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427646这个垃圾YY 他的频道设计是模范yy怎么封别人id的 如果被封...

十二亿火星人——一个法国人眼里的中国    (法国)伯纳·圣—若弘述/翟华整理       写在前面       所有到过中国的西方人一定都遇到过令他们无奈、可笑、紧张、烦恼或不解的场景,从而在心中对中国人产生一种矛盾甚至于激烈的情绪,这就是写作本书的背景。我相信,很多去过中国并与真正的中国人(我所说的“真正”的中国人是指在乡村生活的大多数中国人, 而非那些在部级机关工作的官员或在国外使馆工作的中国人)接触过的外国人都梦想过要写这样一本书或者希望有人能够写这样一本书。我这本书涉及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以及与西方的差别,而且用语直言不讳、阴险恶毒、夸大其词,极尽挖苦嘲讽之能事。中国人 到底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以至于他们可以被称为火星人呢?     欢迎到火星上来!希望参加火星之旅的游客不要忘记携带自己的幽默感,因为本书是一本讽刺挖苦的小册子(至少每章第一部分如此)。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理想的化名,又想经常重访中国,所以在我进行“挑衅”的同时,又采取了补救措施。在每一章里,我都处心积 虑地写上一段“说点儿正经的”,尽可能地为中国人讨回“公道”,和把稀泥,甚至反戈一击。简而言之,在讽刺之中找寻一点深刻的东西。其实,谁都知道,我们自己也不过是别人眼里的火星人而已。       想来读者不会误解我的意图。虽然我刻意渲染,但是本书的目的绝非要“打倒”中国人,或者是企图证实法国人的“优越”。我爱中国,我喜欢中国人—虽然说我每次到访中国和离开中国、见到中国人和离开中国人都同样高兴。我也十分敬重中国文化。在古代,从印刷 术到指南针还有风筝几乎所有的发明都是中国人所为,如果我们的文明能达到今天的水平,那是得益于中国。在现代,从武术到软医学还有盆景,我们应该向中国学习的地方还是很多。     我想事先向中国读者道歉,很可能他们会发现本书中描述的中国人与他们自己很不相象。我想说明本书是描述中国人,而不是某一个中国人:从中国大陆到香港,台湾,新加坡,还有海外华人,从北京,到广州还有上海、乌鲁木齐,加上高速公路旁边的乡村,中国人有 各种各样,而不是只有一个。     在进入正题之前在补充说一句,我对我们远在火星上的朋友有无限的敬意。如果真有火星人存在的话,他们一定会告诉我们许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如果火星人不存在的话,那么正好,我就冒昧在这本书里面描述一下我所知道的火星人。       第一章  噪声文明       在西方沉默和寂静是金或者至少也是块铅吧,但在中国的这个氛围里,沉默的价值会小得多。加入沉默在中国真有金子那么贵重,那么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安详恬静的民族了。如果沉默是铅的话,中国人恐怕也已经找到把铅变为金子的办法了。     从自然和理性的角度讲,这么稠密的人口本应该会形成一种对声音的严格限制制度,比如把打呼噜的人送去劳改,或者把死刑犯人让卡拉OK的高分贝处死。但是他们却偏偏作了另一种选择:用制造比邻居更大的声音的办法来压住从隔壁传来的巨响。虽然第一个制造噪 音的中国人没有流芳百世,但至少他身后却后继有人。     中国人讲究不服输,加上一种强烈的抒发欲望,和你坏我比你更坏的执著,所以他们创造性地发展了一系列的声音技术,其中包括鞭炮和火炮炸药。安静和沉默对中国人的听觉而言是无可忍受的。比如一个上山领略自然风景的中国人会随身携带一个把功率的音响,在太 阳出山的那一刹那再配上一嗓子真人原声:“啊!太美啦!”这天,在海拔3099米的峨眉山上,太阳老人受到了如此的震撼以至于他恐惧地躲在了云朵后面。     中国人有制造噪音的固有能力,不需要什么辅助工具:一条声带一般就足以满足其生存需要,当然在具体使用方法上各地区有有所不同。除普通话以外,中文有六大语系,还有无数地方口音。在各大语系当中,在中国南方和香港流行的广东话堪称震耳欲聋的冠军:人们 不是讲广东话,而是喊广东话!在香港的餐馆里,与对面坐着的朋友聊天最好要用手机,而餐馆内的高音喇叭与巴黎火车站大厅内里的公共播音系统的音量相仿。     中国到现在还没有实现在噪声面前人人平等。最有钱的人可以自私地在自己的豪宅家中或在朋友圈内制造噪声,自己享受。中等收入的人就慷慨多了,天一擦黑就把自己电视或卡拉OK发出的声音送到邻人家中。等到中国每个家庭都购置了卡拉OK以后,国家的经济就 算发达了。当中国开始放声歌唱,世界将为之震撼!在这一天还没有到来之前,低收入的中国人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制造噪声:在城市里用一把榔头和钉子就可以达到目的,而农村最好是让狗来帮忙。     我在少林居住时的邻居一家是热心肠的人,他们养的狗也挺可爱的。每天晚上这只狗都不厌其烦地狂吠提醒我正在中国睡觉。两周之后,我实在忍受不下去了,鼓起勇气向邻人老夫妇建议:“也许您可以向您的狗解释一下,每天对着星星大喊大叫是一件挺可笑的事。” 老太太无奈地回答说:“不行啊!这狗不懂中国话。”我心里其实觉得挺庆幸的,要是这狗也会讲中国话,哪音量恐怕又得高八度了。现在应该怎么办呢?难道你能因为狗叫就揍他?那怎么不喊技工来修理一下那些大音量的卡拉OK?别开玩笑了,保持村落和社区里的生气 和热闹是每一个正常中国人神圣的职责。反正睡不着,在狗的叫声中,我就开始着手构思撰写本书。     其实噪音只会干扰哪些不会制造噪音的人。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人早已获得了噪音免疫。我耳朵里的隔音塞子时常使我的中国朋友迷惑不解:“这是干什么用的?”“这是为了让中国更安静。”啊!?”像耳塞这种西方小玩艺并不能对付中国人的噪音技术。那次我从重 庆乘船沿江而下,同行的还有800个好奇的中国人。入夜,我一个人流在船仓内,其他的中国人都到甲板上去观景了。没有中国人的中国可真安静啊,我很快就进入梦乡了。大概是在早晨一点钟,船上好象发生了地震:原来同舱的10位中国人归来了!不知在外面看见什 么了,不论大人还是孩子们的兴奋之请都溢于言表。我是睡不成觉了,干脆咱也加入欢乐的人群中吧。于是我开始放声高歌马赛曲。神了!我们法兰西的战曲真有效,刚唱出几个词,中国人登时就安静下来了,脸上显露出恐怖的表情:我们正在和一个外国疯子一起旅行!早 知道外国人都是些怪异的人,但是达到这个程度还是令人不可思议。最好不要搭理这个疯子,我们还带着孩子呢。     “声音”这个词在中文字典里是与人声相连的。这其实很符合逻辑,首先嗓音本来就很吵,再说中国人发明文字的时候,汽车喇叭还不存在。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汽车的核心是喇叭。只要喇叭能像,汽车就能走。开车就是按喇叭,学开车就是学会安喇叭。中 国开车按喇叭与西方人不同,他们不是为了责骂另外一个开车人才按喇叭,而是为了预告他们的到来:“当心,躲开点,我来了。”或者:“没看见我的车这么有气派吗?”将来汽车在中国普及以后,估计文字学家可能会重新研究“声音”这个词的写法。       说点正经的     要说中国没有一点安静的地方那也不公正,要不为什么字典里有三个与此有关的词:寂静;无声和沉默。有时候有的地方安静的令人惊讶,比如说早晨公园里连太极的场景,还有中午人们睡午觉的时候。更异乎寻常的是,中国一些城市现在规定不许汽车在市区鸣笛。