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制约城市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素是思路?

制约品类管理发展的因素和解决思路2014’崇礼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京津冀协同发展之规划思路对话实录_财经视点_金融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N
当前位置:
个股查询:
2014’崇礼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京津冀协同发展之规划思路对话实录
本文来源于 
2014&崇礼中国城市发展论坛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财讯传媒集团主办,世界经济论坛支持,密宛云顶乐园、云顶大酒店承办,于8月1日-2日举行,论坛主题&京津冀协同发展&&互补与融合&。
以下为&主题对话二 &京津冀协同发展之规划思路&发言实录:
沈卫星:我们四位嘉宾一块上来。有杜院长、沈迟院长、秦川总师,李忠华书记。这个单元的时间是1小时20分钟。很高兴这次互补与融合这个论坛由我来主持,我是《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沈卫星。接下来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四位嘉宾:
第一位,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杜立群先生;
第二位,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院长沈迟先生。
第三位,天津市规划局总规划师秦川先生。
第四位,河北省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副书记李忠华先生。
欢迎咱们四位嘉宾来到这个主题对话的单元,参与我们的对话。今天我们下午的单元主要的主题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思路,主要谈协同发展的规划思路。所以说我们这次的嘉宾有大量的是规划这方面的专家、学者。我们首先请我们杜院长,您讲讲,咱们这次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当中,特别是规划思路这一块您有什么很好的认识,给我们听众与会者好好介绍介绍,特别是京津冀,北京是打头阵的,这一块特别重要,想听听您的意见。
杜立群: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这个论坛,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我自己因为从事一线规划工作,可能给自己做一个工作汇报,然后对协同发展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上午大家都讲到了习总书记到北京视察,讲了一下除了对北京发展提出了五项要求以外,同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做了七项要求。实际上在总书记到北京之前,我筹备总书记到北京调研工作,在调研工作中有两项工作需要汇报一下。第一个,他的时间安排第一站到规划展览馆,我们筹备他到规划展览馆参观的内容。第二,也知道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他的意见,我们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会同天津市规划院还有河北省规划院,我们做了一个叫京津冀城镇群区域规划要点,这样的一个工作。在考察规划展览馆的过程中,习总书记,我觉得他讲了一段话,实际上对规划工作提出了一个方向性的指示。他讲要考察一个城市,首先要看这个城市的规划,规划的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的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的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讲了这么一段话,实际上通过他看了北京的规划展览馆,对整个的规划工作我觉得提出了一个方向性指导性意见。联想到去年底他在全国的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他讲到一张蓝图干到底这样的思想,也是对我们规划工作本身提出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第一个。
第二,他在京津冀规划要点,我们实际上是在做京津冀城镇群规划要点当中,我们结合河北省和天津市的工作要求,我们现在已经把那个工作做完了,在总书记来北京之前,我们把整个的要点也汇报给中央。最近在国家发改委还有中国工程院他们都在做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规划工作,我们那个要点也都分别呈送给他们,希望要点的工作能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我亲身做了两项工作。
