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精准扶贫的卡在精准扶贫账单会显示吗?

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的通知》(黔党办发〔201513号)、《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关于印发<贵州省精准扶贫“特惠贷”实施意见>的通知》(黔扶通〔201596号)、《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关于印发<关于“特惠贷”风险补偿金实施意见>的通知》(黔扶通〔2015120)、《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关于印发<贵州省信贷支持精准扶贫实施办法>的通知》(黔扶通〔201464号)、《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南州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努力提高精准脱贫成效的实施方案(暂行)的通知》(黔南府办发〔20162号)、《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都水族自治县精准扶贫“特惠贷”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三府办发〔201648号)文件要求,为用好用活“特惠贷”资金,充分发挥金融精准扶贫的作用,结合三都县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精准扶贫“特惠贷”内容

精准扶贫“特惠贷”是指农村信用社运用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或自有信贷资金,面向贫困农户发放“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除担保抵押、扶贫贴息支持、县级风险补偿”的低利率、低成本贷款,帮助贫困农户“换穷业”。

(一)指导思想。以金融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农户增收为核心,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切实解决金融扶贫资金缺口大、精准度不高、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帮助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快速脱贫。

(二)总体思路。坚持面向贫困地区、面向贫困农户、面向龙头企业,以培养壮大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的,在建立扶贫产业融资项目库和建档立卡基础上,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载体,以扶贫贴息为杠杆,以扶贫再贷款为激励手段,以风险补偿机制为风险防范措施,提高贫困户贷款覆盖率、降低贫困户融资成本、融合推进金融服务和精准扶贫,为扶贫攻坚提供金融支持。

(三)基本原则。整合资源,拓宽渠道。整合扶贫专项资金、涉农资金等各类资源与金融扶贫资金相匹配,拓宽扶贫开发资金支持渠道,促进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的投放。“特惠贷”资金使用坚持“自主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带动”的原则,多渠道、多途径解决贫困户脱贫致富。坚持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以政策扶持为支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健全信贷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鼓励探索多种模式加快“特惠贷”的发放。

(四)工作目标。2016261628120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列入“特惠贷”范围进行建档评级,达到建档评级授信的将享受到“特惠贷”贷款扶持政策;在满足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需求情况下,2014年、2015年脱贫贫困户可享受“特惠贷”贷款扶持政策。到2020年,全县精准扶贫“特惠贷”贷款总额力争突破10亿元。

(一)对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发展产业贷款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小额“特惠贷”,由农村信用社向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中有贷款意愿、有创收增收项目、有创业就业潜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农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除担保抵押、扶贫贴息支持、县级风险补偿”的特惠金融信用贷款。县政府从因素法分配切块到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每年安排不低于10%的资金,足额用于贴息,按照“特惠贷”实际发生利息给予贴息补助,最高不超过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标准。如贴息资金不足,从省分配到县的扶贫专项资金和县级财政资金解决。超过5万元以上贷款,报精准扶贫“特惠贷”资金监管小组审批。

(二)建立扶贫信贷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建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开发建设贷款提供担保和风险补偿,着力解决“三农”发展“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县人民政府首期拨付500万元建立风险补偿基金,为“特惠贷”提供风险补偿,今后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量的5%注入风险补偿基金,放大贷款规模。

(一)贷款对象。精准扶贫“特惠贷”发放的对象是在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每户农户只能由一名家庭成员申请。

(二)贷款条件。申请精准扶贫“特惠贷”的借款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年龄在18周岁(含)以上,且申请借款时年龄和借款期限之和最长不超过65周岁(含),在农村区域有固定住所或者经营场所,身体健康,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劳动能力,持有有效身份证件。

2.收入来源稳定,具备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

3.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合法合规,符合国家产业、行业、环保政策,贷款用途合法。

4.借款人及其配偶信用记录良好,申请贷款时无逾期未还贷款情况。

5.贷款人规定的其他条件。

五、“特惠贷”使用模式

(一)自主经营。对有生产经营能力和有生产经营条件的贫困户支持鼓励自主经营创业。农村信用社向贫困户发放“特惠贷”贷款,重点扶持贫困户从事养殖业、种植业、家庭旅游业、加工业、服务业等生产经营项目,贷款由贫困户承贷承还。

(二)合伙经营。对有经营条件、无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由政府引导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有生产经营能力的领头人带领发展生产,贫困户通过“特惠贷”贷款资金投资到合作社参与经营管理,重点扶持养殖业、种植业、家庭旅游业等创收项目,贷款由贫困户承贷承还,合作社及主要领头人承担担保责任。

(三)企业带动。对既没有生产经营能力又没有生产经营条件的贫困农户,由政府和信用社在县域范围内选定优质企业,引导贫困户通过获得“特惠贷”贷款资金投资企业,企业每年按不低于投资金额9%的收益率支付投资收益,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贷款由贫困户承贷承还,企业及企业主承担担保责任。

为充分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最大限度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按照《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南州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努力提高精准脱贫成效的实施方案(暂行)的通知》(黔南府办发〔20162号)文件精神,鼓励企业积极安排贫困户就业,按其聘用贫困人口实际人数,可享受贴息支持。

