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啊,帮我修改一下这篇短文啊,要宝宝腮帮有点肿文采,...

有没有文采很好的聪明人阿?我有一句话,你可不可以帮我修改一下,让它变成“名言”_百度知道
有没有文采很好的聪明人阿?我有一句话,你可不可以帮我修改一下,让它变成“名言”
提问者采纳
外在的吸引是一时的,内在的吸引是一世的。外在的金钱与美貌可以互相吸引一时,内在性格脾气的相融可以互相一世。
有点那个味道~但是不够好。
这句话是送给追我的一个恐龙妹的,尼玛,哥怎么拒绝她都不死心,只能给她讲道理了。
我没文采,我只会说些想当然的道理。上面是我对爱情的观点。“相”爱是两个人的事,不是一个人一相情愿就可以的,必须“相”爱才是爱情。相爱可以是由外在的吸引开始,但必须由内在的吸引来维持,否则爱情会枯萎走向死亡。
我不是那个意思,您的这句话很好啊,只不过少了点意思罢了,您可不可以在改进一下?
爱是需求渴望得到满足,所以对象必须具备满足他需求的价值,否则就激不起他爱的欲望。相爱就是双方都具备了满足对方需求的价值,然后互相满足,两相情悦。
“把爱情当做满足自己欲望的东西,还美其名曰两情相悦。”她肯定会这么说。
爱就是欲望,欲望就是爱,爱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满足,获得快乐。只有在需求获得满足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快乐,才能体会到人生价值,才看到人生意义。爱是我们的本能,因为有爱作为动力,在实现爱的过程中,人类社会才能持续进步与发展。爱的种类很多,亲情爱,朋友爱,男女爱,学习爱,工作爱,政治爱。。。。。。。。但所有的爱都是人类的欲望,是种强烈的需求,是要被满足才能快乐的,不被满足就会痛苦,就会失去人生目标。 人的一生就是爱的一生,就是追求满足欲望的一生。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6条回答
蚩尤在被捕后作为原始部落之间斗争的战俘,对黄帝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罗马共和国的独裁者凯撒躺在病榻上,紧紧握着他儿子屋小维的手,说:多年之后,当面对行刑队的时候,上校必然会想起,他父亲对他说一句话的那个下午,当时他的父亲说的是:荆轲倚在铜柱上,对秦王破口大骂:论语里,孔子反复重复的一句话就是:不要相信名人名言。----《圣经》
关键你不是名人呐
请说,说,说,说
“我一直觉得,没有金钱引诱的视觉迷惑的感情是最真实的。这些条件下所产生的感情只能叫做感觉,并且只有三五年。但心与心的吸引,却是一生不变的爱”
这句话是送给追我的一个恐龙妹的,尼玛,哥怎么拒绝她都不死心,只能给她讲道理了。你到底能不能改?
你看到的爱和想到的爱,都不是我感觉到的爱,对不起,我的爱情频率里的信号塔,不在这里
我去~先生,求求你了,你就帮我改一下吧。
你跟她说,姑娘,对不起,我这人,爱就爱了,不离不弃,哪怕生死相依,不爱就是不爱,愤世嫉俗,哪怕以死相逼。
“我一直觉得,没有金钱引诱和视觉迷惑的感情是最真实的。这些条件下所产生的感情只能叫做感觉,并且只有三五年。但心与心的吸引,却是一生不变的爱”
我知道我写的不好,请您赐教。
我去~能修改就修改,不能修改就的了呗~我自己的文采自己知道,这写的却是不怎么样
咳咳,您可以稍做修改,但意思不能变哈~
“我一直觉得,没有金钱引诱的视觉迷惑的感情是最真实的。这些条件下所产生的感情只能叫做感觉,并且只有三五年。但心与心的吸引,却是一生不变的爱”
你写的太 乱七八糟了,很多话都是牛头不对马嘴的
对呀,是所以才让你帮忙修改的呀
“我一直觉得,没有金钱引诱和视觉迷惑的感情是最真实的。这些条件下所产生的感情只能叫做感觉,并且只有三五年。但心与心的吸引,却是一生不变的爱”
这句话是送给追我的一个恐龙妹的,尼玛,哥怎么拒绝她都不死心,只能给她讲道理了。
你确定这是拒绝人的话吗?
名言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信息技术]考试作文的误区与防范(讲座稿)--月淡风清的blog
载入中。。。
http://blog./user1/wanghaizhi/index.html
载入中。。。
载入中。。。
载入中。。。
载入中。。。
载入中。。。
载入中。。。
载入中。。。
[信息技术]考试作文的误区与防范(讲座稿)  |
考试作文的误区与防范(讲座稿)
――考前作文指导
导师团导师 江玉辉
每次语文考试,学生一拿到考卷,绝大部分学生的第一个动作不是在考卷写上自己的名字,而是去翻看后面作文的题目是什么。只有一些信心充足的学生,在写完自己的名字后,才慢条斯理地去看看作文的题目,以显得自己的镇定自若。语文考试如果不先去看看作文的题目是什么,考起试来是心神不安的。即使前面强忍住不看,做了一半的考卷,也都会忍不住去翻看。可见,作文在语文考试来说,是占多么重要的位置。
先看作文题目再开始考试,一是好奇心,二是紧张心,三是思考心,重点在于思考心。知道了作文的题目,在紧张的答题空隙,可以抽一丝一毫的时间来思考作文的选材、布局,甚至可以看看本次考卷上,有没有可以借用到的语句素材。
有许多同学就是因为在考前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作文题目,浏览了一下作文要求,在考试的间隙想了一下作文方向,以为自已理解了作文题目的要求,把握了写作的方向。基础知识部分做完后,就立即开始写作文了。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地分析题目的要求,没有充分地思考、回想生活故事加以选材,结果出现了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失误。
考题千千万,讲任何题目都会挂一漏万,无法讲全;讲太多题目又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收获不大。因此,本次讲座以一次具体的作文考试内容,进行分析,不求面面俱到,但愿讲深讲透。
开始作文了,第一步就是要审题。不管你前面是否有看作文题目,是否有想作文内容,这一步千万不要省。也许你会说,你前面浏览过作文题目,知道了写作的方向,也想好了写作的内容,不是就可以写了吗?
