。
第17页生化危机:浣熊市行动--主流级
生化危机:浣熊市行动 (Resident Evil Operation Raccoon City)
  游戏点评:和上面的街霸X铁拳一样,这个“新游戏”在游戏性上相比前作同样几乎毫无变化,只是换了一个故事背景而已。依然保留生化系列第三人称视角的设计,保留几个猪一样的队友伴你同行。一句话概括:当成生化5的DLC发布更为恰当。
画质设置菜单
画面点评:画质水平请参考《生化危机5》,毫无改变,DX9级别主流水准。
瞄准时自己会有虚化效果
阴影细节不多
显卡需求点评:中高级的DX9显卡,入门级的DX11显卡即可玩转,集显稍有压力。
第18页尘埃:一决高下
尘埃:一决高下 (DiRT:Showdown)
  游戏点评:鼓起勇气再吐槽一次,又是一个《愤怒的小鸟》式的游戏,不过相比上面的街霸和生化来说,这个《一决高下》已经算是换了点汤药了。游戏故事从前几部单一的专业赛车变成了各种肌肉车,以体验极度不真实的碰撞为主。虽然各大专业游戏网都给予差评,不过对尘埃系列从来不感冒的笔者觉得这个称为“尘埃の番外篇”更加合理的游戏有一般赛车游戏没有的碰碰车体验,也不失为一种创新。一句话概括:旧瓶装新酒,口味独特,不妨一试。
画质设置菜单
画面点评:Codemasters公司万年只有一种引擎,所幸的是这个引擎实际表现比较出色,相比一年变换一个风格的极品飞车系列来说,尘埃系列的画面一直表现稳定,形成了一种赛车游戏的风格。早在三年前,尘埃2披着“首款DX11游戏”的光环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三年来经过了两部续作,虽然仍找不到新的画质突破,但仅仅原地踏步也足以让其没被落后和淘汰,可见ego引擎的超前性。出色的光影效果及物理碰撞效果可谓DX11游戏中的代表作。
较华丽的光影特效及地表细节
显卡需求点评:有一定要求,集显就不要碰了,想要特效全开流畅最好配备一块中端主流级别的显卡。
第19页无主之地2
无主之地2 (Borderlands 2)
  游戏点评:在FPS游戏泛滥的时代,这个游戏绝对可以给你一种耳目一新的游戏风格。一个虚构的星球,一个虚构的故事,加上几个搞怪的外星生物,全新的设计,熟悉的操作,而且在情节及故事内容上也非常不错,实际销量也反映了这确实是一个出色的游戏。一句话概括:FPS中的小清新。
画质设置菜单
画面点评:作为NVIDIA大力合作的重点游戏之一,本来这个游戏不应该只出现在主流,而应该被归类为最顶级。不过这卡通风格笔者实在不能用“逼真”来形容,虽然画质设置上非常不错,各种光影也很到位,不过还是让它停留在虚幻的潘多拉世界吧,不要被肮脏的现实所污染了。
虚幻的卡通风格
显卡需求点评:上面提到,这个游戏和NVIDIA有一定联系,虽然不是写实风格,但怎么也是一款主打高画质和高特效的游戏,建议还是用千元以上的中高端N卡吧。
第20页狙击精英v2
狙击精英v2 (Sniper Elite V2)
游戏点评:和前面的无主之地不一样,狙击精英又是另外一种FPS游戏的玩法,顾名思义就是狙击为主,平时打CS喜欢用狙躲在后面偷袭的朋友就有福了,这个游戏的剧情就是围绕一个狙击手展开,执行一系列的暗杀任务。一句话概括:玩阴的,也是一种乐趣。
画质设置菜单
画面点评:虽然没有达到诸如战地、孤岛这类顶级的PFS游戏水平,不过这款暗杀风格的游戏画面总体来说还算过得去。该有的爆炸都会有,该流的血也会流,烟雾什么的还是有,爆头时的动画还是比较酷的。建议游戏时注意力放在游戏上,无视游戏的画面,你会发掘到更多乐趣。
远景细节比较到位,光影效果也不错
物体模型的细节缺失,锯齿较为严重
爆头动画还是比较精彩的
显卡需求点评:少有的不支持XP系统的游戏,不过要求也仅仅是普通的入门至主流级即可。
第21页F1 2012
一级方程式赛车 2012 (F1 2012)
