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任务可以先不做,等人能飞吗再做么

《北极,北极!》纪录片制片人董迎春手记:我在这里,北极在那里
扫一扫 手机阅读
  一次改变人生态度的极限之旅
  从北极点回来后,所有了解到我此行的人,反应如出一辙,完全符合新闻业之所以能立足的两个心理条件:一是好奇心&&&去北极了?&;二是求知欲&&&北极怎么样?&接连的疑问句再配合各人特有的眼神、表情,生动得让我都不忍敷衍了事,于是回答:&壮观,确实壮观。&
  其实这个回答让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不满意。北极,这个千万年来地球地理上的一个极点,千百年来地球人心理上的一个极点,我作为每年仅有的几百个踏足者之一,所受到的冲击和激荡,岂能仅以这几个平淡无奇的字一言以蔽之?
  从一块有着14亿人的扰攘大陆走向北极,可以想象其中的落差。这是一片如此平静的海域,放眼望去,除了不落的太阳和蔚蓝的天空,就是白色的冰...说是白色并不完全准确,有很多大冰块,因为冻得磁实,已经呈青绿色。
  在无风的时候,声音在这里是一种可怕的存在。我在冰面上独自往远处走去,因为头上裹着三层帽子,脚步踩在雪里的嘎吱嘎吱的声音,听起来十分怪异,好像有人尾随,又明明知道这儿不可能有其他人,那会是什么?还能有什么?想想那个站起来身高可达三米,跑起来时速可达60公里的庞然大物,北极的形象大使,不禁就毛骨悚然,于是下意识地不断回头望。在准备飞往北极点的俄罗斯巴尼欧大本营,如果仔细观察一下独自前行的每一个人,都会有&走几步、回头望&的习惯性动作,这时你会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孤单。
  好,还是以时间的先后顺序,开始讲述我的北极之旅吧。
  被北极撞腰
  2014年三月底的一天,在向财经频道节目部副主任、《北极,北极!》纪录片总导演余敬中汇报关于纪录片的有关事项时,突然领到带队前往的任务。
  我还以为是开玩笑。因为在这之前从来没有过这个动议,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去什么北极、南极。这不是&奢望&,因为我就没有&望&过。在探险方面,我绝对是个门外汉。很钦佩那些探险者,但自己从来不曾有过哪怕一丝成为他们其中一员的念头,这个想法和那些极点一样,距离我遥远得很。我更愿意坐在一张安静的书桌旁看一些无用的书。但即便这样,当&去北极&这样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时,就像我从来没有梦想过发财但突然有100万美元砸在我头顶,我不会拒绝,不会不珍惜。于是我在反问几次、得到确实让我去的答案之后,我开始把我的目光从民国的历史迷雾中暂时挪开,投向那像处于另外一个星球般不可捉摸的北极。
  我们这次去北极是通过世界知名探险家奥斯兰帮助联系的,伯格 奥斯兰先生被誉为当代最成功的极地探险家。从1990年开始,他持续不断的树立着极地探险的里程碑:人类第一次单人无后援到达北极点,人类第一次单人无后援穿越南极大陆,人类第一次在冬季漫漫长夜到达北极点等等。近年来,奥斯兰先生投身极地环境的保护工作,试图唤起公众对极地环境的关注。因为对极地的热爱,奥斯兰甚至在2012年4月把他的婚礼举办地也选在了北极。
  因为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到北极探险,俄罗斯探险家巴雅尔斯基博士1993年在北纬89度处设立了北极点探险大本营,这也是世界上惟一一个设在这个纬度的探险营地。奥斯兰先生与这个大本营自然颇有来往,他了解到我们要来北极后,马上给我们联系了大本营。因为大本营每年只存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4月20日后,北冰洋的冰开始融化,大本营就将撤离。所以,我们要赶快确定,赶快报名。尽管时间紧,但在奥斯兰先生的帮助下,我们最终如期成行。