(二)企业贴息的条件及方式

1.贴息条件。企业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享受贷款贴息支持:

①企业每雇用一名贫困农户务工可以享受10万元贷款额度的贴息支持。

②贴息利率不高于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

③企业在已享受贴息的年度内,企业聘用的贫困农户人数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④聘用贫困农户务工必须满3个月以上,务工时间不足一年的按实际务工时间比例计算贴息金额。聘用贫困户的工资不能低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

2.贴息方式。由符合条件的各类经营主体向承贷银行申报,并提交劳动聘用合同和工资发放清册(各月银行发放工资对账单),经承贷银行、扶贫部门共同审核后,由扶贫部门按核定的贴息金额划转兑现给经营主体。

1.自主经营和合作经营贷款流程。镇(街道)、当地信用社宣传动员并建档评级→农户自愿申请→村委会推荐→镇(街道)扶贫工作站审核→当地信用社审批放贷→报县扶贫开发局、中国人民银行三都县支行、县财政局、县信用联社备案→由当地信用社负责贷前、贷中、贷后监管,县直相关部门协助监管服务。

2.投资企业贷款流程。企业申请→镇(街道)、当地信用社宣传动员→农户自愿申请→村委会推荐→镇(街道)扶贫工作站审核→镇(街道)、当地信用社审批集中放贷并签订投资协议→报县扶贫开发局、中国人民银行三都县支行、县财政局、县信用联社备案→由县精准扶贫“特惠贷”资金监管小组负责贷后监管,县直相关部门协助监管服务。

1.须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设立,在县域内经营并登记注册,持有营业执照;

2.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3.资金实力雄厚,有较为完善的公司组织架构和财务管理规定;

4.遵守政策法令和银行信贷、结算管理制度,并按规定在县域内金融部门开设基本账户或一般存款账户;

5.产品有市场,经营风险小,市场前景好;

6.资产负债率符合银行要求,无重大不良记录,具有对投资贫困户支付投资收益和到期返还贫困户投资资金的能力;

7.金融机构要求的其他条件。

(三)贫困户贴息流程由农村信用社每季末月15日前提供贷款户应付利息花名册到县信用联社→报县扶贫开发局审核→县扶贫开发局将贴息资金一次性支付给县信用联社。贴息资金确保在每季末月的20日前到账。

(四)投资收益流程。从经营主体接受投资资金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将贫困户当年投资收益支付给贫困户,投资收益按年支付。

(五)精准贷款扶持对象管理。农村信用社对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档案归入农户信贷档案进行管理,定期或不定期与扶贫部门比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农户清册,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删除脱贫农户和增加返贫农户名单。

(六)建立“特惠贷”发放台账。农村信用社实施的精准扶贫“特惠贷”要实行台账式管理,及时、逐笔登记贷款发放和收回、脱贫、返贫等情况,填列《“特惠贷”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台账》,并对这部分信贷档案专门标识。

八、风险补偿的认定及补偿

1.按照省扶贫办和省信用联社《关于印发<关于“特惠贷”风险补偿金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黔扶通〔2015120号)、《三都水族自治县精准扶贫“特惠贷”合作协议》、《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都水族自治县精准扶贫“特惠贷”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三府办发〔201648号)文件规定执行。其中:“特惠贷”贷款资金投资参与政府部门引导的企业或项目的,政府承担100%贷款风险;“特惠贷”贷款资金投资其他项目的,政府承担80%的贷款风险。

2.“特惠贷”贷款逾期达到1个月的,即可认定为形成贷款风险,县信用联社应按季及时向县精准扶贫“特惠贷”资金监管小组申请风险补偿,扶贫“特惠贷”资金监管小组应在季度初10日前完成风险补偿。

1.成立县精准扶贫“特惠贷”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和“特惠贷”资金监管小组。“特惠贷”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人民政府分管扶贫工作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县督查督办局、县审计局、县农工局、县人社局、县法制办、县林业局、县国土局、县人行、县金融办、县银监办、县信用联社、各镇(街道)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

“特惠贷”资金监管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开发局,县扶贫开发局常务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县财政局常务副局长、县信用联社理事长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日常事务的实施、“特惠贷”资金的管理、监督和风险防控。

2.建立县级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县精准扶贫“特惠贷”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联席会议一次以上,“特惠贷”资金监管小组根据工作需要,定期、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扶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中需要县级层面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1.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特惠贷”资金参与的合作企业或经营项目,精准扶贫“特惠贷”资金监管小组承担对该企业和经营项目所有资产的监管职责,相关部门未经精准扶贫“特惠贷”资金监管小组同意,一律不得对合作企业和经营项目的资产再进行办理抵押、变更等登记。

2.需对贫困户投资企业资产进行处置时,精准扶贫“特惠贷”资金监管小组成员单位积极协作,主动作为,最大限度减少“特惠贷”资金损失。

3.各镇(街道)要牵头组织,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特惠贷”风险管控小组,管控小组应包含群众推选的3-5名代表。协助农村信用社监督贷款资金的使用及收回。

(三)加强技术指导。贫困农户贷款实施项目涉及单位,如县农村工作局、县林业局等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确保项目高效实施。

(四)加强监测考核。各镇(街道)、县直各相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金融扶贫的统计分析制度,及时了解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适时通报。有弄虚作假骗取贷款和套取贴息资金等行为的,按有关规定从严处理。

(五)加强宣传引导。各镇(街道)、县直各部门要大力组织开展金融扶贫政策知识的宣传培训,努力提高干部和贫困户对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对象用途、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的理解和掌握,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参与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善于培养典型、发现典型、宣传典型,用典型引路推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努力营造贫困群众靠金融谋发展促增收、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十二五”期间减贫目标是否实现?