  游戏点评:又是熟悉的Codemasters,又是熟悉的F1,和去年一样,笔者几乎找不到和《F1 2011》的不同点。喜欢F1的人自然会喜欢,不喜欢F1的人也不用强迫自己去喜欢,这并不是单纯追求速度的赛车游戏,真正想玩游戏而不是找自虐的玩家,还是看看《极品飞车》或者《尘埃》去吧。一句话概括:《愤怒的小鸟之F1季》。
画质设置菜单
画面点评:虽然是同一公司,同一引擎,或许是场地不同的原因,F1的画面看起来总要比《尘埃》低一个档次,一成不变的赛场相比《尘埃》那种拉力赛来说当然有点吃亏,也不会有雪地或者水花等天气效果,看起来较为单调。
场景略显单调,但画面仍较为出色
显卡需求点评:即使画面感觉不如《尘埃》,不过显卡要求一点不低,建议采用中端DX11级别的显卡。
第22页NBA 2K13
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 2013 (NBA 2K13)
  游戏点评:自从《NBA Live》从PC平台退出后,原本曾经带给玩家新鲜感的《NBA 2K》系列从2K9到2K13似乎也停滞不前了,每代续作除了名单的更新外,整个游戏已经找不到更多的新突破。这代虽然加入了全新的玩家球员成长系统,试图带给玩家当一把NBA球员的感觉,不过这和以前的王朝模式区别并不是很大,自创一个球员还不如挑一个自己喜欢的球队。一句话点评:为什么不能向FIFA学学,增加一些国际联赛呢?NBA不正在搞全球推广计划么?
画质设置菜单
画面点评:传说是加入了新的物理引擎,还加入了所谓的力学、运动学,不过这个最终的体现效果就是......没有效果。每年都试图把人物形象做得更加逼真,不过作为伪球迷的笔者总是感觉一代不如一代,球迷、教练等周边环境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景深效果一般,注意身后的观众
人物细节有点提高
除了场馆的地板,几乎找不到亮点
显卡需求点评:入门级显卡即可,APU集显也基本无压力。
第23页极品飞车17
极品飞车17 (Need for Speed&Most Wanted)
游戏点评:第一次有续作懒到连名字都要抄袭前作,《极品17》就是这么一款游戏,即使笔者认为《极品9》的确是非常不错的一代,不过试图复刻经典也在后面加上一个“2”字吧?总体来说也仅仅只是名字上和前作相似,连马上重新比赛都不行确实不爽,而且各种飞天也过于夸张,最恶心的是居然要盯着前面的各个checkpoint点来开车,这个莫名其妙的设计让这个本来就不怎么的游戏再打折扣。一句话概括:连一个名字都没心情想的游戏能好到哪去?
画质设置菜单
画面点评:和第16部的寒霜引擎相比,这部续作的画面当然遥不可及,所幸极品飞车系列的画面一向没有令人失望,没有DX11的光环也可以如此出色。极品9当然很出色,不过连宽屏都不支持已经太落后,既然这部翻版的游戏内容不行,我们将就看看画质,然后期待下一部吧。
光照及阴影效果
光影及动态模糊效果
地表细节一般,远景没有层次
显卡需求点评:画面再出色也是浮云,何况这个画面也没出色到哪去,要求自然不敢太高,用个中低端或者主流的显卡玩玩即可。
第24页使命召唤9
使命召唤9 (Call of Duty: Black Ops 2)
  游戏点评:经典中的经典,搞续集已经是使命系列的惯例,这部延续了上上一部《黑色行动》的剧情继续开展,情节依然引人入胜,百次通关仍不厌。一句话概括:没玩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玩FPS的。
画质设置菜单
画面点评:使命系列从来主打的都不是画质,但在《战地》、《孤岛危机》等各种顶级画面的FPS游戏面前,使命召唤凭借着强大的美工依然让老旧的引擎做出出色的画面,而且此作还加强了光影效果,加上此作还首次支持DX11,可惜其画面始终不是拿手本领,相比同等的DX11游戏要逊色不少。
特效较为华丽,但相比其他DX11顶级FPS游戏来说尚有差距
显卡需求点评:DX11并没有带来高要求,使命召唤一贯平民大众的配置仍旧延续,入门至主流显卡即可轻松玩转。
