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剑丛心卉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邀请了我,但我也许不能给出很有参考性的建议。&br&&br&分情况讨论吧&br&1.如果题主个人经济条件一般,手停口停,不工作就没饭吃,那不用考虑了,继续上着班吧,呆在家里写剧本,在短时间内很难有什么稳定的来自编剧的生活来源,至于能不能炒股啊写软文啊约稿啊………………那些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不在这儿讨论。&br&&br&2.如果题主经济条件还行,可以保证在一年半载不干活的情况下还能活下去而且不至于非常拮据,那具备了辞职的条件,而对于作为一名编剧的成长之路,利弊在后面说。&br&&br&“积累生活经验”是个很复杂的命题,而在中国能够&b&作为一名编剧存活下去&/b&,“生活经验”未必是一个硬指标。&br&&br&有着成熟电影工业体系的美国,律政、犯罪、警匪、医院、喜剧题材都已经有了创作群的细分,有不少是专门从事某一类题材剧本写作的专家,而国内这个分类是挺模糊的,其中一个原因当然也是因为题材选择面太狭窄了,另外行业也比较混乱,很多普通编剧也都是接到啥写啥,很多相关知识也都是靠速成的,大量编剧靠速成就写某个并非自己熟悉的题材,您觉得能写好吗?而且经常接到活的编剧工作量挺大的,能有多少人有时间/金钱/精力去接触生活?就编剧的生存状态来说,如果从专业毕业就马上做全职编剧,可能确实有接触生活太少的问题。&br&&br&看看现在市场上的影视作品,不算警匪、军旅、古装、科幻、犯罪等特殊题材,哪怕是一般的生活片,真正很贴近生活,槽点不多的大家能数出多少?虽然我们看到的成品或多或少都因为各种原因而删改过,但我个人感觉,很多国内的编剧,他们的技巧很多纯粹是剧作方面的经验累积而带来的控制观众的编剧技巧,而未必有多少来自生活上的深厚积淀。&br&&br&所以这就是矛盾所在了&br&如果单纯从艺术呈现的角度,有着生活积淀的编剧自然会人格更成熟,对各种情况(也就是识别项目的优劣和撕逼啦)也有着更多社会经验去面对,因此生活经历越丰富,积累自然也越多,能写得出更贴近生活,少些想当然,艺术价值更高的剧本。&br&&br&但一个很现实很可怕的问题,现在市场上的大部分剧本,还真不是根据艺术价值定高低的,我说句不好听的,如何找热点,如何开脑洞,如何在剧作技巧上设置情节点造冲突,如何把更多亮点集中在妙语连珠但并不一定是人话的台词里,&b&这些编剧的“门面技巧”恐怕比&贴近生活&更能讨甲方的喜欢,能写出朋友圈转发的所谓金句的编剧,在大部分情况下比写出没那么华丽,但更能体现生活本质的编剧更吃香。&/b&&br&&br&回到个人选择,我不知道题主追求的是什么,如果追求的是创作上的艺术高度,多接触生活肯定有益,说极端点,从事多份和艺术创作完全没有关系的工作可能积累到的东西更全面更丰富,但这样做有可能会让你离全职编剧之路越来越远,而且要做好长时间清贫的心理准备;而如果向往的仅仅是呆在编剧行业,拥有更好的“前途”和“钱途”,那如其他答主所说,不管是兼职还是全职,找到一个行内大牛带着是比较稳妥的选择,有师傅指点门道,多写就能进步,就能贴近行业标准(而不一定是艺术标准)。&br&&br&另外,题主打算什么时候存钱买房?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要孩子?什么时候要照顾家里的老人?能为写一个好剧本放弃多少享受(世俗意义上的)快乐的权利?这些问题不见得一定会把编剧梦击垮,但考虑一下还是有必要的。&br&&br&鸡汤无用,比编剧难的,是生活,不知道这算不算冷水。以上
这个问题邀请了我,但我也许不能给出很有参考性的建议。分情况讨论吧1.如果题主个人经济条件一般,手停口停,不工作就没饭吃,那不用考虑了,继续上着班吧,呆在家里写剧本,在短时间内很难有什么稳定的来自编剧的生活来源,至于能不能炒股啊写软文啊约稿啊…
没有书记当然可以运转,只是运转的方式会不一样。&br&&br&注意,从法律上来说,县长是县政府的长官,虽然他的工作对象是整个县,但他可以调动的资源仅限于县政府及其下属单位。而一个县里还有县人大、县政协、县法院、县检察院这些处级(副)国家单位。根据宪法,人大产生并且监督政府,显然县长无法领导县人大各位常委;县政协参政议政,是给县人大、县政府提意见出主意的,外国人喜欢把中国政协和人大比拟为议会的“上院”和“下院”,同样,县长也指挥不动县政协主席。司法这块,县长更是无法干预了。理论上说,检察和法院只接受人大的监督,并且独立行使审判和检察权。&br&&br&我们纸面上的这套制度,初看起来让人觉得,人大权力好大,政府权力好小。而且,在国家层面上,军事权还被军委分去了,政府的权力更小了。但实际上,我们的整个政治体系并不是这样运作的,人大并没有起到想象中那么大的作用。&br&&br&法律规定,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各大机关的首长都由人大产生,并对人大负责。表面上看,大家都在人大的领导下工作,但人大的领导力是很容易没有保障的。这是因为,人大是一个合议式机构。人大的日常工作靠人大常委会主持,而人大常委会的委员长(或主任)只是一个程序主持人,而不是长官,他的发言权并不比邻座的其他常委大。更要命的是,人大常委会还只是一个权力受限的决策机构,很多大事它得提交给更高级的人大全体代表大会决定。而后者是年度才开一次,代表们平时分散各地。这样,一旦各大机关之间扯皮、内耗、不作为,或者人大内部无法达成共识,人大就不一定能够有效地发挥自己的职能。决策的人太多了,程序过于繁琐,而单个决策个体的作用又很小,就容易出现责任不明确、推诿、后知后觉、僵局、低效的问题。一言蔽之,人人都是领导,等于没有人领导。&br&&br&有效率的领导力才是有保障的。&br&&br&之前的讨论都是基于没有书记这个假设。所以问题很明显,权力机关松散的组成分子之间缺乏一个纽带。作为改进,就需要有意见联盟的参与。这很像为了避免到了晚饭的时候,大家还在为吃什么争执不休,就提前准备好了几份菜单,让大家选择采用哪一份,然后后厨就按这份菜单来准备。这份菜单就是意见联盟。比如有ABC三个意见联盟,A主张侧重发展工业,B主张侧重发展商业,C主张侧重补贴低收入人群。一旦选择出哪个意见联盟执政,它就可以拿出已经准备好的方案,依靠自己在立法机构中的优势地位,直接推行。而不必再把大家从各处叫来一字一句地商量。意见联盟实际上就起到了这个纽带的作用。&br&&br&这就是现在通行的政党政治。&br&&br&我们和西方的区别在于,我们的意见联盟(即Party)较为强势,有自己的军队,在人大中拥有长期优势地位,并受宪法保障。&br&&br&有趣的是,“人大代表由选举产生” 和 “必须由Party执政” 这两条同时出现在宪法里,面临着一种悖论的风险:万一选举结果出来,Party没有得到多数票怎么办?&br&&br&不用担心,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在候选人名额分配阶段,这种可能就已经被“技术性”地杜绝了。&br&&br&理解我国的政治体系,你从来都不能而且不应只从纸面上思考。&br&&br&Party是如何执政的呢?这一点和西方也不一样。&br&&br&首先,它可以对各大国家机关下发各类意见、建议、通知类的文件,全面指导国家日常事务,后者不能拒绝。&br&&br&其次,它掌握着人事权。上到各大国家机关首长人选。下到各级人大代表名额分配、各级部门的人事任免都是它的业务范围。专门处理人事事务的机构就是大名鼎鼎的组织部,故而组织部长又有吏部尚书之称。&br&&br&它还直接管理国家的新闻媒体宣传事务,确保意识形态的统一。(是的,负责这一事务的正是宣传部。)&br&&br&这三块就是著名的路线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而在西方,意见联盟更像选举机器。)&br&&br&万一有人不服怎么办?Party不仅掌握着军队这一终极大杀器,也掌握着警察、法院、检察院这些暴力机器。(政法口:政法委+综治委)公安虽然属于政府下属机构,但是在实践中,经常把他拔高到Party的常委会里,直接听Party指挥。不过,对官员来说,他们最怕的还是纪委。纪委本来属于Party的内部组织,没有社会管理的职权,但在实际中,纪委和政府的监察部门合署办公,它由此获得行政资源。所以,纪委在调动武警,机场截人,封存银行账户,两规两指限制人身自由上毫无压力。而且它又不是国家机关,不受法律中对拘留逮捕程序的规定,想关多久关多久。对广大官员产生了极大的威慑力。犹如古之东厂。&br&&br&现在你看到有书记和没有书记是如何不同了吧?所有国家机关都要服从Party的领导。所以,县长指挥不动的人大主任、政协主席、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但是县委书记是可以指挥得动的。&br&&br&有趣的是,有了书记以后,县长又通常会担任副书记,而且有很大可能会是下任书记。这时候,县长的地位开始超越那些他原本指挥不动的部门领导,成为了一县的第二号人物。答主曾经见过市级政府对市级法院和检察院下发文件,内容是布置城市评优的工作。当时还觉得挺惊讶的。&br&&br&Party如此强大,那么这时候民主体现在哪里呢?&br&&br&体现在Party内部的民主上。&br&&br&和人大很像,Party也有自己的常委会。他的常委成员基本都是各大机关的首长和Party的组织高管。而且,Party的常委会讲究的是大事共商、小事分工。名义上,书记只是常委会的主持人,但其实必要时候他可以一票拍板。这是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主任)所做不到的。(不过,现在省市一级的书记基本例兼人大主任。)&br&&br&究其原因,Party内讲究的是实力原则。谁有实力听谁的,Party当家人的一票拍板权取决于他是否掌握军权。(地方上的书记能否一言九鼎,取决于他是否掌握人事权。)而其他成员之所以也拥有话语权,那是因为他们都是某一方面的老大。而人大常委会成员根本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影响力意味着知名度,试问,你是否知道我国人大常委会诸位委员的名字?&br&&br&我们当初要采用这样的国家制度其实是有用意的。因为保持国家机关的松散性,实际上强化了意见联盟的重要性。&br&&br&我们这个国家从古至今就不信任纸面上的东西,而是崇尚实力,讲究灵活务实,官家如此,民间亦然。&br&&br&没有价值判断,只是描述事实。&br&&br&---------------------------------------------------------------------------------------------------------------&br&&br&更多作者的回答:&br&想和你分享的经验和见解——星日马知乎回答精选,请戳下方&br&&a href=&/p/&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20&/span&&span class=&invisible&&796446&/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如何正确使用政治课,请参见:&br&&a href=&/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高中生认为政治历史的课本内容太假,我该怎么办? - 星日马的回答&/a&
没有书记当然可以运转,只是运转的方式会不一样。注意,从法律上来说,县长是县政府的长官,虽然他的工作对象是整个县,但他可以调动的资源仅限于县政府及其下属单位。而一个县里还有县人大、县政协、县法院、县检察院这些处级(副)国家单位。根据宪法,人…
Everyone you meet is fighting a battle you know nothing about. &br&&br&Be kind.&br&&br&Always.