第二块,我在大概5、6年以前,我一直在北京从事北京新机场,从选址到现在。通过北京新机场的建设到现在,希望建立一个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这样一个规划当中,我想现在也在进行,可能这个工作也是我觉得跟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是第二块。
第三块,不是我,是我们院,正在配合北京奥申委和张家口地区河北省共同申办冬奥运,规划工作也在前期可能在申奥整个筹备工作当中,也在起一定的作用,将来这个点也是将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支撑点,这是第三块。
第四块工作也是昨天下午,我来晚了,我从北京到了这个饭店一共花了5个小时,也是很紧张。我觉得要这样一个交通情况,对将来申办冬奥会也不是很理想,可能还要有很大的基础设施改善的空间。下午参加了首都规划委员会的一个会议,一个成立了新的规划委员会,主要协调北京市和中央党政、军各方面的规划工作。另外一个给首规委汇报了北京市总体意见修改的工作。在北京市总体规划修改当中,我觉得郭书记昨天讲了一段话,我觉得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北京市来讲,也是对提高我们的认识也是很有帮助。他讲,北京市整体规划修改要体现出在新时期的一个新的战略。新的战略不是别的,就是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我觉得这个工作可能要落实在我们的北京的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当中,这是第一个。另外一个,他也提出了北京市关于总规修改当中的要突出解决的五个方面的重大问题,我给大家也汇报一下。
一个,这次总体规划修改要突出一个瘦身健体这样一个要求,我觉得这样跟京津冀整个规划也有关系,总书记对北京市工作要求,第一个就是要疏解北京市的 非首都核心功能,我觉得它这个瘦身这个就有很大的关系。另外,北京市要强化北京首都核心功能,这一块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第三块,北京工作总体规划修改工作要突出文化传承。第四,破解现在城市病这样的难题。第五要突出改革创新总的要求,我觉得跟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自身发展都有一定的关系。
在京津冀规划要点当中,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它规划的内容。我们当时提出来,那个要点当中提出,京津冀这个地区城镇群要服务于全世界咱们中国,要承接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这样一个职能,在京津冀城镇群应该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我们觉得应该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当时提出来一个目标。所以在规划布局当中,我们希望是在60到250公里的圈层内构建一个分工合理,多中心网络的城镇体系和城镇走廊,城镇走廊,上午很多专家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沿着交通的走廊来布局这样一个大中小分工合理的城镇群,来共同参与全球的竞争,我们现在提供的是这样一个空间设想。
第二,在空间走廊当中,我们体现的是城镇的发展和生态的骨架,我们专业词语叫的共轭关系,习总书记在全国城镇规划会议中,提到山水湖林田,体现出生态布局,把生态发展作为城市发展重要的边界来体现,在整个区域规划当中是这样一个布局。这可能是我给大家简单汇报一下我们现在做的工作。
另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当中,我个人也有这么四点体会,我简单说一下:
第一,按照总书记要求的要加强顶层设计。实际上这个顶层设计里面,我个人工作当中有很多,应该说也是酸甜苦辣,第一个要处理好就是多方的关系,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就是说在这里面大家可能注意的都是三地,我自己体会三地之上还有一个中央,更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中央跟地方的关系,这是我们做北京市的工作,做首都的工作的一个特点。我们一般做工作,第一个体现的就是要体现四个服务这样一个总体要求,这也是中央对北京市的要求,我想在做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当中,也要体现中央和京津冀这三地之间的关系,我觉得一定要处理好。如果这个关系处理不好的话,是很难推进的。
从三地的角度来讲,应该体现一个叫&合作共赢&的理念。在三地之间可能都有各自的利益,现在的关键点是要能够找到三地共同的利益,这个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这个找不到,可能在下一步的工作当中也很难推进一些具体的工作。在认识上需要有一个提高,这是第二块。
第三个工作,在重点地区取得突破,在重点区域突破,三地已经做类似的工作,北京和河北之间,就要建立一个首钢曹妃甸的经济合作区,也是北京南部要建一个新机场的叫临空经济区这样一个东西。另外在张承地区建立一个生态示范区这样一个工作。和天津之间也在共同建设中关村合作示范区,从这样一些点促进全面合作,可能更便于操作,在现有体制下,你要说全面去突破,我觉得可能有很大的难度,不如从一点当中取得这样一个共识以后,大家来共同做一些事情,可能便于这个地区的发展,将来可能它的整体的效益能够发挥得更好,这是第三块。