2016年,将如何开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昨日,在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省扶贫开发局副局长马正军就媒体关心、关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一一解读。

省扶贫开发局副局长马正军 黎晓刚 摄

2015:全年脱贫20万人

全年脱贫20万人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十二五”期间减贫百万人的目标如期实现。

【资金】全年共落实各类扶贫资金),以“9位网民可帮扶1名贫困户”的方式开展精准帮扶。

为推进脱贫攻坚,中央网信办倡导,全国有  15:56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南宁1月25日电(张莺、曹祎铭)家贫子读书。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负责人25日表示,今后五年广西将通过精准建设、精准资助、精准就业等,实现教育精准扶贫。

教育精准扶贫是拔掉穷根的重要途径。面对“十三五”各族群众“圆梦小康”的任务,广西近日提出“教育扶智帮助一批”计划,拟通过幼儿园帮扶、高中阶段教育帮扶、县级中专帮扶、学生学业帮扶、教师队伍帮扶等八大计划,改变“大水漫灌、一刀切”,以广西538万贫困人口、5000个贫困村、5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重点,实现贫困学生全程帮扶、全程资助、充分就业。

对此,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主席蓝天立在近日召开的广西教育精准扶贫现场会上表示,广西将做到“五个着力”:着力精准建设,按照“保基本、补短板”原则改善贫困地区基本办学条件,优化学校布局,审慎稳妥推进撤点并校;着力精准资助,帮助贫困生实现无障碍就学,确保“一个对象也不能少”“一个项目也不能少”“一分钱也不能少”;着力精准帮扶,建立义务教育“市县”“县乡”“乡村”三层结对帮扶机制,在县域内建立校长、教师“一对一”对口关爱贫困家庭学生工作机制;着力精准就业,落实至少“一次个体咨询、一次优先推荐、一次技能培训、一项就业补贴”等措施,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着力内涵发展,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教学与管理能力,促进教学方法、管理模式以及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变革,让贫困地区和农村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为实现“五个着力”,广西还出台细化措施,如职称(职务)评聘向贫困地区倾斜等。今后,广西乡村教师在申报职称时给予政策倾斜,论文不做刚性要求,免除外语、计算机考试。

新华社成都1月19日电(记者 胡旭)记者从19日召开的2016年四川省交通运输工作会上获悉,2016年四川将确保完成精准扶贫交通项目投资793亿元,力争实现内地46个贫困县中有37个县连通高速公路,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减少不通硬化路乡镇100个、建制村550个以上。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彭琳表示,补齐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两个区域交通短板,是四川交通2016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建设内容包括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高速公路延伸、国省干线公路的提档升级以及农村公路的新改建等多个方面。

具体来说,在大小凉山地区,年规划完成投资  14:55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兰州1月13日电(记者 程楠)记者13日从甘肃省旅游局获悉,甘肃省2015年已有17万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脱贫,占全省减贫人数的17%,乡村旅游已成为甘肃精准扶贫的新动力。

随着城市人口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在闲暇时倾向于选择到山清水秀的农村,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村生活,这为甘肃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黄金机会。

在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大草滩乡新联村位于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遮阳山脚下。两年前的  15:56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武汉1月16日电(记者 俞俭)湖北省日前出台了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重点面向37个贫困县薄弱学校、  08:59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重庆1月28日电(记者 李松)一条新修的10多公里水泥路,从山脚蜿蜒至半山腰上,道路两边菜地里随处可见正在劳作的农民。在重庆涪陵区珍溪镇卷洞村,受益于交通条件改善和农业产业发展,贫困村正在走上致富路。“这两年,我们村发展了近2000亩青菜、花菜,存栏土鸡超过万只,更多的产业扶贫项目正在落地。”村支部书记况明清说。

地处西部的重庆市,38个区县中就有14个国贫县、4个市贫县,贫困人口165.9万,贫困面之大、扶贫任务之重在直辖市中绝无仅有。重庆市扶贫办主任刘戈新说,重庆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全市所有贫困区县党政一把手都分别向市委、市政府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市负总责、部门配合、区县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大扶贫格局已经形成。

“扶贫突出精准有效、坚持分类施策。发展产业缺资金的,有农村小额信用贷款;贫困农民想创业的,有专业技术培训和帮扶政策;扶贫搬迁后想就业的,有就近的企业能提供工作岗位……”刘戈新介绍,针对致贫原因,重庆实施产业带动一批、金融扶持一批、低保兜底一批、转移安置一批,到村、到户都有帮扶方案。