Everyone you meet is fighting a battle you know nothing about. Be kind.Always.
反映了希拉里的现实处境:一旦短兵相接,相互攻击,无法从实质政策上来同Trump竞争,大选再次陷入的绝境(上次是08年)&br&&br&长期以来,共和党(尤其是所有的保守派)一直是以非经济和外交实质性的宗教信仰政策(比如反对堕胎)来同民主党的非经济和外交实质性自由化政策(比如同性念合法化)来相互竞争。实质的经济政策,民主党给大企业补贴+给最穷人补贴相对于共和党的减税则占有明显优势(大企业和超级富人可以合法避税,减税对他们缺乏吸引力)。&br&&br&在外交政策上,共和党和民主党政客都依赖美国在海外的影响力赚钱,克林顿一家在中国靠演讲赚的钱可能就超过500万美元,背后的利益协调还有更大的利益(从公开报道中可以看看基辛格如何赚这种钱)。&br&&br&现在trump突然发难,以“废止自由贸易,夺回工作,惩罚华尔街,公平税收”为突破口,一下子,之前支持民主党和“被迫支持共和党”的中下层就被发动起来了。&br&&br&现在由于共和党竞选提名还没有完结,Trump还不敢大力宣传他的“民主党政策”,比如“如何修改医保”。一旦他正式获得提名,在实质性政策上,会全面压制希拉里。&br&&br&从竞选需要来说,希拉里需要能够“吸引眼球”的政策,但是,在实质性政策领域她拿不出(她受制于她之前的做法和立场,尤其是这些立场代表捐款人的需要)&br&&br&这种情况下,她只能从“男女平等”这种看似政治正确,争议不大的领域做文章。背后是一种“没有武器”的绝境。
反映了希拉里的现实处境:一旦短兵相接,相互攻击,无法从实质政策上来同Trump竞争,大选再次陷入的绝境(上次是08年)长期以来,共和党(尤其是所有的保守派)一直是以非经济和外交实质性的宗教信仰政策(比如反对堕胎)来同民主党的非经济和外交实质性自…
最大的感受是,在西方社会终于有一个明白人,跳出意识形态重新评估这个世界。&br&&br&我只摘两段话。&br&&br&“It all began with the dangerous idea that we could make Western democracies out of countries that had no experience or interest in becoming a Western Democracy. ”&br&&br&这是反思。美国自己作出来的雷都是因为强推西方民主,不认同这个世界的多样性,不允许不同社会形态的存在。这个反思不可谓不深刻。&br&&br&“Instead of trying to spread “universal values” that not everyone shares, we should understand that strengthening and promoting Western civilization and its accomplishments will do more to inspire positive reforms around the world than military interventions.”&br&&br&这是展望。与其强迫这个世界接受所谓普世价值,不如将自己的文明建设好,让自己文明的成功去激发其他文明的改革。让一个人脱衣服最好的方法不是大风吹而是太阳照。原谅我膝盖软,我真得要跪了,这话说得没法太实在了。&br&&br&意识形态是这个世界最大的罪恶,是冷战撕裂这个世界后久久不能愈合的伤痕。
最大的感受是,在西方社会终于有一个明白人,跳出意识形态重新评估这个世界。我只摘两段话。“It all began with the dangerous idea that we could make Western democracies out of countries that had no experience or interest in becoming a Western …
这次床破亮明了自己在外交政策上的底牌,我们一点也不意外。&br&我们之前就一再强调,床破的本质不是哗众取宠。&br&而是老谋深算的热血男儿。&br&&br&已经有很多答主点出了实用主义和新孤立主义了,我就不再赘述了。&br&&b&我只说一条我觉得,关于床破的外交政策,更准确的描述。&/b&&br&那就是,&b&高度吻合习大大提倡的&/b&&b&新型大国关系&/b&。&br&&br&我们不妨看得更深一层。&br&&br&美国之前为什么不走实用主义和新孤立主义的道路。&br&为什么床破要走这条路,&br&是如此的艰难。&br&&br&原因就是,资本既得利益集团不愿意让利,觉得美国家大业大,可以再耗一阵子。&br&资本无国界,吃空了美国,这帮人大不了搬回去欧洲,甚至去中国也不错。&br&&br&但是美国人民会彻底承受拉美化的烂摊子,世界格局将会重新改写。&br&整个地缘政治的热点,将从大西洋两岸,回到世界岛中心。&br&这对处于上升期的中国和没有彻底衰落的欧洲和俄罗斯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br&&br&如果美国在短时期内迅速拉美化,这对整个世界将是个系统性的灾难。&br&理由很简单,失去了美国,中国必将直面俄罗斯和穆斯林世界的威胁。&br&本来的霸权主义走了,权利的真空必然造成极端主义思潮的回流。&br&再中国没有完成第四次工业革命,没有和第三世界国家拉开绝对的科技差的时候,&br&在陆地上和俄罗斯或者南亚中亚的穆斯林冲突结果将是非常灾难性的。&br&&br&对金融资本也不是什么好消息,&br&但是历史证明了&br&他们对时局的掌控能力往往远低于对自己的信心。&br&&br&所以,床破和中国,是目前这个世界两个最大的压舱石。&br&从玄学的角度来说,&br&如果宇宙线是光明的,&br&那么床破会奇迹般的当选。&br&如果宇宙线是有堕落迹象的,&br&那么希拉里当选后会继续搅动世界地缘,&br&那么中国将不得不走上一条军事破局的艰险之路。&br&虽然短时间内胜算很大,&br&但是长远来说,中国会收到俄罗斯的警觉和穆斯林世界的反作用力(因为中国这一轮军事上升必将带来民族主义和单边主义势力在国内的空前膨胀)&br&这对整个人类文明都将是一个重大的考验。&br&&br&所以,是中美划洋而治的夫妻模式(虽然这么说很恶俗,但是友谊二字更容易被读者大人们曲解),还是中美如莎士比亚悲剧中的王朝更替模式,基本上除了中国方面的暗地努力,就取决于美国人民了。&br&&br&毛泽东1965年对来访的Snow说过:&br&“&b&&i&美国人需要再解放,这是他们自己的事 。不是从英国的统治下解放,而是从垄断资本的统治下解放出来&/i&&/b&。”&br&&br&如今听回来,依然振聋发聩。
这次床破亮明了自己在外交政策上的底牌,我们一点也不意外。我们之前就一再强调,床破的本质不是哗众取宠。而是老谋深算的热血男儿。已经有很多答主点出了实用主义和新孤立主义了,我就不再赘述了。我只说一条我觉得,关于床破的外交政策,更准确的描述。那…
真是个笑话。里根-撒切尔-板凳主义崛起后全世界都在右倾化。到现在已经右无可右了,美国最富裕的0.1%的人的财富已经和90%的人的财富差不多了,还要怎么右?终产者吗?&br&所谓的左派得势我真是看不出,不就是让人承认同性恋合法,堕胎合法,嘴上不能搞种族歧视,除了这些可有可无的东西还得到什么了?脑子活的资本家根本不在乎,根本不影响人家赚钱。&br&就这已经让知乎的红脖子咬牙齿了,何必呢。中国已经是个工人零福利无罢工结社权,资本家可随时开除工人不需赔偿拖欠工资家常便饭,没有遗产税没有累进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就是个笑话的资本家天堂了,生活在这样的天堂红脖子们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真是个笑话。里根-撒切尔-板凳主义崛起后全世界都在右倾化。到现在已经右无可右了,美国最富裕的0.1%的人的财富已经和90%的人的财富差不多了,还要怎么右?终产者吗?所谓的左派得势我真是看不出,不就是让人承认同性恋合法,堕胎合法,嘴上不能搞种族歧视…