  而奥斯兰,又是另一位极地爱好者、曾任挪威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的梅园梅女士介绍认识的。后来我发现,在北极这个问题上,同道者颇多;而且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所有关心环境、关心北极的人,性格越来越趋同,都更加充满诗意和爱意,更加悲天悯人。梅老师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但看来学习中文的过程明显没有影响她的思维方式。她那么富有童心,在陪我们采访的过程中,创意频出,把自己和大家都逗得忍俊不禁,本来很累的采访过程因为充满着无数惊喜而变得似乎轻松起来。
  连一些采访对象,包括我们自己的人,也经常被梅老师感染,与梅老师一起玩得十分开心。
  在接触的过程中越来越发现,梅老师就是中国与北极的桥梁,有了她就能直通北极。她在我们拍摄的过程中,考虑得比我们自己还要周到,给我们的帮助,真非一个感激所能涵盖。
  画中画
  终于,所有手续都在忙乱中按部就班地办完了,要出发了。日,14:50,北欧航空SK0996航班,从首都机场T3航站楼出发。经过9个小时40分钟的飞行,当地时间18:30到达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紧接着转机,坐20:35北欧航空SK1472航班飞挪威首都奥斯陆,一个小时10分钟后抵达,入住机场附近的一家酒店;第二天一早又出发,10:15的航班,经四个小时40分钟的飞行,抵达世界最北端的城市,位于挪威属地斯瓦尔巴群岛的朗伊尔宾。
  朗伊尔宾位于北纬78&13&,这里,已然是一派北极风光。一路飞行,我已疲惫不堪,但飞机快降落时,从空中看到&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震撼像下飞机时的冷风一样扑面而来。
  那种在这之前似乎还不太真实的感觉都和我本人一起落在了地面上:我到了北极。在领取行李时,传送带上的北极熊,更强化了这一印象。
  尽管,这还只是我们北极之旅的预热(其实应该是&预冷&)。当天,朗伊尔宾的温度是零下12度;北京的温度是零上22度;北极点的温度是零下35度。
  那些曾在电视上、书报上看到的异域风光,正在我们面前一一展开。
  朗伊尔宾的房子长年被冰雪覆盖,红色、蓝色、黄色,均极鲜艳。后来我们在格陵兰岛,觉得那里的房子风格和这里接近,但色彩不如这里绚烂。我拍摄了一张世界最北端的教堂的照片,自己都被其中的色彩惊住了,无论红、蓝、白,都是那么透彻、清亮。我们常夸一座城市漂亮,说是像&在画中&一样,是否就是这般景象?
  我崇尚自然。这个自然有两个含义,一是大自然,二是与&人为&相反的那个词。看一看发达国家,美的都是自然的。朗伊尔宾的人们在艰难求生存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生存的法则,也找到了自己应该有的颜色。反观我们的城市,雕琢的痕迹之大,堪比鬼斧神工。但你没觉得,它们与我们的灵魂根本不搭界甚至是抵触的?
  摄影师小朱一直惦记着要买一条抓绒裤,我则想买双鞋,总觉得自己带的那双鞋保温效果很可疑。原以为在这里买点东西会很难,但其实只要在工作时间段内,应有尽有,市场发达了,经济发达了,就没有被文明遗忘的角落。这里惟一的一家超市,面积足有1000平米,门口的招牌上依然是北极熊的光辉形象。
  全面武装
  买好衣服,徒步到一家酒店,巴尼欧大本营的人员要做出发前动员。到后,主要问装备,尤其是穿的衣服,结果,不论是小朱他们带来的衣服,还是我刚买的鞋,都被否决,&你穿这样的鞋去,脚会被冻掉&,说得我们心中一凛。最后,我们还是穿上了从大本营借来的裤子和鞋子。
  那双鞋,让我印象深刻。它长及膝部,共分三层,最外层一层皮,然后一层毡,再然后一层毛。里面再穿上两层袜子,外层羊毛袜,也长及膝部,里面一双厚棉袜。这套装备,让我安然渡过了北极点的24小时。