中 国人居然能想出不许鸣笛的这样的主意来已经是不可思议了,如果中国人能够真正做到不按汽车喇叭那将更让人赞叹。中国人其实也一样期望安静。在我自己的国家,很多法国人也对邻居不管不顾,音响和宠物也同样会制造很多噪音。但,两相比较,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社会 当然会比一个发达的社会更多地使用榔头,发出更多的声音。一个没有声音的社会是一个死亡的社会。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中国充满生气!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第二章  窗外垃圾           我的一位中国朋友一边吐痰,一边自信地对我说:“北京比巴黎干净。”不错,在中国首都北京散步,你一般不会踩到狗屎上,因为城市根本不准养狗。不过,如果说北京住的都是中国人的话,北京还不是整个中国。       您最好不要在铁路线附近溜弯,要不然您得带一个工地上常见的安全帽。为什么呢?您向地下看看就明白了:每一列呼啸而过的火车都会抛出各类垃圾在空中飞舞,甚至还会跌下空玻璃瓶。在中国,往窗外扔东西是一个文化传统。在香港,电视上有时会做这样的广告: “如果你从所住的楼上扔下一个瓶子,你会伤及行人。”有一种特别好喝的饮料叫健力宝,易拉罐上用英文写着不许将空罐丢弃在公共场所,可是居然没有任何中文提示。这其实挺符合逻辑的,禁止一个中国人随地丢弃垃圾,就好比让他屏住呼吸一样,他可以坚持一会儿, 但是马上就会恢复自然状态。那次在香港新界的风景区,我看见一帮年轻港人有说有笑地走过来,其中一个小伙子拿出一张纸巾,开始擤鼻涕。我当即做了一个预测,并大声用英语说出来:“这小子会把纸巾扔在地上。”您猜怎样?我话音未落,那纸巾已经飘然落在青青草 上。小伙子不懂英语,但还是被我说话的语气下了一跳,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我指了指他扔在地下的纸,还不错,小伙子把原本属于自己的垃圾懂事地捡了起来。在中国内地少林,我也有类似的成功故事。谴斡忠桓鲇稳烁瞻岩桓鏊芰纤?咳釉诘厣希??萌梦铱醇??掖笊?用法语喊道:“垃圾往那里扔?!”那个中国游人居然也听明白了,弯腰捡起了塑料瓶子。您看,由于我的努力,中国已经稍微干净一点了。       这么说来,中国人其实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某些陋习,只要稍微提醒一下即足以唤起最基本的公民意识。也许电视上的公益广告还是起到了一些正面作用,我记得电视上的画面是这样的:街上一些人正在漫不经心地随地扔东西,一位小姑娘不顾妈妈的劝阻,蹲下身捡起 了被扔在地下的一块香蕉皮,向远处的垃圾箱奔去。此时画面上出现了科幻电影般的场面,街上所有的中国人都不约而同地蹲下身去捡垃圾(这当然一定是剧本要求),街面奇迹般地变得干净了,人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电视上不失时机地推出口号:“保持城市卫生, 维护人民健康!”       让我们先回到现实中来。雁过留声,中国人走路要留下痕迹。你别想在中国的山里和树林里迷路,跟着垃圾走就行了。中国人似乎需要与物质社会保持一种视觉上的联系。就说中国的垃圾箱吧,垃圾箱一般是露天的,要不就是两边都有开口。有些人扔向垃圾箱的脏东西 ,不是落在箱在外面,就是从另外一边的口子出去了。当然这对但些以捡破烂为生的人来说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有没有可以利用的东西,不用深挖就可以一目了然。       说到垃圾,我们不能不说到清洁工。在香港,似乎清洁工都是些上了岁数的人。看着步履蹒跚的老太太推着清洁车在工作,你有时会怀疑东方人是不是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敬老,你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城市会这样脏。由于没有高效率的清洁系统,一些街头巷尾就成了老 鼠和其他一些小动物的乐园,谁说中国人不爱护动物?在中国的乡村,卫生情况就更加惊心触目了:每一个院落都有一个垃圾堆,更准确地说每一个窗户下面就是一个垃圾堆。有时候,也有人出来把垃圾朝邻居家的方向或者小路上扫一扫。我在少林上的那个功夫班,最多每 个星期进行一次扫除。平时,学员们只是象征性地在院子里撒点水,因为那里(理论上说)是我们吃饭的地方。学校其他的角落都是被卫生遗忘的角落,你可随处在走廊、楼梯上观察到果皮、空瓶子、剩肉等等杂物。从宿舍的阳台往外看,景色更加壮观,一条垃圾山把学校 和旁边一家仓库截然分开。因为这已经是学校范围以外的事情,而且垃圾高度距离学生宿舍的窗户起码还有1米5以上,谁管得了那么多呢。       不知是不是因为功夫有很多奇怪的动作,反正我在少林的那间宿舍墙壁上印满了大大小小的脚印。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尘土,桌子底下有旧鞋、塑料袋、扑克牌等具有考古价值的物品。我捉摸着要在这种地方得住一年,还是清扫一下位好。看我的老师在收拾他的房间, 我也央求他帮一个忙也把我的房间来个整旧如新。老师叫来几个学生,重点把墙壁粉刷一下。说粉刷可能是有点夸张,其实也就是用一种滚筒似的家什把淡白色的液体糊到墙上。一个小时以后,墙壁依然肮脏,但地面上却留下了星星点点的白色痕迹。       在中国大陆,公共场所包括旅游景点的卫生维护也往往是老人们的职责。我们常常可以看见这些老人是用一种硕大的扫把,辛勤地维护着一个清洁的中国的形象,保持大面上的卫生。但是,稍一走远就管不了那么许多了。典型的中国游人是这样的,溜溜达达,停下来吃 饭,把塑料袋随手扔掉,在垃圾的背景中留一个影,然后走人。峨眉山顶自然风光本来美不胜收,可惜朝山谷下面一看,满目垃圾,而且大多位置险恶,清洁工也只能望洋兴叹。           说点正经的       1937年,林语堂在它的一本关于中国和中国人的书里就谈到了中国人缺乏社会公德的个性,说是与孔老夫子直接有关。因为孔子在他的论语中忘记把与外人的关系包括在社会关系当中。所谓“外人”就是家庭以外的人,除了家庭成员和亲密的朋友,根本用不着和外 人打招呼。除了孔子,老子也是罪魁祸首之一。他主张无为而治,邻居把垃圾堆到了我的门口,管他呢,咱也把垃圾堆到他的门口不就得了。       各国有各国的高招。法国人随口吐口香糖,中国人随地吐痰。法国人天天费力把垃圾送到垃圾箱,而中国人隔一阵子就来一次大扫除。法国人剥夺了很多清洁工的工作,而中国人为清洁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谁优谁劣也说不准呢。           第三章  嗅觉考验           如果你来到中国,在不多见的坐式马桶边缘上看见了脚印,别奇怪,一准是哪位乡下人来方便过了。也怪难为人家的,这种比板凳还高的家什怎么才能蹲得上去呢?可以想象这位乡下人在马桶上以蹲姿保持平衡是何等艰难,而且还得小心不能弄脏了地板。不过这后一点 我们可以大可不必为中国人担心,他们个个是大师。中国人的厕所就是地下的一个坑,保证排泄物准确到位是基本功。       如果茅坑是用水泥浇铸的,每个坑两边可能会有半人高的墙隔开,或许还会有排水系统,那这就是典型的公共厕所了。到了中国别担心找不到厕所,很容易。第一是要跟着味道走,第二建筑物门前有收银台,里面坐着个厕所先生。没错,就是造访这种地方也是要收钱的 。中国有没有土耳其式的单人厕所?有是有,但不多见。至于西方式的公共厕所,那你得到大宾馆里去找了。但是,如果你想要充分感受一下文化震荡,最好还是到乡下去走一遭,让苍蝇当你的向导。虽然这里没有人会想到要向你收费,但我担保你一进去立马就想出来。