经过一年扶贫攻坚,重庆已投入行业和社会扶贫资金172亿元,派出驻村工作队2451个,帮扶资源覆盖全部贫困户。目前已帮助808个贫困村整村“销号”、95.3万人越线脱贫,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建设明显加强。

在重庆潼南区,全区1.5万多贫困户已越过国家扶贫标准线,实现脱贫“摘帽”。潼南区委书记辛国荣说,精准扶贫离不开产业扶持,区里通过推广土地入股、托管代养、订单收购、金融支持等模式,贫困人口帮扶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在潼南区新胜镇钟峰村,20户深度贫困户的68.6亩承包地,就按“土地折资入股,按期保底分红”的原则,入股农业龙头企业,交由公司统一种植生姜,每亩在确保每年500元租金的基础上,2015年人均分红还达到1100多元。

刘戈新说,随着扶贫攻坚向纵深推进,2016年重庆预计实现7个区县脱贫摘帽,60万贫困人口越线脱贫。

新华社兰州1月12日电(记者 屠国玺)甘肃省正在实施一项涉农金融创新,为贫困户发放有财政担保贴息、无抵押、无担保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目前,已经有47万多户贫困户获益,以突破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瓶颈,帮助他们尽快脱贫奔小康。

在黄土高坡上生活了60多年的老汉马喜林,正开始实施新年的第一个大计划——抓一个西门塔尔新品种的“花牛娃”回家。需要投入8千元的这笔资金,相当于马喜林家两个人的全年收入。但马喜林却不愁没钱,他手里有4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

马喜林家住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宁远镇李家塘村回沟社,是一个距离县城有50多公里的贫困村。和村里许许多多的贫困农户一样,马喜林家过去许多年都在努力摆脱贫困。他养了几只羊,但受困于资金缺乏,他家的养殖规模很难扩大,连他自己都觉得这种“小打小闹”对于家庭条件的改观很有限。

“没有什么担保,银行不给贷款,再加上我怕还不起,我也不愿贷。”马喜林的想法和许多贫困户一样。但从2015年下半年,甘肃省开始为贫困农户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马喜林就感受到了变化,获得4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贷款没有什么抵押,办理也只用了一个星期。

据统计,目前甘肃省已经推出的涉农金融新产品和新服务,就达到70多项,其中包括“双联”惠农贷款、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项目。这些金融服务精准对接贫困户的发展需求,让许多贫困农民从此前的“不敢不会贷款”,转变到现在的“敢贷款会贷款”,“穷人金融”正激发出许多贫困户脱贫的新动力。

以马喜林为例,去年秋天贷款拿到手中,马喜林一家的养殖规模迅速得到扩大,他家里现在养了15只羊、4头牛,再加上种植15亩牧草的收入,2015年的人均收入能有6000元钱,比前一年高了2000多元。

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被许多基层干部认为是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最有力的手段之一。按照甘肃省的计划,在2015年至2017年三年时间里,为全省建档立卡的101万户、417万贫困群众提供总额400亿元的贷款支持。其中已经发放贷款213亿元,户均  07:08 来源: 人民日报

建档立卡 动态管理 分类帮扶

江苏四百万低收入人口整体脱贫

记者从江苏省政府获悉,截至2015年底,江苏411万农村低收入人口整体实现4000元脱贫目标,全面完成上一轮脱贫攻坚任务。

2012年,在前期实现人均年收入2500元扶贫标准基础上,江苏省组织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将扶贫标准提高到4000元,各项扶贫措施聚焦6个欠发达重点片区、411万农村低收入人口和1533个经济薄弱村。

在这一轮扶贫工作中,江苏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147万户、411万低收入人口全面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分类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通过发展短平快增收项目、提供就业岗位等,促进增收脱贫;对没有劳动能力的,按照因弱、因老、因病、因残等致贫原因,统筹落实低保、养老、助残以及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瞄准经济薄弱村、锁定低收入农户,江苏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农村能人大户进行结对帮扶,做到每个低收入农户都有帮扶责任人、每个经济薄弱村都有挂钩帮扶单位,实现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和帮扶项目“三落实”。

虽然是东部发达省份,江苏的苏北地区仍然因为自然资源、历史形成等因素而存在大量低收入人群。位于宿迁市的西南岗地区,水源匮乏、土地贫瘠、交通闭塞,是江苏贫困人口最集中、脱贫难度最大的一个典型代表。在这一轮扶贫开发中,江苏对包括西南岗地区在内的苏北6个重点片区实施整体帮扶、集中连片开发,近3年累计投入资金  07:18 来源: 人民日报

甘肃省建立大数据平台锁定417万贫困群众

当精准扶贫遇到“互联网+”