第25页刺客信条3
刺客信条3 (Assassin's Creed III)
  游戏点评:不知不觉《刺客信条》也形成了一个系列,发布至今也已经有6部续作,玩法仍旧延续经典,较为自由的游戏形式及那酷炫的动作风格吸引了不少玩家的喜爱。此作并没有过多创新的亮点,出色的剧情及精彩的打斗场面是这个系列游戏的最大特点,听说最近还会有原装的简体中文版,这简直让全国玩家泪流满面。一句话概括:值得一玩。
画质设置菜单
画面点评:虽然没有达到登峰造极的照片级画面,但《刺客信条》一贯以来的画面还是过得去的,某些场景的光影还是很到位,总体来说处于中上水平。
光影出色,但缺乏细节
显卡需求点评:主流显卡即可玩转,如感觉卡顿可适当调低部分特效,画面差距不会太大,画质损失也不会太多。
第26页魔兽世界:熊猫人之谜
魔兽世界:熊猫人之谜 (World of Warcraf: Mists of Pandaria)
  游戏点评:作为最早一批的魔兽世界玩家,笔者经历了从45级到如今90级的全过程。无可否认至今《魔兽》仍然属于顶级的游戏行列,“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在其他网络游戏甚至单机游戏上,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丝抄袭《魔兽》的痕迹。但自从80级后,玩家就一直呈现流失的趋势,即使每次新资料片的开启仍会吸引部分AFK的玩家短暂回归,但这终究不是一款游戏发展的长远之计,回归也只是短暂的而已,连山寨中国风这样的亲情牌都打了出来,可以看出暴雪也是相当的无奈。一句话概括:练至90,继续AFK,坐等100级。
画质设置菜单
画面点评:依然清楚记得《燃烧的远征》开放的那天,一扇暗黑之门的差距,笔者原来可以特效全开的显卡瞬间变到只能特效全关。没错,魔兽每一个资料片都会推出一个全新的地图,而这个全新的地图会加入新的贴图,自然也会融入那一年的主流技术来进行开发,旧的地图则会维持现状,所以没玩过魔兽的人会误以为其画质会停留在8年前。不过这次的90级和此前的85级甚至80级时相比并没有太大的突破,看来这种一成不变的玩法,暴雪也觉得累了。
画质相比前两代资料片没有明显提升,但仍是网游顶级水准
显卡需求点评:虽然没有太大画质改变,不过要保证任何时候特效全开都不卡的话还是有一定要求的,作为一个专业宅男,你至少得保证20人的普通战场和25人的普通副本流畅,推荐配备一块千元级别的显卡。
第27页阿玛拉王国:惩罚
阿玛拉王国:惩罚 (Kingdoms of Amalur: Reckoning)
游戏点评:这个游戏虽不是某某游戏的续作,但制作团队却是大有来头,挂着《上古3》和《上古4》设计师的光环,这部续作还是令人期待的,不过往往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这个所谓的翻版《上古》并没有达到任何一部《上古》的高度,情节一般,操作感也一般,不过天赋的设计还是让游戏变得比较耐玩。一句话概括:老滚5玩厌的时候勉强可以一玩。
画质设置菜单
画面点评:既然是山寨的《上古》,画面也自然和正牌的《上古》没得比,贴图和打斗动作都较为粗糙,光影级物理破坏之流就几乎是完全没有。
水体碰撞效果
慢动作的击杀BOSS场景
水体及地表细节完全没有,光影基本没有
细节刻画不足,远景也欠缺
显卡需求点评:游戏优化一般,画面虽粗糙,但全开特效对显卡要求稍高,建议使用入门至主流级别的显卡适当调低特效即可,最高特效最好不要开,对显卡的需求与画面不成正比。
第28页幽灵行动:未来战士--照片级
幽灵行动:未来战士 (Ghost Recon: Future Soldier)
  游戏点评:育碧出品,幽灵行动系列续作,故事情节和其他FPS游戏的续集一样,以前作的故事为起点,或前传或后续。在操作上有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现,AI的表现也很智能化,也不是盲目地清完所有敌人就能过关。一句话概括:画质与游戏性皆有,FPS迷值得一玩。