  这次北极行,让我对温度有了全新的认识、深切的体验。如果没去过极寒地区,我敢说,你对温度的所有自信都是盲目的。有人爱拿咱们东北那旮旯的寒冷说事儿,我得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他,那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即便同样是零下35度,在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冰的北极圈内,和在咱们火辣辣的东北,感受起来会大有不同,这个道理似乎不难懂,恕不解释。
  有种子总会发芽
  动员会后,去拍全球种子库。这个种子库,在我阅读的经历中,有着特别的印记。已经忘了什么时候,看到介绍这个种子库的一篇文章,当时就想,居然还有这样一个被称为人类诺亚方舟的地方,唉,此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看到。造化弄人,机会来了,而且这么快。
  种子库并不容易进去,我们是在梅老师的积极联络下,正好赶上印度人来送种子,才搭便车进去的。关于这家种子库,百度百科有详细介绍,兹录如下:
  在距离北极点约1000 公里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一处山洞中,有一座&世界末日种子库&:约1亿粒世界各地的农作物种子被保存在零下18 摄氏度的地窖中。
  该种子库堪称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储存库,其安全性堪比美国国家黄金储藏库,甚至可以抵御地震和核武器。
  小麦和土豆等作物的种子将藏于深山中开出的两个密室里,洞壁涂有水泥。每个贮存室的面积为375平方米,塑料盒将被安放在一排排金属架上。每个盒子装有大约400个样本,都放在聚乙烯包里,每种样本有大约500组种子,密封在防水的铝箔片里,以免断电时制冷系统失效。种子的贮存温度将保持在零下18℃。
  这项工程预计耗资300万美元。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导指出,地窖将建在距北极1千公里的挪威斯匹茨卑尔根岛(Spitzbergen)砂岩山区,厚1公尺的水泥壁后,有2个气闸舱,高安全性的防弹门保护种子银行。
  它将保存全球已知的所有农作物种子,目的是为了在地球遭遇了核子战争、自然灾害或气候变化等灾难时,劫后余生的人类还能重新播种,保证世界农作物的多样性。此粮仓以美国黄金储存地诺克斯堡的安全模式建造,耗资300万美元,将用来储存200万种不同的农作物种子。地窖建造费全部由挪威政府负担,挪威只拥有地窖所有权,种子的所有权仍归各存储国。
  &粮仓&高度是经过仔细推敲过后的&安全高度&,约海拔130公尺高。即使格陵兰冰原溶化,海平面预估上升7公尺,无法威胁到&粮仓&。
  大城小记
  朗伊尔宾有2000人,全城共有六辆出租车。一个2000人的城,在我们这里连镇都不是,只能是个村。我们不是本村村民,在村里,交通自然基本靠走。走在路上,看看表,夜里11点,但夜色很特别,像我们这里的天蒙蒙亮。
  这里似乎各种颜色齐备,除了绿色。朗伊尔宾人大概永远也不会发明出&绿意盎然&这样的词来。大量日本车和韩国车穿行在路上,路很窄,甚至被雪覆盖后根本辨认不出,更别说中间的黄线,有没有我都没搞清楚;且很滑,有几个孩子直接在地面上穿着普通的鞋溜起冰来。不过车都开得很快。朗伊尔宾人如果在正常路上开车,估计都能飞。另外一种主要交通工具是雪地摩托,看着虽略显笨重,但时速可达90公里。我们的摄影师小朱在从北极回来后就坐雪地摩托上了山顶,去拍朗伊尔宾的全貌。
  更有不少人兼程来到朗伊尔宾,就是为了滑雪和开雪地摩托。一串雪地摩托轰鸣着在雪地上滑行,场面也颇壮观。
  朗伊尔宾的每一个人都十分热情,迎面走来时,还很远就脸上堆满了笑。如果不是笑容里的真诚让你不敢多想,否则真觉得他有事要求你似的,其实人家过来不过是和你打个招呼。