&p&不得不说,现在创作也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时代。&/p&&br&&p&传统的文学创作基本都是一个作者单打独斗,鲁迅、巴尔扎克、托尔金,都是一个人建成了自己的一个文学世界。但是这些作者除了有过人的天赋还都是非常辛苦的,要么大量抽烟,要么大喝浓咖啡,结果这两位都天不假年。可见在那个时代要想达到他们那种高度“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我发明一个名词,把这称作“农耕时代的内容创作”。&/p&&br&&p&在几年前,一些作家、漫画家成立的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内容创作又进入了一个新模式时代。许多有一定名气的作家、漫画家,再已经通过了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小的经济利益、同时他们的创作内容已经慢慢品牌化的时候,他们自己就不干这些苦活、累活了,雇佣一些便宜的写手、画师,自己只要出大方向、大致内容、品牌把控,剩下的事情就让我的员工来做了。虽然这在早起也背负了不小的舆论压力,诸如“找枪手”之类的指责,然而现在已经成了业内不成文的行规了。微博上稍有名气的漫画作者即便不成立工作室,也会找几个助理一同创作。虽然有些读者依然接受不了这种情况,但是在我看来这完全正常无可厚非,毕竟这些作者们早起肯定是凭借一己之力把这个内容做大做强做成品牌,才能让他们有经济实力来进行这种运作的。我把这个时代成为“小作坊时代的内容创作”。&/p&&br&&p&然而:&/p&&img src=&/034de9f655f3fbbecc8197_b.pn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034de9f655f3fbbecc8197_r.png&&&p&时代变了。时代总是变得很快。内容创作已经进入了工业时代。君不见,各大互联网巨头高举“大IP”的大旗跑马圈地,无数热钱在往文化领域涌,这里简单地手工作坊模式无论从效率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大工业时代”的需求了。&/p&&br&&p&我说一下我自己的经历吧,我正在参与两个“工业化创作内容”的商业项目,一个是某网剧的编剧创作,一个就是造一个新IP——先从小说漫画、再到电影网剧、最后落脚点赚的盆满钵盘的肯定是游戏。因为涉及一些具体商业机密的事情我也不能多谈,不过前者的那个网剧已经开拍了我可以多说一点。当时制片方找了我们七个人,一个写科幻小说的作家,一个专业编剧,一个游戏策划师,一个西方民俗专家,一个生物学博士生,一个漫画大v,还有一个我,我们干什么呢,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特长,编一个故事,让这个故事编的合理、精彩,不会侮辱人的智商。说实话这个网剧的设定挺中二的,什么超能力啊、怪兽啊、屌丝逆袭男、倒贴小公主之类的,但是我可以说我们几个人在磨合碰撞的过程中,能把故事编的精彩、能把故事说圆了。就比如说我,我懂一些政治懂一些历史,我就会说根据什么什么来看剧情这样发展是最合理的,这个帮派帮主在这种情形下他必须做出这种选择,顺便还设计一下故事的社会背景、经济基础、体制架构。同时,民俗专业的、生物专业的就可以从不同的专业角度让这个故事看起来更加合理。说实话哦,我可以大言不惭的说,我们几个人给这个中二的设定编了一个好故事,一个不那么狗血的故事,一些设定和剧情都是值得推敲的。最后是那个编剧负责整理成文,然后就没有我们什么事了。不过后来制片说还是不能完全按照我们的设定走,还是要加一些狗血的、劈腿的、霸道总裁的、玛丽苏的设定进去,因为毕竟观众们就爱看这个,当然这就是资本方把控的事了,请来我们做剧情拔高是为了利益,拉低一些设定让他的受众更大化,也是为了利益,我还是比较相信他们的选择的。&/p&&br&&p&像题主问的小说接龙的故事,我觉得本质上也是一种集体创作,看你放的链接里这些小说界的大牛们写的内容明显就是盛大游戏运营的IP项目“传奇编年史”,又是一个大资本推手想搞个大新闻的事件。个人实力终究是有限的,近二十年来,中国小说界最成功的IP,《盗墓笔记》,不还是好多坑填不上么。有时候资本家原意出钱,各个作者、学者、专家、行家、极客们能够发挥特长集思广益创造精品内容,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绝对能够获得更高的精神享受。&/p&&br&&p&总而言之,现在经济越来越不景气,文化产业肯定会越来越兴盛,大资本推动下的IP产业能够玩出什么花活很值得让人期待。目前我们中国出不了JK罗琳,出不了乔治·马丁,但是集体的智慧能否产生一二传世精品,还是值得期待的。&/p&
不得不说,现在创作也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时代。传统的文学创作基本都是一个作者单打独斗,鲁迅、巴尔扎克、托尔金,都是一个人建成了自己的一个文学世界。但是这些作者除了有过人的天赋还都是非常辛苦的,要么大量抽烟,要么大喝浓咖啡,结果这两位都天不假年…
先声明我不是说正事的我就讲一个星巴克的经历。&br&大学时候,跟同学们约好了聚会,我一个人先到了,当得知其他人都还在公交上蹉跎的时候我觉得坐在哪里等他们是个好选择。我在星巴克选好咖啡以后,点单的看上去是个新来的,因为他没有想其他人那样就我点的单问一些其他问题,比如什么杯,有否特殊需求,紧接着他向同事报单的时候卡词儿了,对,他没有用英语报出我的单……然后过来一个人,让他当着我的面,当着我的面把那个单次重复十遍……后来我听不下去说了句“抱歉我听不懂,如果是念给我听那么可以了”。我看着那个跟我差不多大的娃通红的脸,真的感觉不太舒服,觉得他挺委屈的。&br&别的城市星巴克没去过,大学所在城市的星巴克,貌似都是外语报单,而且人人都得有个英文名……&br&大概这也是很多人觉得逼格高的原因之一吧
先声明我不是说正事的我就讲一个星巴克的经历。大学时候,跟同学们约好了聚会,我一个人先到了,当得知其他人都还在公交上蹉跎的时候我觉得坐在哪里等他们是个好选择。我在星巴克选好咖啡以后,点单的看上去是个新来的,因为他没有想其他人那样就我点的单问…
星巴克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自己内部的问题,咖啡质量平庸,管理有点自作多情,我现在还完全没有办法接受究竟出于什么心里国内的星巴克要店员说着一口蹩脚的英语。另外一个是外部竞争强烈,在中国的竞争主要来自Costa和麦咖啡,在美国还有像Dunkin’ Donuts这样同样有威胁的连锁。&br&&br&星巴克一直在鼓吹一种消费文化,就是消费的不是咖啡,而是一种格调。但随着那些追求格调的人开始选择一些本地的,更有逼格的小咖啡馆,因为他们有更好的咖啡质量,还看起来不是那么的流水线化。剩下的客户多是价格敏感客户,或者说对咖啡过于不敏感的客户,又可能会被麦咖啡之类的分流。&br&&br&我倒是不认为星巴克会有多么衰退,但是这个品牌在咖啡行业的标志性位置不会维持太久。星巴克自己能做的不多,只是说可能更好的发展他们自己所提倡的咖啡文化,增加店面,然后祈祷竞争对手做的不好的同时市场越来越大。&br&&br&==================================================================&br&更新黑一下最高的匿名答案。&br&首先你有拼写错误,是tall grande venti,不是till grand venty,这种错误能力让我膜拜不已。另外这个是意大利语,也不是英语。&br&&ol&&li&在任何一个国家星巴克都是低端咖啡,只是中国平均消费能力太低,才让低端的显的比较贵。而且中国人没有咖啡消费习惯,所以针对的主要是对价格不太敏感的传统咖啡消费群体。这点其实星巴克的行为和肯德基麦当劳进入中国的策略相同,先做高端格调,然后随着收入增长和市场教育逐步往低端和大宗消费靠拢,但现在没有到那个阶段。&/li&&li&星巴克的开店价格并不高,和Costa相当,和麦当劳这种加盟费就要上千万的连锁来说还是很低的。&/li&&li&你所说的那些在偏僻地方的星巴克并不是为了提升客户体验,只是一个商业连锁为了“卡位”去开店的一个行为,这点肯德基在中国做的很好。就是某个区域缺少相关的店面,但有一定人口优势,所以就占上一个店面,短期可能不盈利,但是中长期效果比较好。&/li&&li&“自身在选拔员工时要求又过高,所以员工流失量很大”这句话什么意思?我脑子不好没看明白里面的逻辑关系。&/li&&li&之后你说的那些东西在中国的Costa也都能见到,而且做的一点不比星巴克差。&/li&&/ol&
