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版本更新后,进入游戏玩cf半小时就黑屏左右,屏幕卡的像放慢镜头...

玩CF的时候感觉屏幕反映很慢,动作好像放慢一样
玩CF的时候感觉屏幕反映很慢,动作好像放慢一样 5
刚开始玩没事,时间长了就感觉屏幕好像慢动作,我用的是笔记本,下面是配置:处理器:英特尔Pentium双核TGhz&& 主板:广达TW8/DWE& 内存:2GB 硬盘:日立HTSA300[320GB]& 显卡:Nvidia GeForce G 105M(512MB)&& 显示器:奇美CMO1425&& 知道的帮帮忙,是配置问题吗? 有FF
FPS太低 最好换一个 500M上的显卡就OK乐
其他回答 (2)
等待您来回答
穿越火线领域专家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年中国数码相机场发展趋势研究.doc10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30 &&
中国数码相机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中国电子企业协会
第一章:绪言…………………………………………………6
1.1.关于数码相机…………………………………………6
1.1.1.数码相机工作原理……………………………6
l.l.2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的区别…………………………7
l.l.3主流数码相机…………………………………………9
l.l.4高端数码相机…………………………………………9
l.l.5数码相机的用途………………………………………10
l.l.6数码相机的优势………………………………………10
1.2.数码相机产业发展历程分析…………………………10
I.2.l世界数码相机产业发展历程分析……………………10
l.2.2中国数码相机产业发展历程分析……………………11
第二章:中国数码相机市场发展分析………………………1 3
2.1.2006年中国数码相机市场发展分析………………1 3
2.l.1.2006年中国数码相机市场销量分析…………………13
2.l.2全球数码相机市场发展分析…………………………14
2.2.2007年中国数码相机市场发展分析…………………18
2.2.l.2007年中国数码相机生产现状分析…………………18
2.2.2 2007年数码相机市场发展现状分析…………………22
2.2.3 2007年一季度数码相机出口市场分析………………25
2.2.4.中国数码相机市场发展特征分析……………………29
2.3.中国数码相机用户结构和消费行为分析……………34
2.3.l数码相机用户结构分析………………………………34
2.3.2数码相机消费行为分析………………………………36
2.4.中国数码相机营销渠道结构分析……………………37
2.4.l营销渠道结构…………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06页106页27页27页27页25页27页35页36页17页13页11页10页13页6页24页29页19页88页71页新 HTC One 评测
继去年的 、 和 (以及之后的同系产品)后,2013 年厂方再度以 One 为品牌推出主力手机,但和去年不同的是,首轮(甚至全年)发表的 One 产品这次真的只有一部了 -- 因为其正式名字就是 。为方便称呼,一般都会在其前面加上一个「新」字,但这次我们的主角就是 HTC One 本身,所以就省略了。噢,前言有点长了,我们还是跳转看这部不论内外都新得不得了的 HTC One 评测吧。
新 HTC One 評測
规格与硬件
评测视频(广东话)
毫无疑问,以规格论 HTC One 肯定是当今的顶级配备:4.7 吋 1080p S-LCD 3 468ppi 屏幕、高通 Snapdragon 600 1.7GHz 四核处理器、2GB RAM、Android 4.1.2 和 Sense 5 等,当然还有话题性的 400 万像素 UltraPixel 相机。而外壳方面,厂方声称使用了比
还要硬的金属用料,配合零空隙注塑技术制作,做成了极佳的一体化效果,也让背面洗脱了以往「补丁机」的恶名。可是,即使是较硬的金属还是会比较容易刮到,而且弄污了难以清理;而不幸中之大幸,就是其亮面金属位置有加入拉丝效果,即使真的刮到了也没那么显眼吧。
