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中国生育率跌破1%已经几乎是世界最低,未来会造成严重


先说明,本文干货不多,但是基本是基于目前科学技术发展的当前趋势,很多内容脑洞居多,主要是试图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中国的生育率问题和与之相关的政策变化,欢迎任何非人身攻击性质的理性讨论。
人口与经济的话题本身十分复杂,对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讨论也已经持续了几十年,我本人对此也并非什么专家,只是看过很多知乎上对此讨论的文章,理论和数据资料也十分翔实。有的坚称过去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成功的,没有计划生育的帮助,少生优生对人口素质在实际上的提高,以及更少的儿童带来的经济负担,过去几十年的中国很难有现在这样在经济上的巨大成功,现在二孩政策放开,如果能成功鼓励生育,依然能持续现在中国的崛起势头;有的对中国的人口年龄分布持有巨大的悲观态度,认为人口生育率一旦下降就很难逆转,而且现在421型的家庭结构已经十分脆弱,422型的家庭结构对于大部分年轻劳动力都是不能承受之重,中国接下来几十年必然要为人口老龄化付出巨大的代价,诸如长期的延迟退休,社保入不敷出,甚至出台对年龄大的老人极为不利的政策(还举例某些民族的老人扔到山里自生自灭的风俗作为例子),最终因为生育率不高,人口几何级数下降,进而亡国灭种。
这些讨论在逻辑上都基本自洽,但是在假设上却并不稳固。这些讨论都是基于现有的社会生产结构和模式进行的,科学技术水平对未来社会生产的影响并未列入考量。我们依然在假设未来几十年里,中国社会的生产模式与现在相同,那就是依赖低素质劳动力为社会基础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然而回顾近些年来科技发展的趋势和走向,这种假设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首先,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亟待回答:为什么在越发达、文明程度越高的社会,人们的生育意愿越低?
之前的回答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比如越发达的社会人们对人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高,尤其是女性权利越来越受到尊重,不能忍受孩子带来的生活质量的降低;比如养小孩的成本在越发达的社会就越高,越来越超越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甚至还有互联网的发达,导致人们情感和性欲的需求有了自然的宣泄渠道,对于生育自然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这些理由固然都有道理,但是都是从个体与家庭的角度在看问题,所以必然不能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如果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其实答案非常简单:越是发达的社会,所需要的劳动力素质越高,培养合格的社会人的成本自然也越高。
为什么五六十年代国家那么困难,家庭财富基本只能满足温饱,然而家家都能生四五个?因为五六十年代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不需要懂什么文化知识,只要掌握一门手艺,知道怎么种田或者做工就行了,保证有个营生能养活自己。最多识个字,走走关系往机关里一坐,铁饭碗一辈子。养这种小孩太简单,有套衣服穿给口饭吃上个小学就行了,衣服还能大的穿完给小的,循环利用绿色环保。再加上那个年代存钱什么的没卵用,都是凭票买东西,过期无效,当然是多一口饭不如养个孩子,将来还能多一个给自己养老。所以那个年代鼓励生育这个锅还真不能全丢给太祖,那是一个客观条件下生孩子是最优策略的年代,太祖不下命令,群众也会自发响应的大好事。
那为啥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要孩子了?因为社会发展到如今,一个高中没毕业的孩子很难有基本的社会生存能力,本科以上才能有一定的社会话语权,部分职业甚至开始非博士免谈的程度了。养育一个本科学历的孩子需要的社会资源,足够榨干一半的普通家庭收入,更别提其中父母的心血投入。而社会所需要的劳动力素质水平,必然会继续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而提高,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十年内高中学历将大量失业,四十年内本科学历将面临淘汰,养育孩子的成本几乎是不可逆地增加的,进而生育意愿必然不可逆地降低。这不是什么简单的二孩、全面放开甚至鼓励生育就能解决的问题。
继续深入这个问题,为什么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呢?这个趋势是否会一直持续下去呢?