无 奈,自然规律是无情的,我们不得不经受这样的考验。除非你是瞎子、聋子,或者幸运地患了重感冒,你的所有感官将完全彻底地被征服。在中国如果得了便秘这种病该是多么痛苦呀!       不瞒诸位,我在少林挑选学校的重要准则就是厕所,那种一溜看过去有百十个坑的厕所,绝对不可以,我无法同时和这么多人一起如厕,也就无法专心学习。我的要求也不高,厕所的坑数在六个以下,坑边的墙有半人高,小便池单设,最重要的是厕所必须没有房顶以便 我随时可以观测天象。如果能找到这样的厕所也算我到中国来不虚此行。据我观察,我选的这厕所也很受中国同学青睐,以至于他们把这里当成了社交场所。学生们每天一进门先选坑,然后悠闲地与邻坑对话:“哎,怎么着,今天你的是什么色儿?”“鲜黄。你的怎么这么 绿?我说你昨晚上是吃什么了?“最精彩的是在每天的如厕高峰时间,每个坑可以蹲上两个人,互相鼓励,充分体现了集体主义的协作精神。可惜呀,这么好的地方,居然有一天没有和我商量就加盖了一个房顶!我的厕所失去了自然的魅力,我之好默默地与之告别另外选了 一个合乎要求的学校。       中国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常洗澡但常洗衣服,所以身体的污垢却往往被掩饰在洁净的衣服里面。由于中国人对衣饰的洁癖,所以洗涤剂似乎成了他们生活的中心。一件衣服只要是穿过,哪怕是只穿过两分钟,中国人就会重新洗涤晾干。记得那次我与800位中国友 人乘一艘客轮畅游长江时,有幸与其中十位住同一客舱。由于我比别人先到,所以特意选定了一个上铺,想着这样可以透过窗户尽情欣赏扬子江的景色。不幸的是,在床与窗户之间,有一个洗手池。开船以后我才发现这个洗手池是三家中国人的活动中心。开船不到两个小时 ,我的室友们就开始洗第一件衣服,以后接连不断的洗,一天以后整个船舱变成了晾衣场。这样,我从甲板回来要从毛巾、衬衣和裤子丛中穿过才能爬到自己的床上,从床铺上可以欣赏到的景色也只是各色内衣、内裤。三峡没有看清楚,但是却看到了三个乳罩。       船上的洗澡堂和中国其他地方的洗澡堂一样脏乱不便。也难怪,洗澡堂本不是中国人的发明,保持个人卫生中国人有自己的办法。首先,中国人洗澡只要一盆水,不一定脱衣服,用浸湿的毛巾在暗中擦擦即可。这种洗法有很多好处,节约用水不说,而且可以在一亿同胞 面前保持体面。唯一麻烦的是背后和一些隐蔽地位不容易清洁,但是这也没有什么,只要是外面衣服干净,里面到底怎么样也关系不大了。       谁都不否认,中国人出汗要比西方人少,所以并不需要每天洗澡。我在少林的同学们每天在烈日下和灰尘中训练达七个小时,晚上洗一个澡是少不了的。可惜我们学校里只有一个冷水龙头,供五十多人使用,而且还时常停水。要说起来,学校里还有一个正式的澡堂子, 但是平时学生不得入内,估计是怕骚扰了住在里面的蜘蛛一家。到了每周公共浴池开放的那一天,学生们如同虔诚的朝圣者一般涌向澡堂。       那天我正在热水池悠然地享受,一位穿着练功服的学生在蒸汽朦胧中走了过来。我连忙喊:”这有人了!“无济于事,这位同学脱衣解带也跳进了同一水池中。哇!谁说中国人身上没有气味?拿我们法国的一块Camembert干酪,再放在太阳地里晒它一个星期也 不会有如此刺鼻的气味吧。随即,另一个奇迹发生了:池水颜色发生了变化!原本清澈透明的水怎么忽地就成了黑灰色的桨装液体?该不是中国人的有一个发明吧。惊骇之中,我向我的新朋友询问他多长时间施行一次如此奇术。回答:“一周一次。”当然这位朋友并非是唯 一的巫师,只要看一看澡堂里每一个水池的颜色你就会心悦诚服了。顺便说一句,中国人泡过澡以后不放水,我每次来洗澡都不得不伸胳膊在这样的水池底下找软木塞,把水放掉换干净水。       呼吸新鲜空气,排出二氧化碳本是每个人的正常生理行为。但这对凡事寻求完美的中国人来说就有点不够了,他们不但能排出枯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还会吐出湿润的分泌物。所以,在中国大街上走路最好打一把伞,否则难免会被从各个方向飞来的痰液淋到。幸好大自然 是公正的,在人们吐出痰液之前还必须高昂地清一下嗓子,提醒其他行人赶紧躲远点。中国人这种保持喉咙卫生的习惯,有时也会受到限制。特别是在室内,人们经常会看到“严禁吐痰”的字样,有时还会翻译成英文让外国人遵守。不过照我看,类似”严禁吐痰“和有一次 我在电梯间里看见的”不许随地小便“这类的警示标语,还是不翻译为好。           说点正经的       说实在的,法国的公共厕所也不是卫生和舒适的模范,即没有温水,更没有法国香水,比起日本来可能至少要落后一列火车吧。中国人虽然脏,但他们注重衣着的洁净。西方人常常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一星期也不洗一次澡,但是衣服只要穿过一次就得洗?而中国人也 可能会问:是不是因为西方人的衣服太脏,所以他们每天都得洗澡?         
  ?第四章  低级趣味           从审美的角度讲,中国恐怕是世界上最平等的国家。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也不管是小市民还是老农民,大家一律都喜欢贵且丑的物件。中国人但凡有一点钱以后,就开始忙着丑化自己的家居:像玻璃翡翠葡萄串,塑料大对虾,还有一级方程式汽车比赛的招贴画等等不 一而足,直到把家里装饰四不象才感心满意足。       中国各地旅游景点就是采购这类装饰品的好地方,小商小贩会向你推荐各种廉价的“纪念品”。在少林寺,刀、枪、剑和痒痒挠一起出售。这么多东西里面,最惹人喜爱的还是痒痒挠,这东西用白色硬塑料制成,看上去有点像裸体女人,一端还有一颗硕大的心脏。除此 以外,游人还可以在这里买到制造声音的铁锤,茶壶指北针(不知是不是为了上茶的时候给茶杯定位),还有一碰就乐出声来的慈祥菩萨,外加各式各样的首饰项链、扇子、相片框以及必不可少的“文房四宝”,应有尽有。       有钱的中国人有机会把自己的低级趣味展示出来让世人欣赏。我知道一位靠卖狗皮膏药成了百万富翁的香港人,在香港和新加坡斥资兴建了几座光怪陆离的庭园供游人欣赏。这庭院不大,里面像迷宫似的,到处是各种色彩的大小岩石,岩石中镶嵌有几尊佛像,还有小动 物出没。在庭院的每一个拐角,都有一群兴冲冲的中国人在摄影留念。       中国人怎么照相呢?我总结了一下,大概要分五大步骤。第一步,选一个所有游人都知道而且必定都要去的景点。第二步,观察别人都在拍摄什么背景,最好是选一扇大门。第三步,让爱人走过去,站立在大门口。第四步,像专业摄影师那样蹲下,上下左右调整镜头, 尽量让爱人把大门掩盖住,然后抓紧时机按快门。但注意这还没完,还有一步,就是把爱人唤过来看一看刚才被自己掩盖住的大门在照相机取景器里是什么样子。有时你会觉得中国人好奇怪,怎么会选这么难看的外景照相,但是仔细想想,反正不管什么美景都会被人相所掩 盖,负负得正,也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如果出门没带或者没有照相机的人怎么办?别替中国人担心,各个景点都有十数个摄影师,身边摆者自己过去的艺术杰作招揽顾客。性急的人还可以照速成相片。       照片洗出来了,一张一张地看过去,每一张都是人物照,而且同一景点必定有好几张,因为一起出游的每个人都要在同一个地方留影。中国人这么喜欢人物照,你可能以为他们个个都擅长镜头前的表演。可惜,除了少许不慎照“坏”了的照片以外,照片上的中国人一律 是站的笔直,双手不自然地垂直向下,表情颇严肃地面对镜头。不过,中国人照相并非一定是追求艺术效果,更多的是要留“证据”:“你看见了吧?我去过那里,真的,不信您仔细瞧我身后的那个建筑物”。           有次我乘火车从北京到广州,34小时的旅程,邻座的中国人闲来无事翻看我拍摄的照片。好像他们不知道火车起码还得走一天一夜,翻看照片的速度好象是在放电影,不到三分钟一本厚厚的影集就看完了。