开车提倡“宁让三分,不争一秒”,写作也同样适用。前面的浏览与思考,夹杂着考试答题的因素,可能存在着忙中疏忽大意,挂东漏西的现象。这是审题的误区。
正确的做法是:静下心,用专门的时间分析题目,找出要求中的关键词句,明白写作的方向。
练习: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题目,说说你的审题结果。
【原题再现】
21、在这么多年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一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也许是你的父母、老师,也许是你的同学、伙伴,也许是曾帮助过你的陌生人……请以“留在心里的印象”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要把内容写清楚明白,表达真情实感。
(自由交流)
审题内容:
1、写人,写事,写物,写景;根据是什么;
2、已定题目,半命题题目,自拟题目;
3、要求中的关键词句;
4、题目中的关键词;
选择这一个题目讲解,是非常有代表意义的。小学的作文题目,一般是四类: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写景状物很容易区别,写人记事有时候就会混淆。这题就是典型的容易混淆、容易迷惑学生的题目。
从要求看,“他们也许是你的父母、老师,也许是你的同学、伙伴,也许是曾帮助过你的陌生人”,这些提示很明显是写人的;从这些句子看,“有一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以“留在心里的印象”为题写一篇作文。”又好像是写事的,有些同学没有深思考,就会走入写事的误区。
1、这是写人的作文。
要求中,从“一定有一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句就可以明白,是写人。
2、自拟题目。
要求中,“请以‘留在心里的印象’为题写一篇作文”这一句话,可以明白,“为题”是为主题,并不是不题目。如果是为题目,这就话应该是这样说的:“请以《留在心里的印象》为题写一篇作文”,或者是:“请以《留在心里
的印象》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3、关键词句有:
(1)“成长过程中” 。说明写的内容,对你的成长过程有所启示。
(2)“一些人”、“也许是”、“也许是”。说明是写人的作文,一般是写一个人,不是一些人。
(3)“深刻的印象”。这个人性格、特点独特,与众不同,印象深刻,令人难忘。
练习:从审题的角度,请同学们分析下面的这篇文章
例一(考试原文)
永远记在心中的一件事
这一天,我非常高兴,也很激动,蹦蹦跳跳的,非常期待晚上的到来。
晚上,这让你想到了什么?没错,过生日,吃蛋糕。
别人过生日都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的,而我却与众不同,虽然之前是这样的。
噢,噢,中午过去了,傍晚到来了。我企盼着。
我有些不耐烦了,傍晚怎么过得这么慢。我走到妈妈身边说:“妈妈,我想买吃的。”
可妈妈却无情地说:“不行,马上就要吃蛋糕了,还吃什么东西。”
“不嘛,我就要买吃的,买吃的。”我愤怒了。
“不行,不行,不行!”妈妈斩钉截铁地说,眼中充满了不可侵犯的威信。
“呜――”我冲上楼,把房间锁上,“呜――”今天是我的生日,连买个吃的都不行吗?我躺在床上,愤怒地想着刚才的事。
“江昌运,江昌运,下来吃蛋糕喽!”姐姐一边走一边喊着。
我理都没有理。
接下来,姐姐、哥哥、朋友三番五次地上来叫我。
你们吃着蛋糕,我含着眼泪,把这件事永远地记下来,永远不会忘记。
(自由交流)
在审题这一步,小作者就走歪了,当作写事的作文了――这是审题的误区。所以题目变成了《永远记在心中的一件事》。
审题错了,内容也就围绕着事情来写,而不是写人了。
写事与写人,有什么区别?
写事:写出较完整的事件,告诉别人自己在这件事中的喜怒哀乐情感,或是这件事情的意义,给我的启示、道理或教训,在写法上,写事作文虽然少不了对人物的描写,但更注重对事件过程的描述。
写人:在较完整的事件中,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写法上,写人作文虽然存在着事件的过程,但更注重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的具体描写。
练习:从审题的角度,请同学们分析下面的这篇文章
例二 (考试原文)
你能别那么爱生气吗?
