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跋 22年

拓跋宏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拓跋宏
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是献文帝的长子,王朝的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为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5岁,公元490年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从迁都洛阳;后又改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纠错 关闭纠错
别&&&&名元宏国&&&&籍中国(北魏)民&&&&族鲜卑族出生地平城(今山西大同北)出生日期467年10月13日逝世日期499年4月26日职&&&&业皇帝、政治家、改革家信&&&&仰佛教在&&&&位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谥&&&&号孝文皇帝庙&&&&号高祖年&&&&号延兴,承明,太和陵&&&&墓长陵
孝文帝拓跋宏,是献文帝的长子,母为李夫人,元年八月戊申日(农历八月二十九日,公历公元467年10月13日),生于北魏首都(今山西)紫宫[1]。皇兴三年(469年)六月辛未日,被立为皇太子[2]。皇兴五年(471年)八月丙午日,受父禅即帝位,改年号为[3]。由于北魏实行制度,拓跋宏在被立为太子时,生母即被赐死,由祖母抚养成人。[4]冯太后[5]拓跋宏即位时年纪太小,由祖母冯执政[6]。公元490年(太和十七年),24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由于拓跋宏深受祖母冯皇太后汉化的影响,亲政后继续推行汉化改革。
他先整顿吏治,颁布制,立三长法,实行;然后于,以“南征”为名从山西大同迁都到河南,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自己也改姓“元”。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士族联姻,又参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汉化改革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大大的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4]公元499年初(太和二十三年),拓跋宏引兵南征,染疾北返,途中卒于谷塘原行宫。谥孝文皇帝,庙号。[7]公元467年10月13日,拓跋弘长子拓跋宏出生于平城。 公元469年,年仅三岁的拓跋宏被立为太子。[4]
公元471年,拓跋弘禅位,拓跋宏登基为帝。[4]
公元476年,拓跋弘被冯太后毒死。[4]
公元484年,拓跋宏下令实施“俸禄制”。[4]
公元485年,颁布“”。[4]《魏孝文帝吊比干文碑》[8]
公元486年,推行“三长制”,替代“宗主督护制”。[4]
公元490年,太皇太后冯氏死。文明太皇太后。开始亲政。[4]
公元491年,魏更定律令,命李冲议定轻重,孝文帝执笔书之。
公元493年,下令迁都洛阳。[4]
公元494年,实行全面汉化。推行汉服、汉语。同年,开始建造。[5]
公元495年,拓跋宏将鲜卑族的改为单姓。自己改姓“元”。同年,瞻出山。[4]
孝文帝陵[9]公元496年,太子元恂发动叛乱,叛乱平息后元恂被赐死。
公元497年,立皇子元恪为太子。[4]
公元497-499年,元宏多次南征南齐,虽取得胜利,但是没有灭掉南齐。[4]