把手机拿起,第一印象是其金属机身的冷冰冰感觉,比以往任何一部手机(包括 iPhone 5)都强,因为整个机背除了可以忽略的一些聚碳酸酯线外,全部都是金属,可以说其覆盖的面积比率比以往任何手机都要高,所以手感好是一定的;另外其背面也做了人体工学的曲线,握起来非常贴手,只是这个机背有两个缺点:一是全金属所造成的滑手问题,虽然比上年的
要好一点,但还是用易滑手的;另外一点就是其镜头位置在平整之余,却还是没有加入防指模涂层,手指一摸到就会脏掉了。
手机正面的顶和底部以金属覆盖(这边和机背以及机身的主框架是同一块金属铸成),中间是屏幕面板 -- 这个设计的确会让人想起 iPhone 5 和 ,可以说是个缺点,但这两块金属下方,却是主打之一的 BoomSound 立体声扬声器,而机顶这边还包括了光源感应、隐藏式 LED 提示灯和前置相机。屏幕下方和金属之间为按键部份,但这边就只有左边的返回和右边的主页键,中间的 HTC 标记是没有功能的 -- 没错,这的确造成了缺一个目录键的问题,但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却发现在横握手机时,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将拇指放在 HTC 标志上,而透过在机底稍为向右偏移的 micro-USB 插口,插着 USB 线充电的话,虎口位置还可以刚好可以让线穿过借力,让横握浏览网页时的手感好得不得了,在另一角度看也是人体工学设计之一呢。
评测视频(国语)
毫无疑问,每年 HTC 推出旗舰手机,其中一个焦点都会落在其新版本的 HTC Sense 界面上。以往我们都说,与其称 HTC Sense 为界面,倒不如说它是半个系统;而经过四年时间,来到第五版本的 HTC Sense 5,我们终于要改口了 -- 它不是半个系统,而是一套完整的系统了。想知道为什么?以下就为大家说明。
BlinkFeed 与主界面
会将 Sense 5 定性为系统,主界面的因素是最大的。因为由以前到现在,HTC Sense 都就大部份的内建 apps 进行了大幅度的自定化,但主界面除了加入自家的小工具外,一直都保留着传统 Android 的操作概念。只是,这点来到 Sense 5 终于改变了。厂方针对沉闷的主界面进行了很大幅度的改动,并引入了三个主界面的概念:BlinkFeed、程序界面以及传统主界面,而前两者,就正是让 Sense 5 成为一个系统的主要原因。三个界面中,首先要提到的当然是主打的 BlinkFeed,虽然在这个版本中,其并不可以使用自己的 RSS feed 作为新闻来源,但就我们一段时间的使用感受,也不觉得有内容不足的问题。
以香港来说,我们可以找到包括 TVB、新浪和我们 Engadget 中文版等内容,连同 Facebook、Twitter 和 HTC Zoe 等,我们觉得是足够了;而内容的处理方面,每一篇新闻的内容都有长度限制,只要过长都会提供连结到原文。在上下滚动期间,我们可以用下拉不放手的方式开启工具列,也可以按主页键回到顶部。在顶部再拉下也可以看到工具列,其功能包括选择不同的类别、搜索和不同的目录等。说到拉下的动作,BlinkFeed 一个不小的缺点,就是下拉放手更新内容的动作要做得很慢,否则就不能更新,这方面就比较难以适应了。另外顶部还有不能更改的新时钟及天气小工具,虽然没有了招牌的翻页时钟(但还是可以在小工具画面找到的),但整体的感觉很清新,也跟程式页面以及重新设计,可以由任何地方向上滑解锁的锁定画面风格一致。
大家可能已经留意到,我们刚刚说的是程序页面,而不是以往的程序列表 -- 没错,三界面概念的第二个界面就是以往的程序列表。话虽如此,其实这边由另一角度看,是有点倒退的,因为其卷动方式造成和 BlinkFeed 一致,以上下方式换页,而不是流行的左右式;不过,可以在顶页拉下来显示工具列、在自定排序模式中加入资料夹,以及隐藏不想要的 apps,让这种一致的感觉很完整,更像一个 iPhone 式的主界面了。至于底部的常驻捷径列,就和程序页面紧紧相扣了,因为简单点说,在捷径列上找得到的 apps,在程序页面上是找不到的,也就是说,以往的捷径列已经变成常用程序列,将图标由程序页面拉下去是移动的动作,而不是以往的复制了。
也因为这常用程序列是程序列表的一部分,所以将图标由这边拖到传统主界面的话,动作就会和以往一样是复制了。当然,HTC One 除了程序和 BlinkFeed 以外,还是有传统的主界面的啦!这里的操作也和以往差不多,只是现在这边的功能就变成主要用来安放小工具了。用两指缩放的话可以进入编辑模式,这边可以看到传统主界面和 BlinkFeed,也可以利用按住拖动的方式来选一个「终极的主页」 -- 没错,称为三界面的原因之一,就是当我们由哪个界面打开 app,按一下主页键或以返回键回到主界面,都只会回到打开 app 前的那个页面,要再按一下主页键,才会回到在编辑模式选择的终极主界面。比较可惜的是,我们只可以选择 BlinkFeed 和传统界面作为终极主界面,而程式界面则一定要通过常用程序列中间的按键切换。