因为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提高,带来的就是低素质劳动力的不断淘汰,素质越低的被淘汰的也越早。这个趋势在本世纪都不会发生变化。
回顾改革开放这40多年,我们已经看到了大量的低素质劳动力不断被淘汰,涌入城市不得不被动加入信息化浪潮的例子了。首先是生物工程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让粮食变得不那么值钱,农民的收入难以跟上社会平均生活质量的脚步,不得不进城务工,产生了所谓的城市化浪潮;国有企业改革,大量劳工下岗,各个企业全面引入全自动生产线大量代替低技术含量的工人;银行ATM、无人售票公共汽车等各种自助服务的出现,又砍掉了大量基础服务业人员。农民、工人和服务员都已经在过去40多年亲身感受了科技发展对他们的巨大冲击,我的这些教育程度不高的亲戚们,基本都在社会中下层无力地挣扎着,在科技浪潮尚未波及到的三四线城市维持着自己的生活。
这个趋势还肉眼可见地继续,我在美国非常惊讶地发现,那里的大超市几乎没有服务员,连商品扫码过机都要自己来,虽说一开始觉得找东西有点麻烦,慢慢也就习惯了,而中国的未来也势必如此。还有大量见诸报端的新闻,像是无人机的自动送货,让快递员很可能马上就要没了工作;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将让所有司机类职业彻底下岗(现在想起出租车司机抗议滴滴打车,还是让人感慨万千,你们都是一条线上的蚂蚱而已);3D打印的出现,让定制化小物件的手工匠人受到巨大的冲击。
在更远的未来,这个趋势会更加可怕,因为人工智能的时代正在到来。自动驾驶汽车不过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小难题罢了,我想不出任何不需要高等教育就能从事的行业,不能被可以学习的机器代替的例子。建筑工啊、流水线工人啊、厨师啊(当然星级大厨可能还能留下来开发新菜)、所有类型的服务员啊(虽然一开始不太习惯,但是机器人服务员很便宜,慢慢所有人就会习惯)。一旦整个社会完成了全面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教育程度不够的壮年劳动力就会完全失业,成为比老年人还严重的社会负担。
哪些职业能残留下来呢?依我看只有具备如下几个条件中的一种的职业能留下来:科学研究(需要一定主观判断及假设能力,人工智能无法替代)、人工智能开发(设计人工智能的神经树结构,给人工智能制定思维规则)、规则不明确或者过于复杂需要人类直觉的职业(对应的人工智能因为过于复杂无法完成剪枝而无法实现)和基于人类情感的职业。例子包括科学家、程序设计师、律师、医生、法官、艺术家、明星等,哪个都是当今社会也称得上精英的人。
那么,我们继续这个假设,生育率不可能顺利恢复,科技发展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持续提高,会不会对经济发展造成致命打击呢?我的看法是,很大可能并不会,甚至反而能减少社会接下来转型带来的麻烦和阻碍。
中国并不是唯一进入老龄化的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基本都早已在老龄化持续多年,经济也没有发生什么崩溃性影响,其中的原因非常深刻:因为机器取代人,短期是就业率下降的危机,长期却是对社会福利形成与改善的基础。
我们中国人大多十分羡慕很多的高福利国家,当然我们也经常用高福利国家的高税收自己安慰自己。但是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很少有人想过:为什么这些国家的福利甚至可以甚至远远高于大部分公民上交的税收呢?