公元499年,病逝于南征路上。葬于北邙。太子元恪即位,是为宣武帝。[4]拓跋部在道武帝建立北魏后,逐步由放牧经济转变为农业经济,社会制度也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但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奴隶制残余。特别是在北魏统一北方后,广大汉族臣北魏孝文帝[10]服于北魏,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生产方式上的差距日益明显。为了更好的进行统治,改变落后的统治制度,吸纳接受汉人先进的文明,向汉人学习,成为必然选择。自道武帝拓跋珪以来,历来的北魏统治者都非常注重学习汉族文明。特别是孝文帝从小就由汉人冯太后抚养,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更加倾向于汉化改革。另外在民族征服的过程中,北魏统治者对各族人民实行了民族歧视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不断加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孝文帝登基后,在冯太后的辅佐下,进行了改革,史称“孝文帝改革”。[11]整顿吏治
公元472年(延兴二年),政以久任,满一年升迁一级;治绩不好的即使就任不久,也要受到处罚,甚至降级。
公元475年(延兴五年),为改变过去州、郡、县争收租调的混乱局面,政府确定只能由县一级征收,征收时禁止使用大斗、长尺、重秤。
公元484年(太和八年),颁布俸禄制,申明俸禄以外贪赃满一匹绢布的处死。次年颁行的均田令中,又规定地方守宰可以按官职高低给一定数量的俸田。所授公田不准买,离职时移交下任。
太和年间,议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从品为北魏之首创。十九年,又按照家世、官爵等标准,将代北以来的鲜卑贵族定为姓、族,姓为高,族次之,其中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皆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言,一同四姓。”所谓四姓,一说为中原汉族高门崔、卢、李、郑,一说为汉族甲、乙、丙、丁四种郡姓,后者似为确。班定姓族,使鲜卑贵族与汉士族得以进一步结合。[12]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拓跋宏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洛阳。 为了这个,他怕大臣们反对迁都的主张,先提出要大规模进攻南齐。有一次上朝,他把这个打算提了出来,大臣纷纷反对,最激烈的是拓跋澄。孝文帝很恼火说:“国家是我的国家,你想阻挠我用兵吗?”拓跋澄反驳说:“国家虽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国家的大臣,明知用兵危险,哪能不讲。”孝文帝想了一下,就宣布退朝,回到宫里,再单独召见拓跋澄,跟他说:“老实告诉你,刚才我向你发火,是为了吓唬大家。我真正的意思是觉得平城不是个用武的地方,不适宜改革政治。现在我要移风易俗,非得迁都不行。这回我出兵伐齐,实际上是想借这个机会,带领文武官员迁都中原,你看怎么样?”拓跋澄恍然大悟,马上同意魏孝文帝的主张。
公元493年(太和十七年),魏孝文帝亲自率领三十多万南下,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月,到处道路泥泞,行军发生困难。孝文帝迁都洛阳[13]但是孝文帝仍旧戴盔披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大臣们本来不想出兵伐齐,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拦。孝文帝严肃地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就把国都迁到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大家听了,面面相觑,没有说话。孝文帝说:“不能犹豫不决了。