星巴克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自己内部的问题,咖啡质量平庸,管理有点自作多情,我现在还完全没有办法接受究竟出于什么心里国内的星巴克要店员说着一口蹩脚的英语。另外一个是外部竞争强烈,在中国的竞争主要来自Costa和麦咖啡,在美国还有像Dunkin’ Do…
汗,一开始写的很简单,后来想补成长篇,但看来超过我的能力太多了。
&p&还是别那么大野心,写个简单的吧。&/p&&br&&a href=&/nococ/& class=&internal&&已经发生的游戏史 - 未曾发生的游戏史 - 知乎专栏&/a&&br&&br&&img data-rawheight=&432& data-rawwidth=&600& src=&/d8c20ab6b00faa12827ea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d8c20ab6b00faa12827ea7_r.jpg&&&br&&br&&br&&p&问题翻译过来,其实就是“为什么游戏业会发展成现在这样”。&/p&&p&------------------------------------&/p&&p&简单说,游戏史可以按照市场特点划分成截然不同的几个时期,某一个时期的市场霸主,在下一个时期很有可能因为不适应市场环境的巨变而一败涂地,尤其要注意的是,环境的改变往往是该霸主一手造成的。似乎能想到古生物学的一些例子——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p&&br&&p&ATARI时代&/p&&br&&p&基
本上大家公认的第一个游戏机市场是ATARI时期(注意并不是第一代主机,第一代主机并不是卖游戏的),它的模式是,ATARI出主机,同时也给自己主机
出游戏,主机和游戏都赚钱。而其他厂商也可以给ATARI出游戏。这个市场看上去非常简洁灵活,像极了现在的手机与PC平台——这也是为什么一直有游戏圈
的原教旨派坚持认为游戏机是个异端。&/p&&p&但是这个市场其实非常不稳定,情况与现在的手游市场可以说一模一样:当时的玩家素质很低,对于什么游戏
好什么游戏差并不是很清楚,买游戏时撞大运的成分很大,这就给大量浑水摸鱼的厂商以机会。花100万做个好游戏赚200万,或者每个1万做100个垃圾游
戏,当中也会有1个大卖200万的,前者需要高素质的团队与制作人,后者只需要一群庸才来开发。&/p&&p&“我不懂游戏,但是我懂市场”这恰好就是
30年前美国游戏制作人的口号。于是垃圾游戏充斥市场,甚至ATARI自己也在刷新游戏质量的下限,并制造了著名的《ET》。终于有一天,玩家厌倦了,玩
ATARI不再是一件时髦的事情。“谁玩谁傻逼,我玩我傻逼,你哥哥是做游戏的?你全家都傻逼!”&/p&&p&这次事件史称“ATARI崩溃”,有人把
它比作美国大萧条,实际上完全无法相比,因为ATARI崩溃之后,游戏市场完全消失了!你能想象吗?经过一次股市灾难后,地球上没有股票了!美国游戏机市
场直接归零,甚至多年以后再次启动市场的任天堂都受到美国消费者长期的无情嘲笑。街机和电脑游戏影响较小,但是垮界的公司也深受打击。这次灾难的特殊还在
于,它是在基本没有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由从业者自己把市场毁掉的。这也能解释为何老游戏玩家对现在包括手游在内的免费游戏大肆批判——因为他们亲眼看
到过你们的未来。&/p&&p&ATARI崩溃可以说是游戏史上最重要的事情,甚至大于电子游戏的诞生,因为它说明游戏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与理想的“硬
件X软件”模式的自由市场有截然不同的规律。这个特殊性迷惑了许多后来者,争论游戏业到底有多特殊,普遍的市场规则是否还能通用。大破之后必有大立,一个
断然否定自由市场,坚持在游戏业建立日本幕府体制的人出现了——那就是山内溥。&/p&&br&&p&NINTENDO帝国&/p&&br&&p&实际上,无论放在当时还是现在,任天堂都不算大厂,公司规模本身就小,缺少现代营销能力,硬件开发实力很差,生产能力没有,软件是最大亮点但是产量略低。它能统治游戏业长达10年,靠的就是社长山内对市场的清晰认识和独特的执政理论。&/p&&p&任
天堂是个百年老店,靠传统纸牌起家,做过包括情人旅馆出租汽车在内的很多行业,赚的最多的还是玩具业(记得那种用小拳头打人的伸缩式玩具吗?是横井军平发
明的),但是玩具业市场也是出了名的毫无规律,昨天街面上还排着长队,今天就无人问津了。毕竟,玩具的流行的基础是虚荣,过气的玩具怎么还可能有人去买
呢?&/p&&p&山内对ATARI崩溃的分析是,太多的垃圾损害了游戏机整体的平价,导致了消费者的反感,因此对应的措施就很明确了——质量至上。至于如何控制质量,思路也很直线化——既然好公司是有限的,公司的资源也是有限的,那我就只允许几个好公司做游戏,而且每年限制数量!&/p&&p&其实任天堂最开始连“好公司”都信不过,想要只靠自家游戏支撑FC主机——而且确实也做到了。这当中FC的硬件优势起了很大作用,以15000日元的价格,实现了当时主流街机的效果,堪称奇迹。另外自家游戏也是真的给力,首发护航的是3个热门街机游戏的移植版,头一年全是自家游戏,玩家仍然趋之若鹜,任天堂的游戏制作实力可见一斑。但是,这段成功的经验后来反而害了两家公司:首先就是任天堂自己,对本公司的游戏制作能力过于自信,导致“第一方软件决胜论”出台;其次是SEGA,中山隼雄的战略一直是先有强力主机然后往上移植自家街机游戏,多少是受了任天堂这次成功的影响。&/p&&p&但是宫本茂他们毕竟不是三头六臂,单打独斗压力只会越来越大。于是任天堂干脆向其他眼红FC市场的软件商(都是做街机的,那时也没别的游戏业)开放了授权,软件商们大喜过望,正想大展拳脚,但是看到任天堂开出的条件大家目瞪口呆。&/p&&p&1只限大厂;2限定每年每个公司制作的游戏数量,而且游戏要交任天堂审查,不是好游戏就必须返工;3每个游戏任天堂要抽税——就是平台授权费;4卡带的制造由任天堂统一代理,制造费不透明;5那啥,那边NAMCOT的中村桑你别嚷嚷,你嚷嚷多少分贝制造费用就加多少日元;6税和制造费用在生产前先结清,概不赊账;7游戏批发交由任天堂下属的批发体系“初心会”进行;8……&/p&&p&(具体来说各家的加盟条件还是有区别的,早期街机大厂除SEGA外基本都加入了FC,HUDSON、NAMCO、KONAMI、TAITO、JALECO、CAPCOM,史称六大流氓,他们基本不受数量限制,卡带生产也比较自由。不过这个权利任天堂是随时可以收回的,而且后来也确实收回了。)&/p&&p&仔细分析这些条款,会发现山内老头设计的这套体制是非常牢固的,用门槛和品控来鼓励进入的厂商专心做好游戏,用生产和渠道控制来保证厂商不会造反,用税收和制造费来控制大量现金流扩大收益。&/p&&p&基本上,软件商都试过在这个体系上找漏洞,至于行贿受贿攀亲戚色诱更不在话下,但是最终的控制权始终是牢牢把握在任天堂手里的,你敢挑战幕府权威,你住在江户城里的大老婆和长子就咔嚓了。&/p&&p&而
这套体系的最大作用,则是限制了硬件上的竞争对手。当时的日本市场不乏巨人级的竞争对手,SEGA的SG1000系列和后来的MD,微软和索尼的MSX系
列,HUDSON和NEC的PCE家族,哪个都够任天堂喝一壶的,但他们始终得不到大部分软件商的支持,生意自然做不大。&/p&&p&假设FC的加盟软
件商给PCE做了个游戏,那么任天堂大致有如下这些方法玩死它:1今年你们做的游戏都不怎么样啊,就别上市了,明年再这样就取消你们加盟资格啦;2你们之
前签的加盟合同要到期啦,快续签吧,对了明年我们要提高卡带生产费了,大概涨一倍吧,原材料走高没办法嘛;3游戏8月上市,30万盘卡带的税费已经交了,
但是不好意思啊,ENIX的DQ新作也是8月上市,产能安排不过来,8月先给你们5万盘吧,剩下的10月再给;4与3相反,30万盘游戏一次全发货,当时