第四,我共同觉得还是政策先导,这里面我自己体会,我这次完全是个人的一些看法,第一个能不能建立关于首都财政体系。刚才上午很多部里面领导都讲到税收的问题。另外关于首都专门财政问题,也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第二块,应该建立一个互相协调的机制。我印象当中,在高层面应该有这样的一套机制,现在中央也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但是我觉得在整个协调机制上可能还得进一步把它的职责和它的事权明确化,把事权、财权和利益分配机制能够建立起来,我觉得这样对这个地区整体发展也是比较有利。第三,这个区域建立专家咨询机制。这个论坛也很好,将来都可以纳入到专家咨询机制里面,在一个更广泛的平台当中能够对于京津冀的整个的协同发展,起到一个更大的作用。这四点是我对自己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些个人看法,谢谢。
沈卫星:好,谢谢杜院长,四点的确是讲得非常全面,特别是把北京市的协同发展的规划思路讲得非常清楚。特别是作为北京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当中所起的作用,领先的作用也好、其它的作用也好都认识得非常好。刚才说到您到这里来5个小时,我整整6个小时,但6个小时不是说北京和河北这一块的问题,主要还是北京的问题。从我家在北三环到八达岭走了三个半小时,一路弄过来到现在脑袋还是晕的,感觉坐在车里,所以说这个协同发展看来这个事大有文章可做。
这次的主题是我们的规划思路,规划这一块确实需要先行,特别是在京津冀重大的一个城镇化建设当中的一个伟大的实践面前,规划一定要先行。过去规划规划墙上挂挂,这种应该变了。习总书记也讲得非常清楚,杜院长也说到,我们要一定一张蓝图干到底。杜院长讲到多方利益,三地嘛,多方利益,的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协同协同,它就是要协调不同的变成一个步调一致的过程。杜院长也呼吁中央要有顶层设计,要事先想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避免这些在我们过程当中缺乏认识和判断的过程当中,我们确实高层一定要有这方面的思路。所以说下一位是沈迟院长,你是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暂时你代表一下中央,你觉得,因为你跟三地没有什么关系,您讲讲这方面协同发展,一个总体思路,包括它可能会存在什么问题,怎么样建立内生的动力机制把它协调好。
沈迟:我讲还是个人经验,我既不在北京市工作也不在河北、天津工作,我尽量从中立角度考虑这个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问题确实是十几年前就提出来了,现在还是做得不理想,所以总书记一再强调,我想给总书记报告中间咱们杜院长这边肯定也会提供很多材料,总书记才会比较清楚了解这个情况。京津冀协同发展并不是说没有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我所知道的,像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的团队研究了十几年了,而且给中央多次汇报,工程院也在研究,还有我们有关部门也在研究。为什么到现在不理想?并不是说像吴院士团队没有提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空间配置的方案,不是没有,我今天还带来了,就是这张。这张现在,大家引用得比较多的,就是吴院士提出的京津冀协调发展的一个空间的一个格局,他最主要就是说北京到天津这个主通道是发展的一个主要的一个轴线,包括要向西北这个方向。我们这次来为什么这么不方便?就是一条高速,你要轴线你肯定至少交通要有很多。发展现在到这个情形,包括我做城市规划,我也是一直是在部委,原来是在建住部城市规划研究院去年才调到这边来的,我在中规院的时候也接触这个规划,天津更熟悉了,天住在津总规,我当时是具体执行组长,一轴两带三区也是我们大家一块做出来的。河北的规划,我是参与过石家庄战略的研究,提出一两线的房规划。我们为什么规划有了,至少空间上没有协调,我首先看看我们规划是怎么样的,这个就是北京的总体规划,两轴两带多中心,现在也是国务院批准的。这个规划,我们现在再去想一下,刚才杜院长说了要修改,修改就是我们不适应了。当初编这个规划,我们不能苛求他当时在那个环境下就要怎么样,现在看是不是跟区域发展协调,两轴就是中间,两带一边一个西边生态,一个是东边的生态,而且往东南方向而是小城镇往东南方向,而不是北京市往东南方向走,这个结构跟刚才那张图就对不上了。再看看天津这个总规,叫一轴两带三区,做天津总规的时候,现在天津副市长海尹林,带着我们一块去河北做调研,发改委、交通厅跟我们做衔接,最后落到地上就是有些道路跟我们衔接,一轴两带三区,一轴到北京,到现在都是没问题,这是天津内部城镇带影响不大,这边环渤海,沿渤海,我们再回想天津的总规也到了调整的时候了。一个跟河北空间的衔接方面还是没有周考虑到,第二,我们把环渤海这个带把它定义成天津滨海新区,其实是应该整个天津市在这个带上,这个量级上是有缺陷的。这个就是河北的,它叫,一线两厢它一定把河北省唐山、秦皇岛经过廊坊它一定连起来,虽然有几次说环北京做一个城镇带什么的但都不是很系统的东西,每个地方政府它的职权也是有必然性,人在它这个地方做这个空间布局,没法说,你河北怎么样,我北京说你天津怎么样,他没没法说,正好这次提出来,我们缺一个顶层设计,指导三地规划的顶层设计,有这个顶层设计,比一亩二分地,协调这个事情更好。