假设一个国家的财政仅仅来源于公民劳动所得的一部分,那么可以想见无论如何,这个国家给公民的福利不可能超过其从公民手中收取的税收,否则加上国家自己的运营成本,每年的赤字早就让国家崩溃了。
有些这样的国家是依靠离岸公司、资本担保或者金融手段获取这一部分额外财政收入的,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来源是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的:政府其实也是从机器上收税的。越来越多的公司逐步用机器代替人,搞流水线和自动化生产,大幅度提高了利润,也就相应地提高了上交的税收。这部分钱其实是国家在从机器上收税,而非从人身上收税。这使得国家不仅仅是搞财富在人与人之间的再分配,而是无意之中担负起了一个社会职责:用机器来养人类。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权、自由、福利喊了这么多年,只有近代才出现了真正的福利国家,因为以前机器不能代替人来创造财富,国家只能把每个人的收入收上来一点,最多再发回去,如何实现整个社会的高福利,甚至保证一些不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生存。
可以想见,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被机器取代,整个社会必然在短期因为失业高峰带来阵痛,严重损害社会的稳定。然而随着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继续发展,人均GDP会越来越高(其实这些GDP已经不再是人创造的了),国家的税收会越来越高,然后逐步用高福利安抚不稳定的社会阶层,最后创造一个由机器养人类的社会。这就是下一次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的转型趋势,如果国家领导人足够聪明,他们会向使用机器进行生产的企业征收更多的税,让企业较慢进行机器对人类的取代过程,从而减缓就业率下降的速度,并且逐步抬高福利,以完成整个转型。
很显然,这个过程中低素质壮年劳动力越少,整个转型也就越快越顺利,社会的阵痛反而越小,能更快进入转型后的高福利社会。至于老龄化问题,国家的税收都主要从机器来了,老年人的福利也自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了,顶多生活水平不如高素质壮劳力(毕竟他们还是需要工作的社会中坚),一个温饱的生活并不难。最后的社会结构,也就变成了老年人、小孩和低教育程度的中年人由机器生产的福利养活,高素质壮劳力继续工作并拥有更大社会权力的模式。说起来也许已经很像共产主义了,至少那时候社会主义真的可以完全实现。而这些,我觉得按照现在的科学发展速度,21世纪里基本都能实现,至少在我这个90后眼里看来,是我有生之年能够看到的未来。
那么下一个问题,生育率会一直低下去,甚至一直持续到亡国灭种这个程度吗?
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人与人之间博弈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无数次面临灭绝的危险,但是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认为任何让人类或自己种族灭绝的决定,对自己是没有半点好处的。核武器出现,我们以为人类要灭绝了,结果核力量平衡带来了近代史上最长的和平。所以生育率问题,本质上还是人与社会间的博弈,发展到亡国灭种的可能性非常之低。
具体到原因,其实很简单,虽然孩子的养育成本会越来越高,但是劳动力本身也会逐渐从工作中解脱出来。机器会逐渐代替人类,也就意味着人类会越来越无聊,工作时间越来越短,机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物资和财富也会越来越丰富。到了社会主义阶段,可以想见大部分人很可能除了养孩子比孩子也没什么别的乐趣了,就像富人无聊了基本都要养宠物一样。生育率必然会随着生产自动化的完成而逐渐提高。可以说人类的生育率我觉得在历史上现在刚好处于一个拐点,我们不幸出生在一个养孩成本最高、劳动压力却最大的时代,所以生育率必然是史上最低的,未来却反而不必如此悲观。
最后开一些更大的脑洞,想一想我这个90后有生之年也难以发生的巨变吧,那就是人类本身的机械化。人类现在积累的知识已经达到一个个体有生之年无法学尽的程度,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类素质必然越来越大,所以我猜想久远的未来,人们将不得不植入芯片(也许在后脑或颈部即可,脑内植入的手术会太繁琐,也让人更抵触),直接掌握人类所有的知识。
甚至更极端一些,人类的寿命不过100多年,但是大脑本身可以存活200到300年,未来也肯定会有人选择把大脑放进培养液中继续存活,身体完全用机器代替。通过神经信号对接,建立一个完整的虚拟现实(VR)系统,让大脑产生和活着完全没有区别的感受,人类的寿命直接翻上个几倍。
这些我们现在觉得可能伦理上不好接受,但是未来的人类对于这些伦理问题很可能就不会太在意了。就像如果我们现在问问自己,在10岁左右大脑植入一枚芯片,就不用读书学习,个个都是学霸,也就有点人格上可能的副作用,能接受吗?恐怕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可以。最关键的是,这些构想在科学上完全是可能实现的,技术难度并不大(至少比核聚变简单些),就不知道我们有生之年还能不能等到这一天了。那个时候,生育一方面成本几乎没有了,孩子不需要学习,生活条件也不愁了;但另一方面人都能活个300岁了,生育的意义也变小了。于是生育问题又会变成在矛盾中平衡,只不过那时候的问题我们已经完全不能想象罢了。

古往今来,人口问题一直关乎着人类社会的稳定,人口膨胀或人口不足都会导致社会的动荡甚至崩溃。然而,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科技快速进步,生产力得到前所 未有的提升,世界人口也因此飞速增长。
世界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使得许多人不禁担忧着人类数量会超过地球负载,引发生态崩溃。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世界人口是否会在不远的将来超过地球负载,导致人类的灭顶之灾?