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一个贵族说:“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阳,我们也愿意。”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 孝文帝把洛阳一头安排好了,又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到平城去,向那里的王公贵族,宣传迁都的好处。后来,他又亲自到平城,召集贵族老臣,讨论迁都的事。平城的贵族中反对的还不少。他们搬出一条条理由,都被孝文帝驳倒了。最后,那些人实在讲不出道理来,只好说:“迁都是大事,到底是凶是吉,还是卜个卦吧。”
孝文帝说:“卜卦是为了解决疑难不决的事。迁都的事,已经没有疑问,还卜什么。要治理天下的,应该以四海为家,今天走南,明天闯北,哪有固定不变的道理。再说我们上代也迁过几次都,为什么我就不能迁呢?” 贵族大臣被驳得哑口无言,迁都洛阳的事,是仿效先祖的美事,就这样决定下来了。[14]平定叛乱
迁都半年后,一场反对改革、反对汉化的武装叛乱便从朝廷内部发生了。
公元496年(太和二十年)八月,孝文帝巡幸,太子元恂留守。元恂素不好学,体又肥大,最怕洛阳的天气,每每追乐旧都,北归;又不愿说汉语、穿汉服,对所赐汉族衣冠尽皆撕毁,仍旧解发为编发左衽,顽固保持鲜卑旧俗。中庶子多次苦言相劝,他不但毫无悔改之意,反而怀恨在心。孝文帝出巡给了他可乘之机,遂与左右合谋,秘密选取宫中御马三千匹,阴谋出奔平城,并亲手杀死高道悦于宫禁之中。事发后,领军元俨派兵严密防遏各宫门,阻止了事态的发展。 第二天清晨,尚书驰马奏报,孝文帝闻讯大惊,中途急急折返洛阳,当即引见元恂,怒不可遏,列举其罪,亲加杖责,又令咸阳王禧等人代替自己打了元恂一百多杖,直打得皮开肉绽,才拖出门外,囚禁于城西别馆。一个多月后,元恂伤势有所好转,方能起床行走。十月,孝文帝在清徽堂引见群臣,议废太子恂。太子的两个老师太傅、拓跋宏碑文[9]少傅一齐脱帽叩头请罪,孝文帝说:“你们请罪是出于私情,我所议论的是国事。‘大义灭亲’,古人所贵。今日元恂想违父叛逃,跨据恒、朔二州,犯了天下的头条大罪!这个小子今日不除掉,乃是国家大祸,待我百年之后,恐怕又要发生晋末的。”十二月,废元恂为庶人,囚禁于河阳无鼻城,派兵看守,给些布衣粗食,不至饥寒而已。次年四月,孝文帝巡幸,御史中尉秘密上表,告发元恂又与左右谋反。孝文帝得报,急派咸阳王禧与中书侍郎率人带着毒酒赶赴河阳,逼令元恂自尽,时年十五岁,敛以粗棺常服,就地埋葬。[15]
元恂被废的当月,恒州刺史穆泰、定州刺史相互合谋,暗中勾结镇北大将军、安乐侯元隆、抚冥镇将侯元业、骁骑将军元超及阳平头、射声校尉元、前彭城镇将元拔、代郡太守元珍等人,阴谋推举刺史阳平王元颐为首领,起兵叛乱。元思誉,汝阴王元之子,景穆太子之孙;元业,平阳公元丕之弟;元隆、元超皆为元丕之子。这些人大都是鲜卑旧贵及其后裔,他们不满意孝文帝亲任中原,他们对于迁都变俗、改官制服、禁绝旧语都抱着反对的态度。元丕甚至公然在盛大的朝会上独穿鲜卑旧服而毫无顾忌,孝文帝看他年老体衰,也不强责。迁洛之初,元隆、元超还曾企图劫持太子元恂留居平城,起兵割据以北的恒、朔二州,阴谋虽未得逞,但叛逆之心不死,这次又与穆泰等人酝酿更大的叛乱。
元颐佯装许诺,以稳住穆泰等人,暗中将叛乱阴谋密报朝廷。时任城王卧病在床,孝文帝立即召见他说:“穆泰图谋不轨,扇诱宗室。今迁都不久,北人恋旧,倘或发生叛乱,南北纷扰,朕洛阳就难以保住。这是国家大事,非你不能办。你虽有病在身,但要强打精神为我去北方跑一趟。要根据形势,妥善处理。如果叛党势弱,就直接前往擒获;若已强盛,可用我的命令调发并、肆二州的军队进行出击。”元澄答道:“穆泰等人愚蠢而糊涂,正由于迷恋旧生活才这样做,没有什么深谋远虑;臣虽不才,足以制伏他们,愿陛下不必担忧。臣这点小病,怎敢辞绝呢!”孝文帝笑着说:“任城肯去,我还有什么忧虑的!”遂授给元澄节、、竹使符,配给部分禁卫军,让他代领恒州刺史。