我们考虑协调发展,确实是要认真的考虑市场的作用,市场的趋向,引导性是怎么样,整个城市发展规律是什么样的,不是说北京大了要缩小,缩得小吗?只是增长速度快慢而已。北京定得1800万,怎么定出来?吵架吵出来,不是定出来的。中间发展速度可能稍微快点慢点并没有预测1800万,而是大家吵架吵出来。天津规划我就更有印象了,天津规划,经过横向对比各种方向发展的可能性,最后报到部委来,部委给砍掉了,不能这么多,没道理可讲,就不是说根据市场配置,我的发展趋向,一个城市规模怎么决定?经济规模,没有这么大的就业岗位,我划某个市一百万人他就来了,没有经济规模他就不来,他有这么大经济规模不让他有这么多人,也没有道理。我们在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的规划中间一定要把客观的发展趋向要深刻认识,这是一点。北京车堵了也好,一下雨水就淹了,你当时非要把北京说成1850万,如果按照2500万算,设施就不一样了,这个我们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
第二,即便我们有这样的规划,我们如果是体制机制、制度设计我们跟不上,这个制度还是规划不好,我们政府在建设当中会有政府行为影响到我们资源配置,但是最根本的我们现在的体制还是市场对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你的制度给它怎么设计它就怎么走。上午论坛也讲到税收的设计,我也很受启发,原来都讲体制机制有问题要重新搞,哪些方面搞?上午讲这个,税收设计,其实不光税收,还有我们公共服务,还有国家需要投入基础设施等等这方面的,你把这方面问题认真设计好了,当然我想,我们毕竟还是一个探索过程,可能不是短期内做到。我们国家有长三角珠三角,资源配置相对合理是珠三角,为什么珠三角相对合理?跟上面不一样,珠三角有广东省,京津冀也应该有更高层把京津冀统领起来以后做决策这样一个权威科学的规划才行。长三角就市场化,我个人认为比我们京津冀更强,它更多讲市场化的东西。你看南京到上海多少条高速公路,尽管有铁路好几条还是要走,我们京津冀这方面比起来我们又落后,所以我觉得制度设计是很重要的。把这些制度设计逐步逐步,我们通过我们的探索把它做好了以后,我想京津冀本身的发展也会更加协调。
第三,我们还是要通过三地的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去做。我也听到不少我们河北同志讲起来,私下里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抱怨,我们在北京灯下黑,有什么好项目北京都拿走了。北京的好资源,一定要到你河北来,我可以到山东,我可以到江苏,我们河北要做什么?把投资环境、经营环境做得更好,不止是北京的好企业,我吸引全球的好企业来,行不行?我就先讲这三点。
沈卫星:谢谢沈院长,站在国家发改委发展中心的高度来谈京津冀协同发展,我觉得谈得非常清晰。而且很有高度,特别把京津冀现在的规划思路跟我们已经实践了珠三角、长三角进行了对比,在我们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当中应该要注意什么问题,讲得很好。
接下来就是挨个来,京然后是津然后是冀,津跟北京联系比较紧密,在经济和社会关联方面,过去一直不是连得很紧密,虽然地缘上连得很近,但是觉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这次要协同发展,您作为一个规划局的总规划师,叫总师,您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您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当中,您参与的度有多少?我特别想听听从一开始到现在这么一个过程,你讲讲当时最大的分歧是什么,现在是用什么样的形式达成一定的共识,我们很多与会者也想听听这方面的意见。
秦川:谢谢主持人,我们做的规划实际上是城市或者城乡规划,主要偏重于空间的发展政策等等内容,实话实说,这次京津冀内容提出来,不是由空间方面引发这个问题,而是由发改委,还有一个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一个综合的角度提出来的一个课题。这个课题实际上做的时候,也是由三地的发改部门在主导,比如我们北京的规委,河北省建设厅,一开始很难接触到京津冀规划的核心的内容,因为是发改委在主导,比如一些政策的对接、产业的对接、环境治理等等各个方面。但是,实际上我们在后来,这个工作在一步步往上发展的时候。像天津领导因为是对城市规划比较重视,一贯这些政策怎么制订也好,最终需要空间载体,所以很早就要求我们作为市里的规划局、规划部门,要拿出来整个应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思路,就像刚才沈院长说天津城市部门研究区域规划有传很长时间城镇的统,05年做城市规划的时候,提出来这个总体规划最大的特点有区域观念,用当时我们的话来说叫跳出天津看天津。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对天津的定位,对它的发展预测很有可能产生致命的错误。从06年规划批准到现在过去八年时间了,从这个规划在我们执行,在它的具体的经受实践来检验的过程当中,我们一直认为这个规划是非常有远见,而且现在看非常科学合理,包括08年提出来天津新的发展战略,仍然坚持了一轴两带的思路,就是因为这一轴两带我个人比喻成天津的安全带,就好像我们坐在汽车上一条主轴从北京到天津、到滨海新区到港口串联起来。两条城镇发展带,南北分别联系了河北省的重要城镇,所以一直有区域发展的观念。我们今天融入区域的时候我一直觉得天津在区域规划上有很好的基础。我们需要改善的是对我们重要城镇的定位、职能,将来发挥的作用可能要有一些新的思考。