的游戏卡都是分批发货的,小卖店卖一批拿一批周转资金,一次全发就给商家带来很大压力,又不能不接,于是只能赶快打折抛售,损失软件商全收。&/p&&p&甚至美国那边还有过更恶心的传闻,谁家给MD做了新游戏,下次去任天堂开会就被带去一间装饰着铁链的SM小屋,啊不,会议室。&/p&&br&&p&显然,在任天堂帝国势力辐射范围之内,其他游戏机厂商是根本没法与之对抗的。这并不是规模的问题,电子界的巨头从索尼松下到LG菲利普都入侵过游戏市场,计算机业的ASCII微软苹果也玩过,全被打得落花流水,他们的失败也无一例外是因为游戏支持不够。&/p&&p&这
也不是专业水平的问题。我们现在可以说当年NEC或者SEGA犯了路线错误,硬件发展思路有问题或者游戏不好玩,但是这其实都不是原因,关键在于任天堂已
经通过规则彻底控制了第三方软件商。一个对应的例子是,任天堂在美国的控制要差一些(因为当时大厂都在日本),就被SEGA钻了空子,用优惠条件拉拢当时
还是PC厂的EA加盟MD,有了强力的第三方软件商,SEGA终于在美国拿下半壁江山。&/p&&p&这又引出一个当年争论很激烈的概念:第一方软件决胜
负。第一方指的是主机厂商自己,比如任天堂就是自己的第一方,第二方指的是因股权或协议完全受控于主机厂商的子公司,比如SONY旗下的顽皮狗,至于第三方当然就是和主机商
完全无关的加盟软件商了。由于第三方都在任天堂的控制之中,因此主机商自己的游戏就对主机初期的推广起到决定性作用,只有新主机销量足够多,第三方才能冒
着被任天堂暴菊的风险来给新主机做游戏。有趣的是最迷信第一方决胜理论的恰恰是山内自己,而确实也有不少信徒相信任天堂的游戏是最棒的,能够一骑当千。&/p&&br&&p&要
打倒任天堂帝国,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是没用的,只能从内部推翻他。第三方软件商(即加盟软件商)跟着任天堂混,赚得盆满钵满是当然的,但也绝对是忍辱负
重。大软件商原本是做街机的,规模并不比任天堂小,论资历和软硬件开发能力恐怕还在任天堂之上。你说如果信长活着,被家康爬到头上了,他能忍吗?&/p&&p&权
力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任天堂本身也是过于张扬了。80年代中期为了解决卡带制造费用高涨的问题,任天堂为FC制造了以磁盘为媒介的FC
磁碟机,磁碟机虽然是附件,但是却有单独的加盟条款,其中一条是所有磁碟机游戏,任天堂要分享一部分版权。几大流氓当然咽不下这口气,HUDSON转身就
帮助NEC开发了PCE主机,而NAMCO也积极给PCE出游戏。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任天堂直接取消了两家的优惠合同,变成和SQUARE之类的小厂一
样待遇。气得NAMCO跑去日经与任天堂大打嘴仗,甚至起诉到地方法院。结果可想而知,记者坐牢,主编下台,电视台号召新闻媒体自律,对手公司趁机扩张,
一时间业界人人自危。任天堂爽了,帝国稳固了,但是梁子也结下了。而利用这个时机的则是SONY。&/p&&br&&p&SONY联邦&/p&&br&&p&“那种玩意能卖出100万台我就头朝下走路!”&/p&&p&——山内溥 在PS发售时的评论&/p&&br&&p&SONY
卷入游戏圈并不是突然发生的。前面说过,任天堂的硬件开发能力很弱,开发主机需要与硬件厂商深度合作,SFC的广受好评的PCM音源芯片就是SONY的成
果。有了这层关系,进一步的合作也就很自然了。当时由于HUDSON的努力,CD媒体在游戏中的应用得到广泛认同。SEGA的CDROM配件即将上市,任
天堂自然也不能落后。于是SONY被委托开发SFC的CDROM套件。&/p&&p&作为世界级大厂,SONY当然不可能满足于赚点硬件专利,从一开始就
有借任天堂当跳板扩张地盘的想法。按照双方协商的计划,先发售SFC的外置CDROM,相当于PCE的CDROM2,然后再发售CD与卡带的一体机,相当
于PCE的PCE DUO,而这个一体机的名字,你一定猜到了——PLAYSTATION
X,PS原本是任天堂的主机。奥妙在于,根据PS的开发合同,SONY有权在PS上发售独立版权的CD游戏,也就是说平台商有一半是SONY而非任天堂。&/p&&p&SONY
的小九九曝光后,任天堂铁拳随即砸下,宣布与PHILLIPS合作开发CDROM。作为PS事业的具体负责人,久多良木健的感觉就如同万箭穿心。(顺便一
提他的姓是久多良木,叫久多只是中国这边的习惯)反正游戏机党在SONY集团内已经沦为笑柄,与其就此沉沦,干脆拼个鱼死网破!于是SONY决定把PS作
为独立硬件发售,并广泛寻求软件商合作。&/p&&p&毫不夸张的说,在当时的游戏界只有两种公司,一种是任天堂,一种是任天堂的仇人。如果说小厂和过得
不错的大厂面对任天堂的淫威还有些犹豫,那已经被玩残的NAMCO就只有比SONY更加积极了。NAMCO一直在研究3D相关技术,对新主机的开发重点早
就成竹在胸,能够与“技术的SONY”联手,自然成为最佳组合。新的PS主机成本远低于同世代的CD主机,而机能远超,早期看到PS画面演示的厂商无不为
其超时代的表现震惊,甚至有人斥其为骗局。&/p&&p&好了,前有SEGA,后有HUDSON、NEC,左有松下、3DO,右有SONY、NAMCO,打倒任天堂真的成了日本企业界的共同事业了。&/p&&br&&p&作为游戏业的新选手,SONY和久多对于PS能走多远其实一点底儿都没有。山内老头的态度自不必说,就连SEGA也曾暗地讽刺:“家电公司的游戏机怎么可能好玩!”&/p&&p&久
多仔细计算了一下手里的牌:1第一方游戏基本不用指望,都要靠第三方。2预算不成问题,但是SONY不可能无条件支持SCE,必须在初期迅速取得成绩。3
SONY的销售经验和渠道是特有的优势,特别是SME的音乐店和销售渠道。4 CD媒体价格便宜,要利用这点拉拢游戏零售店和玩家。5
PS主机价廉物美有绝对优势。&/p&&p&而关键在于软件,也就是针对软件商和销售渠道。于是SONY的策略就是这样的:&/p&&p&1
减小软件商资金压力。仍然有代理制造费和平台税,但是非常之低。过去游戏卡ROM价格很高,软件商必须预付全部制造费用,动不动就占用上亿资金,而且生产周期很长,必须一次性订货(如果分批订货,等第二批生产出来起码2个月后,黄瓜菜都凉了)。&/p&&p&相比之下,CD简直是种完美的媒介。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记,而且生产只需1星期,软件商完全可以先定10万张看看情况,缺了再补货,卖不动就装船运去中国,反正塑料片也不值钱。&/p&&p&2软件降价与价格保护。CD没有生产成本,一下就把当时动不动过万的游戏价格给拉低了至少3000元。而且SONY要求明码标价,游戏统一5800日元,不能打折,也不能卖二手,卖不动了直接运德克萨斯沙漠埋《ET》旁边。&/p&&p&作为对比,SS的游戏也是CD,但是定价还是7、8千这档,卖的时候按习惯打折。实际买区别倒不大,但是SONY的做法更适合大规模标准化销售。&/p&&p&3
优化销售渠道。既然是起兵造反,自然和初心会没关系了,SONY利用自己的配送网,与零售店签订销售合同,取消中间批发环节。同时将SME的音乐店也作为销售点。同时SQUARE等公司也组建了DigiCube,利用便利店卖游戏。&/p&&p&4
不干预软件商经营。对软件只做最基本的审核,除非质量低到无法运行否则一律放行。至于数量限制……那是什么?可以吃吗?&/p&&p&SONY这套体系比起原来任天堂时代可谓一步跨入现代化,无论厂家还是店铺都省心许多。SONY也有死板的地方,比如不许降价,但是后来都响应大家呼声逐渐改掉了。&/p&&p&同
时SONY还积极扶持中小软件商,提供优惠政策甚至资金支持,而且当时游戏开发费用很低,没什么门槛,所以PS主机上的游戏数量呈现井喷之势,出现了大量
小厂商的创意精品。当然,反过来说,也有不少骨灰玩家指责PS时代软件平均质量低下,不过笔者的亲身体会是问题并不严重,反正离“第二次ATARI崩溃”
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p&&br&&p&这里要多说一句,任天堂的对手们虽然策略各有不同,但是山内定下的“宪法”——软件商必须取得主机厂授权才能做游戏
——是没人敢动的。3DO虽然是免了平台授权费,但和PC游戏的完全放任还是不一样。PS以后的审核已经相当松了,只要没有什么特别恶性的BUG,游戏内
容不是故意恶心玩家,都能通过。表面上看审和不审似乎差不多,但实际上效果差别很大。主机厂的管理人员也不是稻草人,毫无责任感的作品是不可能获得许可
的,尤其是免费游戏平台最令人头疼的抄袭问题,在主机平台几乎不存在,家用机游戏的那些抄袭官司,不是核心玩家根本看不出来嫌疑点在哪里。主机平台对于版