原来这本照片集里面只有风景照,我的形象从来没有出现过, 怪不得他们提不起兴趣。只有一次,他们指着照片上的一个身影问:“这人是谁?”“一个中国人。”“你不认识他?”“不认识。”这几位旅客听了我的回答,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互相看看,又嘻嘻哈哈地笑起来,好象是在说:这老外真奇怪。           说点正经的       低级趣味本是放之四海而皆有的现象,是人类之通病,法国人自然也不例外。我的一位朋友曾经打算在法国出售手工绘制的中国民俗风景画,结果作了市场调查以后发现,法国人看的上眼的画都是在中国人眼里最没有品味的。法国一些邮购中心的商品名录里其实也有许 多家居“装饰品”,与前面说到的中国人家庭里的一些装饰品完全可以比劣。           中国人同样有高尚的鉴赏能力,比如中国山水画、汉字书法、京剧、舞蹈和杂技等都属于高尚的艺术。鲜有中国人会像我们一样在全黑或全蓝的“现代”美术作品前作沉思状。参观了这类西方现代艺术展的中国人也许会想:哪怕那张画全涂红呢,也算个吉利。       也许西方人觉得中国人的照相方式有点好笑,但是这其实是亚洲人的一个普遍特性。如果中国人喜欢自己的照相方式那就应该随他们去,西方人最好闭嘴,不要指手划
  ??第五章  不要客气           如果你和中国人说:“谢谢!”那么标准回答是:“别客气”、“不要客气!”或者“不用客气”。       在这样的氛围里长大的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讲究礼貌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不是说“不要客气”吗,说得太对了,中国人完全是按照这四各字的本义照章行事。中文字典里有些词似乎完全是给外国人预备的,除了外国人谁介意向收款员说一声“谢谢”?除了刚 到中国的外国人,谁会不识相地向火车售票员问一句“你好”?如果盲人听见有人说“你好”、“谢谢”、“对不起”、“请”这些词,那一定是撞见”鬼“(香港人对外国人的称呼)了。       不过,有时候你还是会听见中国人责怪另外的人“不懂礼貌”。这可新鲜了,难道说中国还真有些“懂礼貌”的人吗?随便往周围看看,大声嚷嚷干扰他人工作或休息着有之,随地扔垃圾脏物着有之,衣冠不整着有之,嘲弄侮辱他人生理缺陷着有之,懂礼貌的人在哪里 呢?我一直没有弄明白。       不过,至少有一点我是清楚的,中国人的礼数没有”先来后到”的原则,乘公共汽车要挤上去,卖火车票要往前拥。车上的座位主要是为那些能够踩倒一片的汉子所预备的,但是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香港地铁和北京公共汽车进站时,都会有扩音器提醒乘客要“向下后 上”,可惜好像谁也听不见。车下的乘客们依然执著地向里冲,车上慌慌张张企图下车的乘客则逆流而动。要是橄榄球比赛可以在公共汽车里进行,中国人铁定的会拿世界大赛冠军。       中国人的礼数里也不包括对他人的尊重。每当我在街上与大家一起围观什么新鲜事,总会有一个中国人不左不右正好立在我的眼前,挡个正着;每当我在可人家定睛观看电视屏幕上的有趣画面,总会有一个中国人忽然换一个频道或者干脆把声音关了,以便他们继续高谈 阔论;每当我在看一本书或者欣赏一本影集,总会有中国人把你手上的东西夺取,想看个究竟。如果我从旅馆里出来上街上溜个弯,保准有一个中国人把他鼻子里冒出的烟圈都吹到我的肺里。       唉,究竟什么是中国人眼中的礼貌呢?让我们直接问一下中国人:“什么是礼貌?”回答是:“那就是会说你好,再见,请进,请坐这类的话啦!”“可是我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听不到中国人说这些话呢?是不是还什么其他什么我不知道的礼貌用语呢?”中国朋友回答说 :“没了,真的没了,我们的礼貌规矩本来就不太多。”这可不是我编的,这是中国人亲口告诉我的。       翻翻中国字典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礼貌”这个词中间的“礼”字,有“典礼”、“礼节”、“礼仪”的意思,而第二个“貌”字表达“外表”、“样子”的意思。所以,对中国人来说,所谓礼貌既是作出礼仪的样子而已。比如我们前面说过的,保持衣着整洁就 是中国人的礼仪之一。具体来说,参加我们在少林的功夫训练,虽然满地摸爬滚打,但是一定要带一顶干干净净的帽子。礼貌还涉及面子问题,就像俗语所说:树有皮,人有脸。让别人丢脸可能是一件挺叫人自鸣得意的事情,但是绝不是礼貌的事。讲礼貌就要尊重他人的绝 对自由。如果老外去告诉一个中国人说话声音小一点,那就是一件极不礼貌的行为,正好反衬出西方人的野蛮。同样,如果谁想提醒中国人不能在公共场所抽烟,或者别随地扔纸片,也会被中国人认为是干涉他人的私事。所以在中国千万不要直接批评别人,也不要表示自己 不满意,否则不但不会解决问题,反而被人小看,当成“老农”。       在中国,不能说或者不能干的事情有很多。向中国人问路就很令人困扰。中国人怕丢面子,不认识路也不说不知道,所以可能拿着地图翻来覆去的看,然后随意告诉你一个方向了事。对中国人来说,告诉他人自己不知道,无异于对自己的一种不礼貌行为。和中国人见面 ,对方递过来一只烟,礼貌的拒绝方式是:“我不会抽烟”。如果谁像我那样说“不,我不抽烟,这有害身体健康”,那根本就是对他人的侮辱。法国电视广告所说的:“太太,您看上去很疲惫的样子,一定是没有睡好觉,该换一张床了吧!”在中国一定行不通,因为人们 不喜欢人家管自己的私事。       我在苏州的时候曾经出了一次(自行)车祸。当时我正在安欧洲人的标准速度行驶,我正要从右侧超越另外一个骑车人的当口,他却鬼使神差般地突然向左边靠过来。幸好没出大事,只是那位骑车的中国小伙子的胳膊上擦破了一点皮,算是有惊无险。然而,我没有料到 的是,一场涉外面子保卫战就此拉开了帷幕。中方使出的战术是:喊叫、侮辱、震慑外加有威胁型的动作。而外方的态度是:有趣,就像在看东洋景一样。中方有关人士看见肇事外国人居然露出嘲弄的表情,更加大力度喊叫、侮辱和震慑。中方越闹,外方越发觉得可乐。只 见这位小伙子摩拳擦掌,看来想给我一点教训,这玩笑是不是开大了?此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看打架呀!要是真挨了揍,看来不愁找到证人。不知为什么,和我一起参加这次街头表演的中国小伙子,突然决定收兵,扶起自行车又左右摇摆着骑车远去了。估计是他认为已经 在国人面前做足了姿态,没有在外国人面前丢脸,荣誉保住了。不过,要是我是一个中国人的话,事情也许不会这样就轻易了结。说不定几分钟以后,他会带着一根大**回到现场继续战斗。我在上海街头看见一辆卡车司机和一位三轮车夫发丧生争吵,脸面对脸面,谁也不 让谁,最后就是以暴力告终。幸亏,我看出中国人打架,虚张声势的成分居多,所以往往不会造成真正意义上的伤害,也还是有惊无险。毕竟,丢一下脸还是要优于鼻青脸肿。       在尽量避免让中国人丢脸的同时,在该“给脸”的时候不给脸也是极不礼貌的行为。什么叫“给脸”呢?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恭维和奉承别人。而被夸奖的一方则要千篇一律地回答:“不行,不行,过奖了。”给脸的方式还包括请客吃饭,唱卡拉OK,按时赴约,或者陪 客人出去一直到电梯门口、汽车或自行车旁。中国人最见不得傲慢和自吹自擂,不论是什么人,都要随时把“我还差得很远”这句话挂在嘴边。脸面就建筑在持之以恒的谦逊上,总会得来相应的回报。回报可能是上司的口头表扬(我发现中国人其实吹捧他人的时候比攻击他 人的时候多得多),也可能是以其他形式出现。