这个思路提出来了天津应对京津冀发展规划,同时也跟三地规划部门提出来了总体上京津冀在空间布局,特别是城镇发展布局上提出新的对策,这是我们现在主要的工作。城市规划工作过去很多人认为偏重于硬的东西,基础设施、城市形象、城市的绿化等等,这些年我们认识这是重要的公共政策,每一个规划方案就代表着不同地区它的发展机遇,它的发展利益,这种利益的平衡,也就是说我把一个城市规划成什么样,规划成多少人口?规划成什么样的规模?意味着政府可能有大量公共资源投入,总的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那么其它地区可能它的发展就会首先影响。如果放到京津冀来看,我觉得也是这样一个道理,就是过去由于我们没有一个统筹的京津冀规划,那么应该说三地各自做规划的时候,很难做到区域层面发展机会,这种发展的条件均衡的配置,所以我觉得京津冀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它的城镇发育水平差距过大,京津冀城市差异过大,包括公共服务,导致产业条件发展不一样,所以我们这个地区出现了发展极不均衡的局面。反过来又以生态的代价,又以我们城市病的出现,不是规划政策,是公共政策的报偿。为什么北京出现城市病?为什么北京有这么多人到北京,我到这个地方更有利,比去河北去天津更有利,这个利是政府前期大量公共资源投入的结构,吸引人的聚集、经济资源的聚集,创造出来更大的吸引力,所以导致人不顾一切涌入北京。
我们想做京津冀协调发展的规划,光有一个我们画好空间发展的蓝图,显然是不够的,就特别需要我们从根本上来调节这种公共资源分配、公共资源投入发展,调整这种政策。我感觉北京地铁还是非常拥堵,北京再建十条地铁,这样的结果,我个人认为只能会招来更多的人,北京地铁一旦不堵了,大家说北京比过去好多了,过去坐地铁堵车,现在不堵了,我为什么要去天津呢?这是我们在规划里最需要注重的。从现在开始我们宏观层面要有意识调节三地的公共资源投入这方面的条件。
经济专家方面的学者提出来,规划方面是有质疑的,3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没有规划你看我们城镇不都发展得很好,其实作为我们业内的人士,我们是非常不认同这个观点,没有人口聚集、产业基础设施总体部署,我们城镇发展到现在应该是非常混乱无序的,很多经济学家提出这些都可以让市场去做,政府什么都不用做,这是一个真理,但是有一个前提。我们前期政府也好,各个地方也好,在公共资源投入造成畸形的差异,如果政府不调节是不可能得出很好的结果。这次京津冀规划很大很核心的内容,我个人理解是要把三地不同城镇它的发展条件要拉到一个相对合理科学的层次上,北京该做什么,天津的中心城该做什么,石家庄该做什么,唐山该做什么?有这些定位还有基本条件支撑。第一就是交通的条件,北京跟天津,过去两个城市之间很少有交流,天津和北京同城化密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京津铁路开通,现在客流量一年到3千多万,8节车厢不够用,要到16个车厢,现在也有很多人在北京就业天津居住。
这个例子再做一个比喻,把北京比成一个大水池子、天津比成一个水池子,石家庄做成一个水池子,北京的水是满,的天津水到一,半石家庄才见一个,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没有很好的管道连接,就是没有交通管道。如果有一个很好的管道,这三个水池子应该是平的,自由流动的,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产业要从北京搬到天津、石家庄,条件恶劣是非常不行的。如果你说让我们到这来办奥运会或者到这来发展一种产个,就这种交通条件,靠市场,市场肯定投一个否决票,所以先把交通条件做好。第二,公共服务的条件,大家到河北享受到世界水平的医疗、体育设施、教育,现离开北是肯定不行。我要看好演出,就要跑到北京,这是吸引人跑到北京的一个因素。下一步如果我们能把这类因素,比如说把天津、河北各个城市它的教育医疗这些基本公共服务都能够提高到比较好的水准,这样把适量的人留在本地,不至于付出更多的成本涌入中心城市,所以对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化的配置也是我们这次规划的一个要点。
第三,就是生态环境的整体治理。生态是最不受行政区划的约束。你在自己的区域内搞,怎么搞也无法解决你大的生态问题。所以这个呼吁了很长时间,到现在也没有得到一个良好改善,像现在我们三地研究一些大的国家公园、生态公园包括水系治理,这些都是能够促进这几个地区发展条件向均衡方面发展的这样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觉得在这次京津冀当中,一定是通过这种相对均衡化的公共政策指引,然后才能够在这个指引下建立合适城镇、乡村的分布,然后才能有一个相对来讲比较协同发展这样一个前景,我就简单说这些。
沈卫星:好,谢谢杜院长,到沈院长到沈院长到秦总规划师从图表到数字再到人,我觉得非常珍贵,这个思考。的确作为一个规划师来讲,规划为了什么?我觉得您牢牢记住了没有偏离规划那个东西,目的还是为了人,这方面这种认识在规划方面是必不可少的,是必须的,是终极追求的目标。从北京到天津,接下来进入河北,冀这块。李书记你是海港经济开发区的一个书记,刚才一直讲空间,您河北空间是最大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空间最大,您讲讲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当中,它的机遇在什么地方?北京也好、天津也好,它的优势资源辐射,你们能成最大限度能承接哪些方面的优势的资源,作海港经济开发区,怎么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抓住什么样的机遇,我想听听您这方面的阐述?