除了这个主界面设定的功能外,编辑模式当然也容许使用者对传统主界面的数量进行增删(最多四版),也可以加入不同的小工具(传统的翻页时钟就在这里哦)。只是,这边我们只可以搜索已安装的小工具,而不能选择单一小工具,再观看不同大小的款式。此外,HTC 自家的小工具都不能调整大小了,而且也再找不到动不动就占去一版位置的大型 widgets。最后一点要提的,就是传统主界面的位置不能更改,要换的话就得将小工具一个一个的移动了。
新 HTC One 評測: Sense 5
来到设定的部份,HTC One 的改动就不如主界面那么明显了。首先字体可以看得出改为了比较瘦长的样式(其实就是 Google 指定的 Roboto 字体的瘦长版),而来到个人化,会发现没有了情景模式以及面板的选择,只可以选不同的铃声、背景图片和锁定画面样式等等。实际上,前数代 Sense 上的 HTC Hub 已经整个被移除了。以我们来说,这两个功能都属于较少使用,所以删除了也不会太失望,反而没有了 HTC Hub 相关的这些功能,系统感觉上更简洁了呢。在选择锁定画面模式时,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无」的选项,如果想使用密码锁,又嫌每次开启密码锁前都要先解锁一次的话,选这个就对了。
往较下的地方,可以看到有资料转移的选项,这功能可以让使用者从不同的 Android 或 iOS 手机将个人资料(包括日历、联系人、书签和多媒体内容)通过 HTC Transfer Tool app 经 Wi-Fi 转到新手机,十分方便,我们将 700 多首音乐和 400 多张图片,以及其他资料作传输,大约需时十分钟左右,算是不错。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并没能将铃声转移过去,而转好后也不能选择将旧手机上的资料删除。其实这个程序在手机第一次开机时也可以做,完成后还可以设定手机每天将设置、apps 等等经 Wi-Fi 备份至 Dropbox,很贴心呢。
到显示设定部份,我们最想看到的东西消失了 -- 没错,说的就是将按住特定按键设定为目录键,以解决非 Holo 风格 apps 中,虚拟目录键占用屏幕空间的方案。据我们得到的消息,删除这个方案的原因主要是因为 Google 坚持厂商必需将目录键放在显眼位置,所以这边就只能找到双按主页键开启新设计最近程序列表的速度了。话说这个列表,将 Sense 4 的 3D 元素删除,改为在同一画面显示 9 个缩图,方便得来也较节省资源。最后在这边一提,HTC One 是支持 USB OTG 的,可以成功读取读卡机和 USB 随身碟的内容,以及使用无线键鼠组等等,但较耗电如外置硬盘等就不能使用咯。
新 HTC One 評測: 設定
说到自带的 apps,其实几乎每一个在 Sense 5 内都有更新,但这边我们就集中在其中数个吧。先谈电话,它和其他自带 apps 一样,都取消了在屏幕底部设页签(也就是从 TouchFLO 3D 传承下来的设计)的方案,改为以左右拨动的方式,在通话记录、拨号界面、我的最爱和联络人等等之间切换。在拨号界面中,上半部份会以大型图片显示最近通话,下方则可以作智能拨号,以及利用语音或键盘搜索。在这边还可以利用目录键切换至全屏幕的大号键盘,在驾车时就最好用了。至于联系人的部份,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已连结联系人的 Facebook 更新和照片,而且还是以 BlinkFeed 方式呈现的;而如果没有连结,而头像解像度太低的话,其大型图片就会加入可爱的圆点马赛克效果。
然后要提的是一个自带的第三方 app -- 儿童模式(Kid mode)。这个由 Zoodles(2011 年 10 月被 HTC 收购)开发的 app,在 HTC One 上只能使用基本模式,但就会有广告劝说使用者付费升级;不在设置中剔除的话,它还会每周显示通知,推荐不同的免费 app,以及在 Kid mode 启动时显示每天提示呢。功能上,其可以设定只让小朋友使用特定的 apps,以及其内建的大量多媒体内容,小孩想离开 Kid mode 使用手机的话,就要在屏幕上写一个 Z,或者输入自己的出生年份,年龄够大就可以离开...拜托,这也太简单了吧?稍为聪明一点的小朋友在输入后,只要看到画面提示的「you must be older than 10 to exit kid mode」,都懂得输入 2002 年出生了好不好?