比如在你犯错误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在办什么手续的时候帮你一把,走个后门。       虽然在中国不存在阶级或等级差别,只有面子大小的区别。林语堂就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位丘八的脸太大,乘船时不听船中买办吩咐,一定要享在满载琉磺之厢房抽烟之荣耀。买办怕丘八问他识得不识得“你的老子”,便就屈服,将脸赏给丘八。后来结果,这只 长江轮船便付之一炬。丘八固然保全其脸面,却不能保全其焦烂之尸身。时至今日,一个中国人可以在”严禁吸烟“的牌子前划一根火柴点燃一只烟,悠然地在众人面前走过,那可真是给自己挣足了面子。如果碰巧被警察或其他执法人员看见,被迫把烟掐了并被罚款,这刚 挣到的面子就又丢了。但是,别急,中国人有一个特殊的办法挽回面子,那就是等执法人员离去以后,再划一根火柴,把烟点着,骂骂咧列出一口恶气。中国人从来不自许超人一等,但是却每每用行动表达自己的与众不同。不管中国人自己是否能够意识到,有中国特色的个 人主义实际上有两个特征:一是道家式的自然主义,二是用心地保全脸面。所以,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随心所欲,把公共道德和规章制度看作是对自己私生活的侵犯,破坏了自己的无政府主义理想境界。另一方面,他们可能把规章制度据为己有,逼迫别人就范又成就了 自己的尊严和面子。举个例子来说,中国人在公路上开车,要么蔑视交通规则,要么把交通规则视为约束他人的工具,这就难怪中国的交通事故层出不穷了。           说点正经的       法国的公路也不比中国更安全,一年死于交通事故高达十万余人,这是否说明法国人也缺乏文明礼让的精神呢?法国人和中国人一样,不受权威和规章制度的束缚,开车的时候喜欢超速,见了警察也丝毫不思改悔,人家刚一转身就开始进行谩骂和人身攻击。在中国,警 察说一不二,颇受尊重,只有傻瓜才会和警察顶嘴。就拿在禁烟区吸烟这种事来说吧,如果被执法人员警告,抽烟的人当即就会把烟掐灭,决不会对执法人个人有什么不满。当然,烟掐得快,忘性也大,过一会就又点一根烟抽起来。       与中国人相比,法国人不知道维护自己的“面子”,又不愿受规章制度的束缚,在骨子里都渗透有莫名的优越感,自以为是。有一个关于法国人的笑话,是这样一个问题:“请问在法国做什么生意才能发大财?答:”把法国人按实际价值收购,然后再按照他们的自我估 价卖出去,您就成了百万富翁了。“法国人还有别的坏习惯,比如上车逃票,或者在超级市场顺手牵羊什么的,简直成了全民性的体育项目。也许是法不责众的原因,所有法国有关当局对上车不买票的人只给与轻微的罚款,与伦敦罚款2000法郎的数目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更不要说在中国,如果赶上”严打“,在商店里的小偷小摸有时也会被课以重刑。与法国人相比,中国人也许会说:我在地铁里违禁吸烟不假,但别忘了我可是买了票上车的。       其实中国人自己就承认他们不大讲”礼貌“。而我也必须承认我们法国人自己也许又过分拘泥于”教养“和形式。中国人不讲规矩的生活方式,其实很可爱。每个人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穿衣,大吃大喝不必讲究卫生,随时随地可以吐痰,夜半三更高兴了可以喊一嗓子 ,不必为打嗝放屁感到拘谨,与同胞说话打招呼直来直去......除了外国人以外,谁也不会觉得别扭。再说,那些外国人的所谓“礼貌”、“教养”在很多情况下严格到了独裁的程度,而同时又极度地虚伪。中国人不按外国人的那些规矩去做,不也活得挺自在吗?吃 饭胳膊放在桌子上,或者手指在鼻子里面过一下,不会死人。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只妨碍那些不会自由自在生活的人,而这后者在中国又有多少人呢?中国人选择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勇敢的选择。       讲究文明礼貌的中国人虽然少,但也不是没有。经过奋力拼博冲上公共汽车抢到一个座位以后,他们会尽力照顾那些没座的乘客,比如人家把包裹放在自己的膝盖上,或者接过妇女手里的孩子抱着,一直到自己下车为止。更令人惊奇的是,有时候有年轻人会主动站起来 为老人让座,而老年人又会为儿童腾出座位。说到孩子,中国人有时候称他们为“小皇帝”,不论是不是自己的骨肉,都会给他们以无微不至地照顾。请注意,所有的成人(包括外国人在内)都是孩子们的“叔叔”,当叔叔就得当出个样子来,对下一代负责任。       说到底,不论是”礼貌“还是”不礼貌“,都是相对概念,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理解。美国人到邻居家串门,到厨房打开冰箱找瓶啤酒喝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在法国,虽然主人常对来访的朋友说:”请像在自己家一样随便“,但客人绝对不会像美国人那样放肆。这样 看来,如果说中国人不懂礼貌,这只是从法国人的观念出发得出的结论。如果以日本人的标准来看,习惯于当众擤鼻涕的法国人其实十分粗鲁,属于乡下人。这就叫做文化差异,我们可以就这种差异进行研究,但是绝对不能有高低上下之分。英国Macartney爵士在 1794年就说过:”用欧洲人的标准来衡量中国是最大的谬误“。中国毕竟是属于中国人的。       一位法国哲人Marmontel在763年写道:“对于审美观、观点、情感乃至于某些不合时宜的习惯,其本身不能以好或者坏来简单评价。它们存在与社会之中,成为个人的属性,我们不能指望这些东西是完美无缺的神话。如果有外国人来到北京城,嘲笑中国式的建筑,认为住在这种不和谐的建筑内的中国人是傻瓜,这 个外国人自己才是傻瓜。也许他在其他地方可以指手画脚,但是在北京,他代表了谬误。“       同样,礼貌这个概念本身也只能存在于某一个特定的区域之内,用以协调该区域内同一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人懂礼貌还是不懂礼貌,都是相对于他的同胞而言,他只对自己所属的社会负责任。即使同属中国人,一个城里人是否有权指责农民不懂礼貌?虽然他 们属于同一个国家,但是他们不属于同一个世界。中国是一个地方观念拿很强的国家,大家都是中国人,但是各地都保留了自己的方言、习惯和宗亲关系,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更扩大了地区之间的差别。    
  挺有意思的,不过看的时候我忍不住想……  若是写这个的是一个日本人的话,会出现怎样精彩的回帖呢?^_^
  可是在十二亿中的绝大部分人眼里...............外国人都是野蛮    人...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我们要万里的长城,我们有无比强大的政    府和无比强大的军事力量...........
  深表遗憾!对于这篇文章的作者及其拥护者。为什么这么说那,一个在地球上生活了这么久,并且有记载的历史远远超过了其他人类族群的民族,可能没有缺点吗?当然指出我们的缺点,我们热烈欢迎,如果妄想利用这些缺点进行别有所图的攻击,和充满恶意的侮辱,我们也只能深表遗憾,因为这些早已是我们曾经品尝过的小菜,  不过,我提醒一下你们在进行恶毒攻击的同时,应当去撒泡尿照照自己。
  文章挺有意思,不过楼上 谁是我的爱情鱼 就有点杞人忧天了
  不错  很幽默的指出了国人的缺点。  同时也给足了国人面子。
  樓上說的對,已經很給面子了/不算是那種鄙視到骨子裏的那種外國人
  这个法国人倒挺幽默:)))
  这老外对中国人还挺了解的嘛.