李忠华:今天就我来自基层,河北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我从基层实际工作中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还有我们的区域发展有一个个人的思考。首先我先介绍一下我们海港开发区。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省级的开发区,也是河北省最早第一批的开发区,这个开发区的建立,跟北京也密不可分的关系。1989年,河北省就是为了打造第二个出海口,除了秦皇岛港以外,秦皇岛港我们知道是专业的运煤码头,为了打造第二个出海口,当时作为河北省一号工程,建设京唐港,北京市政府和唐山市政府合资建设了这个港口。依托港口建设,1993年在港口周边的腹地建立了海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到发展今天21年了,我们的区域位置在现在大家可能都知道曹妃甸,在曹妃甸的东侧,30公里的位置。距离北京230公里,距离天津150公里,距离秦皇岛115公里,离唐山市中心区70公里,我昨天来的时候,从海港开发区到崇礼是8个小时,其中我两个半小时到了环,剩下的时间就在路上。海港开发区经过20年的发展,现在我们在河北省128个省级开发区和园区中综合排名第一位。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面提出要建一个与纽约等大的国际大港,我们的港口位置就是座落在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面提到的这个位置。那么经过20年发展以后,港口腹地的空间优势逐渐的不再明显,河北省政府,为了扩大沿海开放,集全省之力建设了曹妃甸,现在曹妃甸是龙头。但是我们的港口叫唐山港、京唐港区,曹妃甸港区叫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唐山港在2010年7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是河北省唯一一家,也是全国第14家上市的港口。
那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沿海的经济开发区,我们很自觉地融入到这个大的环境和背景里面,来审视我们的优势、调整我们的思路,尽最大可能融入发展大局。作为海港开发区,我们自身比较,一个是区位优势,在环渤海中心区,距离渤海湾出海口直线距离是最建的,从京唐港出渤海湾比天津港还近50海里,直线距离最近,到周边环渤海,尤其是京津冀中心城市的直线公路、铁路交通的距离这是一个优势;第二个就是港口的优势,唐山港京唐港区通过20年的发展,现在的吞吐量达到2亿吨,通航的国家和地区达到80多个,国际、国内航线138条,并且在集装箱这方面我们是河北省第一,虽然说整个河北省的集装箱吞吐量不高,但去年我们这个港口达到了60万标箱,今年目标是80万标箱,冲刺100万标箱,应该在河北省占6、70%的比例;第三个就是产业优势,随着唐山港和海港开发区的建立,除了和北京市政府合作建立港口,1993年在北京焦化厂与唐山企业合资在海港开发区建立了佳华煤化工企业,年产焦炭300万吨的量,在佳华企业入住以后,我们本地的开栾还有一些企业纷纷在海港投资建立煤化工产业园,现在整个焦炭年生产量将近一千万吨,这个在全中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形成了比较优势的煤化工产业,同时临港物流还有装备制造,这些产业,用过去的话来讲,叫傻、大、黑、粗,大粗大进的,依托港口的企业,有了很大的规模和基础;第四个,我们现在的优势就是空间优势,海港开发区现在面积43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10平方公里,700多平方公里的陆域、海域面积,海岸线长度70公里,这里面现成国有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开发利用,所以说有广阔的空间,上午部长也讲了,现在土地瓶颈的制约对地方经济发展是很大的问题,这是我们的空间优势。再有一个,还有环境优势,我有做广告的嫌疑,在我们海港开发区的辖区内,有一个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包括菩提岛、月坨岛还有一个金沙岛,可能北京、天津的领导嘉宾们有所了解。这个岛自然风光非常好,它的水质和沙滩,我亲身体验了一下,应该说目前比北戴河的沙滩和水质要好。暑期的时候,高峰期周六、周日每天接待大概八万人,其中北京、天津的游客占50%,由于一个非常好的度假地方。现在我的感觉,随着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我们上项目、发展经济,所有从业的员工,不管白领还是普通的技术工人,看重的生活环境、休闲娱乐的环境,比工资高低更重一些,这是我们整个的区位优势。北半部分有现代化的农庄和农业产地,葡萄庄园、水果庄园,周边是一个人文和自然环境,再一个是优惠政策,作为经济开发区还是享受和县区多少有一些的优惠政策。最后一个优势我们有先入优势,最起码我们和北京市的合作,在河北省应该是比较超前。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从开发区的特点出发,我们思考分析了我们的优势,相应地来讲,刚才几位专家都介绍了在规划思路方面,我想他们谈的理念上很让我受启发,但是可能侧重社会和城市的多一些。