  当天走到酒店后累瘫了,只干了一件事,就是把与巴尼欧大本营的那份生死协议签了。来之前对这份协议还心里一直犯嘀咕,到了这个环境里,突然发现一切安好,生死之事不值一提。随后没洗刷就上了床,大概30秒就睡着了,这是近几年出国入睡最快的一次。再不是年轻时了,现在出国到了晚上往往越发精神,眼望外面黢黑的天穹,不断发出各种慨叹,恨不能立刻把自己的感悟记下来,觉得第二天起人类的哲学思考将因此上升一个高度。但太阳升起后人就蔫了,哲学思考迅速往生不如死的生命体验滑坡。这一经历不断重复、感觉已经无望扭转时,在世界最北端城市一举改变。
  大本营,一&纬&之遥
  第二天早晨五点多钟醒来,先洗了一个澡,因为听说到巴尼欧大本营后不能洗澡。然后收拾、出发,按昨天的通知,十点钟飞往巴尼欧大本营。进了机场发现是一架小飞机,数了一下,机上乘客共13人。飞机后半部的座椅都被放平,放了大家的行李,还有给巴尼欧大本营的补给。
  经过两个半小时的飞行,到了巴尼欧大本营。这里,北纬89度,距离北极点一个纬度,110公里。
  我们这个小团队,一路向北,北京(北纬 39&56&)&&哥本哈根(北纬55&43&)&&奥斯陆(北纬59&56&)&&朗伊尔宾(北纬78&13&)&&巴尼欧大本营(北纬89&),不断经历着时空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到了巴尼欧大本营,第一个感受,是空旷;接下来就是冷,真冷;再下来,太阳真好玩,我们在这里待了24小时,它沿着地平线(不对,应该是海平线)正好转了一圈。
  从北极回来后,还常被问起的一个问题就是:&看到北极熊了吗?&我回答没有,对方总会有一丝失望。没看到我也失望,但如果当时真看到了,估计我会绝望。站起来三米高,跑起来时速可达60公里的北极熊,我一开始就没准备和它比身量、比快捷,智商可能高于它(也不一定),可它又不跟我比这个。大本营的工作人员和我想的一样,刚一下飞机就警告我们,不许单独行动,否则昨晚签的那份生死协议就真的生效了。
  在大本营还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性别模糊了。我们被安顿在7号帐篷,当晚我发现住了一共六人,四男二女。
  至于厕所,男的是小的露天,有一个倒置的汽油桶向你致意要适当控制流向,大的才进屋;女的当然只能进屋了。男女厕所相隔50米遥遥相望。在这个手在外裸露两分钟就可能冻伤的地方,估计没有几个人对另外一处地方感兴趣,愿意耽搁点时间观摩。
  大本营建在厚1.5米的冰盖上,冰盖下则是深4380米的北冰洋。它是一个科研基地,俄罗斯和美国的科学家们在这里还搭建起了几个临时实验室。其中一个大概只有三平方米的小实验室,挖了个50厘米见方的洞,以检测不同深度的水质变化。站在旁边,我总是担心一不小心滑下去,如果那样,我该怎样爬出来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
  后来发现,自己实在想得太多了。如果滑下去,一分钟内就会冻僵。后果很科幻:40万年后,北极干涸,科学家在4380米深的谷底,惊喜地发现一具人型化石。
  冷,浸入骨髓的冷。在外边待五分钟就觉得手不是自己的了,赶快回到作为公共休息室的帐篷。帐篷里暖和,通过烧汽油产生暖气&&这是不是俄罗斯特色?&&再用鼓风机往帐篷里劲吹,温度保持在十八、九度,进去马上就是一身汗,再出去又是一身冰凉,就这样不断循环往复,在冰与火中不断锤炼着自己。
  来到这个地方,哪里舍得在帐篷里不出来。出来后,呼的气很快变成了霜挂在了帽沿上,爱留大胡子的老外们,眉毛胡子上也都挂着冰溜子,我们的记者小薛,也成了白发美女。看到他们脸上挂满冰溜子还在那儿谈笑风生,对人类的承受力顿时有了自信。
  尤其是,所有的人,全都那么乐观。所有的人,到了这里似乎都变成了孩子,眼神也清澈了,想法也简单了,好像身体也脱胎换骨了。在这种天气,一个老头,美国的一位科学家,不穿外套,接受我们采访并带领我们看了好几个地方,露天20多分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大家猜猜他的年龄?&&76岁。
  你猜对了吗?