2020年在6月份,我们报道了一项中国1990年至2015年青少年婚育趋势的研究,这项研究使我们认识到——从1990年开始,中国的总生育率就已经低于生育更替水平(每名女性平均生育2.1次),即便是2016年施行全面开放二胎政策,这一情况也仅仅得到的一定的好转,但仍然无法彻底解决中国的低生育率问题。详情:北京大学发布中国近30年青少年婚育趋势,婚育率整体下降,男女比例愈加失衡
2020年10月,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 尖医学期刊《柳叶刀》(Lancet)上发表了题为:Fertility, mortality, migration, and population scenarios for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from 2017 to 2100: a forecasting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的研究论文。
此项研究表明,随着生育率的持续普遍下降,预测世界人口可能会在2064年达到约97亿人的峰值,然后在2100年下降到约88亿人。与此同时,世界劳动人口比例、各国经济发展以及自由移民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亚 洲、中欧和东欧将成为人口缩减速度较快的地区,中国、日本、韩国、意大利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将减少为原来的一半。
根据该预测,非洲和阿拉伯将塑造人类的未来,而欧洲和亚 洲的影响力将逐渐减弱,到本世纪末,我们或将迎来一个新的世界。
研究使用2017年全 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数据预测未来全 球、区域以及国家人口,通过新方法预测死亡率、生育率和迁移率,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Christopher Murray等研究人员估计:2100年,在全 球195个国家和地区中,将有183个的总生育率(TFR)将低于生育更替水平。
这意味着,除非得到移民的补偿,否则这些国家的人口将持续减少。
更重要的是,这项新研究还表明,在2100年,世界人口的年龄结构将出现巨大变化,全 球65岁以上人口预计达到23.7亿,而20岁以下人口将仅为17亿,适龄工作人口将大幅度减少。
该研究的领 导者、IHME主任Christopher Murray博士表示:全 球人口持续增长可能不再是21世纪的人口轨迹,这项研究为各国政府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其移民、劳动力和经济发展政策的机会,以应对未来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
全 球生育率加速下降
研究预计随着现代避孕措施的普及以及新生代教育率的普及,全 球总生育率将稳步下降,从2017年的2.37降至2100年的1.66,远低于维持人口更替水平所必需的较低生育率2.1。例如,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生育率将降至1.2左右,波兰则低至1.17。
实际上,在更替水平以下的国家,总生育率即使仅出现微小变化,也会导致人口规模的巨大差异,例如将总生育率提高0.1,到2100年就相当于地球上多出5亿人。
研究人员预测,未来全 球生育率的下降大部分源于现今的高生育率国家,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这些国家的总生育率将首 次降至更替水平以下——从2017年的4.6降至2100年的1.7。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生育率较高的尼日尔(位于非洲中西部),平均每位妇女生育7个孩子,预计到2100年生育率将下降到1.8左右。
当然,即便生育率将下降到平均更替水平以下,随着死亡率下降和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生育年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人口预计在本世纪增加两倍,从2017年的10.3亿增至2100年的30.7亿。
更重要的是,亚 洲、中欧和东欧将成为人口缩减速度较快的地区,其中23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将减少为原来的一半,包括中国(2017年为14亿,2100年为7.32亿),日本(1.28亿-6000万)、韩国(5300万-2700万)以及意大利(6100万-3100万)。此外,其他34个国家的人口预计也将减少25%至50%。
全 球年龄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研究人员预测,全 球5岁以下儿童的数量预计将下降41%,从2017年的6.81亿降至2100年的4.01亿。与此同时,80岁以上的人数预计将增长6倍,从1.41亿增至8.66亿。80岁以上人口与5岁以下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1。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人口数量下降超过25%的国家,全 球80岁以上老龄人口与15岁以下未成年人口的比例预计将从2017年的0.16上升到2100年的1.50。除此之外,2017年全 球非工作成年人与工作人口的比例约为0.8,而到了2100年这一比例预计将升至1.16。