我们在基层工作感到,总体规划应该说在产业这块,关于产业规划的布局对我们的工作影响更大一些。当然城市规划、综合的社会规划是一个前提,在这个前提里边,你的产业规划如何和城市规划衔接好、协调好,这个问题。这里边我也一直在思考,从实际工作中,至少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我们一直提倡规范即法这个理念,规划既然定下来就像法律法规一样,应该严格执行。这个规划即法的理念和产业调整的冲突怎么解决,我举一个例子,在我们海港开发区,我们东半部分依托港口是最早的工业区,那里面煤化工包括装备制造都集中在那里面,煤化工企业大家可能了解,不管你怎么环保治理,可能大家心理上都会有一些想法。再往中部就是我们商务配套和生活区,再往西部是旅游度假区,再往西部是高新技术和生态农业产业园区。假如说现在有一个大的工业项目,符合产业政策、占地面积很大,比如说五千亩,那么我现在的工业区只有一千亩的土地,这个项目需要落地,它也符合产业政策,我落是不落?我落的话,我就只能在工业区和商务区的交界处,挤占其他区域的空间来把这个项目落实,这就是一个最小的例子,涉及到规划调整的问题。刚才几位院长、专家介绍了,你比如说河北的规划跟天津的规划、北京的规划是自己考虑自己的问题,在县里面,县域发展这个问题更突出,这个问题希望将来在总体规划设计的时候能够有所考虑。
第二,战略和微观的矛盾问题。我们搞规划比较注重于顶层设计,更多的时候是从顶层来统筹协调,谋划一个区域的发展布局。但是真正大的规划定下来以后,到详细控规的时候,一些小的区域的规划可能会跟总体发生一些冲突和矛盾。今年不矛盾,可能两年以后就有可能出现冲突。
这个随之而来就是我想提的第三个问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我有一点个人的感受,我们搞规划设计的专家、学者们,理论水平、站位和视野,包括思维方式都非常新、非常高,但是可能有一个方面,我认为应该有需要加强的。就是说,专业搞规划设计的,很少有人有从基层一步步搞产业、搞建设、搞发展这方面的经验。更多的时候我们在规划设计的时候,要听当地的政府的一些意见、当地经济发展部门的一些意见、企业的一些意见,来统筹协调这些意见,形成最后的规划,可是这里面缺少真正搞企业、搞项目的专家,真正参与到规划设计项目里面。
为什么我提出这三个疑问?作为一个最基层的单位来讲,我们在上层和顶层设计,和我们实际的发展当中肯定会遇到这样的冲突和矛盾。比如说现在我们又在修改我们的&总规&和&控规&,也是中规院帮我们设计的,我们先后研究了几次,我们研究的时候,除了把我们的理念和搞规划的专家交流以外,我们还极力向搞规划的专家们传导、传输现在经济、产业、政策方面的理念和知识,让他帮助我们站在规划的角度也来谋划我们区域布局是不是有不合理性。
根据我们思考的这些情况和问题,我跟几位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我们区域规划发展布局的一些调整。现在我们调整的基本思路应该说沿海的资源,在中国来讲是非常宝贵的,所以我们必须把沿海临港的优势发挥出来,所以说在将来下一步的发展,第一个要做大做强临港产业。临港产业,现在存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装卸站,我不知道有的港口可能做的好一些。好多港口的临港产业、临港物流是起装卸作用的,卸船、装船,我们发展方向,既然每年两亿,今年估计达到2.5-3亿。
沈卫星:李书记,稍微简短一点,我们时间已经到了。
李忠华: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布局,我们想港口物流要做大做强,但是要体现做成交易中心。传统产业,像煤化工和钢材这些产业,把它做到深加工。同时发挥我们临港优势,把港口的旅游、度假、高科技的配套设施发展起来,我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作为每一个区域要发挥自己区域的特色,要审视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真正在协同发展中有你这一个点来闪光,融入你的一份力量。占用大家时间,谢谢!