画质设置菜单
画面点评:这款游戏更大的卖点是其DX11画面,也是幽灵行动系列首次支持DX11,细节的纹理贴图也非常出色,爆炸时的尘土、血液飞溅等效果非常出色,再加上AGEIA PhysX物理引擎,使游戏中各种物体的可以较为随意地破坏,总体来说基本达到目前FPS游戏较为顶级的水准,丝毫不逊色于《战地》及《孤岛危机》系列。
显卡需求点评:特效出色的游戏要么特效全开,要么特效全关,只开一半意义大大缺失,推荐用至少千元以上的中高级别显卡。
第29页质量效应3
质量效应3 (Mass Effect 3)
  游戏点评:看电影比玩游戏的时间还多,开发者试图让其变成一部出色的动作大片,可惜笔者认为作为一款游戏,这样的设计已经本末倒置了。不过游戏本身的职业设计和故事情节还是挺不错的,只要你有耐心慢慢玩完。一句话概括:急性子玩游戏的还是趁早退出吧。
画质设置菜单
画面点评:传闻使用的是知名引擎“虚幻3”的改进版,科幻世界为主的游戏背景,穿插着各种次世代高科技,丝毫不输好莱坞科幻大片,人物刻画及物体细节达到较为顶级的水平,其CG动画也达到了电影级,如果能衡量好过场动画与游戏之间的份量的话,这会是一部玩家能参与拍摄的好电影。
过场动画还是非常不错的
动态光照及影子效果出色
水体效果也很不错
物体细节略有不足
显卡需求点评:游戏画面虽然不错,但对显卡的优化稍有不足,建议想全开特效的玩家配备一张中高端级别的显卡。
第30页心灵杀手
 心灵杀手 (Alan Wake)
  游戏点评:游戏中的绝对非主流作品,论RPG不算RPG,论ACT不算ACT,或者叫所谓的解密游戏更加贴切。一步一步地去探讨故事情节发展,还要经过思考才能过关的游戏,这样的剧情也未尝不失为一种创新,实际上这个游戏的销量也很好。一句话概括:喜欢玩“杀人”、“密室逃脱”之类游戏的玩家不妨一试。
画质设置菜单
画面点评:除了情节设计丰富外,这款游戏的画面也是出奇的好,没有像其他大作那样炒作采用xx引擎,支持DX几几,这款低调的非主流游戏创造了一幕幕逼真的场景,以照片级形容绝不过分。
场景描画逼真,远近景深处理得恰当好处,人物细节也较为出色
显卡需求点评:用一块中高端显卡特效全开来玩这个游戏,画面绝对不会令你失望。
第31页马克思佩恩3
马克思佩恩3 (Max Payne 3)
  游戏点评:大名鼎鼎的游戏界“小马哥”续集,大片似的动作特效,既有FPS元素,又有ACT元素,还有挺不错的剧情。即使跳票多年,但最终出来的游戏绝对没有让玩家失望。一句话概括:9年的等待没有白费,总比等那个什么什么神好多了。
画质设置菜单
画面点评:除了剧情丰富及动作出色外,游戏的画面也达到了照片级的顶尖水平,整个游戏过程就像在看一部动作大片一样,简直是一种享受。
环境光渲染出色
人物细节丰富,动作出色
诸多慢动作镜头,犹如电影
显卡需求点评:虽然出色的画面要求高端显卡并不过分,不过无可否认的是这款游戏对显卡的优化稍差,在开启高抗锯齿时需要耗费大量显存,建议没有2G以上显存的朋友还是把抗锯齿调低一点(是不是想起了GTA4?)。
第32页虐杀原形2
虐杀原形2 (Prototype 2)
  游戏点评:想当年这游戏的第一部出来的时候,那酷毙的打斗风格就迅速吸引了不少动作迷的关注,各种踢飞机,炸坦克,飞檐走壁等神技让玩家大呼过瘾。但这部续作的故事情节略显莫名其妙,在动作设计上相比前作也是大打折扣,笔者觉得比第一部要逊色不少。一句话概括:建议重温第一部。
画质设置菜单
 画面点评:第二部虽然比第一部要相隔多年,不过在画面设计及人物的刻画上并没有太大提升,远景不错,但细节有待提高。令人高兴的是各种怪兽及技能依旧酷炫,还是比较不错的。
动作仍然酷炫,细节也比第一部略有进步
显卡需求点评:听说因为游戏优化问题,某些显卡会有卡顿的bug,不过笔者测试过程中暂未发现,建议采用千元中端显卡。
第33页热血无赖
 热血无赖 (Sleeping Dogs)