最后要说的,就是我们眼中,今年见过最「杀手级」的手机应用 Sense TV 了。严格来说,Sense TV 并不是单纯的遥控器,又或是电视信息 app,而是一个功能很完整的电视助手。打开 Sense TV 后我们可以设定我们有兴趣的提供者和频道(可惜只能选一个提供者),然后手机就会载入相关的 EPG 资讯,计有即时、即日、本周和手机上的视频等等;按即时节目的话就可以让电视转到相应频道(前提是已设定好遥控),按进电视节目资料的话就可以看简介和不同集数等等,也可以设定提示,提醒自己准时打开电视收看,当然也可以将之加进我的最爱,这样就不用每次在主页或节目表中寻找了。另一个方便之处,是即使手机在 Sense TV 运行时,屏幕因逾时关掉,我们只要拿起手机,屏幕就会自动开启了。
在顶部工具栏可以找到开关和遥控两个图标,前者控制电源和输入来源,而后者就负责其他遥控功能。第一次使用可以先设定遥控,手机可以透过云端搜索大量电视、机顶盒和家庭影院的信号资料,使用者只要在设定时测试是否合用就可以了。我们使用过后对遥控的反应很满意,设定简单而且功能也充足,只是要设定输入来源键的话就不是在开关的界面,而是在遥控这边设定,有点混乱。我们都知道 HTC One 使利用开关键的部份兼任红外线发射和接收,但这个方案却另我们身边的一些朋友误以为其没有其他功能而找不到开关键 -- 尤其是这个按键造得比较平,在难以摸到的情况下就更易误会了。
新 HTC One 評測: Apps
HTC 也在 One 的多媒体功能上下了大工夫,以播放器来说,就删除了音乐主页的界面,以及加入了只动下载专辑图片和歌手头像的功能,至于歌词功能就差了一点点,中文歌大部份都不支持,英文歌支持的话,也要在视觉效果界面才看得到。硬件上,其机面配备的立体声 BoomSound 扬声器音量非常足够,低频的表现很出色,声音比较厚实,但当然,歌曲本身音质不好的话也会明显的表现出来。当然,要使用耳机的话,HTC One 本身也有内建一组 2.55V 的耳机放大器,以及蓝牙的 Apt-X 技术。
图片库与屏幕
视觉方面,HTC One 的图片库有所更新,主页利用 BlinkFeed 形式显示自己和朋友的图片,要看自己的图片,可以通过顶部我的图片,或首页左下相机相片两个途径,只是如果按相机相片进去看的话,就会直接进入全画面播放,按返回的话就会回到 BlinkFeed 画面,而不是看所有拍摄的相片;要看缩图的话就一定得选我的图片进去再选相机相片,有点麻烦。屏幕方面,其使用的 S-LCD 3,材质和较早前推出的 Butterfly 一样,但尺寸就减至和上年 One XL 相同的 4.7 吋,像素密度一举提升至 468ppi。和之前的 One XL 比较,HTC One 的颜色会稍微偏蓝,而且会暗一点,比较写实但没前者般讨好;可视角度很广,我们几乎由水平看过去,也不会有偏色的问题,而日光下的可视程度也高,像黑白成份较多的主界面也可以清楚看到。
HTC One(2013)- 多媒體
我们都知道,HTC One 配备的只是一组 400 万像素的 Ultrapixel 相机,所谓的 UltraPixels 其实就是在和一般手机相近的感光元件大小(1/3 吋)下,塞进比较少的像素,以让每一个像素的尺寸更大(2&m),吸光量也更多(声称为一般手机的 330%)。这样的好处,是在较暗环境下,可以用较低的 ISO 和较高的快门速度拍摄,配合其 F2.0 光圈光学防手震功能,夜拍的表现是值得期待的。软件方面 HTC One 的拍摄界面有少许改变,左边中间加入了一个按键,但没有注明用途(其实就是 Zoe 切换键,待会再说);另外我们可以于屏幕中间上下划动来转换主副相机(直拿时是左右划动)。
测试视频(正常)
测试视频(HDR)
测试视频(慢动作)
测试视频(Fast HD)
拍摄模式方面我们还是可以找到 HDR,和 Sense 4 上的版本相比其效果会比较自然,但相对地在晚上拍摄降低噪点的功能也没那么明显了。全景模式这次真的是一扫完成,而不是只拍五张照片来合成了,只是它还是只可以横拿横扫,并不能拍出直拿横扫这种感觉较广阔的全景照。视频拍摄方面,HTC One 支持 1080p 60fps、一般 1080p 30fps、1080p HDR 以及慢动作拍摄,当中重点的 HDR 视频,效果并不算很明显,虽然暗部是有清晰了一点点,但亮部却没有明显的压下来,所以整体来说就会让视频有点灰朦朦了;慢动作视频在拍摄后,可以通过编辑功能在特定时间调整播放速度,让视频的电影感提升。