权的管理是相当严格的,比如老玩家很熟悉的《高桥名人的冒险岛》实际上是WESTONE的《神奇男孩》的改版,虽然美术元素都不一样,但HUDSON还是
特意买了授权。对比PC和手机上的无数《植物大战僵尸LIKE》,只能说这就是市场特色吧。&/p&&br&&p&对于能够决定战争胜负的各大厂商来说,PS主机机能强劲,开发简单,毫无资金压力。唯一要担心的,就是任天堂会如何打击报复了。&/p&&p&面
对SONY和SEGA的大举进攻,任天堂当然不会坐以待毙。首先是稳住厂商,警告他们不要轻举妄动。然后积极为SFC输血,大作连发,用上代主机拖住对
手。最主要的当然是联手SGI开发新一代的超强主机N64。实际上当时的主机中,只有N64才是真正的3D游戏机。PS和SS的3D画面都是残废的,只不
过SS更烂而已。但山内在这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N64仍然是卡带主机。&/p&&p&任天堂其他的地可以洗,卡带这个地真的是洗不了。因为山内的动
机是很清楚的:任天堂对软件商的强力控制和赚取的超额利润,只有在控制卡带生产的前提下才能成立,转用CD的话,控制力会大大减弱。其实从后来的历史看,
只要平台授权制度存在,任天堂对软件商的控制还是很牢固的,没必要一直卡住软件商脖子不放。但是,对山内和任天堂来说,那样就不是任天堂帝国了。&/p&&p&看到任天堂如此顽固,各大厂商不得不认真考虑叛变的事情了,他们缺的除了勇气,还有足够的榜样。偏偏这个时候,日本游戏市场的顶梁柱跑到SONY那边去了。&/p&&p&作
为任天堂一手扶植起来的小厂,SQUARE对任天堂还是感恩有加的,但是总被任天堂用老子教训儿子的方法来管教,时间长了也难免心生怨气。SQUARE的
头号制作人是坂口博信,他一直希望活用CD媒体的大容量做出《天外魔境2》那样的电影化游戏,但N64采用卡带直接打破了他的计划,相对的,PS几乎是为
专门为他打造的理想主机。据说SQUARE高层曾跑去京都觐见山内,希望任天堂与SONY统一硬件标准,对于如此作乱犯上的行为,山内老爹自然没有放任的
道理。还记得前面提到任天堂玩死软件商的各种手法吗?有一个就是SQUARE的例子。&/p&&p&即便是亲儿子,这下也要翻脸了,SQUARE二话不说
直奔SONY而去。在N64发售前最关键的时刻,SQUARE宣布加盟PS主机!而坂口带去的见面礼,就是充分发挥PS主机实力的《最终幻想7》。现在的
玩家很难想象FF7对当时玩家和业界的震撼,打个比方,就如同你在1999年,见到《显卡危机》一样。ID公司的创始人,《DOOM》的生父之一约翰罗梅
罗绝对称得上是当时美国游戏界的代表,他在玩了FF7之后直接跑去做RPG了!&/p&&p&更要命的是,SQUARE出面说动了举棋不定的ENIX
加盟PS,《勇者斗恶龙7》登陆PS!在答谢会上,SONY的德中晖久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为我们留下了头顶青天泪流满面的传说。(当时有不少消息表明
ENIX倾心于SEGA,但SEGA显然没有抓住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这次机会。)&/p&&p&这下,山内有机会验证他的“第一方软件决胜论”了。受美国
游戏文化影响,很多中国玩家都认为任天堂游戏在全世界都是最受欢迎的。可惜,那不是事实。在日本,最棒的游戏只能是RPG而不能是ACT,国民游戏是
DQ,顶多再加个FF,不可能是水管工踩乌龟。DQ和FF可不是凤雏与卧龙,它们根本就是三国时期的半自动步枪和重机枪,拿到之后即可横扫世界。PS凭借
FF7这一个游戏,硬是改变了游戏史的走向!&/p&&p&任天堂帝国,轰然倒塌。&/p&&br&&p&SONY初入游戏业就大获全胜,赢得干脆漂亮,大家也心服口服,但是,SONY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p&&p&前
面说过,全世界的家电与IT大佬都多少尝试过进入游戏业,无不受阻于任天堂帝国的奇葩游戏规则,留下心理阴影后纷纷偃旗息鼓,32位战争则让大家看清了任
天堂纸老虎的本质。更重要的是,大家通过SONY的成功认识到,游戏机市场其实与其他市场没有本质的区别,真正有意义的规则无非就是坚持平台授权这一条而
已。SONY作为一个几乎没有游戏业经验的新来者,这么简单就坐上了宝座,这对其他厂商也是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启发——SONY的策略也没什么了不起嘛。&/p&&p&确实,SONY还真就没什么了不起。&/p&&p&SONY
的成功仰赖3点,1是历史的机遇,恰好处于游戏业向3D技术和CD媒体过渡这个关键点。2是SONY硬件研发给力,PS主机的性能超高性价比也超高,3当
然是软件商们对任天堂积怨已久。回过头看,天时对当时任天堂以外的厂商都是平等的,人和SONY占优,但并不很明显,SONY的独占优势其实是硬件研发,
如果PS没有这么优秀,性能与SS打成平手,虽然有了SQUARE的加盟PS仍然会赢,但是第三方的大作很可能也会有SS一份,事情就麻烦了。而在整个工
业界来说,SONY的技术虽然是一流,但并非不可挑战。&/p&&p&管理和营销方面,SONY的水平确实是一流的,但那是和SEGA等游戏公司比,真的放宽眼界,隔壁的松下才是管理大师,至于欧美公司,做产品可能不如大和民族,营销那绝对是高端洋气上档次,日本人赶着马车也追不上。&/p&&p&对
此SONY和久多想的也很清楚,要想坐稳王位,首先硬件优势不能丢,而且要与对手保持相当的领先。这样一来,依赖外部供应技术就很危险了,必须增强自己的
微电子技术水平。PS2当仁不让成为SONY的新试验品,其构架和技术实现思路与所有主流体系都不同,似乎是冲着大规模计算而非3D图像处理去的,显然是
为SONY进军计算机芯片业埋下伏笔。&/p&&p&久多的野心还不只此,他靠游戏机产业成为新星,但要想再上一步染指SONY集团老大的宝座,必须做出
更多贡献。除了芯片业探路,他还主动让PS2担当起推广DVD媒体的重任,把SONY在家电与影视业的战略与自己的事业捆绑在一起,这样集团在给PS2划
拨资源时也必然更加慷慨。而且买游戏机送影碟机,也无形中扩大了潜在顾客的数量。&/p&&p&软件方面,虽然说SONY与第三方关系好得很,但第一方势
力还是有必要培养,技不压身嘛。SONY在PS时代可谓四面出击,不光培育了《ICO》与《GT赛车》这样的顶尖系列(ICO原本是PS上的游戏),还积
极开发RPG大作,《妖精战士》,《荒野兵器》,《龙骑士传说》都是当年的名作。而欧美方面对第二方的收购也逐步展开,这个伏笔成为PS3时代SONY绝
地反击的最大武器。&/p&&p&有了充足的准备,PS2对DC一战赢得毫无悬念,抛开机能不说,SQUARE直接抛出FF10到12三个核武器,这在游戏史上是空前绝后的,战争在宣战阶段就结束了。至于任天堂的NGC,大概整个业界也没几个人认真对待过它。真正让SONY紧张了一下的,还是微软。&/p&&br&&p&MICROSOFT星球&/p&&br&&p&“我的女儿不知道‘唱片’是什么物品,我还得给她找出个具体实物来看一下,但唱片这东西如今已不太好找。由此可见,今后电话簿、百科全书等印刷品也将成为古董。”&/p&&p&——比尔盖茨2008年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p&&br&&p&过去微软在游戏业一直没有投入太多经历。虽然与ASCII合作的MSX是一代名机,但那毕竟是作为家用电脑发售的。与任天堂合作开发游戏网络,与SEGA合作游戏机OS,都只能算小动作。但随着退休日期的临近,盖茨觉得还是有必要在自己的战绩上加一笔。&/p&&p&微
软确实缺少游戏业的经验,但是起码比当年的SONY还是要多的。至于硬件开发队伍和技术,市场营销人才,当然是依靠挖角和收购,这对欧美公司来说简直是天
经地义的。你说哪家公司技术好,把它股票代号给我;你说谁营销水平高,让他明天来上班;至于软件商的支持,给每家软件公司寄张空白支票,另外派个心脏病专
家过去,防止乐极生悲。&/p&&p&微软最初的想法非常简单粗暴——“就算用一沓钱抽我的脸也不卖。”“买了。”“卖了!”最开始找到的是任天堂,当时
的任天堂可谓跌至谷底,甚至有过放弃日本退守美国的想法,毕竟美国对任天堂的牌子认知更高一些。不过微软提出的要求是收购任天堂全部游戏事业,一点都不留