甘肃,西北内陆贫困省份,区域内绝大多数贫困户生活在农村地区。甘肃也始终将最优质的扶贫攻坚资源倾注在农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彻底改变“望着黄土泪流干”的现实,2015年6月,甘肃省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体要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1+17”的精准扶贫系统性工作方案。这套组合拳整合医疗、教育、农牧等所有与扶贫相关的职能部门,针对贫困户“量体裁衣”,释放政策叠加效应。

可如何能让“1+17”组合拳真正发挥作用?经缜密论证,甘肃省提出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作为抓手,建立全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

当“互联网+”遇上精准扶贫,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在平台上,点击任意一个贫困户,致贫原因、家庭情况、享受政策等全部能够查到

“互联网+”的兴起和30余年扶贫工作经验的积淀之于甘肃,恰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两者的相遇,有着深刻的必然性和现实性。

“原来这项工作也搞过,但是比较粗放。干部知道群众家里的大概,很详细的说不上,而将贫困群众大致划分为低保、五保户等,指导群众脱贫致富的针对性并不强。”渭源县县委书记吉秀说。

另一个隐忧是,扶贫政策落实了没有?扶贫成效和进度如何?过去大都采用逐级上报材料了解或是抽查,这不一定能保证所有数据真实可靠。而确保真实也正是政府和社会最关心的问题。

2015年6月,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启动。在设计中,涉及精准扶贫方案的23个省直相关行业部门将“1+17”各项政策措施设计成信息采集表,分为户级、村级、县级数据结构,嵌入大数据云平台,每一个贫困百姓的信息都精准锁定;通过完善每一个贫困户相对应的信息,精准掌握贫困户的情况。

在定西市渭源县,以“精准扶贫——富民产业户级采集表”为例,仅种植业一个子项,就按种植作物分为脱毒马铃薯面积,中药材面积,蔬菜、瓜类面积等,还按种植方式细分为“设施蔬菜面积(大棚、日光温室)”和“其它种植面积”。而“畜牧业”“林果业”“土地流转”“劳务经济”“农村金融”等项目也与“种植业”一样进行了细致区分。

在承接大数据平台建设的甘肃省万维公司,技术人员登入平台后,从每个“市州”,再到县、乡、村,最后鼠标停在一个个贫困户上。点击任意一个贫困户,致贫原因、家庭情况、子女上学情况、享受政策等全部能够查到。

70多位研发人员、10万名干部参与,417万名贫困人口的信息在平台上核准完善

在这个平台中挂号的贫困人口有417万人,他们遍布陇原大地。要在短时间内精准获取如此庞大的数据,难度可想而知。为了精准识别出他们,甘肃全省10万名干部参与到数据平台的建档立卡工作中来。

万维公司的技术人员告诉我们:“要完成23个行业部门提出的要求,70多位研发人员要同时工作。”

甘肃省扶贫办主任任燕顺说:“在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基础数据的基础上,2015年6月,甘肃省再次围绕农户因灾、因学、因病等致贫原因,打破五保、低保、残疾等界限,严格按程序甄别识别,完成了2014年度417万名扶贫对象的核准完善。”

贫困对象确定后,甘肃省扶贫办将涉及扶贫帮扶的行业部门集中在一起,录制了表格填写的要求,制作成视频放在了平台里。各级干部通过自学,再入户进行摸底填报,确保数据的干净真实和分类的科学有效。

怎样监督扶贫进度及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任燕顺告诉记者:“每个贫困户的详细情况依据农户手中的‘一折通’、户口簿等。”他说,“数据上报后,录入过程中各级政府需要逐级审核。县直行业部门必须要拿基层数据和每年部门资金下达情况相对比。比如说,今年修路下达了8000万专项资金,修5个村子的路。在数据平台里可以看到资金的使用情况,如果8000万已经到位,但却只有3个村子修了路,就可能会有问题。

数据会不会出现下级虚报或瞒报?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镇长张军平说:“大数据登记的信息先得过贫困户那一关,登记错了村民不干。有了数据库,领导不用听汇报了,考核可以直接看数据库,扶贫政策全部落实完成了才算是脱贫,贫困户的电话都在上面呢,这个平台让我们感觉到了压力。”

“10月底,一位副省长要去贫困农户家里实地调研,走之前让我们随机选取了312国道附近几户贫困户的信息。”万维公司技术人员告诉我们。各行业部门、市州、各县到乡镇都有自己在平台的登录账号和对应的查看权限,对所辖范围的扶贫工作进展可以全盘掌握。而在这个数据平台里,所有的填报纪录,包括修改纪录都有据可查。

今年年底,甘肃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等部门会按照制定的扶贫考核权重和要求,依据平台里各项数据,以县为单位,对全省各地的扶贫成效进行绩效考核。若没有达到考核目标,当地政府会被追责。

平台既成为贫困户办事的“绿色通道”,也方便不同政府平台间的数据对接

两年前的一场意外车祸,让平凉市静宁县双岘乡团庄村村民苏转军数根肋骨折断,颈椎严重受损,丧失劳动能力,全家人的生活陷入困顿。今年8月中旬,苏转军被纳入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因病致贫贫困户。9月份他拿到了5万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