元澄受命,倍道兼行,经往北直趋平城(恒州治所)。先遣侍御史单骑入城,出其不意,晓谕穆泰同党,示以祸福,叛党顷刻瓦解。穆泰,仓促率麾下数百人攻焕,不克,败走城西,束手就擒。元澄穷治穆泰同党,收陆睿等百余人下狱,民间帖然;并将平叛始末写成奏章上报朝廷。孝文帝大喜,召见公卿大臣出示奏章说:“任城可谓社稷之臣。看他审案的狱辞,就连古代的皋陶也未必能超过他!”皋陶,传说是禹的大臣,掌刑罚。又面对咸阳王禧等人说:“你们当此重任,未必能够办到!”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正月,立皇子元恪为太子。二月,孝文帝北巡,准备到平城亲自看看那里的情况。途中经过上党铜鞮山,看到路旁有十几棵大松树,一时诗兴大发,边走边作起诗来。眨眼功夫,诗就作成,命人拿给彭城王元勰看,很自信地说:“我开始作此诗,虽然不是七步,但也说不上远。你也作一首,等走到我这里,诗要作成。”当时元勰离他仅十几步远,遂且行且作,还没走到其地就作成了。诗写道:“问松林,松林几经冬?山川何如昔,风云与古同。”孝文帝大笑道:“你这首诗也是笑话我罢了。”不数日,来到平城,劳问任城王元澄等人,引见穆泰、陆睿及其党羽,经讯问,没有一个含冤叫屈的,人们都很佩服元澄明断。穆泰及亲党全部被杀;陆睿赐死狱中,妻子流徙到辽西为民;元丕免死,留下后妻、二子,一同发往为百姓,杀元隆、元超与同母兄弟乙升,余子徙。这次叛乱,留在平城的鲜卑旧贵族多数都参与了,只有于烈一族没有卷入。
至此,保守势力消声退隐,汉化改革继续实施。[16]
拓跋宏雕像[17]公元498年(太和二十二年)六月,孝文帝下令征发冀、定、瀛、相、济五州兵卒二十万,准备大举南伐。就在这时,中书监魏郡公与穆泰通谋一事败露,虽在大赦之后,仍被削官爵为民;罴弟司空穆亮也被迫辞职。经过一番准备,八月,孝文帝率六军从洛阳出发,使任城与仆射李冲、御史中尉李彪等人留守京城,命皇弟彭城王勰暂领中军大将军。勰辞谢说:“亲疏并用,古人之道。臣是何等样人,屡蒙陛下宠授!过去陈思王上表魏文帝,求自试率兵攻,而得不到允许,今日我不请而授以重任,怎么差别这样远啊!”孝文帝听后大笑,拉着元勰的手,亲切地说:“二曹以才名相忌,我和你以道德相亲。你只要克己复礼,何必再管其他事情。” 孝文帝引兵直趋,彭城王勰等三十六军前后相继,众号百万,吹唇拂地。兵至赭阳,留诸将攻取,自率兵南下奔袭,当晚攻克外城。齐南阳太守房伯玉据内城拒守,孝文帝派孙延景对房伯玉说:“我这次要荡平南方,统一全国,不像以前那样冬来春去,没有克获,决不还北。你这座城池首当其冲,不得不先攻取,远期一年,近止一月。封侯、斩首示众,事在顷刻之间,宜加三思。”房伯玉率众坚守,不能取胜。孝文帝留咸阳王禧等人攻,自引兵至,又遭到齐新野太守忌的顽强抵抗,直到十月,仍然不能攻下。急派大将崔慧景率步骑二万余人增援襄阳。十一月,南齐等十五将投降北魏,魏兵才在沔水以北取得一次胜利。战争相持到第二年三月,北魏终于攻占了雍州的南阳、新野、南乡等郡,刘思忌被杀,房伯玉被迫出降。继而大败、于邓城,斩首、俘获二万余人。孝文帝乘胜率众十万围攻,齐雍州刺史闭门自守。但一战,魏军失败,一万多人被杀,三千多人被俘,军资器械财物损失上千万。北魏急调步骑十余万往援涡阳,才迫使齐军撤退。九月,孝文帝得知齐明帝死讯,乃下诏称说“礼不伐丧”,引兵而还。归途中,身患重病,十多天不能引见侍臣,经过急救,方才转危为安。
公元499年(太和二十三年)一月,孝文帝风尘仆仆地回到洛阳,尽管,但还是坚持上朝理事。回京后的第二天,便在宫中引见大臣,他面带怒容地责问任城王澄说:“营国之本,礼教为先。朕离京以来,旧俗多少有些改变不?”元澄见问,心中惶恐,小心翼翼地低声答道:“圣上教化日新。”孝文帝斥责说:“朕昨日入城,看见车上的妇人还头戴帽子、身着小袄,怎能说得上日新!若是如此,你等为何不加查看?”戴帽、穿小袄,是鲜卑妇女旧服,故被责问。元澄解释说:“穿旧服的少,不穿的多。”孝文帝一听,心中十分不快,继而说道:“太奇怪了!任城的意思是想使洛阳全城尽着旧服么?这不就叫做一言可以丧邦吗?可令史官记下。”元澄与留守面面相觑,一齐脱帽请罪。
南齐为了夺回所失各郡,派太尉督率平北将军崔慧景军四万击魏,屡破魏将,围攻襄阳以北三百里的马圈城达四十余日,城中粮食断绝,将士以死人肉和树皮充饥,被迫突围,死伤千余人。陈显达又派军夺回南乡郡,给北魏造成严重的军事压力。孝文帝十分忧虑地与任城王澄计议道:“显达侵扰,朕不亲自出马就无法制伏他。”