沈卫星:谢谢李书记。
稍微占用下一节的一点时间,李书记作为河北一个基层的单位,他了一下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当中他们的优势和在规划阶段需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我觉得谈的非常好。您特别是谈你那个优势的部分,因为我去过那个地方,我7、8年前去过那个地方,当时觉得手笔非常大,海港那块,曹妃甸,当时觉得马路修的那么宽,植被种了那么多,我说将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一番天地,但是我现在不知道已经发展到什么样了,当时这个手笔确实很大。你刚才说到很多优势,我听出来了,你的潜台词的背后就是,我这个海港今后要利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么一个将来的大蛋糕,我要狠狠咬一口。
在三个矛盾,处理好三个关系问题上我觉得非常有针对性,这个我想对你们三位杜院长、沈院长还有秦总,你们在规划阶段是不是充分考虑了这三者之间将来会出现的什么问题,我觉得你们会肯定是有所考虑的。接下来就是我想有这么一个环节,还有一些环节不弄了,时间已经侵占了戴总单元的时间了,我就想刚才你们各自谈了各自的一些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思路的看法、理念,包括贡献了很多思考,特别是他的发展的策略、规划的方案,非常有价值。但是你们自己谈自己的,通过刚才每位嘉宾陈述了以后,你们发现各自有需要互相交流一下的那种题目没有?还有一点点时间。提问也行。
提问:我是《南方都市报》的记者,有个问题,上午李铁主任也提出一个关于经济交通规划的一个问题,好像以前的区域一体化大多是通过高速公路来实现区域的交通一体化,京津冀会尝试通过轨道交通,据胡部长称,也已经有一个公共轨道交通的一个战略,那就想请问一下各个规划专家,京津冀在交通规划上有什么新的尝试,对全国的区域一体化来说有什么借鉴意义,谢谢。
沈卫星:刚才想请哪位专家?交通,这个题目留在下面来说吧,我还没来得及看下面的板块。还有哪位?
杜立群:我回答一下你这个交通的问题,因为京津冀的交通可能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框架下,可能需要做一个重新的构建,有这样的设想。就是说,一个是交通枢纽的建设,这里面包括航空、港口、铁路还有公路,这个可能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是一个单一的过去的那种,你刚才讲的公路交通的这块内容,可能第一块要在交通枢纽的建设上,可能要做一些适当的调整。从北京来讲,为什么刚才大家都讲到时间的问题,从北京到这个地方(崇礼)很困难。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来的,你可以看到G6高速公路,实际上是一个客货运混合的一个交通方式,因为大的货运交通是通过西部,然后向东部的运输,实际上是通过北京市的这样的一个交通路网的体系里面,现在希望建立一个区域物流的组织,可能希望把这个组织到大的区域空间里头来解决,可能这是一方面。
从人流上来讲,我们想通过铁路系统,特别是城际铁路可能来组织更快的人员的交流,刚才讲的京张城际近期可能会开通,这个就是连接北京和张家口之间的一个城际铁路,能够便捷地联系这个区域的交通。现在北京和天津之间也有第二城际的一些设想,另外就是说,在北京周边的一些需求可能我们也考虑,是在建立一个市郊铁路的方式来解决人员的快速的大运量的一个交通。在这里面有一个交通的要求里面,有一个概念,可能需要明确的,上午李铁主任也讲到这个问题,就是通勤圈的问题。在通勤签的范围里面,可能能采取现在地铁的方式,如果在城市之间可能更多的是采用铁路的是,这个可能在不管是中国、日本还有欧洲,可能都是这样的一种交通方式来解决。可能回头下边张国华院长可能还会详细解释这样一个问题,我简单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沈卫星:后面还有一些环节,我们就不进行了,因为时间确实很紧了。作为一个主持人,我特别感谢四位嘉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当中的规划思路这一块谈了非常好的意见,很有价值,作为我们媒体来进,因为我本身也是媒体人,我们从中也能发现很多新闻的点,今后也有利于我们在新闻报道过程当中更好地找准选题,更加深入地、细致地把这个事情报道好。
谢谢诸位,感谢!
(编辑:xunannan)
财经网微评论(人参与)
说说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条)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京公网安备号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