  到了大本营,何时去北极点?我们被通知,等着,只要天气合适,随时。感觉不像是乘直升机去北极点,倒像是要坐车出去春游。晚八点多,睡我临床的一位捷克大叔马瑞克&&马瑞克也是一位大探险家,他曾经去过北极7次,前6次都是徒步,但最后一次时雪橇撞冰弹起,重重砸在他的膝盖上,导致膝盖粉碎性骨折,现在走路还一瘸一拐的,但他对北极的热爱一点没改变,只不过只能和我们一样坐直升机前往了。他与奥斯兰关系极好,在奥斯兰的婚礼上负责演奏吉他,到这里后一直排队等我们拍他,终于可以拍了,上来先给我们弹了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大概知道中国人对这首曲子有不同寻常的感情。
  他在我们到北极后一直充当着我们的守护神,吃饭、睡觉、出发,都首先叫上我们,没看到我们还会到处去找。在大本营这个弹丸之地不会失踪,但会被落下。与我们从朗伊尔宾一起出发的两个挪威小伙子,就在公共休息帐篷里一直等着,结果没人叫,生生被落下了,余下几天的座位又已排满,他们再到北极点只能等到明年了。
  正在距离大本营外的帐篷拍摄,老头过来了,说收工,30分钟后出发。我们赶紧准备。后来有人问我,临到北极点那一刻,你激动吗?说实在的,当时一个拍摄赶着一个拍摄,一个航程接着一个航程,后来统计了一下,半个月内,我们共飞了13次,包括两段九个小时左右的长途飞行。每一天,每一个拍摄和每一次出发,只想着别出纰漏。激动?全淹没在紧张的行程中了。
  上了直升机,只有九名乘客,三名机组人员。飞得一直很低,地面上(应该说是水面上)的壮丽景色一览无余。漫山遍野(突然发现很多中文都不适用了,或者说不准确了)全是冰盖,只有纵横交错的沟渠样的道道小溪,如庄稼地里刚翻过的垄,才让冰盖不显得过分单调。
  直升机途中经停了两次,接人,其中一次还运上来三艘冲锋舟,这是徒步北极的探险家们准备返回。
  直升机慢悠悠地往前走,最后到了一个地方徐徐停了下来。一直没再起飞,正奇怪,探险队长通知可以下了,北极点到了。
  这,就是北极点。
  与大本营相比,似乎景观无太大变化。但天更冷,冰更硬,太阳更刺眼。除了我们同行的十几个人和一架直升机,世界安静得可怕。这还是接近极昼的时节,如果是极夜时来到这里,想想就毛骨悚然。
  想多拍些照片,可惜除了手不听使唤外,相机、手机也都不听使唤。相机一拿出来就显示没电,明明来前才充满电的;手机刚一举起来就死机。都是太冷惹的祸。这几张照片,全是和时间赛跑抢出来的。
  我们的摄像师小朱为了方便,把手套摘掉了,徒手操作了三五分钟机器,他刚一拍完,队长和那位捷克大叔马上过来捧着小朱的手不断摩娑,怕他的手冻坏,并对他的勇敢行为表示高度赞赏和不理解。
  北极点在哪里?循着定位仪走去,北纬 89&59&56&&,57&&,58&&,59&&&&这里就是北极点!
  我们在北极点还要出镜,而大本营通知我们最多在这里停留45分钟,所以,来不及感慨,我们就在这里忙活起来。最后,为了我们,直升机还是多停留了15分钟。
  没有特别的纪念仪式,队长只是把原先准备好的酱紫色的一种酒,用一次性的塑料杯盛上,互相碰杯以示祝贺。看那颜色,还有尝起来甜甜的味道,我一开始还以为是一种饮料,冒着热气,在这冰天雪地里无疑是种佳饮,于是喝了两杯,全身顿时一热。但很快脑袋就天旋地转了,再一次领略到了俄罗斯人的厉害。
  北极点,值得久留,不宜久留。满飞机的人在等,我们得走了。
  回程中居然还有一个项目。与我们同机从朗伊尔宾过来,又在同一个帐篷入住的一对俄罗斯夫妻,据说是大富豪,男人长得像一头北极熊,胳膊有我大腿粗,在大本营我居然看到他穿着一件秋衣、一双拖鞋,还没穿袜子,在周边遛弯。他妻子则一直萎靡不振,后来了解到是因为她对老公的此行并不赞成。因为她这位老公,要在北极点游泳!