三月初,孝文帝抱病又一次离洛阳,命于烈居守,以右卫将军相辅助。孝文帝自染病以来,丞相江瞻常在身边侍奉医药,昼夜不离左右,衣不解带,睡不安席。孝文帝久病心烦,易于动怒,侍臣稍有过失,动不动就要诛斩;江瞻乘间劝谏,多所匡救。于是以江瞻为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统领全军。江瞻辞谢说:“臣侍候疾病,苦无空闲,怎能治军?愿更选一人,军权,臣得以专心侍奉医药。”孝文帝感慨地说:“侍疾、治军都要依靠你。我病成这样,恐怕不行了。安六军、保社稷,除了你还能有谁!怎能更选他人以违推心相托之意呢?”魏军进至马圈城,与齐军相遇,孝文帝坚持亲自部署指挥战斗。均口一战,齐军大败,主帅陈显达化装南逃,丢失军资以亿计,尽为北魏所得,魏军乘胜追奔至而还,齐军十之七八被杀或投水自溺而死,死者三万余人。三月底,孝文帝病情恶化,被迫北还,行至谷塘原,对说:“我的病日益严重,只怕难以再起。这次虽然摧破了陈显达,而天下未平,嗣子幼弱,社稷所依,唯在于先生。过去、,且公有贤德,我方能安心!”江瞻哭着回答说:“臣以军治,益州方有岁,只可重回洛阳,管理事之大小,不轻而辅政。”孝文帝默默无言,考虑了很久,最后以穆亮为司空,镇南将军为尚书令,尚书宋弁为共同辅政。临终,遗命众宰辅说:“……迁都洛阳,河湹,期望荡平南方,复礼万国,上可光耀祖宗,下可苍生。怎奈病魔缠身,早离人世,大志难遂。诸位公卿大臣要好好辅佐继子,兴我魏室,不也很好么?大家尽力吧!”四月初一日,孝文帝崩于谷塘原之行宫,时年三十三。[18]行均田制
公元485年(太和九年),颁布了均田令,对不同性别的成年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详尽的受田规定。授田有露田、桑田之别。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七十岁时交还国家。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以出卖多余的部分,买进不足的部分。还授土地时对老少残疾鳏寡都给予适当的照顾。[12]
公元486年(太和十年),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采用邻、里、党 的乡官组织,抑制地方豪强荫庇大量户口。[19]
公元486年(太和十年),孝文帝对租调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新租调规定以一夫一妇为征收单位,每年交纳帛一匹,粟二石。十五岁以上的未婚男女,从事耕织的奴婢每八人,耕牛每二十头的租调,分别相当于一夫一妇的数量。[12]改鲜卑俗
迁都后,督使鲜卑族禁着胡服,改穿汉人服装;朝廷上禁鲜卑语,改说汉话;规定鲜卑贵族在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并改他们的籍贯为河南洛阳,改鲜卑姓为汉姓;鲜卑贵族门阀化,提倡他们与汉族高门通婚等。[20]孝文帝一生勤学,喜好读书,。性又聪慧,精通五经,博涉。善谈、,尤其通晓佛教。舆车之中,戎马之上,都不忘讲经论道。博学多才,擅长文章,诗赋铭颂,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占,侍臣笔录,不改一字,辞旨可观。自太和十年以后,诏令、策书皆亲手拟写;至于议定礼仪律令,润饰辞旨,刊定轻重,也都亲自下笔。其他文章,不下百余篇。爱惜人才,亲贤任能,、李彪诸人以经书见知,、刑峦之徒以文史显达;对有才能的大臣十分器重,不吝爵赏,如对江瞻、李冲、穆亮、王肃、、宋弁等都一一予以重用,他们在、改革旧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亲政以后,日理万机,不辞辛劳,勤于为政。操劳于朝堂之中,奔波于疆场之上,十几年如一日。祭天地、五郊,祀,常必躬临,不以寒暑为倦。尚书奏案,多自审阅;百官大小,无不留心,务于。他常说:“人君怕的是不能处心公平,推诚待人。 能做到这两点,则胡、越之人都可以变得如亲兄弟。” 虚心讷谏,从善如流。他常对史官说:“直书时事,无隐国恶。人君作威作福,史官又不写,将何以有所畏惧。”一直倡导和鼓励大家直言进谏,强调“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对敢于批评进谏的官吏礼遇有加。如大臣“性鲠烈,敢直言,常面折高祖,高祖常加优礼。” 