  我留学的时候去过西欧的绝大部分国家,也去过法国,坦白说,很怀疑楼主文章中全是法国人说的。欧洲人是有种习惯居高临下看中国人。但是楼主一文中很多毛病欧洲人也有。  我不知道别人的留学生楼最吵的人群是谁,但是至少我留学的时候绝对是欧洲人,他们喜欢PARTY,所以在公共厨房聊天放音乐很晚是常事。最搞笑的是曾经一德国的哥们弹了巨好的吉他,半夜还在院子里陶醉,结果不知道被谁当头一盆水,而中国学生倒是谨慎多了。  至于随地乱扔垃圾,去看看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附近,伦敦和巴黎的闹市区就知道了,千万别说那里一地的脏东西都是中国人扔的。记得我到巴黎的时候是早上的6点多快7点,在去市中心青年旅馆的路上是一路的纸屑和乱七八糟的杂物,当时第一感觉就是巴黎的清洁工没有杭州的敬业啊^_^。卢浮宫的喷泉的水里也有很多杂物和垃圾---这点意大利就好多了。  中国学校的垃圾问题可能是有吧,不过欧洲街头的行为艺术家的“版画”也为维壮观,哪个大城市都一样,尤其是意大利罗马的地铁,全部车身都被街头艺术家的乱图乱画覆盖,这个壮观呀---呵呵,我是没有看出美感来。至于公共厕所,原来的确觉得欧洲好些,后来回杭州一看,我们也进化得挺快,杭州现在的娱乐场所,公共场所的厕所都可以和欧洲媲美了,而且免费。而欧洲很多免费的也不怎么样,日内瓦万国宫边公园的那个就很糟糕,希腊小岛上的也是简易的。给钱的自然好了,不过想想慕尼黑车站是0.6欧,意大利大多数火车站是0.6欧,荷兰许多娱乐场所,包括迪斯科舞厅,上个厕所是0.5欧,德国超市一般是0.5欧,但是也有随便给的(但是一定要给的哦),你就会觉得这样的干净是一种单纯的生意,应该的,中国收费厕所的状况不也不坏吗?最搞笑的是德国很多女厕所是男的收钱兼打扫的,有个男人在女厕所里和蔼可亲的进出,还真是好笑。不过英国和瑞士的公共厕所到都是免费的。  
当然了,欧洲人的整体素质是比中国人来得强些,这也是事实。  
其实经济状况和人口的密度对于人的文明状况有很大影响,从噪音的角度看,好像中国人的发声原理是显得比欧洲语言来得声音大,仓禀实而知荣辱,人口少的英国小镇的卫生状况比人口多的伦敦好多了。我想这些中国人的问题随着中国的发展会慢慢改善的,实在没有必要提高到贴个国民劣根性的标签。
  如果看过&透过迷雾看中国&,会更有趣得多.    那本书更加深刻,更加透彻.
  这里有过一篇&六千万火鸡--一个中国人眼里的法国&,一起看来比较有意思    /New/PublicForum/Content.asp?flag=1&idWriter=0&Key=0&idArticle=3525&strItem=worldlook
  我从来没觉得法国的街道有多干净,而且也时常可以看到很多清洁工在工作,我想他们最主要的工作也许就是清扫马路上多得不能再多的狗屎。我真的弄不清楚,法国人怎么那么那个容忍狗在街上到处拉屎。所以在法国的街道上,必须要低着头走路,否则,很容易就会踩上狗屎。刚刚到法国的时候,看到路上的狗屎,都会感觉到一阵恶心。还有就是在那些供游人休息的椅子或者石凳子旁都会有一阵骚味,那也是那些他们亲爱的宠物的“杰作”。而且现在似乎法国人也很喜欢高空坠物,时常就可以看到法国人从窗口拿出点什么“家当”在外面抖抖,我想里面什么脏东西都被抖到了楼下了。  
不过法国确实是比较友好,见人就打招呼。这点倒是比较好。
  我的一位中国朋友一边吐痰,一边自信地对我说:“北京比巴黎干净。”    ----------------------------  丑陋
  中国人照相并非一定是追求艺术效果,更多的是要留“证据”:“你看见了吧?我去过那里,真的,不信您仔细瞧我身后的那个建筑物”。   ----------------------------  经典
  每当我在看一本书或者欣赏一本影集,总会有中国人把你手上的东西夺取,想看个究竟。  --------------------  。。。。。。。。。。。。。。。。。  
  中国人怕丢面子,不认识路也不说不知道,所以可能拿着地图翻来覆去的看,然后随意告诉你一个方向了事。对中国人来说,告诉他人自己不知道,无异于对自己的一种不礼貌行为。  ----------------------  对
  。每个人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穿衣,大吃大喝不必讲究卫生,随时随地可以吐痰,夜半三更高兴了可以喊一嗓子 ,不必为打嗝放屁感到拘谨,与同胞说话打招呼直来直去......  ------------------  我晕了
  ‘这里有过一篇&六千万火鸡--一个中国人眼里的法国&,一起看来比较有意思  /New/PublicForum/Content.asp?flag=1&idWriter=0&Key=0&idArticle=3525&strItem=worldlook’    ====    这么有趣的文章,怎么就封贴了呢?连顶都顶不上来。。。
  没有从原文中感觉到敌意。。。
  作者:尼丹小 回复日期: 7:02:22   ?    ‘这里有过一篇&六千万火鸡--一个中国人眼里的法国&,一起看来比较有意思    /New/PublicForum/Content.asp?flag=1&idWriter=0&Key=0&idArticle=3525&strItem=worldlook’        ====        这么有趣的文章,怎么就封贴了呢?连顶都顶不上来。。。  ---------------------------------    板猪不可理喻。。。  
  jirokuan 是 李寒秋
  贴如其名。。。这个火星贴还是回来了。^_^。。。。
  其实中国有十四亿多的人口,作者的观点并不能代表中国。至于他说的礼貌问题(文章太长了,我只是挑一些章节看)。中国的礼貌是在与心于心的交流,要说作者的礼貌关,恐怕日本要比法国好的多,但是凡是接触过鬼子的都会觉得他们的礼貌是流于表面的,不管躬鞠的是70度还是90度,给人的感觉都是那种假假的,至少我的感觉是这样。每当遇见这样的日鬼 我都会想起两个词,皮笑肉不笑和笑里藏刀
  更令人惊奇的是,有时候有年轻人会主动站起来 为老人让座,而老年人又会为儿童腾出座位。    ============================================================  令人惊奇????????真是惭愧!!!!!!!!!!!
  我们就像是被剦过的民族。  被剦掉的是我们的文明、传统和美德。    被谁剦的?    “刀”是什么?    剦了多久?  
  只看见别人身上的尿
看不见自己其实也一身的屎  
文化差异而已,有什么好奇怪的,要是都跟法国人一个样  那才奇怪!!!!
  是人就都要吃饭都要拉屎,只不过吃的不同,拉的也不同而已,什么样的材料造什么样的产品!
  作者:慕容翩翩 回复日期: 0:14:35 
    我留学的时候去过西欧的绝大部分国家,也去过法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问,您今年多大了?您留学欧洲还逛遍各国,钱是自己挣的还是老爸给的?  呵呵 要是老爸钱多,可以考虑去拍一部电影了!至于时差几小时您就自己看着办吧 ^_^  
  现在日本的那叫礼教  我记得日本一个美女棋手和我国的一个棋手下棋那天感冒  鼻子不舒服的时候立马向我国那位女棋手鞠躬跑卫生间如此往复  这是日本人从里到外的礼      
  我觉得中国现在尽管还有许多不足  但摆脱严酷的礼教  我们还是要感谢共产主义的  尽管共产主义是个笑话  但笑话总比封建家长制度下的礼教要好
  哎,有那么恐怖吗?
  不管其他,只说他对中国人的行为分析还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应该反省自己的缺点
  关税关税关税——^_^,我可能比你小点,不过我留学的钱是自己赚的,留学的时候乘假期旅游在欧洲是很平常的事,欧洲毕竟不大,不过象我们这样的穷学生也是穷玩,喝白水吃饼干是常事。每天步行的距离也惊人,不过这也可以看到别人社会的真实的一面
  如果人在欧洲,在欧洲旅游绝对比在中国旅游花费少
    作者:ananda2004 回复日期: 22:34:10 
    如果人在欧洲,在欧洲旅游绝对比在中国旅游花费少  --------------------------------------    绝对赞成楼上的. 切身赞同.
  这个老外居然还会说“负负得正”      
  如果人在欧洲,在欧洲旅游绝对比在中国旅游花费少  这个我赞同!!!