  回程的直升机飞了十分钟左右,这位老兄开始脱衣,机上一片欢呼。
  到了一处有沟渠的地方,直升机慢慢停稳,只穿一件泳裤的老兄腰里拴了一根绳,试探着滑了下去,然后迅速爬了上来。原来,这个游泳只是象征性的,我还以为他要在里面畅游半小时呢。就这一下,我看到他爬上来时已经手脚很不灵敏,头上的水立即结冰,眼看着覆盖了一头冰碴。众人手忙脚乱地给他擦身子、披毛毯,马上扶他上了直升机。这哥们上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身上的酒壶,惬意地喝了一大口。
  另外一个年龄更大的哥们不知是原先有计划,还是受了俄罗斯老弟的鼓舞,在众人的起哄声中,也脱了个精光,动作更麻利地跳了下去,也更麻利地蹿了上来。这两个人让直升机内的气氛从沉默中爆发,瞬间达到高潮,我们在一路欢声笑语中回到了大本营。
  北极点之行,就这样以严肃、以提心吊胆开始,以裸泳、以众神狂欢结束。这似乎也符合生命的本来面目。然后,我们继续在大本营拍摄,直到被突然通知15分钟后出发回朗伊尔宾。在大本营加起来约一整天的时间。
  我们的身体也都留下了一些记念。最常见的就是指甲盖断裂,三人全有;手冻伤,三人全有,程度不同;摄影师小朱鼻尖冻伤了还不知道,晚上洗澡时觉得痒,用手一抹,一块皮掉了。 Greenland&&绿岛?
  再然后,我们在朗伊尔宾继续拍摄;再然后,我们又辗转到了格陵兰岛进行拍摄,那里与朗伊尔宾又有一番不同风味。格陵兰岛的故事,容后再述,谨以几张照片纪念。
  不是终点,是起点
  当时,包括回来后一直在想,我们去北极,是因为拍摄纪录片的需要,那么,奥斯兰他们呢?梅老师走南闯北,但那天还是很羡慕地对我们说,她到现在还没有去过北极点和格陵兰岛,除了保护北极、保护环境,她还在追求什么?为什么不同肤色、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人们,来到北极后,都好像回到了孩童时代,机锋顿收、率真流露?再回过头来,我们,为什么要去拍这部在很多中国人看来可能遥不可及的北极纪录片呢?除了各种科学解释,我想可能还有一点,那就是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以及对自身极限的挑战,正是这一点,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以及我们自身的提升和完善。这是浩瀚世界对人类的呼唤,也是一种来自人类生命本原的冲动。
  所以,我们不是在做纪录片,我们是在为人类文明及脚下的这片海洋和土地把脉。这里的每一个脉动,都牵动着我们的命运和全人类的未来。
  1924年,英国登山家George Mallory回答《纽约时报》&你为什么要攀登珠峰&时,他的回答成为激励无数后来者的一句名言&&&因为山在那里&。同样,为什么人类要前仆后继,要在科技手段已经完备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徒步去北极,要在北极游泳,要在北极跑马拉松,要在北极举办婚礼,要&&&&因为,我在这里,北极在那里&&
  (作者董迎春为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制片人,本文写于2014年5月。大型纪录片《北极,北极!》4月22日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敬请关注!)