文章的第 一作者,IHME教授Stein Emil Vollset表示,虽然人口下降可以减少碳排放以及食品系统压力,但更多的老年人和更少的年轻人也会带来巨大的挑战,对此,随着工人和纳税人减少,社会难以发展,经济挑战将会出现,社会福利或将减少。
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可能导致经济规模的重大变化
研究还调查了所有国家劳动人口减少对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虽然中国预计将在2035年取代美国成为全 球第 一的经济体,但从2050年开始,中国人口的快速下降将抑制其经济增长。因此,美国可以通过一直贯行的移民政策有望在2098年夺回GDP世界第 一的位置。
更有趣的是,尽管印度的劳动人口预计将从2017年的7.62亿下降到2100年的5.78亿,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研究人员预测印度将成为亚 洲为数不多的、可以保持其劳动人口的大国,预计到本世纪20年代中期,印度GDP排 名将从第7位升至第3位。
此外,随着人口的增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经济可能会愈渐强大起来,尼日利亚预计将成为唯 一一个可以保持劳动人口增长的前十人口国家,高密度的劳动人口将促使尼日利亚经济的快速增长,其GDP排 名将从2017年的第23名上升至第9名。
英国、德国和法国预计将保持GDP的前十名,而意大利将跌出前十(9→25),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GDP排 名也将持续下降,意味着这些欧洲国家将出现更大的人口下降。
自由移民有助于维持人口规模和经济增长
该研究还表明,人口下降可以被移民抵消,实施自由移民政策的国家能够更好的地维持其人口规模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一些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的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可能会通过移民政策维持其劳动人口。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Ibrahim Abubakar教授在一篇相关评论中表示,移民可能是解决劳动人口短缺的一个潜在解决方案,当然,移民来源国和移民迁入国家应该在多层面合作,在保护移民的个人权利的同时,实现两国共赢。
他还补充道,即使这项研究的预测仅 有一半准确,移民也将成为所有国家保持经济繁荣的必需品而不是选择之一,移民带来的效应十分复杂,我们面临的选择是,通过允许有计划的人口流动来改善健康和财富,或是形成一个由外来劳动力组成的不稳定的社会。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通过现有的数据对未来世界人口变化做出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大多数国家的生育率将持续走低,世界人口可能会在2064年达到约97亿人的峰值,然后在2100年下降到约88亿人。人口持续性减少将导致世界各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经济发展、劳动人口以及移民政策发生巨大变化。
因此,世界人口并不再像之前教科书里描述的那样——持续增长直到抵达地球的承载极限。未来人口变化将出现更多的可能,其中之一便是人口持续性减少,世界经济将受到前所 未有且不可逆转的重创,各国政府应当时刻关注自身人口问题,并积极进行调整。
不管怎么说,21世纪将见证人类文明的又一场革命,正如该研究预测的那样,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将塑造人类的未来,而欧洲和亚 洲的影响力将逐渐减弱,到本世纪末,世界是多极的,我们或将迎来一个真正的新世界。
本研究仅基于当前数据对未来世界人口走向进行预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论文作者也表示,过去的趋势并不总是能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而且该模型中没有包括的一些可能会改变生育率、死亡率或移民的因素。例如,COVID-19大流行影响了世界各地的卫生系统,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对世界人口变化造成一定影响。
论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0677-2/fulltext
转载免责声明:新闻频道部分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出处所有,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传递市场信息,不做任何医疗诊断或投资建议。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要求,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生育率跌破1%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