那么如果 HTC One 遇上夜拍王者 Nokia Lumia 920 又会如何呢?前者以较大的像素面积,增加进光量来让照片更亮,而后者则使用了 PureView 技术,配备强大的防抖功能,以加长曝光时间。我们以数组照片直接对比,可以看出 HTC One 的相片明显比较亮,颜色也比较贴近实际环境,但同时眩光的问题比较严重,放成 100% 大小时也可以看得出虽噪点较少,但影像不及 Lumia 920 清晰;Lumia 920 的颜色偏蓝,可以看得出有矫正白平衡,影像稍暗但贴近环境亮度,放成 100% 时较清晰但噪点也较明显,算是各有特色,喜欢哪种得看读者的个人喜好了。
夜拍对比视频(HTC One)
夜拍对比视频(Nokia Lumia 920)
那视频呢?这方面 Lumia 920 就较为优胜,因为持续拍摄对于防抖功能的要求非常高,而 HTC One 的防手震功能明显不能应付走路形成的晃动;相反,Lumia 920 连跑步都能够作大幅度补正,走路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啦。只是要拍很暗的场景时,HTC One UltraPixel 吸光量高的特性就发挥得很明显了,虽然在高反差的情况下亮部有过曝情况,但整体可以看到的内容还是明显比 Lumia 920 要多。所以说这边虽是 Lumia 920 较佳,但根据情况的话,还是有商榷余地的。
夜拍對比 - 新 HTC One
夜拍對比 - Nokia Lumia 920
还记得我们刚刚有提过,相机界面的左边中间有一个用途不明的按键吗?其实这就是 HTC Zoe 的切换键了。那么 Zoe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简单点说,它就是一个让你甘心虚耗大量手机内存的功能 -- 每拍一组 Zoe,手机会在拍摄前一秒到拍摄后三秒内,共记录 20 张正常分辨率的照片和一段三秒长的视频。在电脑看的话,就可以看到「IMAG0001_ZOE0001」等等的文件名,按下快门一刻记录的影像,则会在后面加上 _SHOT 的後缀。在手机上观看的话,当然会有所优化,只会以一个项目显示所有内容,而按进去后,就可以使用很多的编辑功能了。
这些功能包括像 Lumia 920 的 Smart Shoot 一样,利用数张影像来计算出背境移动中的物体,并将之消除;但较 Lumia 920 优胜的是,HTC Zoe 还可以倒过来计算出移动中的主体,并制作出连续动作的静态影像 -- 前提是两个静态主体之间的距离要足够,不然就很容易让主体出现残缺了。HTC Zoe 另一个好玩的地方,就在于其可以将拍摄时间相近的 Zoe 和照片,在图片库的事件界面中随机组合起来,配以内建的音乐和滤镜(共有六款主题),制作成约 30 秒的视频,还可以通过 HTC Share,制作出具 BlinkFeed 风格的图片墙,再以网址的方式分享至 Facebook 或其他社交网络,详细可以看看。
新 HTC One 評測: 相機
新 HTC One 評測: 測試照片
性能与电力
HTC Butterfly
Sony Xperia Z
Quadrant Advanced
Vellamo HTML 5
21,031 (V3)
14,898 (V3)
15,489 (V2)
SunSpider 0.9.1 (ms)
GLBenchmark 2.5 Egypt HD C24Z16 Offscreen (fps)
电池续航力
SunSpider: 分数越低越好