给山内,这未免有些欺人太甚了。任天堂是小公司不假,但也没沦落到给美国人打下手的地步。另一个计划是收购SEGA和SQUARE。SEGA的硬件研发和
游戏开发能力都很全面,可惜当时SEGA因为DC的失败元气大伤,人员已经散得差不多了,性价比不高。而SQUARE虽然因《最终幻想电影版》元气大伤,
但日本第一软件商的位子还很牢固,开出的价码让微软无法接受。&/p&&p&既然日本鬼子骨头这么硬,那就算了,难道堂堂合众国还真的干不过小日本?来人!拿支票簿来!&/p&&p&一
直听说钱是万能的,这次微软动手,可真让大家开了眼界。如果说SCEI的宫田,任天堂的本乡,这些日本人大家还不是很熟悉,那美国SEGA的掌门彼得摩尔
就是毫无争议的风云人物了。微软的人才战略非常清晰,摩尔的经验和水平没的说,而且刚因为DC的失败对SONY有深仇大恨,绝对的最佳人选。而XBOX光
荣退休后,摩尔跳槽到EA,又把EA的负责人唐马特里克交换到微软,终于成就360一代霸业。&/p&&p&硬件方面,据说这行都是赔钱卖主机的,那一般
赔多少,50%够不够?当年游戏圈都嘲笑XBOX的硬件完全就是台电脑,但说这没用,性能够劲价格够低不就完了?CPU是铜矿奔腾3,GPU是超级版
GEFORCE3,DVD网卡能装的都装上。不知道久多拿到XBOX时有何感想,因为XBOX的性能至少是PS2的1.5倍以上,PS2反而成了同时代最
差的主机。&/p&&p&至于游戏支持则只能说差强人意,欧美厂商在支票攻击下当然全部沦陷,但微软乱花钱也并未带来什么优势,被任天堂甩包袱卖给微软的
RARE就是典型的亏本买卖,看来还是缺乏经验。日本市场力度还是太弱,虽然大厂除了两大流氓外都加盟了XB,但除了SEGA
外,NAMCO,CAPCOM,KONAMI给的都是剩饭或者二线作品。而这一时期微软在软件上最正确的一个战术,就是把BUNGIE收为第二方,将原本
较为粗糙的《光环》精心打造成美国的国民游戏,甚至在美国本土与MARIO平起平坐。&/p&&br&&p&总体上,XB的成绩还是比较理想的,地位仅次于
PS2,有了这个基础,下次问全球鼎宝座并非幻想,只要解决好日本市场既可。不过微软在日本的情况也实在是惨得超乎常理,这已经不能归结为微软的策略和实
力问题,单纯就是日本人的排外而已,因为包括任天堂和SONY的欧美系作品,在日本也是无一例外的人气低落。&/p&&p&如果是过去,攻不下日本,欧美成绩再好也是白搭,SEGA就是例子,但偏偏微软赶上了20年不遇的业界巨变——游戏产业的中心从日本转移回美国。&/p&&p&现
在回头再看,盖茨选的时机非常的叼,当时正好是美国游戏崛起的关键时期。日本软件商虽有经验,但经济长年停滞和游戏开发成本高涨导致了普遍的技术水平衰
退。而随着3D技术的成熟,美国软件商过去受制于机能限制无法发挥的才能这下全面爆发出来。如果说90年代的游戏更接近漫画,那21世纪的游戏就直接以电
影为对手了。美国公司不缺钱,不缺技术,背后更有好莱坞这个庞大的艺术人才库,因此美式游戏在这10年中的每一次飞跃都可以用超乎想象来形容。笔者第一次
玩到《使命召唤:现代战争》时,心里只剩下一个想法:“20年游戏经历归零了”。&/p&&br&&p&有了父老乡亲们做主,微软推出XBOX360自然是志在必得。吸取上次时机不佳的教训,360的开发全速赶工,硬是比PS3提前了一年上市!而且时间相差1年,价格差一半的两台主机居然性能差别不大,这也是前所未有的奇迹了。&/p&&p&软
件方面更是竭尽全力,美国这边大厂一个不少,大作独占,超大作提前发售,至少要独占某个DLC,各种花样层出不穷,更有国民游戏《光环3》助阵,几乎没有
弱点。日本那边则趁着日本厂商经济危机,用金弹挨个补枪,皇天不负有心人,微软终于达成了梦幻战绩:最终幻想系列新作跨平台!“所有游戏在这里集结”曾是
SONY的广告语,这下居然让继承SEGA衣钵的美国鬼畜实现了!&/p&&p&作为对手的SONY那边则是内忧外患,主机太贵,母公司亏损,还要背BD的包袱,最致命的是总司令久多在权力斗争中下台,鬼畜斯丁格掌权,大砍SCE的预算,第三方游戏大作纷纷缺席,天亡SONY也!&/p&&br&&p&这
种情况下,微软获得胜利已经是十拿九稳了,可是,他们偏偏在这个时候掉链子了!三红就如同一把利剑,把全世界的软饭刺了个透心凉,老板主机几乎是百分百死
亡,资深软饭买3台主机的比比皆是。此次风波性质之恶劣,规模之大,在整个游戏史上都是闻所未闻的,而且微软除了无条件换机外,没有任何应对措施。任天堂
确实回收过全部的初版FC,但那和现在360的数量比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事实上,除了微软,还真的未必有第二个公司能投入几十亿美元来换机。微软因为
自己的设计失误,让360的市场推广至少停摆了1年以上,还毁掉了从XBOX开始积累下的口碑,这个损失是难以估计的。&/p&&p&SONY的日本第一毕竟不是白当的,迅速抓住机会,调整策略,投入重金扩大独占软件阵容,并争取第三方劈腿,PS3的销量随之急起直追,与360形成缠斗之势。反观微软,经过三红风波的冲击,高层对360的价值发生了怀疑,战略上转攻为首,甚至开始追求盈利,最终功败垂成。&/p&&p&360
的失败有很大的偶然性,但背后的深层原因则是微软进入游戏界的动机不纯。从96年与任天堂合作网络服务开始,微软所追求的就不是游戏业的霸主地位,而是控
制家庭网络终端。游戏机作为唯一的单一型号能够有千万级销量的家电,其网络优势不亚于家用电脑,而价格方面则要优越得多,简直是个理想的网络接入平台。因
此从XBOX开始,微软的硬件设计一直将网络功能作为重中之重,而XBOX
LIVE更是成为现代游戏网络服务的基准。在微软的战略构想中,家用电脑的霸主地位已经不可动摇,只要再通过机顶盒占领电视前的领地,就等于独占了所有的
网络接入端口,微软帝国基业必然万代无忧!&/p&&p&然而21世纪初互联网生态的变迁却远超微软想象。先是以AOL为代表的接入+门户模式轰然倒地,
互联网利润逐渐集中到GOOGLE这样的服务提供商手中,然后就是苹果携平板便携设备横扫互联网,不仅一夜之间控制了所有非PC用户,甚至还威胁到台式电
脑的份额。面对几十亿埋头上网从不抬头的拇指族,让大家坐在电视前上网这样的迂腐构想简直可以用可悲来形容了。阵脚大乱的微软只能集中资源仓促迎战,将重
心转移到平板设备和移动平台上,XBOX平台与XBOX LIVE就成了弃之可惜的鸡肋。&br&&/p&&p&无独有偶,SONY进入游戏业的动机,除了久多良木健/大贺典雄与山内溥的私人恩怨,就是扩展自身电子帝国的雄心了。从PS2开始,无论是CELL,DVD,BD还是PS2BB,都明显是以推进集团战略为目的的,PS游戏机是SONY集团战略进攻的最大武器,获得了极大的资源倾斜。但日本制造业在“失落的20年”的全面衰退,使得SONY不得不放弃扩张,集中资源拯救家电本业。PS主机从进攻的武器,变成了给SONY输血的急救箱,SCE的使命不再是为SONY攻城略地,而是确保现有利益,争取盈利。&br&&/p&&p&于是,心灰意冷的微软和雄风不再的SONY只能就此告别独霸之梦,接受平分天下的现实。&/p&&p&如果真能平分天下,倒也无所谓,扯淡的是,半壁江山却被早已抬出场外的任天堂夺取了。&/p&&br&&p&通向未知之路&/p&&br&&p&这篇
文章是专门说游戏机市场的,其他市场应该少提,但行文至此,却不能不扩展话题了。我们熟悉的几个电子游戏市场,最早出现的是计算机游戏,然后是街机,再是
家用机和掌机,现在则是移动设备。游戏市场有诞生,自然也会有衰亡,最典型的就是街机市场,在70年代是绝对的主力游戏市场,但到21世纪却已经奄奄一息
了,如果未来街机还想生存,必须向全体感方向发展。同理,游戏机市场经过30年的发展,无论是销量还是认知度,似乎都已经到了一个分水岭。&/p&&p&街
机的衰落源于家用机的扩张,家用机的对手则是PC和移动设备。PC虽然价高,但性能超越家用机越来越多,统一构架的确立也使得全平台移植毫无难度,区别
PC与游戏机的那道墙已经不存在了。手机方面,用户群与游戏机的重合度还不高,但非玩家用户几乎全部流失,轻度玩家被抢走的风险也在增大。而在PC与手机
的背后,是游戏市场被划分的趋势。&/p&&p&游戏机在游戏市场中的绝对优势,源自游戏机的超高性价比,PC用户想要更好的体验,必须付出多得多的金
钱,而非玩家和轻度玩家要想娱乐,也只能花200美元买一台游戏机回来,尽管他其实不需要这么高级的东西。现在,廉价PC的画面效果已经超过了家用机,而