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伙伴,她有许多优点,可以说是九全九美。唯一的缺憾就是爱生气。她这一大缺点,有时让我忍无可忍,有时让我哭笑不得,不知如何是好。
有一次,我们做完操,我和她慢腾腾地走上楼。她扯着我的衣服脚,舒舒服服地被我拽着走,我累得满头大汗。我有点不服气,就跑到她的身后拉着她的衣服脚。她顿时就拉下脸来,歪着嘴巴,盯着我说:“好会呀,伍艳红,给我拉下又不会死。”说着,她气冲冲地走了,脸蛋通红通红的。
我听到这句话,看到她那张臭脸,忍无可忍地说:“我又不是你的仆人,凭什么拉你。”说着,我跑上楼,到教室,拍了拍桌子,都快气爆了。还以为她会来安慰我,没想到,她不但不来安慰我,还慢悠悠地走回位置上,简直太过份了,她以为她是谁呀?公主吗,不可能。就算是公主也没有这么变态的。我拍了拍桌子,跺了跺脚,想泄一下气,可还是生气。我偷偷地瞄了她一眼,她也在发牢骚,脸气得通红通红的,歪着一张嘴,斜着眼睛看人,嘴里面还在叽哩咕噜地说些什么,似乎在说我坏话。我见她的表情可好笑了,于是,气消了,我又去安慰她。
唉,我真想让她改改这个臭毛病,人长得好看,却爱生气,真是不可理喻。你们猜这是哪位公主?她就是我的好朋友――杨莹。
(自由交流)
审题正确,作者正确读懂了题意,理解了要求,紧紧围绕着人物特点来写,写出了人物爱生气的性格,读来生动有趣。
不管题目要求理解正确是否,审题之后就要考虑写什么――选材。
很多同学怕写作文,就是因为不知道写什么。不会选材,造成同学们写不好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不会选材,审题之后,很多同学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编一个故事。所以在过去,就会出现这样的“经典”:捡钱包,扶盲人等。这是选材的误区。
生活内容丰富多彩,人物性格五花八门,我们写作文,产生想到的应该是自己身边的生活,有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什么人,什么事可以写进来。
练习:从审题、选材的角度,请同学们分析下面的这篇文章
例三(考试原文)
留在心里的印象
我这一次见到了一个特别美的人,她感动了我。这次的印象真心烙在心中了。
在星期六的时候,我正在余坊散步,我见到了一个小姑娘正走在街上散步,我见到她的面孔:眼睛大大的,嘴巴小小的,鼻子高高的,脸又黄又白,长得特别清秀。
我一直盯着她,过了许久,我见到了一个人,特别需要别人的帮助,那个小姑娘见了跑过去帮助那个人。那是一个老太太,老太太的脚在走的时候扭到了,摔倒了地上。我正想走过去扶老太太,被那个小姑娘抢先一步了。
我见小姑娘跑到老太太面前:“老奶奶,您怎么了?”老奶奶抬起苍白的面孔:“我在走路的时候,一不小心扭到了,起不来了,脚特别的痛。”小姑娘听到了这番话又对老奶奶说:“我扶您起来吧,我把您扶回家。”老奶奶听到小姑娘这样讲特别感谢她:“谢谢你,你可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小姑娘只是笑了笑,没说话。
小姑娘把老奶奶扶起来,一步一步慢慢地向老奶奶家中走去。我在后面看着她们俩的身影,心里面特别温暖,就像太阳照在了我的心中。
这件事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只要心地善良,比任何一件事都好。不能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做得好而去羞骂他们。
(自由交流)
1、审题正确,明白这是写人的作文。
2、写事作文与写人作文界限不清,混淆糊涂了,在结尾添上了一只“蛇足”:写自己悟出的道理。把这一“蛇足”砍掉,就干净了。
提示:有许多同学有这样一条定律,认为写事的作文,结尾一定要有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是结尾的误区。
这种理解是错误的,中心的升华,应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而定,或启示,或教训,或感受,或喜怒哀乐的感情。
3、从文中的事例看,明显可以看出是虚构的事情。因为事情虚构,所以难写生动具体。在发现老奶奶与扶老奶奶的过程中,一是轮馗矗侨鄙倬咛宓亩鳌⑸裉栊础R蛭切楣沟模竽灾忻挥芯咛宓娜宋镄蜗螅阅研淳咛濉
在作文中,我不提倡虚构,更喜欢同学们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你的大脑里就会浮现出同学们种种神态模样,而且人物名字也必须用真名。用上真名字,你大脑的思维就会锁定他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笔下自然而然就能够描写出他的独特的个性特点。像上面例二的那篇作文。
从审题、选材的角度,请同学们分析下面的这篇文章
例四(考试原文)
他有自恋狂基因在潜伏吗?我们班的一个男生,自恋狂潜伏得超厉害。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那时正是我落魄时刻,我不会做的题目,竟然杨韩a都会做,我就乞求他给我作业。在我坚持的努力下,他终于答应了。不过有一个条件,这个条件让我恶心,他竟然说他长得帅,要我叫他哥哥和帅哥。他长得那么丑,还想让我叫他帅哥,真是太自恋了。逼于无奈,我还是叫了,他那人还美美地笑了呢?
早晨,我下去买包子,见那个上来,那人刚好在做活动,门口有一面大镜子,那人上前照了一照,还摆了一个POSS。整体看还是好的,可是我一看见他的那张脸,我就想吐。他临走时,还满意地笑了一笑,害得我都吃不下了。
下课期间,他在店里买了一把铁刀,就拿来学校给男生看。他在走廊里,似乎像电影一样,拿着刀挥来挥去。当旁边有个人说他很酷的时候,他会毫无羞耻地说:“当然啦,我可是很帅的。”见此情景,我赶紧躲开。
这个人在我心中印象最深。我实在不明白,生活这么多姿多彩,他又何必得装呢?
