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谈谈你对自然与谈谈对生命的认识识

从生命起源谈谈你对生命本质的认识._百度作业帮
从生命起源谈谈你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生命的本质 生命起源于海洋 生命,这宇宙间最伟大,最奇妙的现象,在地球上的水形成之后,终于就要诞生了.就让我们一起,再去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这还要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说起.1859年,伴随着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的问世,让人们看到了一丝解开生命起源之谜的曙光.《物种起源》认为,物种是在优胜劣汰中,不断由低级生物向高级生物进化的.换句话说,生命可以由无生命的物质逐渐发展为最简单的原始生命,并最终进化为我们今天能看到的生机勃勃的万千物种. 在上一篇我们讨论水的形成时知道,地球早期的温度是比较高的,除了长期大雨带来的充沛的水,大气中还充满了很多还原性气体,而氧气的含量很少.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命是如何诞生的呢?美国学者米勒为我们模拟了这个过程的一部分细节. 1953年,米勒在一个密封的瓶子里面,充入氨气、氢气、一氧化碳等还原性气体,再倒进适量的水,然后在瓶子的内部两头接上金属电极,通上高压电源,让电火花在密封的瓶子里放电,几天之后发现,瓶子里产生了大量的氨基酸.这说明,我们已经把无机物合成了有机小分子!氨基酸、嘌呤、嘧啶等有机小分子是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大分子的必需材料,而蛋白质和核酸又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米勒的实验证明,生命是有可能在自然的环境下产生的.这一结果迅速传遍了全世界,掀起了探索生命起源的一股新的热潮. 1977年,克里斯在太平洋底部的热泉中,发现了大量的嗜热微生物.那里的温度高达二三百度,压力也有二三百个大气压大,而且在那里,确实有大量的还原性气体,如硫化氢、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等,这个环境与早期地球的环境非常相似. 这些微生物在高温下表现得异常活跃,它们在超过一百度的时候大量繁殖,而温度一旦降下来,它们马上就进入了休眠状态,无法再正常地生活.这些微生物也许就是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时候,最早的原始生命. 2000年,澳大利亚科学家罗斯玛森,在澳大利亚距今大约32亿年前的火山沉积岩中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丝状体.这说明在32亿年前,生命在热泉附近已经大量存在.生命起源于海底热泉,也就是俗称“黑烟囱”的附近,这是现在最新的,也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有关生命起源的假说. 因此,关于生命的起源,我们现在可以作出如下的描述:在40亿年前的地球上,一道耀眼的闪电之后,水中的无机分子合成了有机小分子,这种有机小分子不断产生,聚集在热泉口,或者火山口附近的热水中,通过聚合反应,最终形成了构成生物必需的有机大分子.这些有机大分子进行自我复制,自我选择,进而通过分子的自我组织,形成核酸和活性蛋白质.这样一个具有自我复制功能的原始生命,就在地球上产生了. 这个最原始的生命是什么呢?有人认为应该是象嗜热古细菌那样的单细胞生物,还有学者认为应该是最原始的病毒.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病毒. 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但有遗传和自我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它们是最微小的生命体,大多数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到.病毒由遗传物质核酸及外面的蛋白质壳构成.有人曾剥去某种病毒的外壳而换上另一种蛋白质,经繁殖后的病毒却和原来的一模一样.这说明蛋白质外壳不是病毒的决定性因素,但它可以防止里面的核酸不受外界化学或物理作用的损害.也就是说,病毒的外壳虽然是蛋白质,而它们本身其实是一种核酸.当然也有例外,如一种马铃薯病毒就没有外壳.更极端的是羊的蹭痒病毒,干脆连核酸也没有,只有一个可把其它细胞体内的物质包括基因变成自己样子的“抑制物”,它大概是世界上最小的病毒. 不同意原始病毒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的学者,有一个理由是: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靠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那么,原始的病毒寄生在哪里呢?原始的病毒是不需要寄生的,它们复制繁殖的原材料与能量都来自于大自然.既然无机物可以在自然的条件下转变为构成生命体所必须的有机大分子,原始病毒为什么就不能进化成最早的单细胞生物呢?难道是最早的单细胞生物进化成了比自己的结构还要简单的病毒?达尔文如果在天有灵,他也肯定不会同意这个观点. 所以,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应该就是原始的病毒.提起病毒,我们许多人都会有一种谈虎色变的感觉.病毒大概是我们这个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微生物,人类的传染病有75%左右是由病毒引起的.我们最常见的感冒大多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对艾滋病病毒,我们至今仍然束手无策;而2003年春夏之交的非典病毒,更是让我们胆战心惊. 病毒,这最原始的生命,在向我们昭示着什么呢?就是生命的本质. 生命的本质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呢?是复制与繁殖?是蛋白质与核酸的存在形式?我们有幸为人能够体验一次生命的旅程,如果连生命的本质是什么都不知道,那真可以用得上一个词——醉生梦死. 让我们再次重温生命起源的那伟大时刻.我们看到了什么?闪电!高温!生命!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生命的诞生离不开能量!生命的产生正是天地间物质与能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我们似乎明白了什么,生命,不就是能量吗?不就是能量的一种存在形式吗?再确切一点,生命,不就是能量的一种聚集形态吗? 对生命的本质,以河图、洛书为数学体系的中医理论,又有什么论述呢?中医理论对生命本质的论述,比我们上面的观点更大胆 河图讲:“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地球上首先形成的是水,第二个诞生的就是生命,这个生命是什么呢?是火,火就是生命!是不是比我们刚才的观点更让你接受不了? 火就是生命,生命就是火,就是能量积聚的一种特殊形态.这就是生命的本质.我们在后面会对此慢慢展开讨论,让你了解到中医理论的这个论点是多么的深刻和正确.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和生命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你认为正确_百度知道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和生命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你认为正确