  中国人的卫生习惯确实太差了,社会公德也确实太差了,也许这都跟文革有关。。。。。希望政府在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应该以加强国民素质为重,而不是意识形态的教育。
  没觉得原文作者对中国人有敌意,人家有点看不惯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点牢骚,嘲笑你一下,也没什么啦。咱也别太敏感了。
  呵呵``有意思的文章,这个法国人很有幽默感嘛~    
我们大家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噢~`
  /htm/book/11/index.html    楼主没有全部转载!这里有全部的内容!  ----------------  下面是译者与作者的对话!      一个中国人和法国人的对话   翟华 大恩         翟华:许多中国人读罢您的《十二亿火星人》,头脑中浮现的第一个想法是:这老外对中国的事太熟悉了,都成精了,不像!不像是法国人写的。一定是哪个“海归”借老外的口,或者哪个与世界接上轨的“愤青”发泄情绪。记得几年前一本叫做《第三只眼睛看中国》,出版后立即引起读者关注,据说愤青们当时几近人手一册了。作者是德国学者“洛伊宁格尔”,据译者介绍,此人乃是位了不起的汉学家,他的许多论点还是欧盟制订对华政策的依据呢。可是德国汉学界却不知其人,书的内容也有点怪:这个德国人怎么对中国人的事会那   么熟悉呢?为了书的真实性,作者费了不少心机说一根筷子那么长的洋绕口令。事后证明,“洛伊宁格尔”乃是中国学者的笔名。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德国人对中国人发表的评论更能引起重视。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您真是法国人吗?您能证明吗?      大恩:我是货真价实——bel et bien——的法国人。怎么证明?简单地说,我不相信处于本国环境中的中国人自己能够体会出一个初次到中国来的外国人所能够感受到的那种“震撼”,更不可能把这种最初的震撼提炼成为“文化”。一个中国人当然很容易对现状不满,就好像我也经常批判法国社会的弊端与桎梏。但是,这往往可能只是一种负面的情绪的宣泄而缺乏建设性。我的这本小书来自我的个人体验,力图以天真而坦率的形式,直接告诉读者:中国的什么东西可能“震撼”一个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我不想作价值伦理的评价,只是想告诉读者一个第三只眼看到的中国。为此,真的只有一个纯粹的“老外”才能做得到!      翟华:我相信了:你一定是法国人。您看,但这本书在中国出版的时候,能不能把您的照片登出来呢?      大恩:没问题(见前页作者简介附的照片)。我还有一张剃了光头在少林的形象。不过有点过于夸张了吧(见文内)!      翟华:但为什么您的名字叫“大恩”,与您的法文原名“伯纳·圣—若弘”(Beno?t SAINT GIRONS)好像根本不搭嘎?      大恩:在法国,朋友们一般叫我“伯纳”(Beno?t)。我到亚洲,那里的朋友为了省事就叫我Ben (Beno?t的前三个字母)。不幸的是,Ben在中国与“笨”同音,所以我不得不另外起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好名字。一次我乘火车在中国旅行,邻座的一个中国女孩给我起名“大恩”,说是“大学”的“大”,“周恩来”的“恩”。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叫“大恩”,我就经常讲这段故事。不幸的是,弄巧成拙,我的少林武伴还是经常指着我喊“大笨蛋!”      翟华:那么您的姓“圣—若弘”(SAINT GIRONS)有什么说法吗?      “圣—若弘”是一个老家族的姓,在法国总共有七个乡镇以“圣—若弘”为名。但是具体的历史渊源我自己也不很清楚。      翟华:您的中文水平如何?      大恩:我可以讲流利的中文,读中文,但是——很不幸——只能写一点点中文。      翟华:您有中国朋友吗?特别是,如果他们知道你写了《十二亿火星人》,他们还愿意做您的朋友吗?      大恩:我有很多中国朋友,我的妻子是一个瑞士籍华人。我的中国朋友们大多不懂法语,所以他们没有读过法文的《十二亿火星人》。那些少数懂法语并且读过《十二亿火星人》的朋友,他们都明白我并非恶意攻击,只不过是在透视中国文化,而且,我写的内容都是现实……。说实在的,我的文章遇到批评大多来自网上匿名的西方人。因为,这些西方人并不了解中国,所以我把他们的批评当成一种鼓励。      翟华:哦!您的妻子是华裔!那她读了《十二亿火星人》了吗?      大恩:是的,她读了法文的《十二亿火星人》。因为她三岁就移民到了瑞士日内瓦,不能读中文(但她可以讲普通话和广东话)。      翟华:在您的书里描述了许多关于中国人的细节——也就是中国人说的鸡毛蒜皮,难道你不觉得这种写法有点舍本逐末,失去公正吗?      大恩:难道一本涉及到至少75%以上中国人生活习惯的书可以被认作是舍本逐末吗?大部分在西方出版的关于中国的书其实描述的是“小资”中国。现在终于有一本说“细节”的书了!虽然是细节,但是我认为我的书依然有其普遍性。当然,我一再强调,很显然,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书中所描写的“毛病”。      翟华:说到这里,有读者质疑为什么您的书名是《十二亿火星人》,而中国人口已经是十三亿人了。再有,为什么说“火星人”,而不是其他什么星球上的人?我很想代替您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十二亿火星人”?因为有一亿中国人已经和国际接轨,成了标准的地球人。至于第二个问题嘛,还要请您给一点提示:为什么说中国人是“火星人”?      大恩:哈哈,第一个问题,您回答得好!至于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中国人是“火星人”呢?第一,火星是红色的;第二,习惯上,西方人一般把所有看来奇怪的人称作“火星人”;第三,在中国,外国人时常被看作是外星人(如果我们西方人来自地球——这是我们的观点——那么中国人一定是地球以外的什么星球上的人了)。      翟华:我再给你第四个理由吧:中国载人飞船已经进入太空,将来真的飞向火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不过,很多读者感觉这本书讲的是中国八十年代的情景。请问:您这本书到底是什么时候写的呢?      大恩:这本书是我在1997-98在少林练功之余写的。      翟华:我很好奇,您为什么会想到要学功夫?除了少林,在中国你还去过其他什么城市呢?      大恩:我从小就对武术感兴趣,能到少林学功夫实现了我儿时的梦想。在少林寺我待了八个月。虽然从学习效率来说,香港的“咏春拳”(Wing Chun)可能更适和外国人。可惜因为受伤我的功夫没有学到家,加上后来在印度旅游时染病,拳脚逐渐生疏了。除了少林,我总共去过60个地方。在我的旅游网站()上对中国作了详近介绍,还有旅行注意事项,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您看,我是真心在鼓励外国人去发现中国,这个博大、美丽和可爱的国度……      翟华:实话告诉您,作为译者,我非常惊讶有很多网上读者认为您笔下的中国和您眼中的中国人其实挺可爱……      大恩:那太好了!我相信,如果读者有耐心从头读到尾的话,那一定不会误解我的用心良苦。如果是寻章摘句地挑刺的话,那么……无论如何,读者的反响证明您的翻译得很到位!      翟华:您刚才提到去过印度,而且据说您是印度文明的崇拜者。您能不能用两句话来比较一下您眼中的中国和印度。您还去过亚洲其他国家吧,谈谈感想如何?      大恩:如您所知,印度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令人着迷的古老文明。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印度,文化苦旅。但是,说实话,我认为中国人比印度人更容易接近、更可亲可爱。还有,中国没有种姓制度、没有宗教偏执、没有性别歧视,这些有印度特色的资本主义是我无法认同的。而且我认为,正是这些特色,印度的经济发展受到了抑制。说到其他国家,我走遍了亚洲,比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缅甸、柬埔寨……与中国相比,这些国家的百姓更容易亲近,即使你不会说当地语言依然如此。当然,因为我会中文的原因,我对中国有特殊的感觉:很好的那种感觉。      翟华:我们来说说法国吧。在中国人眼里,法国和法国人就是文明、高雅、浪漫的化身。正因为如此,中国人也期望法国人对中国人有同样程度的尊重。那么,在普通法国人的一般印象里,中国人到底是怎样的呢?      大恩:我觉得,法国人(也许应该说西方人)对中国人有和中国人对法国人一样的某种偏见:正面的偏见,说好不说坏的偏见。法国和中国一样有悠久的文明史,所以法国人与中国人一样有历史敏感性。但是,我的书说的是现实,不是历史。从这个角度而言,我笔下的中国可能使那些不了解中国的法国人感到难以置信。报喜比报忧更讨人喜欢,事实有时候可能会让人感到惶恐。话说回来,我想我的书并没有冒犯中国,我只不过是在描述一个西方人在中国的体验而已。讽刺性的文风并不能掩盖我对中国人的尊重和深厚的情感。我认为,向中国人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把他们如实地介绍给世界:生动的现代中国人而不是故纸堆里的满大人。      翟华:很多中国人认为,法国人对中国评头论足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法国人有文化,有品味,且没有恶意。那么,如果中国人挑法国人的毛病,法国人会怎样想呢?      大恩:说实话吗?如果中国人说法国人的坏话,我觉得会使法国人感到不适。为什么呢?因为在一般法国人的印象里,中国人就是中国城里的那些亚洲人,而那些亚洲人很多是非法移民。您可以想象,如果非法移民大骂法国,法国老百姓一定会有所反感。但如果是由于“文化震撼”就事论事,我想法国人会欣然接受的。      翟华:法国和中国可能是世界上仅有的少数国家在学校里教授哲学。您也一定学过哲学,如果让您回答“语言的隔阂是否会成为不同国家人民交往的障碍”这个问题(法国中学毕业会考题),您会说什么呢?      大恩:语言的隔阂不应该是人民之间交流的障碍,但是却是一个需要克服的困难。没有对话,何谈理解?      翟华:那么,您是否同意“法国人是欧洲的中国人”的说法呢?      大恩:我不喜欢这种说法,因为没有自知之明。不错,法国对欧洲文明有深刻的影响,但与意大利对欧洲文明的影响也不相上下。从历史上看,中国对其邻国的影响更广阔、更久远。在世界地图上看一看,比一比:法国有多大,中国有多大!      翟华: 从表面上看,中国似乎变化很快。高楼大厦、高速公路、衣着打扮……三个月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相比之下,法国似乎永远是典型的法国,以不变应万变。我八十年代初在法国看电视熟识的主持人,到了现在打开电视一看,他们还没下岗呢……      大恩:我同意,法国的变化远远小于中国。法国人特别保守,不喜欢新鲜事物,而且常常满腹狐疑……。正因为此,政府往往无法推行任何改革措施。至于您所说的的主持人嘛,对不起,我已经没有电视机了……      翟华:没有电视机的人还能算是地球人吗?!既然中国人已经被您称为火星人,那么就让我把法国人叫做“火鸡人”吧!闲话少说,还是让读者们来评判我们眼中的中国和法国吧!不过,正如大恩所说,希望读者一定耐着性子读完全书。如果有话要说,可以与我们直接讨论。我的伊妹儿地址是:。      大恩:我的伊妹儿地址是:,也欢迎来访我的网站  。  
  作者:花开不语 回复日期: 9:41:21 
    jirokuan 是 李寒秋 的马甲?