在谈性能前,我们先来简单谈一下 HTC One 的通话质素。由於手机的听筒同时也是其中一个 BoomSound 扬声器,所以在听对方说话这方面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音量在足够的范围内;而对方听我们说话的话,我们也没有接到投诉说听不清楚,只是在细问下才知道声音有点怪怪的,像是水中说话的样子,可以说是一贯的 HTC 式双麦克风音质,但整体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操作效能其实也不用担心太多,我们在日常使用 HTC One 时,都可以说是「零延迟」了,总体上都没有明显的速度和效能问题,即使是利用省电模式将处理器降频,在日常使用上也是没有分别。
那么 HTC One 使用金属机身,会因为导热问题让手机变得烫手吗?这方面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在测试的大部份时间都没有很高的发热量,只有当我们边充电边上网,又或者持续开启屏幕拍摄半小时,手机才会显得非常暖,但也没去到烫手的程度;直至我们玩了 Real Racing 3 一会之后,手机才会有一点点的烫。HTC One 的发热情况跟一般使用塑料的手机不同,后者会集中在热源的位置,而 HTC One 就会将热量平均分布在整个金属机背,所以过热的机会也相对会低一点。
耗电量方面,HTC One 使用一颗不能更换的 2,300mAh 电池,我们以较高的用量计算,连续拍摄半小时、上网半小时、社交网络(Facebook、LINE 和 Whatsapp)一个半小时和 15 分钟视频播放的话,手机大约可以在不开启省电模式的情况下支撑五个小时,而开启省电模式并将使用习惯调整至一小时社交网络、15 分钟新闻阅读、不连续拍摄共约半小时和上网半小时的话,就可以使用到七至八小时了。
新 HTC One: 跑分測試
虽然 Android 4.1 已经有内建 Chrome 浏览器,但由于其不支持 Flash 的关系,所以不少手机也会同时附上自己的浏览器。HTC One 也不例外,自带的网络浏览器虽然没有将多点触控开启分页缩图的功能加回去,但至少我们还是可以在目录强制让 Flash 运行,另外在 HTC One 上加入了一个不错的功能,可以让浏览器在网页载入期间自动将屏幕的亮度减低,不多不少可以省一点电;在进阶设定里,我们还可以选择是否运行 GIF 动态影像,这在 Android 手机上是比较少见的。说到上网的流畅度,我们以香港 PCCW 的 LTE 网络测试,最高可以有约 56Mbps 下载和 25Mbps 上载,数据上很出色;至于实际上,桌面版的 Engadget 中文版网站大约也只需要 10 秒的载入时间,而载入中操作也没有迟缓,浏览时卷动和放大缩小的反应,感觉上也比以往的要灵敏一点点。
新 HTC One 評測: 瀏覽器
以现时的印象来看的话,我们可以毫不犹疑的说,HTC One 是到这一刻为止,我们玩过最成熟的 Android 手机。会说成熟而不是好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有什么缺点,相反我们其实十分喜欢它,但一部手机好不好,除了成熟程度和性能外,还包括了使用者的习惯在内(有些人会较喜欢简洁的系统),所以也不能直接就下定论。以我们的测试角度来说,HTC One 无论是规格、质感、系统调整还是性能,在市场上都属于顶尖,毕竟是最早推出 Android 手机和制作自定化界面的厂商,在调整的功力以及整合性等方面,都绝非其他厂商说追就能追到,更非单靠哗众取宠的卖点和营销就能制造的 -- 单看 Sense TV 在生活上的应用,又或是三界面的全新概念,都让我们在习惯后很难再离开去使用其他手机。当然,2013 年才开始不久,现在市场上 HTC One 的对手也是不多,我们也不排除各厂商将推出的旗舰机,在整体的效能上会比其优胜(始终大量的系统调整是会影响性能的),但我们敢说,单以系统来说,HTC One 是其他手机望尘莫及的。
传言才3000多,想想不太可能 英国卖486磅 人民币也4800了 我穿越回来了,是4888 非常棒~觉得比36还是有诚意多。 "更非单靠哗众取宠的卖点和营销就能制造的 ",这一句是说三爽吗... 小编确实是在射影含沙。不过个人认为此文章最后一句话,纯属扯淡!