可是把少量水洒到烧旺的煤炉中火焰反而更加猛烈、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提倡直接作饮用水C.水的比热比砂石、干泥土大得多,这是沿海地区气温日夜差比内陆地区小的主要原因D.水能灭火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和生命生存,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水分子可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到B.天然降水洁净清澈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炽热的碳能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水不能变成油.所以ABDEFG不正确;C正确.故填;白天植物吸收大量的水主要用来满足蒸腾作用;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与在水中的位置无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水分子;不能直接饮用天然降水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一只小黑甲虫的翅膀上,也闪耀着生命的光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百度作业帮
一只小黑甲虫的翅膀上,也闪耀着生命的光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全文后,是那一只只的小甲虫带领我们感受着整个大自然的美好,感受着生命的活力,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盎然.所以说“一只小黑甲虫的翅膀上,也闪耀着生命的光彩”.
生命的强大在于生命的活力不能读取文章朗读器JS文件
不能读取语音朗读的配置信息
网上办事检索:
-请输入关键字
保护视力色:
走出家门,草坪上盛开着蒲公英和紫花地丁,花盆下生活着蚂蚁和西瓜虫。你是否知道,蒲公英的生命力为何那么强韧?紫花地丁为何能开到墙壁上的窄缝里?小小的西瓜虫靠吃什么活着?《我身边的大自然》系列绘本,引导孩子观察身边常见的自然现象与动植物,了解其背后的奥秘。
发布日期:<font color="#ff-12-26 &&&字体(
走出家门,草坪上盛开着蒲公英和紫花地丁,花盆下生活着蚂蚁和西瓜虫。你是否知道,蒲公英的生命力为何那么强韧?紫花地丁为何能开到墙壁上的窄缝里?小小的西瓜虫靠吃什么活着?《我身边的大自然》系列绘本,引导孩子观察身边常见的自然现象与动植物,了解其背后的奥秘。
不能读取分享JS文件
版权所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地址:大沽路100号(市政大厦)&&邮政编码:200003&&电话: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 - 11:30,13:30 - 17:30
Shanghai 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ssion Address: 100 Da Gu Road, Shanghai, China 200003
Tel:(-1111 EMAIL:jwxf@ Copyright 2008 All Right Reserved
不能读取繁简体JS数据文件
不能读取网站量化工具阅读《敬畏自然》,回答问题。作者提出“敬畏自然”这个口号是不是有些消极呢?请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试题及答案
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阅读《敬畏自然》,回答问题。作者提出“敬畏自然”这个口号是不是有..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 9:00:00
阅读《敬畏自然》,回答问题。作者提出“敬畏自然”这个口号是不是有些消极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来源:同步题
&&试题题型:问答题
&&试题难度:中档
&&适用学段:初中
&&考察重点:课文理解,名著赏析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敬畏”就是又敬重又畏惧。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实在太神奇了,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比的。敬畏之畏,可以从“爱护自然”一语中探得它的含义。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作物,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处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小应该与大自然对立起来,自然界不是人类征服的对象,而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人类应该与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从这个意义来看,作者的观点是理性而科学的,并不是消极的。(言之有理即可)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阅读《敬畏自然》,回答问题。作者提出“敬畏自然”这个口号是不是有..”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初中课文理解,名著赏析”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初中课文理解,名著赏析”。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语文试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谈谈对生命的认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