      作者:谁是我的爱情鱼 回复日期: 19:38:07 
    可是在十二亿中的绝大部分人眼里...............外国人都是野蛮        人...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我们要万里的长城,我们有无比强大的政        府和无比强大的军事力量...........  --------------------  唉!!  无语!!  最讨厌这样的人!  有什么好炫耀的啊!那值得炫耀吗?  
  恩,刚才又看到了,所以顶上来
  作者:猪儿那个飞啊 回复日期: 20:26:43 
    不错    很幽默的指出了国人的缺点。    同时也给足了国人面子。
  嗯,写得不错
  白领小姐亲身经历自述:我是如何治愈哑吧英语的。  突破哑吧英语最新发现:独特教程和方法傲视同业。  足不出户练就流利口语:各地人士争相电话练口语。  --------------------------------------------  上外英语热线   咨询电话 021-  
  有点意思
  作者:senya 回复日期: 19:28:09 
    挺有意思的,不过看的时候我忍不住想……    若是写这个的是一个日本人的话,会出现怎样精彩的回帖呢?^_^      这也有点意思.
  文化差异不同,总结的是好的,不好的习惯就改,但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改变的,尽量吧,弟兄们。
  那个译者与作者的对话,真是丑陋啊。还神五上天火鸡人。。。跟林黛玉们冒出颂圣的诗句有得比。。。
97--98年写的,78年前的事了,现在再来会好多了,随地吐痰的人多,但不致于上街都打伞吧,很夸张。我们这里街上很干净的,几乎看不到脏东西,至于作者说的少林寺,现在登封是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比我们这里还要好,我们这里空气太不好,登封好多了,我想中国的发展还是很快的,作者说的缺点正在慢慢改掉,以后会更好。
  某些中国人的素质的却有待提高。
  我都不着急你这个老外着什么急啊~~~~~
  有些白痴家里着火了他都在傻西西的笑着..甚至拍手鼓掌..    某位邻居好心接水灭火反遭白痴的阻挠..白痴曰:&我都不着急你急个什么劲?&...
  良药苦口 忠言逆耳
  火星人来了~
  看过拉  我要回火星了  所以不多说了!
  作者:逆水之风 回复日期: 11:45:37 
    看过拉    我要回火星了    所以不多说了!        --  走好
  顶一下
  作者:大秃瓢 回复日期: 20:25:52 
    没觉得原文作者对中国人有敌意,人家有点看不惯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点牢骚,嘲笑你一下,也没什么啦。咱也别太敏感了。  --------------  赞成!如果连恶意的谩骂和善意的嘲讽都无法分清的话,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我并不完全同意楼上的观点,我认为作者首先要明白你的文字里很多东西都是你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希望转载者或读者不要一味盲从。  1、关于安静和恬静或者寂静。中国人是一个喜好欢乐民族。有言: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证明中国人是一个喜好群体欢乐的民族。譬如过年或者结婚的日子,如同西方之圣诞,好象西方国家并没有大张旗鼓的鞭炮等娱乐,可是在中国,尤其在农村(早期城市也是允许鞭炮的),你没有鞭炮,你可以感觉那个年过的是什么滋味。西方圣诞好象并没有什么拜年之说,而在中国确实千年习惯,还习惯举家锅碗瓢盆制造噪音。至于汽车噪音,如果法国和中国人口一样密集,街头一样拥挤,城市高速象沪宁高速一样还经常堵车,我想他们也未必会说这种话了。举例子,在上海化学工业区,这里法国和德国的公司不少,还不少德国和法国人,如果街头堵塞,我发现按喇叭最多的往往是老外自己驾驶的车和黑牌照的车。你能说这是河南之橘,河北之枳吗。同样告诉各位,法国是一个发达国家,从目前看,制度和社会教育程度普遍比中国高,但是法国在其工业时代以及殖民时代好象也是很糟糕的哦,记得邓小平留学法国的照片上,街头并不比中国现在的农村好。  
二、关于坐式马桶上的脚印。我先说,如果一个公厕没有蹲式马桶,我肯定在上面留下脚印,首先我认为公共厕所坐式马桶极其不卫生,尤其是一些并不24小时跟踪消毒的厕所,其次,我的生活习惯是坐式马桶我拉不出来。  
剩下的我不多说了,我还在上班,希望给我们建议和批评的同时,提出适当的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评和调侃,我只能说你的本身就有毛病,在工作上,如过你只能提出问题而不思考解决问题,没有人听你的,信服你的。毛泽东的议论文,如过你读的比较多,你会发现,很多经典的文章都是3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着这种思路,才能发展,才能进步。
  有……无。
  进来只为拿3分
  并不是每个中国人都是这样,但是有一些人是。起码我不是。  并不是每个外国人都不是这样,但是有一些是。    讨厌以偏概全的人。
  说的很中肯~~
  如果每个中国人对这样的批评都能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冕就才是素质的提高
  顶楼上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火星?
  法国人为什么没说说他们自大,自私,小气和没效率的特点?  
  没什么介绍中国缺点的文章,不过看《丑陋的中国人》更好。  可惜《丑陋的日本人》还没看过,日本人也没几个看过,这样的帖子如果写的是日本人,估计在日本论坛马上会被封掉。
  han 汗
其实我们早知道了    无语
  这个法国人有点意思!  连农家小院都去过了!  他应该比我们城里的中国人更了解中国人了!  这就是有调查研究,就有发言权!  呵呵
  我觉得中国人应该真的去地球之外找个地方移民过去算了。免得整天和地球上的其他物种闹矛盾。  
  很有意思。
  据说:地球的生命来源于火星;  火星国,火星人,说明是地球生命的正本溯源嘛;
  我们的素质还需要提高啊
  04年的啊,客观  
  再顶一次,这样的贴都不火  
  楼主是哪只鸟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yy怎么封别人id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