  游戏点评:除了《明星三缺一》外,这个应该是极少数能够听到粤语配音的游戏之一,这也让笔者有不少亲切感。游戏无论是市井街头还是高楼大厦等的刻画,都带着浓厚的现实气息,尤其是广东或者香港玩家应该更为熟悉,游戏在剧情的设计及操作上也非常出色,至于这个游戏的英文名字,呃,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一句话概括:港产警匪片。
画质设置菜单
画面点评:较为逼真的城市刻画,细节非常到位,非常写实的都市环境,也是少数非FPS游戏有对城市的描绘。
室内外场景,街头场景都非常逼真
显卡需求点评:出色的画面建议特效全开,要求也不算太高,千元左右级别显卡即可。
第34页荣誉勋章:战士
  荣誉勋章:战士 (Medal of Honor: Warfighter)
  游戏点评:作为《使命召唤》系列的重要对手之一,《荣誉勋章》系列在玩家心目中同样有很高的地位,丰富的动作和战术展示了这个游戏与其他普通FPS游戏不同的另一面。可惜对于FPS迷来说,这部续作对于剧情的刻画略差,游戏本身的可玩性也自然打折不少。一句话概括:画面与游戏性很难兼得,忘记它的情节,专心看画面吧。
画质设置菜单
画面点评:身负寒霜2引擎的光环,自然会被人用来与创造了画质巅峰的《战地3》相比,事实上这一部《荣誉勋章》对战场气氛营造得不错,无论是涉及载具的大战场还是室内的械斗,都做得非常逼真,尤其是爆炸场面更为壮观。
画面大有进步,大量动态模糊效果
显卡需求点评:没好显卡对不起这个画面,建议中高端显卡来特效全开欣赏这部战争大片。
第35页孤岛惊魂3
孤岛惊魂3 (FarCry 3)
游戏点评:作为压轴大作,《孤岛惊魂3》终于在年末如期而至。与其他FPS不一样的是,这个游戏描述的是一个在荒岛逃生的故事,还加入各种偷袭、暗杀的情节,紧张而又刺激,让玩家可以找到一种与别不同的游戏体验。一句话概括:另类的FPS+ACT结合类作品。
画质设置菜单
画面点评:第二部作品曾经被大家作为DX10显卡测试的重要项目,但其粗糙的画面让不少入门级的显卡都跑出了一个非常高的成绩,这也是DX10难以深入人心的原因之一。此次全面升级的Dunia引擎让大家眼前一亮,画质也较前作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即使只是小场面的战斗也描画得非常出色。
显卡需求点评:特效全开对显卡要求较高,最好能够有一块千元以上级别的显卡。
第36页九阴真经
九阴真经 (Age of Wulin)
  游戏点评:少数能够摆脱以等级为衡量标准的游戏之一,网游中就更为罕见。其门派众多,武功套路众多,技能、气功等也让人眼花缭乱,操作上也非常灵活,变招、连招等技能组合多变;再加上那从种植到养成到制作的一大串生活技能,还有漫长的剧情及完整的故事线,让游戏的可玩性非常高。一句话概括:良心推荐的国产精品网游。
画质设置菜单
画面点评:不少玩家都在埋怨国内游戏开发公司不会用国际级的引擎,但作为国内虚幻引擎的培训始祖--英佩与NVIDIA联合的大作,这个游戏在画面表现堪称完美:无论是水体细节、光影特效、人物刻画、城市细节、技能效果等都达到了目前网游的顶级水平,甚至丝毫不逊任何一款单机游戏。
逼真的水面效果
华丽的技能效果
显卡需求点评:特效全开的效果绝对不会让人失望,所以最好配备一款中高端以上级别的显卡来进行游戏。
第37页光荣使命
光荣使命 (Guang Rong Shi Ming)
  游戏点评:传说中部队用来训练的大作,这个光环马上让除《CS》外的一切FPS游戏都全部靠边。虽然我们只能玩到民用版,故事情节也稍显简单,不过这对于国产FPS游戏来说已经迈出里程碑式的一步,就凭“南京军区”+“史玉柱”,这个游戏就必须一玩。一句话概括:中国好游戏。
Benchmark画质设置菜单