而用法严谨,虽王公、贵戚、大臣也从不宽贷;然不计小过,宽以待人。左右进食,曾于食中得虫,又进汤误伤帝手,都是一笑了之。 爱惜民力,生活俭朴。每次外出巡游及用兵,有关官吏奏请修筑道路,孝文帝说:“粗修桥梁,能通车马就行了,不要除草、铲得过平。”在行军,如在境内,禁止士卒踏伤粟稻,有时砍伐百姓树木以供军用,也要留下绢布偿还。宫室非不得已不修,衣服破旧了,洗补以后又重新穿上,所用鞍勒仅铁木而已。[7]《》评价孝文帝:“有魏始基代朔,廓平南夏,辟壤经世,咸以威武为业,文教之事,所未遑也。高祖幼承洪绪,早著睿圣之风。时以文明摄事,优游恭己,玄览独得,著自不言,神契所标,固以符于冥化。及躬总大政,一日万机,十许年间,曾不暇给;殊途同归,百虑一致。至夫生民所难行,人伦之高迹,虽尊居黄屋,尽蹈之矣。若乃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加以雄才大略,爱奇好士,视下如伤,役己利物,亦无得而称之。其经纬天地,岂虚谥也!”[7]
唐代名臣虞世南在《论略》评价孝文帝:“后魏代居朔野,声教之所不及,且其习夫土俗,遵彼要荒,孝文卓尔不群,迁都山解辫发而袭冕旒,祛毡裘而被龙衮,衣冠号令,华夏同风,自非命代之才,岂能至此?比夫武灵胡服,不亦优乎!然经国之道有馀,防闲之礼不足,臣主俱失,斯风遂远。若其威仪技艺,鲁庄公之匹也,亏损盛德,吁可惜哉!”[21]祖父:文成帝
亲祖母:孝元皇后李氏
嫡祖母:[6]
父亲:献文帝
母亲:李夫人兄弟
二弟,字永寿,封昭仪所生。公元485(太和九年)年封咸阳王,任侍中、中都大官。公元501年(宣武帝景明二年),因谋反出逃,被捕赐死。[22]
三弟,字思直,韩贵人所生。太和九年封河南王,后改封赵郡王,历任侍中、吏部尚书、豫州刺史等。他死于公元499年(太和二十三年),31岁。[22]
四弟,字叔翻,孟椒房所生。太和九年封广陵王,历任侍中、外都大官、大理、廷尉卿等。公元501年(宣武帝景明二年),因淫乱被人殴击而死,32岁。[22]
五弟,字思穆,韩贵人所生。后封高阳王,任侍中。公元527(孝昌三年)于河阴被杀。[22]
六弟,字彦和,潘贵人所生。太和九年封始平王,后改彭城王。公元508年(永平元年)因受构陷被处死。[23]
七弟,字季豫,高椒房所生。太和九年封北海王,任侍中、散骑常侍。公元504年(正始元年)被纠废为庶人,暴死。[23]
(孝文帝第六妹)
[25]废后,冯太后侄女,冯润妹妹,后被废,被废后到出家为尼。[26]
幽皇后,初入宫为贵人,后出宫养病,再入宫,冯清被废,立为皇后。[26]
昭仪冯氏,冯润之妹,早薨。
贵人,生二皇子元恪,暴病而薨,或说为冯润杀死。谥曰文昭贵人,元恪即位为宣武帝,追尊为文昭皇后。
贵人林氏,生废太子,被杀,追谥为贞皇后,后来被追废庶人。
夫人李氏,大臣李冲之女。
嫔郑氏,父
废太子,生母林贵人。公元493年(太和十七年)七月,立为皇太子,十二月被废,次年四月赐死河阳,年十五。[27]
宣武帝,生母高照容。公元497年(太和二十一年)正月立为皇太子,公元499年(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即皇帝位于鲁阳,是为宣武帝。在位十六年,公元515年(延昌四年)正月卒,时年三十三,葬于景陵,庙号世宗。[15]
京兆王,生母袁贵人。公元497年(太和二十一)年封京兆王,公元508年(永平元年)八月于冀州起兵谋逆,自称皇帝,兵败被执送京师,途中绝气而死,年二十一。[27]
清河文献王,生母罗夫人。公元497年(太和二十一年)封清河王。公元520年(正光元年)七月,元叉与宦官逼迫明帝,幽闭灵太后,囚禁元怿,诬怿罪状,遂害之,时年三十四。[27]
广平文穆王,生母文昭皇后高照容。封广平王。史籍缺载,事迹不详。
汝南文宣王,生母罗夫人。孝武帝初年,遭忌被杀。
殇王,生母郑充华。早夭。
,次女,嫁
,四女,嫁乙弗瑗
,生母高照容,嫁
,嫁司马朏
,嫁薛洪祚
,嫁穆平城
济南公主,嫁
,母赵充华(嫔),嫁卢仲训