(自由交流)
1、审题正确,明白是写人的作文。
2、选材有趣。善于从生活中选择故事,捕捉自己的感受,写作作文。
取材于生活中的作文,即使写得不怎么样,都觉得很有趣。活生生的人物搬进银屏,和活生生的人物写进故事,同样是令人感兴趣的。同学们选材时,总是觉得身边的同学没有什么特点,好像就是那样,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不好写。――这是选材的误区
以为同学们没有特点,是因为大家关注的高大全的人物品质,真善美的正面形象。好像写作文非要写出高大全的人物形象,真善美的美好品质。如果我们把观念转变,就会发现身边的同学们各具特色,有幽默搞笑的,有做作装酷的,有活泼好动的,有调皮捣蛋的,有虚心好学的,有一丝不苟的,有乐于助人的,关心他人的……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人物故事可以选择,可以描写,不必去挖空心思地虚构。虚构的东西又无趣,又很难写好。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信手拈来,却也妙趣横生。
(三) 构思
选材之后,确定的写作的事件内容,接下来就是作文编写的构思――谋篇布局。
谋篇布局要考虑的内容较多,确定写作的线索,提炼文章的主题,选择文章的结构方式,考虑人物的活动安排,事情的发展,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等。
也许你会说,这么多,怎么考虑得清楚。不需要你考虑清楚,只要你想一想,就可以了。没有人可以考虑得很清楚,况且在写作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要调整。但是,需要你想。想,确定了一个框架;想,指明了一个方向。
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很多年前,写作文很强调列提练,甚至还会把它列入考试中,如:把“审题、选材、列提练、撰写、修改”这几个步骤打乱,让你重排顺序。这些年不怎么重视了,不知你们是不是这种情况。
有的同学不喜欢列提纲,嫌麻烦,喜欢打腹稿,更省事。以为自己都想清楚了,还需要列个提练出来吗?――这是构思的误区。
列提纲,你怕麻烦,你可以用几个关键词语代替也行。有了提纲,就有了方向,不容易跑题,也不怕写着写着,忘记什么。像写这篇讲座,我就列了10个字的提纲:1、审题;2、选材;3、构思;4、重点;5、中心。
在写完上一节“选材”的内容时,我一时想不起下节要写什么内容,还好,当时我在一张旧报纸上列了这个提纲。找出来一看,就知道要写什么了。
练习:请同学们看下面一篇作文,看看发现了什么。
例五(考试原文)
留在心里的印象
她的眼睛水汪汪的,嘴巴似一个小樱桃,身材很细,就像一根火柴棍一样瘦,真有点为她担心,她有一双又粗又黑的眉毛,她的脚就更细了,就像一根针一样,她的鼻子又高又弯,她不有一把长长的马尾辫呢。她就是江雪霏。
今天中午,我和江雪霏碰到了,她问我要去哪里,我说:“我要去找余琳玲。”她说快没时间了,我对她说那你先去学校了。她想了一下,就说我还是跟你去吧。后来我们来到了余琳玲家,我大叫了一声余琳玲没人回答,我们就走了,走到半路江雪霏说我给你个东西,我就吃了。
没想到,今天下午,在上语文课时教师叫我们自己看书,我在看书,林辉就叫了我一下,我把头转向他,他给我一个本子,叫我看本子里的内容,我一看不禁大吃一惊,上面写了我和江雪霏是敌人,自从伍妍丽和余琳玲的半路加入,她和江雪霏就成了朋友,然后,她们就去和美术老师说,我们有不良行为等等。美术老师说,是因为老师在生气,才答应我们的,还叫江雪霏她们要找出我们画画的弱点,不然不好回绝我和余琳玲。我把这个本子给余琳玲看了。看完后,上课了我对老余说她们好自私。我还说老余我们有两条路一是自动离开,二是一定要通过美术考试,来报复他们。老余和我一口同声地说。老余说我想留下来拼到手工,才离开。
这件事是心中最深的印象。
(自由交流)
1、开头描写人物的外貌,说明他在审题时,知道这是写人的作文,开头一段也确实是写人作文的开头方式。
2、本文的主人公是江雪霏,但是要表现江雪霏什么,在选材的时候,作者还没有确定下来。确定不下来的原因大概是:
一是选材时,没有认真考虑清楚什么事件可以表现人物的什么特点;
二是选材后,没有深入分析这个事件能够表现人物的什么特点;
注意这两点的区别。有时选定事件后,会发现这个事件与原先确定的中心、或特点、或道理不相吻合。这时,就要重新分析这个事件,看看从中可以挖掘什么样的中心、或特点,或道理来。如果不行,就要换过一个事件。
三是没有列出提纲,事件的线索没有想清楚,没有一条清楚的线索去限定写作的思路,信马由缰。
四是无所谓态度,写完就算,总会有一点分数,反正也得不到高分。脚踩西瓜皮,写到哪,算到哪。
3、本文的事件是什么?有点混乱。
如果把第二段删去,你就会发现更清楚一点了。
为什么删去第二段就会清楚一点呢?因为第二段的事情与第三段的事情不一样,或者说,这是两件事。保留一件事,当然会清楚一点了。
剩下的第三段这件事能表现出人物的什么特点吗?还是不能。因为作者叙事的线索并不清晰,无法从文中判定故事能表现出人物的什么特点、品质。只是文中有个词语“自私”可以挖掘一下。顺着“自私”这条思路,把故事叙述清楚。只是这样的改动,需要大手术,不是今天的讲座内容,就不讲了。