编辑:许梦可
责任编辑: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移动看!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24小时点击排行初次见游客,大熊猫幼仔抱着饲养员的腿不放。
一辆小轿车和路过的火车发生碰撞,事故致2死1伤。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文对微型多旋翼无人机在输配线路巡检中的应用,针对影响多旋翼无人机系统安全运行的环境因素,以及影响多旋翼无人机系统飞行安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归纳了了多旋翼无人机在输配电线路巡检中的任务管理基本注意事项,并在此基础上认为多旋翼无人机在输配电线路巡检时,在系统运作的时可将输配电线路巡检任务分为七个阶段,而只要完整执行这七个阶段,即可以保障输配电线路巡检任务顺利完成,同时针对多旋翼无人机系统在运行七个阶段的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探讨。
  目前输电线路巡视正逐步转向由“航空巡视为主,人工目测巡视为辅”的方式,航空巡视具有快速性以及数据可以共享等优点,而其中微型多旋翼无人机是巡视体系中重要的补充。
  近年来得到了大量的应用,随着技术的进步近几年来微型多旋翼无人机的完成任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该文试探讨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尤以35kV及以下中、低压配电网为主)的输配电线路中微型多旋翼无人机的应用。
  影响微型多旋翼无人机的主要环境因素分析
  无人机电力巡线是电网企业进行的一种技术改造项目,势必要产生一定的安全管理问题,而其中安全风险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整体风险而言,项目安全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是项目主要风险因素,无人机系统故障因素、飞行环境因素、机载设备性能是影响项目整体风险的关键因素。飞行环境因素包括(无线电环境、气象环境、地理环境)。飞行环境中无线电环境由于只能使用频谱仪及无线电距离测试,
  因此进行电磁环境测定难度最大。也是在任务管理中最难进行管控的因素。
  高压输电线路是三相交流电,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并不断向四周激发,离高压线的距离越近,场强也就越大。电磁辐射强度与电流,电压,塔高,塔型等有关。一般情况下,两塔之间的线最靠近地面,此处的电场强度最大,电磁场强度随距离的减小而衰减。
  架空输电线路产生的无线电电磁干扰主要是导线表面和线路部件表面的电晕放电及绝缘子高电位部分放电和接触不良产生的火花放电。电晕放电受气候影响较大,在电晕及其它放电的同时,产生的效应之一是无线电干扰。无线电干扰的实质,是在电晕过程中出现一些有害的、频率相当宽的电磁波干扰无线电通信,对无线电设施产生干扰,危害环境。
  线路杆塔高度、相间距离和分裂导线的数目都会影响无线电干扰水平大小。在输电线路50m以内,电场的影响较大,是干扰通信的主要因素。
  微型多旋翼无人机系统的基本运行任务
  对线路环境的巡检可基本归纳为两大类。
  (1)线路环境类:线路与设施周边植被变化,地形地物变化等。
  (2)线路设施类:导线,杆塔,基础,绝缘子,拉线,金具等。
  微型多旋翼无人机系统其典型的运行方式是以线路中的某一杆塔处附近为起飞点,不超过起飞点500m距离内,距离起飞点高度120m以下区域内使用。这个距离是受目前法律法规的限制,而一旦未来能够放开这个距离,那么无人机的效率方面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系统运行期间的典型组织方式
  由于线路巡检特殊的任务性质和环境,巡检作业必须精心组织。其保障任务的典型组织方式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任务规划、飞行准备、起飞、任务执行、回收、回撤/转移、数据整理。
  (1)任务规划对任务的成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可以分为两阶段执行。
  第一阶段应依据和巡线相关数据,确立任务目标,是否允许飞行(不靠近机场等禁飞区区域)现场勘查,飞行路线,气象情况、特殊情况处置等。
  第二阶段则在飞行模拟器上对任务规划阶段所设定的动作进行模拟预演与操作,如发现问题则记录后调整,返回到第一阶段重新制定并审核。如无飞行模拟器,应采用地图推演法进行基本路线推演。
  (2)飞行准备也分为两步执行。