,嫁[26]魏孝文帝拓拔宏的后代,分为拓、元、袁三支。拓氏一脉多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北一带;元氏一脉人数较少,及一带均有后人存在;袁氏一脉在湖北、四川有分布(字派有“德、光、基、庭、邦”者即是)。[28]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冯弘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冯弘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冯弘(?―438年),字文通,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北燕文成帝之弟[1],时期君主。冯跋在位时,冯弘被封中山公、司徒、录尚书事,辅政。冯跋死后,冯弘逼令冯跋子自杀,自立为君,年号,在位六年。公元436年,北魏攻打北燕兵临城下,冯弘被迫逃往(今),两年后被高句丽王所杀。别&&&&名冯宏、冯文通国&&&&籍北燕民&&&&族汉族出生地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职&&&&业北燕君主在&&&&位430年―436年谥&&&&号昭成皇帝年&&&&号太兴(431年―436年5月)
元年(407年)八月,惠懿帝任命冯弘为[2],兼任,封为汲郡公。[3]
正始三年(409年)十月,高云被杀,冯弘的哥哥继位,建立政权,任命冯弘为(《》作[4])。[5]
二年(41年)十二月,广川公冯万泥与上谷公冯乳陈谋反,冯跋派遣冯弘与张兴带领两万步兵骑兵,前去征讨他们。冯弘先派人告诉他们祸福利害,冯万泥打算投降,冯乳陈却不同意。张兴对冯弘说:“他们决定明天来决战,今天夜里就一定会来进攻我们大营,应该准备对付他们。”冯弘于是秘密命令每个人都准备好十把草,收好火种,埋伏好了之后,等待敌兵的到来。当天夜里,冯乳陈果然派遣精壮的士兵一千多人,前来劫营,官军的火把一起点燃,伏兵冲出,前后截击,把叛军杀的杀,俘虏的俘虏,全部歼灭。冯万泥、冯乳陈恐惧异常,出城投降,冯弘把他们全部杀了。冯跋任命范阳公冯素弗为大司马,改封辽西公;任命冯弘为骠骑大将军,改封中山公[6],仍旧担任领军。冯弘在内掌管宫廷禁卫,在外总管朝廷政事,官位做到了司徒。[7]太平二十二年(430年)八月,冯跋病重,征召中书监申秀、侍中阳哲来到寝殿嘱托后事。九月,冯跋病情加重,命令太子主持朝政,统率全国的军队,防止发生意外的变化。[8]
冯跋的妃子宋夫人,打算立自己的儿子冯受居继位,她厌恶太子冯翼主持朝政,对冯翼说:“皇上的病就要痊愈了,你何必急于代替父亲君临天下呢?”冯翼的性情文弱仁厚,他听从了宋夫人的话,退位返回了东宫,每天三次去看望父亲冯跋。冯翼出来后,宋夫人就假传圣旨,不许朝廷内外的官员再进宫探病,如有事,只能派宦官传达。冯翼及其他几个皇子、朝中文武重臣全都不能见到冯跋。唯有中给事一个人,可以自由出入,专门负责皇宫的安全警卫。[9]
胡福非常忧虑宋夫人的阴谋将会成功,于是,就把宋夫人的异常举动报告给冯弘。冯弘亲自率领几十个全副武装的武士,闯进后宫。负责宫廷禁卫的军队未加抵抗就一哄而散。宋夫人命令关闭东门,冯弘的家僮库斗头敏捷而有勇力,翻墙跳过门进入寝宫,一箭射死一个宫女。冯跋躺在床上看到眼前发生的一切,不胜惊骇,霎时气绝而死。冯弘乘势来到金銮殿,登上大位,他派人到城中街巷中宣告说,皇帝驾崩,太子冯翼不在病塌前侍候,朝中文武大臣也不赶来奔丧,恐怕有人阴谋叛逆,危及社稷。于是他以冯跋长弟的身份,暂时继承王位,百官中入宫朝见的,进级二等。[10]
太子冯翼统率东宫卫队出宫抵抗,大败,他手下的士卒全部溃散,冯弘派人逼迫冯翼自尽。冯跋共有儿子一百余人,冯弘把他们全部杀死。[11]
元年(431年)正月初一日,冯弘大赦天下,改年号为。[12]三月,冯弘封夫人慕容氏为皇后。[13]
太兴二年(432年)正月,冯弘立慕容皇后所生之子冯王仁为太子。[14]二年(432年)八月,太武帝亲自率兵前来征讨北燕,冯弘固城自守。九月,北燕所辖、、、乐浪、、等六郡全都向北魏投降,太武帝把北燕的三万多户人家迁徙到幽州。尚书劝冯弘向北魏投诚归附,并进献女儿入朝,请求做北魏的附庸,以保全自己的王位。冯弘说道:“两国之间早就产生裂痕,结下的仇怨已经很深了,降附北魏是自取灭亡,还不如固守城池,等待转机。”[15]冯弘继位时,废掉了原配妻子王氏,又废黜王氏所生的长子冯崇,令他镇守肥如,把后妻慕容氏所生之子冯王仁立为太子。冯崇同母的弟弟广平公冯朗、乐陵公冯邈两人在一起说:“天运依然存在,家国已经衰亡,现在慕容氏又在背后诬陷我们,大祸肯定就会要来临。”