到底收了多少个五毛钱呢??? 看着倒有点像说最近的锤子。。。其实三星相对很多厂商还是靠谱很多的。 倒有点像在说最近的锤子?三星比起很多厂商还是靠谱多了。 楼上你是没用过HTC的系统吧。htc的优化程度,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厂商可以攀比的。就拿以前的PPC来说,HTC的我就很少会用到死机,三爽,东芝华硕宏基的PPC,玩不玩就死掉。所以HTC的系统,确实做得好 反正肯定的是HTC系统比乱78槽的三爽做得好多了,其他的不评论各有优缺吧 你问下HTC的用户们Sense有多耗内存?比之Google原生系统又如何?拿PPC时代的事情说事有什么意思,要翻老帐还有桌面都卡的Sensation呢,相比性能差一截分辨率还高的Galaxy Nexus,HTC有脸说自己系统优化好吗? 火腿肠输的也就营销,问问三爽官ROM的娃,再看看三爽用的硬件,他的流畅度对得起这些硬件? 三爽的娃老是YY优化、照相、屏幕,弱光就一个渣渣还敢和肾机比,偏色P排非全视度OLED,白色较多的时候还耗电,还好意思喷TFT TN屏,然后优化,S3的第三方ROM发布贴各种精简标着开机可用300+RAM...,翔尼S和P官ROM不root不杀开机各种facebook、google服务400RAM+,更不用拿iOS出来了 如果3K多还合约机的话肯定毫不犹豫去弄一个了。哎 如果3K多还合约机的话肯定毫不犹豫去弄一个了。哎 耗电量方面,HTC One 使用一颗不能更换的 2,300mAh 电池,我们以较高的用量计算,连续拍摄半小时、上网半小时、社交网络(Facebook、LINE 和 Whatsapp)一个半小时和 15 分钟视频播放的话,手机大约可以在不开启省电模式的情况下支撑五个小时,而开启省电模式并将使用习惯调整至一小时社交网络、15 分钟新闻阅读、不连续拍摄共约半小时和上网半小时的话,就可以使用到七至八小时了。===================================================================这是在黑吗。。。 不知道为什么,看完评测觉得这是款很扎实的机器。。。。 3X3的程序列表,纯黑色背景,有必要怀疑这背后有罗永浩的黑手!玩笑归玩笑,在店里体验的时候感觉确实不错,不谈软件,硬件绝对可以说是安卓里最好的,金属机身弧形设计手感非常好,SLCD3显示效果也基本是市面上最好的(说你呢三爽的绿屏索尼的白屏),相机绝对能打消对400万像素的顾虑。每去看一次都有强烈的掏钱给工作人员的冲动,可惜还没上市,据说上市价在4000左右,那必须首发入手了。 尤以我大翔尼最为感人,给one用自己的屏幕,自家旗舰不知道用啥,真·基情啊 对了,之前看三爽不是洋河蓝色经典么?怎么变成绿的了呢? 我不敢说ONE怎么样,但自己手上拿着Z,自己很清楚,网上白的都跟纸一样,自己看的好好地,可是角度也在45-60之间,用起来也好好的,你真的用过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玩cf半小时就黑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