4、开头写作时,保持了写人的思路;但是到了结尾,却又变成了写事的思路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学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我认为,一个主要是原因就是没有列出提纲,导致写作思路不清晰。在写作半途中,思路在转变了方向,而作者并未发觉。如第3点所分析。
这里,告诉同学们,要保证思路清晰,最好的办法就是列提纲。列出提纲,至少也要列出一个关键词,保持线索的清晰。
在审题之时列提纲,对作文的整体有一个方向的把握,如山外看山,来龙去脉都很清楚。没有提纲,以腹稿的形式边写边想,甚至连腹稿都没有的,就像山里看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些山中。”就会走进上面这位同学的误区。
练习:阅读下文,看看例六作文与例五有哪些不同
例六(考试原文)
老师中的“母老虎”
在我认识的老师中,连老师是最凶的老师,简称“母老虎”。
在星期一升旗时,连老师清点了一下我们班的人数,发现有6位同学没来。李菁雯说:“他们都得了腮腺炎,请假了。”
“生病!生病!整天就知道生病!”连老师生气地说。
“上周文明班级是一年级……”廖老师在广播里轻快地说着。
到了班上,连老师生气地说:“你们干什么哟,连一年级的同学都比不过。”连老师一脸气愤,心里似乎在埋怨,这个班级太差了,还不好一年级的学生。“作业拿出来检查。”连老师大喊一声。
“老师,杨长幸没写作业。”小组长江玉珊拖着音说。老师听完,拿起一根又细又长的竹棍子,走到杨长幸面前。杨长幸直直地盯着老师,眼睛里露出恐惧的神情。
“啪”的一声,老师找了下去。杨长幸立刻热泪盈眶。“还哭?再哭,我再打你。”老师生气地说。杨长幸捂着手,似乎在说,老师好凶哦,那么细的棍子,难道不会痛吗?
看着杨长幸被老师打得通红通红的手,我害怕地想着:哇,连老师可真凶啊,不愧为“母老虎”。
(自由交流)
1、例五、例六同样是只写一位人物,但例五给人的感觉是混乱,例六给人的感觉是清楚。原因:例六的线索清楚,围绕“凶”这一人物特点来安排。
2、看过去,例六写的事件似乎更多,有升旗时的清点人数,有文明班级的花落它家,有没有完成作业的惩罚。虽然事情多,但读来却很清楚。除了叙述清楚外,这些事件统一在人物“凶”这一特点之下,有序不乱。
作者有这样清晰的思路,与他的构思有关。
3、例五是大量的叙述性语言,叙述性语言给人的感觉是情节发展缓慢,人物形象平淡,语句呆板不生动,句式凝滞不灵活。
例六是大量采用对话方式,在对话的过程中发展情节,加上丰富的人物神态、心理描写,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加上分段较细,而细致的分段,有助于情节的跳跃发展,思维的跳跃阅读,有时感觉上下文的内容缺少连贯,但分段的安排,使思维断链变成了思维跳跃。
这种以对话方式发展故事情节,读来使人感觉情节发展紧凑,人物形象凸显,语句活泼灵动,小小短文,越过了别人的长篇大论。
4、思路清晰,是这篇文章的最大优点。因为思路清晰了,所有的材料、事件都统一在这清晰的线索下,巧妙地安排妥当。作者有这样清晰的思路,与他的构思有关。
而例五思路模糊,是最大的不足,所有的材料、事件都无法统一在一条清晰的线索下,造成混乱。
(四)重 点
以前,老师批改作文的时候,很喜欢一句套话:“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对写得不好的作文,则是“中心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以前,指导学生列提纲时,如果遇到要写两件事的,一定要在后面加个括号:(详写)、(略写),以此注明哪件事应该详写,哪件事应该略写。
什么是重点?就是详写的那部分,最能表现中心的情节。
哪里是重点?就是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部分,最能表现事件意义道理的部分。
如何写出重点?就是在事件中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语言,写出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以本次作文的要求,从审题、选材、构思、重点这些角度,分析下面这篇作文。   
例七(考试原文)
留在心里的印象
在我心里有个人,印象非常深刻,她就是爱唱歌的江巧云。瞧,又开始了。
“如果大海能够……”如果有哪天,你听见这样的一首歌由远而近,那一定是江巧云来了。
也就是上学期,江巧云像着了魔似的,忽然爱上了唱歌,也许你会问:“唱歌有什么坏吗?”的确,可无论再优美的歌曲,从江巧云的嘴里出来,就像从一台失灵的老式留音机发出来的一般,令人不敢恭维。
最让我受不了的一次,是在厕所里发生的。我们结伴上厕所,江巧云的老毛病又犯了,在那旁若无人地唱了起来。谁知,平常唱也还好,可是她今天踢到“铁板”了。还没唱几句,有一个大同学走了进来,她一听江巧云的歌声,显然是被“震撼”到了,大喝一声:“闭嘴!上厕所你也要伴奏啊!再唱就揍你。”说着,还冲江巧云比了比拳头。江巧云也是个倔脾气,一听这话,非但没有住口,反而又喊出来一阵噪音。那同学一听,真的要冲上来了。只是她看见周围同学太多了,就没有下手,而是说:“你等着。”