画面点评:或者是我们对国产游戏的期望值过低,这款游戏的画质表现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光影细节尤其出色,PhysX物理特效的加入更让游戏增色不少,真实大上海的还原让我们仿佛在看一部历史战争大片,同时,该游戏还是第一款支持DX11的国产游戏,可谓意义非凡。
&运用大量曲面细分技术
显卡需求点评:前段时间不少GTX650级别的主流显卡都在送这款游戏的激活码,显卡值得一买,游戏值得一玩。
第38页画质测试部分总结--结语
画质部分测试点评
26款游戏介绍完了,有超过20款均为续作或者系列延伸作品,笔者认为,太多的前作束缚对于游戏本身的创新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玩家总有一天也会厌倦这种重复的翻新方式,况且,总是不创新的话难道续作要用一辈子?极品飞车会不会出到100?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看过2012年所上市的26款游戏画面后,是否感觉顶级画面和2011年所推出的《战地3》、《孤岛危机2》相比并没有提升?是否终于明白“老滚5”至今仍有那么多玩家为其MOD的原因?是否已经理解了《地铁2033》至今仍是高端显卡评测项目的无奈?在几乎每天都有游戏推出的年代,画面发展居然能停滞超过一年,我们难道要怪某些游戏的画面实在太超前了?
高画质游戏推荐:马克思佩恩3、荣誉勋章:战士
荣誉勋章:战士
推荐理由:即使2012年的游戏画面没有重大突破,仍然“停留在”照片级别。但《马克思3》和《孤岛3》俨然一部枪战大片和一部惊栗逃生大片,这两部经典游戏的续作活生生地就好莱坞的大电影,丰富的游戏情节可谓奥斯卡级别大导演之作,或者我们应该用“电影级”来形容这两部极限画质的游戏更加合适。
高画质游戏推荐:九阴真经、光荣使命
推荐理由:在2012年之前,笔者绝对不会把“高画质游戏”这五个字放在国产游戏前面,而经过一年的发展后,上游芯片厂商的加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让国产游戏取得了飞跃性的突破,至少是在画面上拉近了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在内容设计上可能仍有待提高,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两款游戏写下了国内游戏画质发展史诗的一页。
第39页游戏显卡购买指南及总结
2012年度游戏显卡购买指南
相比2011年的新品匮乏,2012年新品的层出不穷可谓给玩家带来丰富的选择,无论是NVIDIA还是AMD的粉丝,或者还有集显党,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独立显卡和集成显卡均有大幅发展可谓玩家的最大福音。经过一年的市场发展,去年发布的所有新品都几乎已经进入到一个成熟期,每个价格段都有一款性价比较高的核心供玩家选购,而一些标配大显存的核心也相继推出其小显存版本以吸引玩家,如果你不是超大屏显示器的用户,或者每一款游戏都追求最高抗锯齿的玩家,大可选择这类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毕竟1G显存对于目前的游戏来说已经基本足够,核心才是决定性能的首要条件。
在2012年,显卡已经彻底步入28nm的新一代,但市场上仍有不少老一代的核心在缓慢清货,而且不少网游认为这些老显卡在经过价格调整后,性价比要比新显卡要高。对于这部分旧显卡,笔者的建议是,如果不是追求极致到某个价位的极限跑分性能,最好都不要购买老核心的产品,除了性能外,功耗及温度也应该是购买显卡需要考虑的重要条件之一。而至于追求做工至上的玩家,那就只好停留在“旧社会”了,未来除了极致高端的堆料型号,一般主流市场都应该往低能耗及精简做工的方向发展,选择好做工,同时带来的还有那头痛的发热量及功耗,为何不选择向前看呢?