且升级频繁,对重度玩家来说性价比是可以接受的。普通人想玩个游戏休闲一下,用智能手机就可以了,至少表明上看来成本为0,至于游戏质量问题和内购造成的
游戏成本增加,多数用户都感受不到。这样,原本是一个整体的市场,就被划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三块,差异化竞争也因此变得可能了,任天堂很敏锐地发现了这点,
果断出击获得了成功。&/p&&br&&p&这里笔者不想讨论WII作为游戏机的价值究竟如何,笔者要强调的是,WII的成功,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在过往的市场
上,也存在某种程度的差异化竞争,比如MSX的学习机属性,PCFX的美少女游戏,SS的街机移植,但它们本身还是以全面占领市场为目标的。而WII作为
销量上的绝对冠军,上面几乎没有任何本世代的游戏大作(第一方除外),大部分中重度玩家也没有购买它,按照传统观点,绝对不能称为本世代主机大战的胜利
者。同理,360和PS3,无论谁压倒谁,也不能称为本世代的胜利者。换句话说,本世代的游戏市场,已经变成了一个不可能有人获胜的分裂的市场,而且在可
见的将来,无法回归统一。&/p&&p&游戏机的历史就是这样的诡异,从绝对自由走向绝对专制,恢复自由之后,市场本身却开始分裂了。&/p&&br&&p&现在我们回头再看开头的问题,答案是什么呢?&/p&&p&首先,游戏机市场已经变成一个极为开放的市场,参与它需要的是足够的企业规模和金钱投入,至于从业经验几乎不需要。相对的,由于场上的玩家都是世界级巨头,规模的差异已经不太明显,因此最终决定胜负的往往是决心和市场手段。&/p&&p&其次,游戏机市场的地位和统一性受到严峻挑战,它的用户群即使没有投奔PC和移动设备,本身也在发生大规模的分裂,用户的流失不可避免,前景也显得扑朔迷离。&/p&&p&第三,这30年来,世界上的电子和IT巨头多少都卷入过游戏机战争,在战争中失败过的企业不愿再碰,而未曾尝试的企业,看到微软与SONY的惨烈战争,也都心生恐惧,不敢轻易下手了。&/p&&p&作为擂台上剩下的斗士,任天堂和SONY坚持下来的原因恐怕是无处可去,而微软继续战争的理由则是不愿放弃当初占领客厅的梦想。很多人认为苹果或许会加入战局,但是从苹果本身来说,它的设备已经能够伴随用户从起床一直到上床,其实并不在乎客厅里是否还能多一个白苹果。&/p&&br&&p&甜美的智慧之果仍然在树上生长,但我们已经身处一片金红色的树林,愿意为一个苹果而放弃整个果园的,又有几人呢?&/p&&br&&p&谢谢收看。&/p&&p&Ver
汗,一开始写的很简单,后来想补成长篇,但看来超过我的能力太多了。
还是别那么大野心,写个简单的吧。问题翻译过来,其实就是“为什么游戏业会发展成现在这样”。------------------------------------简…
谢邀,&br&1884年,一名澳大利亚的律师John Want在英国买了一艘帆船,准备雇人将它开回澳大利亚,从南安普顿到悉尼,沿路发现更大的世界。&br&船上有四个人,包括一名17岁的小打杂,Richard Parker,John Want并不在船上. &br&大家都能料到,在这个回答里准不会有什么好事,&br&给您说着了——启航一个多月后,日友谊的小船在好望角附近遭遇风浪沉没,&br&一船人大难不死,爬上了4米来长的一条救生艇,艇上存了几罐干粮,可并没有淡水。&br&船长Dudley用漂浮物做了一个“锚”,将救身艇稳定住,开始了这场注定载入法学历史的漂流,&br&第一天,他们合力用船桨击退了鲨鱼,&br&第三天,他们实在挨不住饿,开始吃罐装的干粮,&br&第五天,他们抓到了一只海龟,每人大概分到了三斤海龟肉,还喝光了海龟血来补充水分,&br&第八天,他们开始喝自己的尿,&br&第十天,海龟壳上的最后一点肉丝也给啃干净了,&br&第十五天,Richard Parkers首先扛不住,病倒了,&br&第十六天,他们开始讨论,要不要把Richard Parker吃掉,&br&第十九天,Richard Parkers陷入昏迷,人事不省,&br&第二十天,船长Dudley向其他几个人做了个眼神,大家心领神会,有人按住了Richard Parkers的腿,有人默默转过头去。 &br&Dudley用一把小刀划开了Richard Parkers的颈静脉,&br&大家分吃了他的肉。 &br&三天以后,当他们正在吃早餐的时候,一艘路过的船发现了救生艇,他们得救了。 &br&&br&回到英国,迎接他们的是谋杀罪指控。 &br&别忘了,船主是一名律师,他为一船人提出的辩护逻辑是这样的:&br&假设两个落水的人,为了活命,在争夺同一块木板。木板只能保证一个人不沉入水中,一个人将另一个人推入水中,自己活了下来。对于社会来说,如果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生命的价值是一样的,一个人的死换来另一个人的活,并没有‘危害’社会。&br&刑法所要惩罚的,难道不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吗?更何况,我们是用一个人的死来救了更多的人,悠悠何危害可言?&br&&br&法官不买账:&br&&爱惜自己的生命,诚然,是一种责任,但还有一种更高的责任,就是(自我)牺牲。”&br&&To preserve one’s life is generally speaking a duty, but it may be the plainest and the highest duty to sacrifice it.
& &br&为了什么而牺牲呢?&br&为了道德,为了&礼义&,ethics.
&br&不得剥夺他人的生命,这就是礼义,&br&法官质问道:&br&“谁又能评判你们的做法是不是‘必要’的?如何去衡量生命的相对价值?是力量还是智慧?是不是他(17岁的Richard Parkers)的死,就比一个成年人更为‘必要’?!”&br&“Who is to be the judge of this sort of necessity?
By what measure is the comparative value of lives to be measured?
Is it to be strength, or intellect, or what ?...Was it more necessary to kill him than one of the grown men?”&br&罪名成立,这就是Regina v. Dudley案。&br&--&br&经常能看到一些讨论,“一列失控的火车前面有五个小朋友,你可以扳道岔让他撞上废弃铁轨上的一个小朋友...” “假如一个人的死可以拯救一千万人...” &br&别忘了,在英美法体系中,Regina v. Dudley的判决到今天也没有被推翻,&br&杀人就是杀人,和能“拯救”多少人无关。&br&对于一般犯罪指控而言,“必要性”(necessity)都是一种有效的辩护。&br&必要,简单来说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一个经典例子:为了扑灭森林大火,烧掉他人的田野作为防火隔离带,并不算犯罪;&br&但此处权衡取舍的天平,不可以两边都放着生命,“一命换X命”的比较,不可以作为谋杀罪的辩护。&br&--&br&为什么我觉得震惊呢?&br&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br&里面那只老虎的名字,就叫做理查德帕克,&br&Richard Parker.
谢邀,1884年,一名澳大利亚的律师John Want在英国买了一艘帆船,准备雇人将它开回澳大利亚,从南安普顿到悉尼,沿路发现更大的世界。船上有四个人,包括一名17岁的小打杂,Richard Parker,John Want并不在船上. 大家都能料到,在这个回答里准不会有什么好…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13029 人关注
1624 个回答
114 人关注
152 人关注
1696 人关注
339 个回答
153 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舸争流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