“这几年看着乡亲们卖苹果卖得红红火火。很眼红,现在有了这5万元资金,发展果园就有信心了。”苏转军说。

“在过去,贫困户办理贷款需要手续较多,时间较长;现在有了精准扶贫数据平台,贫困户办贷时有了‘绿色通道’。系统里417万贫困户中的任意一户,只要提交申请,便能一次性审核通过。家庭成员相互担保,社员五户联保的担保方式消除了过去的贷款门槛,贷款容易了。”定西市通渭县马营镇扶贫工作站站长杨永康说。

随着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不同政府平台间的数据对接成为新的尝试。甘肃省卫计委是首家主动联系数据平台对接的行业部门。前不久,甘肃省卫计委的新农合报销平台与精准扶贫大数据云平台完成无缝对接。这意味着,精准扶贫平台中的417万贫困户,在医院就医时,刷新农合的报销卡将会自动享受特殊优惠政策,简化了报销流程,数据实时同步也方便了资金监管。

“今后,我们的平台建设将结合贫困群众的新需求,对系统不断完善,尤其是加强行业部门数据库的互通互联,减少基层工作量,为数据的准确统计提供对比参照。”万维公司技术部副总经理刘涛说。

记者获悉,截至8月31日,甘肃各地全部完成了大数据平台户级信息的采集工作,采集数据精确覆盖全省13个市州(嘉峪关市除外)、84个县区、  07:38 来源: 人民日报

干非常之事 行非常之策

云南 超常规举措保精准扶贫效果

“干非常之事,行非常之策”。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云南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获悉:云南省将通过超常规资金投入、超常规扶贫队伍配备、强化督查落实等举措,确保精准扶贫效果。

云南全省129个县市,88个尚未脱贫,数量居全国第一,昆明还是唯一至今有国贫县的省会城市;全省574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  09:07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长春12月14日电(记者 段续)吉林省近期启动“云联乡村”APP平台项目,用手机APP软件整合电商、培训、金融等服务,让扶贫更加精准。

这个项目运营团队成员牟文健认为,与网络运营商、银联、农信社合作,利用移动互联网能有效降低扶贫成本。

“云联乡村”项目的开展是吉林省借移动互联“东风”开展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引进域外专业公司、发挥邮政网点渠道优势、打造互联网扶贫人才队伍……一系列探索正在让越来越多贫困人口过上好日子。

“有了这个软件,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学到各种电商知识。”通榆县跃进村第一书记张磊说,该村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数三分之二,张磊期待着,“云联乡村”能让更多人拥有电商技能,把优质杂粮在网上卖出好价。

和张磊一样,许多来自贫困村的干部,都希望有一个接地气、易上手的软件,利用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村民跨越“数字鸿沟”,找到能挣钱的“活计”。“‘云联电商’能提供从技能培训到金融支持的一条龙服务,直击扶贫工作‘痛点’。”牟文健说。

软件的培训板块上,包装设计、价格制定、渠道营销等内容一应俱全。这些技能“一传十,十传百”,能迅速形成扶贫人才队伍,贫困人口也能自学。

“云联乡村”与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合作,逐步将其遍布全省的1600多家营业厅和近6000个助农金融服务站,改造升级成体验店和物流配送中心,未来还会陆续推出电商平台贷、电商商户贷、网购消费贷等贷款产品,探索缓解脱贫的启动资金难题。

在吉林,利用移动互联手段进行精准帮扶的项目还有许多。在磐石市,政府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推出“农民钱包”手机APP,集成了贷款、电商、金融、农资售卖等多种功能,颇受农民欢迎。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吉林省分公司从今年年初开始,逐步在全省  09:17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太原12月21日电(记者王飞航、吕梦琦)“山西小康不小康,要看太行和吕梁。”记者近日在两大连片贫困区采访发现,当地一些贫困县依托地方特色发展产业,有效破解产业扶贫精准“落地”难题,同时,通过统筹整合领导干部包村增收和机关单位定点扶贫两支力量,开创了“精准扶贫”新局面,奋起拿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干部扶贫“四法联动” 真扶贫、实扶贫、苦扶贫

为摸清贫困底数、原因和帮扶需求,山西自2014年开始对全省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共识别出贫困村8060个、贫困人口329万,主要集中在西部吕梁山黄土残垣沟壑区和东部太行山干石山区。

山西以两大连片特困区为主,组织数万名机关干部对口帮扶。各个贫困县通过领导包村、工作队驻村、派驻第一书记、党员干部帮扶“四法联动”,实现了贫困村、贫困户扶贫干部“全覆盖”,凝聚各方力量共同精准扶贫。

记者走访了10多个贫困县发现,广大扶贫干部不再搞简单发钱、发物那套“应景式”的扶贫,而是立足长远,更多在扶观念、扶能力、扶产业等方面下硬功夫、苦功夫。

“农村老人、妇女多,种地困难,我们在村民的支持下坚持走‘土地入股,全村合作’、共同脱贫的路子,已经带动12个村成立了合作联社。”山西省宁武县东庄村第一书记孟永华说。