这就是江巧云留在我心中的印象,上课唱,走路唱,就连上厕所时也要唱歌的朋友――江巧云。
(自由交流)
1、写人,写出江巧云爱唱歌的特点,印象深刻,符合题目要求。
2、选择了两件事,写了江巧云爱唱歌的特点。一是歌声来了,代表江巧云来了;二是在厕所唱歌。
3、两件事,一略一详,重点突出。把厕所里唱歌作重点描写,更突出了江巧云爱唱歌的特点。
4、开头、结尾照应,紧扣题目。
写作文时,抓住了这几点,即使你写得不生动,作文也差不到哪里去。就像上面这篇作文,虽然重点段落没有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等,大多是概括性的语言,但是,85的分数,是稳拿了。
以本次作文的要求,从审题、选材、构思、重点这些角度,分析下面这篇作文。
例八 (考试原文)
在我的印象中,有一个人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的衣服破了,是她为我缝;我的衣服脏了,是她帮我洗;我的肚子饿了,是她帮我煮饭;我被打了,也是她保护我。
她,白白的头发像铺了一层雪似的,面黄肌瘦的脸,都是皱纹,瘦得叫人担心,就像躺在病床上的人。但精神还很好,听力很好,视力也很好。
在我差不多满月的时候,妈妈和爸爸就去打工开店了,就把我扔给爷爷、奶奶带。他们每天过着艰苦的日子,供我吃,供我穿,每一样都是先给我,自己舍不得吃。
在我五岁的时候,我就开始会和奶奶顶嘴了,只要我做错了什么,奶奶讲道理给我听,我就会使劲还嘴,说出相反的话。可奶奶一直讲给我听。
每当我做错,被爷爷找的时候,奶奶会用身体挡住,不让爷爷打。她总是对爷爷说:“hh下次一定不会了,别打了,打也没有用,我会告诉她的。”
差不多在我10岁的那一年,我终于明白了奶奶的苦心,可奶奶已白发苍苍。这时,我妹妹从上海回来了,我妹妹是从上海生的是妈妈一手养大。
妈妈不在了,她一直让奶奶为她操碎了心。她天天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奶奶,我在这里为您说一句:“您辛苦了。以后,妹妹由我来管她,您就好好享福吧。”
(自由交流)
1、审题正确,明白这次是写人的文章。开头运用排比的方式,写得很精彩,写出奶奶的辛苦操劳。
2、选材零碎,没有围绕一条清晰的线索来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写了奶奶满月时开始带我,五岁时我学会跟奶奶顶嘴,爷爷打我时奶奶保护我,10岁时明白了奶奶的苦心,妹妹来了,让奶奶操碎了心。
这些零碎材料没有统一在一条清晰的线索下,使文章觉得很零乱。
3、构思方面,显然作者没有深思熟虑,有点随心所欲的感觉,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妹描写妹妹的内容之前,思路还是很明确的,线索也比较清晰。妹妹这一内容的加入,写作的方向立刻改变,文章内容马上显得散乱,没有统一的主题与主线。
4、作者写人的主题意识还是比较清楚,在这样散乱的事件中,最终也没有像其他人滑上写事的路子上,这说明在审题这一环节,作者还是做得很好。这一点,从开头也可以看出来。
5、如果把妹妹这一部分删掉,把“奶奶讲道理给我听”、“奶奶用身体保护我”这两件事作为重点描写,写具体些,统一在奶奶的“关爱”这一条线索下,就会成为一篇优秀的作文。
以上的分析告诉我们:在线索不清晰的情况下,写作会走进一个误区,没有重点,或是重点不突出。
题目是文章之眼,中心是文章之魂。
课文的教学,从这三个方面来学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为什么写”指的就是文章的中心,写作的目的。
在第一部分“审题”就有谈到“写事与写人的区别” ,这区别,除了描写手法,更主要的表现在中心的表达上。
写事:在较完整的事件中,告诉别人自己在这件事中的喜怒哀乐情感,或是这件事情的意义,给我的启示、道理或教训,
写人:在较完整的事件中,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作文教学中,常说“开篇点题”、“结尾扣题”等,这“题”就是中心。可见开头、结尾与中心表达的关系较为密切,很多作者常常在开头,或者结尾会提出自己要表达的中心。
“怎么写”指的是在事件过程,如何写出人物的言行动作,心理神态,达到、突出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前面谈到的“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就是“怎么写”的一个重要方法。
请阅读下面一篇作文,谈谈作者想表达的是怎样的中心,又是如何表达出来。
例九(考试原文)
留在心里的印象
这天,我和艳红、杨莹在操场上踢毽子,可是我踢了一会了,毽子就坏了,鳞片掉下,毛也没了。
我很失望,坐一旁看他们踢。
观看我们踢毽子的一个小女孩走了过来,她指着我的毽子:“大姐姐,毽子给我玩下好吗?”