  第一阶段是内场准备,检查飞行器在存储时的状态,对如:电池、动力系统等各部件进行检测,确定上述各部件正常后将系统由储存状态调整为运输状态。
  第二阶段是外场准备,当飞行器转运到达场地后,将飞行器由运输状态转为飞行状态,简单平整起飞场地,检查飞行器各部件完好度;机载导航部件校准,返航点设置等情况,数据链路工作是否正常,有效载荷及各部件控制是否完好,地面控制设备完整性,任务规划航线数据输入,飞行准备阶段如果发现问题应立即启动备用方案。
  (3)起飞指观察手和操作手在确认起飞区域内情况后,两人确认可以起飞后,操作手可执行起飞命令,飞机按指令动作后,观察飞行器各方面状态,然后将飞行器依据事先已经规划好的航线飞往目标区域;或转入自动程序,飞行器自行飞往目标区域。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引导飞行器飞往目标区,观察手和操作手都要始终留意各状态量,并相互进行安全提醒。
  (4)任务执行指进入目标区域后确定剩余续航时间,高度等,此时操作手应通过数据链路传回数据进行识别,并依据任务规划确定的路线及传感器动作方式进行。靠近目标物期间应稳步操作。在目标区域内如发现不利于飞行安全的物体应按照规定预案规避,同时观察手应注意鸟群等低空活动,飞行器相对位置等情况,如遇到突发事件应冷静处置。
  (5)回收指完成任务后应迅速返航,返航时应注意规定航线的执行情况,并同时留意航线周围有关物体的变化,在进入降落阶段时,应稳步操作飞行器,并注意下降率情况,同时留意风的变化,当进入最终着陆接地前应稳步收油门杆。如有可能应尽量使用自动着陆。
  (6)转移/回撤指检查飞行器各部件,确认基本完好后,将其转入运输状态并装入防护箱内,完毕后将其转移至运输载具上前进至下一地域或完成任务后回撤。
  (7)数据整理指可以利用数据链路实时下载采集到的数据,或者待飞机降落回收后将机载记录数据拷贝至计算机,利用数据网络上传所获数据。
  无人机巡线运行时应注意的事项探讨
  由于110kV及以下的线路,线路之间并行、穿越、跨越等情况较多,对于微型多旋翼无人机运行任务规划时应在现有电力工作安全规定的基础上进行,在实践中对于飞行器飞行中应有以下应注意的地方。
  (1)对线路设施进行巡检飞行前应了解线路设施的运行情况,尤其是负荷高低、电流大小,杆塔类型,导线情况,前次巡视记录等。应建立任务规划单,及安全检查单。任务规划单,及安全检查单都应实现电子化,方便调取查阅及保存。
  (2)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和不同的巡线设备,其工作的安全距离的设置是不同的,需要在实践中确定。这个安全距离应是动力螺旋桨边缘与线路设施各处的安全距离,而不是传感器与被拍摄物的距离。
  (3)在任务规划阶段就应仔细权衡飞行路线上电磁干扰所带来的影响,同时飞行器运行位置应考虑传感器特性及巡检要求。如:遇到线路自高压线路下方穿越及跨越,遇到这类情况,应优先选择返回起飞点并回收,转移地点至线路对侧后重新发射飞行或选择在交叉点位置远距离悬停并凝视。
  (4)对不同的塔形及导线布置方式,应制定优化路线,完善的巡视路线方案有利于高效的完成巡视任务。如:双回耐张塔应采用由上层开始,逐步下降高度。
  (5)任务规划及执行阶段应考虑传感器的性能,如使用光学传感器在平行线路飞行时,背景有可能的闪耀模糊。还要防止飞行器运动时带来的模糊导致任务失败。尤其是光学传感器每秒帧数。而采用延时摄影法时应保证有较好的重叠率。红外传感器应考虑目标温度在大气环境中的水汽吸收以及所处阵位背景温度带来的影响。
  (6)对于飞行器与线路设施安全距离的把握,人的作用目前仍然是无法替代的。目前常有飞行器上加装多种传感器,或辅助距离判定装置等方式,而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考虑由于隔离操作,传感器盲区等问题,人在飞行平台起飞后的操作更多的是辅助-决策。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重视“操作-辅助”模式的训练。
  (7)无线电失去控制,尤其是飞行器失去无线电信号后动作处置,考虑到110kV及以下线路的特点及所处环境。在选择动作方案时不应考虑自动返航,应选择悬停方式。
  (8)有效载荷其重量大小等决定了飞行器的续航能力,而有效载荷的类型决定了所能完成的任务。多旋翼无人机系统的悬停高度与任务载荷最大重量成反比,因此需要在任务规划阶段考虑所搭载的有效载荷对任务的影响。
  相关阅读:
  文章出自北极星输配电网,文章地址: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专注于节能环保领域,为节能环保行业人士提供最新的大气治理、...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相信我能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