于是他们就逃出奔往,劝冯崇前来归降北魏,冯崇接受了他们的意见。恰好太武帝派遣给事中前去向冯崇陈述事情的成败得失,冯崇就派冯邈来到北魏。太武帝派兼鸿胪卿手持符节授予冯崇假节、侍中、都督幽、平二州东夷诸军事、车骑大将军、领护东夷校尉、幽、平二州牧等职,封他为辽西王,执掌他们国中尚书之事,食邑辽西十郡;并且秉承皇帝的旨意,借朝廷的名义授予他的属下文官尚书、刺史、武官征虏将军以下的官职。冯弘派遣他的将领封羽率领部众围攻冯崇,太武帝诏令永昌王督率诸军前往救援。封羽又献冯弘所属的投降北魏,凡城的民户三千余家迁回。[16]太兴四年(434年)正月初四日,冯弘派使臣出使北魏,请求和解。太武帝拒绝了他的请求。[17]
太兴四年(434年)闰三月,冯弘派遣尚书高颙前来北魏请罪,请求把他的小女儿充当后宫的嫔妃。太武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征召他的儿子冯王仁入朝侍奉,冯弘拒不接受。对冯弘说:“虽与魏朝缔结婚姻互通和好,但不遣太子入朝侍奉,魏朝如果大举进攻,我们将有危亡之忧。昔日凭借重山作为屏障,最终落得衔璧投降;倚仗长江天险来拒敌,最终还是归顺。况且如今魏朝强大胜过晋氏,我们燕国势力弱于吴、蜀,但愿能够按时派遣太子入朝,以奉行大国的诏令。然后再收集离散的兵民,对他们施以深厚的恩泽,分赈仓廪来接济百姓的困乏,大力劝导百姓从事农桑以求取丰收之年,方可望国家大业能够转危为安,社稷得以永久保存。”[18]
冯弘听了他这番话大怒,把他杀死。太武帝又诏令乐平王等人率兵前往征讨,情况日益紧张急迫,上下无不深感危惧。冯弘属下阳岷再次劝说冯弘向北魏请罪求降,赶快让冯王仁到北魏充当。冯弘说道:“我不忍心这样做,倘若事情果然不幸,我想暂且去东边临时住在,以谋求今后的行动。”阳岷说:“魏朝用天下之众来攻击我们一隅之地,凭我愚昧的看法,我朝势必土崩瓦解。况且高句丽乃是夷狄,对它不能轻易相信并有所期望,它即使开始时同我们相亲,恐怕最终还是会变的。此事如果不及早决断,到时后悔也就来不及了。”冯弘不听,就秘密派人到高句丽请求接纳。[19]
太兴六年(436年),高句丽派将领葛卢等人率领部众迎接冯弘,葛卢等人来到和龙城,就脱掉他们粗陋的布衣服,拿来冯弘的精良兵器装备给他的部下。冯弘于是就带着和龙城内的成年男女进入高句丽。[20]冯弘到了之后,高句丽派遣使者前去慰劳他,说:“龙城王冯君来到野外止息,兵马很辛苦吧?”冯弘听了非常羞惭恼怒,用皇帝的身份来应答使者,高句丽就把冯弘安置在平郭,不久又让他迁往。冯弘向来轻侮高句丽,到这里之后,他的政令刑法、赏赐处罚,都还是像在自己国内一样。高句丽竟然夺走冯弘的侍从,把冯王仁扣为人质。冯弘对此十分气愤怨恨,计划奔走到南边去。太武帝又向高句丽征索冯弘,高句丽就在北丰把冯弘杀死,北燕灭亡,冯弘其子孙同时遇害的有十多人。[21]冯弘在逃到高丽之前,北燕国内有狼群在晚上围绕着和龙城嗥叫,像这样持续了一年之久;又有老鼠群集于城西,填满道路有好几里,向西而行到了河边,在前面的老鼠口里衔着马粪,互相交替地咬着尾巴渡过河去;又有宿军这个地方燃起地火,过了十天才熄灭,遍地长满了蛆虫,一个多月才消失;和龙城里到处长出白毛,有一尺二寸长。[22]《》:“文通素侮高丽,政刑赏罚,犹如其国。”《魏书·卷九十七·列传第八十五》[23]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一》[24]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二》[25],追尊元皇帝。父亲:,追尊宣皇帝。
母亲:张氏(张太后)。,即北燕文成帝。
,封辽西公,官至大司马。
冯丕,封常山公,官至左仆射。王后:慕容氏,生太子冯王仁。[26]
夫人:王氏,生长乐公、广平公、乐令公冯邈。儿子
冯王仁,太子。[26]
,封长乐公,后为北魏辽西王。
,封广平公,北魏的父亲。
冯邈,封乐令公。
,降封怀化侯,官至罗州刺史。
,北魏太武帝的左昭仪。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2年12月22号黄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