“坏了。”我给她看了看毽子。
“没关系。”她笑着。
“好啊!”我把毽子递给她。
一拿到毽子,她并没有巴开始踢,拿着我的毽子向三楼跑去了。我不知道她要干什么,以为她拿走了,就当作是那个毽子送给了她吧。
过了一节课后,同学说,有人找我。
我跑到教室,那个女孩拿着毽子:“大姐姐,谢谢!”“不用谢,我本想送你你算了。”我接过了毽子。
“拜拜,大姐姐!”她向楼梯口跑去。我看了看毽子,发现毽子完好无损,有鳞片,也有毛。我立马恍然大悟,连忙叫住她:“等一下,你过来。”
“你已经把我的毽子修好了呀?”我看着她。
“嗯,你那么喜欢跑毽子,又会踢,何必再花费一块钱去买呢。所以我就给你修好了。”
“谢谢你!”我开心地说。
“不用谢。”她向楼梯口走去。
一个陌生的女孩,竟然会无缘无故帮我,真懂事!
(自由交流)
1、要表达的中心是:小女孩心肠好,乐于助人。而作者却写“真懂事”
提示:中心表达的误区:没找到最适合的词语。
2、“怎么写”:一是用对话的句式,发展情节;二是运用悬念的方式,写出小女孩的好心肠。三是突出主要人物,小女孩的事,详写;其他人的事,略写。四是突出重点,小女孩与毽子有关的事详写;与毽子无关的事,不写。五是运用对比的方式,借毽子与还毽子,说明小女孩并不是踢毽子,而是看到我的毽子坏了,才故意说的。
如果这篇文章想获得更高的分数,你认为还可以怎样修改?
2、对话提示语,神态动作的描写;
3、心理活动的添加。
4、结尾点明中心,“真懂事”用得不当。
下面是一篇比较特殊的作文,请你运用今晚学习的方法,给这篇文章分析分析,并修改。
例十(考试原文)
留在心里的印象 
“噼哩啪啦!噼哩啪啦!”过节了,我们三人站在阳台上,看着外面的烟花。
“哇!多美哪!”我用手顶住额头,呆呆地看着外面的烟花。夜晚下,只有我们三人陶醉在这个时候。
“是啊,多么美丽的夜晚啊!多么希望时间永远停在这时。”玲欢痴痴地说。
“对哟……不如,我们来拍张相片,作为纪念吧。”谢斐突然想到一个好法子 ,迅速清醒了过来,我们俩听到这法子,立刻也清醒过来。
过了一会儿,我们拿出一台相机。“茄子!”我们拥抱在一起,在这美丽的夜晚下,拍出一张又一张照片。
我们每人都有几张照片。不久后,我们便分开了。
自从分开后,一到夜晚,我都会想起那美好的时候,十分怀念那天。于是,拿出相片,仿佛又回到了那次过年。
那次发生的事情,不断地我脑海中闪现,我也永远不会忘记我们三个是最最最好的朋友。
(自由交流)
1、特殊在哪里?内容介于写人与写事之间,既可以看成是写事的,也可以看成是写人的。但写人的成份明显偏少了。
加入三人之间的友谊成分描写与思念成分的描写,就会更符合题目的要求。
2、题目没特色,太泛,要自拟一个。
题目:《一张珍贵的照片》
题目:《烟花绽放之夜》
3、重点不突出,没有详写情节。
修改:拍照片之处可以详写,写出每个人的神情动作;欣赏照片之处可以详写,通过回忆朋友的神情动作,运用联想写出自己对朋友的思念。注意,两处的神情动作的描写,不能重复,要不一样,才更有空间感。
4、结尾要点明中心,避免离题、偏题。
今天讲座到此结束。
以上内容是没有参考和借鉴任何理论内容,纯属“我手写我心”,是自己对写作文过程的看法,肯定会有一些不当之处,请大家不吝指出,共同进步。
不可不知中考作文阅卷老师的“三眼淘汰法”
作文阅卷老师在多年的评卷"磨炼"中,早已练就了一套"三眼淘汰法"。你的作文是优是劣,阅卷老师仅凭这"三眼"即可定乾坤。作为一名考生,你一定很想知道这究竟是怎样一种神奇法力?而你要怎样才能逃过这法眼呢?今天就让专家来为你解密这"三眼淘汰法"。
作文阅卷向来是一件繁琐、枯燥的苦差事,更何况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高考试卷!所以,阅卷老师不可能对每一篇文章都字斟句酌、细细品味。其实,在多年的评卷"磨炼"中,老师们早已练就了一套"快速阅卷法";当然,运用"快速阅卷法"并非不负责任,而是一种省时、高效的评卷方法。那么,"快速阅卷法"究竟是怎样做的呢?简言之,就是"三眼淘汰法"。
中考语文应试作文需要注意事项:
第一眼看整体】
主要看字体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清洁,布局是否合理――这是试卷出现在老师面前那一刻的第一印象。若字体潦草、卷面肮脏、布局不合理(头大尾长身子小、段少字多密麻麻),就会让阅卷人眼花缭乱、头晕目眩,厌恶之情骤然而起。此时,阅卷人对你的作文已有了一个极差的印象和不好的分数了,你的作文亦有"全军覆没"或"大势将去"之危险;要想"扶大厦于将倾",除非你的内容非常精彩,否则,你是难逃"厄运"的。其实,对"情节恶劣"者,阅卷老师连内容也不看就已经把分数定下来了。所以,我们决不能忽视文章的形式美――真正的美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鉴于此,现提出对策:
1、书写认真。字体工整,不草不连;笔迹清晰,黑白分明;字在格内,大小适中;卷面清洁,不涂不抹;字数不多不少(少则"残废",多则"臃肿")。
2、布局合理。头尾短小精悍。开头结尾段字数均应控制在百字以内,否则,头大尾长身子小,比例失调,影响美观。
段落稍微多一点。若段落太少,既不美观又无层次感,更让人觉得满眼都是密密麻麻的字,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一般情况下,千字以内文章分成7段左右为宜。