年度推荐核心:GeForce GTX650 (GK107 with GDDR5)
GeForce GTX650公版
推荐理由:全新开普勒架构,具备除了GPU动态加速外的所有开普勒特性,超低功耗,超低发热,相比小弟GT640,搭配了GDDR5显存的GTX650可以更完美发挥出GK107核心的最大威力,仅384个CUDA处理核心也可以轻易达到上代主流GTX550 Ti以上的性能级别,而且28nm还具备出色的超频性能,增加了6pin供电接口也让其超频成为可能,超频后的性能提升可观,性价比大幅增加。由于定位主流,GTX650也获得了众多显卡厂商的支持,无论是中规中矩的公版还是追求做工的极限非公版,都能充分满足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编辑推荐游戏显卡:华硕GTX650-DC-1GD5
华硕GTX650-DC-1GD5
推荐理由:作为业界的老大哥之一,华硕显卡一直以高性能及出色的做工占领着高端玩家的市场。这款配备了经典DirectCU散热器的GTX650几乎可以称得上做工最好的GTX650,同时相对超长的PCB、加固条、超合金电感及数字主控芯片等设计可以充分满足对显卡做工有苛刻要求的用户。
编辑推荐游戏显卡:技嘉GV-N650OC-1GI
技嘉GV-N650OC-1GI
推荐理由:同为台系品牌的技嘉同样推出了多款非公版GTX650,以公版为主要设计模版,在用料上主打超耐久的技嘉大大增强了其元件及电路的可靠性,均采用了与高端显卡相同的铁素体电感及日系全固态电容,在接口方面也比公版更为丰富,而DVI接口屏蔽及HDMI接口镀金两个细节设计很好展现出一线大厂主流级显卡的风范。
编辑推荐游戏显卡:盈通GTX650-1024GD5极速版
盈通GTX650-1024GD5极速版
推荐理由:盈通极速版系列显卡一直以高性价比而受到玩家的普遍好评,这款GTX650极速版也不例外,同样在公版的PCB设计上更换了更为出色的非公版散热器,同时还去掉了6pin供电接口,使显卡在保持有高性能的同时还降低了其功耗,也是市售为数不多的无需供电的GTX650之一,可谓简约而不简单。
编辑推荐网游显卡:索泰GTX650-1GD5毁灭者TSI
推荐理由:在国外,显卡与游戏搭配销售早就不是新鲜的事情,而今年国内的显卡市场终于开始大量引入这种形式,毕竟显卡最本质的应用始终是游戏。索泰这款GTX650延续索泰显卡一贯的出色做工,而且搭配了《九阴真经》的光盘、游戏特权卡等,还有详细丰富的新手指南,让你轻松变成人民币玩家。
编辑推荐网游显卡:讯景FX-775A-ZDB酷魂黑卡
讯景FX-775A-ZDB酷魂黑卡
推荐理由:虽然在大多数游戏测试中,HD7750相比GTX650要稍逊一筹,不过两者总体来说可谓不相上下,消费者可针对自己喜好选购。相比开普勒架构,南方群岛系列同样具备低功耗低发热等优点,加上讯景这款HD7750在做工及频率上都具备一定的优势,加上附送《神魔大陆》游戏大礼包,网游玩家值得考虑。
全文测试总结
一年一度的显卡频道横评结束了,没有以往的拆解显卡、跑分、跑游戏的过程,对游戏的评价也受到经验及个人喜好所限制,难免有一定的主观意见,但笔者希望呈现给网友的是一个远离A/N的阵营争吵、不谈虚无飘渺的技术、不谈更加虚无飘渺的架构、共同寻找游戏乐趣的虚拟世界,这样不是比看某一价位或者某一芯片组显卡的横评更好么?
本文来源:天极网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非车险:   
:      
热门问题:  
:        
:         
热门影院:
数码论坛/博客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www.51yue.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1308 second(s), 3 db_queries,
0 rpc_queri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t54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