以下余庄村为例,村里58户农民将170亩地通过入股成立了合作社,14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新品种,20亩试种藜麦,10亩试种籽粒苋牧草,扶贫效果十分明显。

截至目前,山西省万余名包村干部帮助贫困村引进帮扶资金139.9亿元,新上项目3.73万个。许多贫困农民向记者反映,现在帮扶干部很辛苦,不搞花架子了,跑得勤,坐得住,实实在在带着我们奔小康。

群众“点菜”兴产业  “扶上马”更要“送一程”

产业薄弱,是贫困地区的“软肋”,培育富民产业,就是培养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的内生动力。记者采访发现,许多地方把产业扶贫和“一县一业”相结合,政府在充分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列出产业“菜单”,由群众决定扶贫的产业项目。

在岚县王狮乡石桥村,村民冯春旺说:“过去我们地里种什么是领导说了算,今年、种核桃、明年栽红枣,走了好多弯路。现在由我们自己做主,大家的积极性就上来了。”

“过去,一些扶贫项目由于不接地气,导致群众参与意愿不高,最终发展失败。如今在岚县、五寨、永和等许多贫困县,群众按照自己的意愿‘点菜’,依托地方特色发展产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脱贫的积极性。”山西省扶贫办副主任郎作仕说。

隰县地处吕梁山南部,土地零散瘠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帽子像个“紧箍咒”一直扣在头上。为扶持香梨产业,隰县每年财政出钱为果农购买“玉露香”梨树苗,并拨出120万元对农户进行补贴。经过近10年的努力,目前隰县梨果总面积达到35万亩,果农人均收入突破8000元,成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第一大产业。

如今在吕梁山地区,吉县、隰县、乡宁等地的梨果、沿黄六县的红枣,都已颇具规模,成为当地农民重要的致富产业;而在太行山一脉,左权、平顺的核桃,壶关、陵川等地的药材,也实现了连片发展,成为农民就地脱贫的重要动力。

 创新金融扶贫模式  打造贫困地区致富“酵母”

多年的扶贫开发实践表明,越是贫困的地区,往往越是金融的“盲区”。一方面农民贷款难、贷款贵,扩大再生产或转变生产模式缺乏资金;另一方面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薄弱,金融服务供给不足。

记者走访临县、岚县、五寨等多个贫困县发现,贷款难的问题在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山西省于2014年底启动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为每个贫困县注入风险补偿金500万元,鼓励金融机构按照8倍以上发放贷款,为贫困农户注入了发展生产急需的资金血液。

吉县兰村村民张白锁被选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签约户后,很顺利地从信用社贷款10万元。张白锁说:“连续四五年了,我们这片总有自然灾害,尤其是雹灾,损失很大,这10万元的信用贷款就是我们延续发展的‘救命钱’。”

据统计,截至6月底,山西省58个贫困县共发放“金融扶贫”贷款6.4亿元。其中面向贫困户的“富民贷”累计发放贷款5.08亿元,面向贫困地区产业扶贫企业及项目的“强农贷”累计发放贷款1.32亿元。

山西省扶贫办产业站站长赵俊超表示,引导金融服务流向贫困地区仅是“治标”,让贫困地区有致富项目,通过农民增收,共同致富奔小康,才是“治本”。也就是说,让投进来的扶贫资金能创造利润,形成良性循环,实现政府、银行、农民持续共赢,金融扶贫才能真正可持续。

2015年西藏自治区扶贫农发工作成果丰硕

新华社长沙8月4日电(记者 李丹)记者4日从湖南省扶贫办获悉,近3年来,湖南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76万,2014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88%,探索出“四跟四走”精准扶贫等独具特色的扶贫模式。

    据介绍,近年来,湖南在扶贫开发实践中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坚持精准施策,对贫困对象实行一家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推动水、电、路、气、房、环境改善“六到户”;在产业扶持上,探索“资金跟着贫困对象走、贫困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和贫困对象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新路子;重点区域上以武陵山、罗霄山片区为重点,突出把湘西自治州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助学就业上,实施雨露计划和“一家一”助学就业工程;考核导向上,防止以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等。

一些贫困县探索出的特色扶贫模式正在推广。今年4月,芷江侗族自治县启动贫困户二轮精准识别,并总结推广了“五评法”,即一评住房条件,二评生产资料,三评劳动能力,四评教育程度,五评健康状况。每项20分累计达到60分视为脱贫,80分则视为稳定脱贫,不再列入帮扶对象,这种模式被基层干部评价为“让真贫的一户不少,不贫的一户也不能多”。

湖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举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展开精准扶贫攻坚战,继去年108万人脱贫后,2015年又将有超过100万人告别贫困,两年累计将有逾200万贫困人口脱贫。

精准识别:找准每个扶贫对象

2014年4月12日,在邵阳县黄荆乡石塘村,扶贫对象识别工作评议小组29户109人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陈立海等7户27人,成为第一轮扶贫对象;蒋平生等6户24人,为第二轮扶贫对象;邹日华等8户25人,为第三轮扶贫对象;另有8户33人因得票少,未能成为扶贫对象。县里从当年起,分3轮对每个扶贫对象进行帮扶。