3、选好文体。一般说来,如果写记叙文,运用小标题、日记体、分镜头式等片断组合法写成的文章清爽直观、疏密有致、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能给人整体美感的效果,易引起阅卷者的兴趣。
【第二眼看审题】
主要看材料是否切题、丰富、新颖――若选材不能说明观点,则属牵强附会;若材料单调,则说理空洞无力;若材料平庸,则落入俗套。鉴于此,建议:列一个材料菜单,当我们围绕立意选出材料后,不要急忙下笔,要进行一番分析、比较和筛选,力争既切题又新颖独特。
如果说,前两眼淘汰的是"假冒伪劣产品",那么,第三眼淘汰的就是平庸之作了。当然,并非经过这三眼的检验,你的作文就能得高分了,老师还会通过第四眼、第五眼甚至两三遍来看你的立意是否高远,构思是否新巧,语言是否有文采等等。然而,可以断定,如果你的作品能经得住这三眼的检验,分数也不会太低了。
写到这儿,或许你会说,作文的规矩也太多了,不错,考试作文依然是"带着镣铐跳舞"――既要符合应试作文的要求、规矩,又要跳出激情,舞出精彩。这其中的奥妙,就看你的适应与创新的能力了――适应者生存,创新者取胜!
【第三眼看选材】
主要看文章的审题是否准确、角度的切入是否得当、立意是否准确鲜明;若审题错误、角度失当、立意不明等,即平时所说的"跑题",那你的文章也就没戏可看而被立即判为"死刑",即使你的语言再有文采,事例再丰富新颖等等,亦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矣!
另外,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是:考场作文不宜写得太含蓄、深沉,否则,让阅卷人不易把握;再说,当时天气热,任务紧,谁愿通过反复阅读来琢磨观点、概括中心?那么,你的文章就有可能成为阅卷人的"笔下冤魂"。所以,最好能让阅卷人比较容易地明白你的观点,要做到这一步,有如下对策:
1、精心打造标题。看标题,是老师了解文章是否切题的一个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步骤。因此,我们拟题时,不妨将切题的字眼嵌入其中,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诚信照汗青》、《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问君哪得暖如许,为有爱心活力来》、《理想海阔凭鱼跃,选择天高任鸟飞》、《感情是帆,认知是船》、《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等。其中"诚信"、"爱心"、"选择"、"感(真)情"、"认知"、"理智"就是切题的字眼。这些标题,既体现了作者的观点,又文采斐然、光芒四射,怎能不让阅卷人眼前一亮,大为振奋!
2、恰当使用副标题。若正标题不易懂,则辅以副标题进行提示,如高考佳作《人言诡鬼――舍弃欺诈,还我诚信》;若正标题一般则佐以副标题吊人胃口,如高考佳作《心灵的选择――陆游与诗、国家》。
3、巧妙运用题记。如高考佳作《华容道》,引用了孟子的一句话作为题记来开篇明旨: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用心写好首尾。因为开头和结尾也是老师寻找文章观点的"战略要地",所以,如果写议论文,最好开头用言简意丰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摆出观点,结尾以韵味无穷的语言呼应观点。另外,还可在文中反复紧扣文眼。
5、选择适当文体。如使用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之效,又可以减少过渡性文字的铺排,从而使主题集中、重点突出、简洁醒目。
6、少写心理感觉。感觉这东西,往往是说者清楚,听者模糊。写多了,易陷入"隐晦",让人误认为"跑题"。因此,建议大家该叙事时叙事,该说理时说理,该抒情时抒情,千万别"跟着感觉走"。
标签:&&&圈子:&&&&
Re:[信息技术]考试作文的误区与防范(讲座稿) | <span id="t_14/6/25 8:52:00
By:<span id="n_ |
Re:[信息技术]考试作文的误区与防范(讲座稿) | <span id="t_14/6/25 9:15:00
By:xmzhangshuping |
Re:[信息技术]考试作文的误区与防范(讲座稿) | <span id="t_14/6/25 9:37:00
俺看后也有很多收获!
By:jy-wangjuan |
Re:[信息技术]考试作文的误区与防范(讲座稿) | <span id="t_14/6/25 9:59:00
棒极了,剖析真到位
By:mz-caoshuzhan |
Re:[信息技术]考试作文的误区与防范(讲座稿) | <span id="t_14/6/25 13:45:00
非常专业,我深刻学习了。
By:nanshanke |
Re:[信息技术]考试作文的误区与防范(讲座稿) | <span id="t_14/6/25 18:15:00
这样学习后,孩子会多考好多分啊
By:yanlihong |
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宝腮帮有点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