精准扶贫,必须搞清楚哪些人是真正的扶贫对象,避免“穷人落榜、富人戴帽”。2014年初,省委、省政府部署,把贫困人口、贫困村一个个找出来,逐一分析致贫原因,并且建档立卡,针对贫困户“量身定做”帮扶措施。全省总共识别出704万贫困人口、8000个贫困村。由于去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8万人,截至2014年底,湖南省造册登记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有596万人。

全省所有贫困村、贫困户的信息,都被录入了省扶贫办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11月13日,省扶贫办工作人员打开这套系统,应记者请求,检索“邵阳县黄荆乡石塘村贫困户陈超群”的信息。随即,户主陈超群一家6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致贫原因(因病)、生产生活条件(耕地  15:29 来源: 新华社

安徽:2015年确保减少贫困人口75万人以上 贫困村“限期脱贫”

新华社合肥1月21日电(记者 马姝瑞)记者从20日召开的安徽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5年,该省将通过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对已经确定的贫困村采取“整村推进”“限期脱贫”,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集中,确保减少贫困人口75万人以上。

记者了解到,2014年,该省通过精准识别,在70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市、区)确定了3000个贫困村、180万户贫困户和480多万贫困人口,解决了过去底数不够清、情况不够明、指向不够准的问题。同时,对3000个贫困村共落实4913个包村帮扶单位,派驻3000个扶贫工作队,工作人员超过万人,贫困村的贫困户都一一确定了帮扶责任人。

安徽省副省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梁卫国表示,2015年,该省将继续实施科学扶贫、精准扶贫,以“整村推进”的形式,为3000个贫困村制定脱贫规划和年度扶贫开发计划,提出具体实施项目,列出脱贫“时间表”,要求“限期脱贫”;对贫困户具体分析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制定帮扶措施,全年要确保减少贫困人口75万人以上。

此外,安徽省还将创新机制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集中,采取项目带动、政府出资和社会融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配股参股、以奖代补等方式,全面发展扶贫产业,开展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新型扶贫试点,拓宽贫困户的增收渠道。

安徽省扶贫办主任刘永春表示,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参与扶贫工作,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大扶贫格局。

新华社西宁3月28日电(记者 骆晓飞)基于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客观现实,青海省近两年来积极探索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和教育扶贫等减贫脱困新模式,让扶贫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用。 

“十二五”以来,青海扶贫资金投入大幅增加,每年减贫人口都在20万人以上。但是,集高原地区、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等特点于一体的青海,贫困发生率仍然比较高。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马丰胜介绍,根据国家最新的扶贫标准,通过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确定青海仍然有1662个贫困村、73.6万贫困人口。

“为了尽快让这些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近两年在着力构建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行业扶贫和对口援助‘四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同时,在扶贫模式上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马丰胜说。

据介绍,在产业扶贫上,按照青海省“依托高原优势、做强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围绕青海省确定的10大特色优势产业,青海目前已经在全省建成11个扶贫产业园区。

“扶贫产业园区带动效应强,成果比较稳固。”马丰胜说,以2014年投入扶贫资金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建设的藏式特色副食品加工厂为例,这个项目当年建设、当年投产,一次性就解决了731个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

在探索产业扶贫的同时,2014年,针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弱”的问题,青海省启动“教育扶贫”项目,投入扶贫资金1.4亿元,对2.7万贫困家庭劳动力和2.57万名“两后生”分别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贫困家庭大学生创业也被纳入扶贫工作的重点。

“去年,第一次拿出2000万元扶贫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这些投资又带动金融投入7000万元,开展教育扶贫放大了扶贫资金投入。”马丰胜说,此外,为了让扶贫资金的利用效率最大化,自2013年以来,青海开始探索金融扶贫模式,即以扶贫资金存入金融机构作为担保并贴息,而由金融机构向贫困家庭提供贷款。

据了解,2013年,青海投入金融扶贫资金1亿元,撬动银行面向贫困人口放贷4.6亿元。去年,这一数目超过8亿元。

马丰胜告诉记者,今年,青海将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和金融扶贫方面的资金投入,通过让扶贫资金效用倍增来破解扶贫资金投入的瓶颈问题。

农村信用社扶贫贷款需要什么手续

农村信用社扶贫贷款需要什么手续

  • 农村信用社扶贫贷款需要办理的手续如下:1、申请人到乡镇扶贫部门领取借款推荐表。2、申请人持身份证和借款推荐表,到当地农村信用社提交贷款申请。3、农村信用社接到申请之后,对用户的信用等级进行审核,并核定出申请人可贷额度,然后给申请人发《贷款证》。4、申请人持身份证和贷款证,再到当地农村信用社申请办理贷款。5、农村信用社把申请人提交的贷款资料进行审核,审批完成后,借款人在信用社柜台签订贷款合同,并且借款借据上需要加盖精准扶贫的标识。6、完成以上相关手续,信用社开始放款,申请人收到资金之后,按时还款就可以了。

  • 对以上回答仍不满意?您可以向我们的专家咨询您的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信用社精准扶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