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创新创业学分怎么获得了,还有机会创业吗?

茶饮类创新创业计划书(精选12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茶饮类创新创业计划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茶饮类创新创业计划书 篇1

  今天,在香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茶餐厅,大约出现在半个世纪以前,当时英国殖民时期的香港,由于受西式生活习惯影响,一些港人开始喜欢喝西茶,但因为无法光顾这些专为外国人而设、收费高昂的西餐厅,因此出现了平民化的西餐厅,当时多被称为餐室或冰室,也就是现在茶餐厅的前身。

  至于茶餐厅名称的来由,虽然莫衷一是,但或许与其招呼客人的一项特色有关:每当客人一坐下,伙计(侍应)便按人头端出清茶奉客。

  茶餐厅之所以广受港人喜爱,除了上菜快速、物美价廉的原因外,主要还是因为它将西式饮茶的茶点改良成更符合港人的口味,因而出现所谓的港式茶餐,如港式叉烧炒意大利面,西式牛扒配中式炒饭等中西合璧的茶餐。

  此外,勇于尝试的香港人,就连茶餐厅里的饮料也不放过,创造出无数结合中西饮品的港式饮料,除了众所皆知的半咖啡半奶茶的“鸳鸯奶茶”外,还有咸柠七(七喜Sprite汽水加柠檬片和盐)、姜七(姜汁加七喜Sprite汽水)等五花八门的饮料。

  到了60年代,茶餐厅开始蓬勃发展,茶餐也从中式、西式,扩展到日式、泰式、马来式等无所不包,眼花缭乱的境界;几乎每家茶餐厅在其大同小异的餐单中,都有其独具创意又广受顾客欢迎的茶餐。难怪有人说,要研究香港文化和精神,就一定要到这里的茶餐厅体会。

  这里的顾客,有的穿西装打领带,有的穿衬衫和拖鞋;有的谈生意、有的看报纸、有的聊天,他们不分阶层和男女老少,全都聚在这里共同享受自己喜爱的美食。

  这些和港人生活密不可分,早已成为香港文化一部分的茶餐厅,自从大量出现在小说,电视剧以及饮食杂志的报道后,地位也从平民化餐厅跃升成为最具香港特色的餐厅,甚至成为当地旅游协会向外地推销香港时的卖点之一。

  餐室自开业以来就有的柚木隔板仍和旧式圆形白底黑字的时钟相伴着;挑高的天花板上,依旧挂着传统白色吊扇;二楼背对背而坐的卡位(雅座),仍旧倚着绿色铁窗,共同目睹窗外半个世纪以来的物换星移。

  位在中环结志街的兰芳园茶餐厅,虽然四周楼宇愈建愈高,但兰芳园一直以餐厅自开业以来的原有风貌,迎接50多年来到此惠顾的新老顾客。在店内除了保留传统的茶餐外,更随着时代的变迁,研创出多款迎合现代港人口味的餐点。

  “驰名丝袜靓奶茶,金牌秘制猪扒饱”是兰芳园的金字招牌,而许多初次听到丝袜奶茶之名的人,一定会好奇地问,真的是用丝袜来冲茶吗?

  该餐厅第二代经营人林俊业解释,港式奶茶的制作其实大同小异,之所以叫丝袜奶茶,源于其母亲当年以亲手缝制的小布袋,取代当时常用的大布袋冲茶,冲完茶后的小布袋,由于外形和颜色看似丝袜,许多顾客因此给它取名为丝袜奶茶,因为味道特别香浓新鲜而广受大众喜爱。

  茶饮类创新创业计划书 篇2

  寻找理想的投资项目,关键看操作的难度和操作的具体程度以及退路。开一家力所能及的茶餐厅,参照本文所给出的具体实施步骤,从选址、装修到经营,一步步稳扎稳打,必定能成功创富。即便因各种情况导致茶餐厅面临结业或转手的情况,接手方的操作余地也比任何项目大,只需对店内布局做简单改变,便能将茶餐厅更新为茶楼、私房菜馆等。

  通观整个中小投资市场,几乎没有比茶餐厅更有伸缩性的创业模式。

  从广东向全国漫延的茶餐厅,在各大中城市里随处可见。茶餐厅是一个相对高级的餐饮场所,中餐包括:粥、粉、面、饭、点心、小食、炖品、烧烤、卤菜、小炒、火锅等;西餐包括:韩国料理、日本料理、法国料理等,适合追求生活品位的年轻人、情侣、商务休闲、大学生聚会、朋友聚会等。优质多元的菜品搭配,加上会员管理制度和一定的营销、推广活动,这是一个利润空间高、投资回报快的项目,目前已收到许多有意进军餐饮业的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1、投资标准及回报:金额预算收益评估

  2、前期准备:开业证件员工招聘菜谱设计文化理念(包括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服务精神、工作态度、目标责任)

  5、经营策略:菜品搭配宣传方式会员管理制度细节服务

  6、随时qq、手机咨询指导。

  茶饮类创新创业计划书 篇3

  (一)公司名称:我们公司的名字是:流光记忆港式茶餐厅。之所以取这样的名字,是因为港式茶餐厅本来就是一种很有历史的的餐厅模式,并且我们希望到这里来用餐的客人能够找回自己珍贵的往昔的美好记忆。

  (二)公司选址:时代广场。

  (三)店面大小:90

Q1:创始人需要有技术背景吗?

A:假如说创始人有一个技术背景,那是非常非常好的。但是光有技术背景还不够,因为技术跟需求对接起来才是创业的whole picture。

所以假如说你技术能力比较强的话,那你可能就需要把对人的需求感知给补充起来,然后集齐了这两个部分,你才算是有了创业的比较好的基本素质。

虽然我自己是学技术的,但是我也觉得学技术的人有时候有点太自以为是了,这个是肯定的。因为大多数做技术的人都是在闭门造车嘛。技术的人可能也不太想跟别人交流。我觉得这是大多数技术背景的人的问题啊。

我觉得创业其实是综合能力取向的。但是我们今天大多数人对于技术的理解都是比较窄的,都是比较狭义的。技术就是做技术,会技术。但是实际上我也说了,技术跟需求永远是分不开的。所以假如说你做技术的这个人很难去了解需求,很难去切入市场,那其实你是不完整的做技术的人。所以今天大多数做技术的人说白了都是这种狭义的做技术。

你能有很多个不同的能力,然后都很强,那当然是最好的。但据我观察,这样的人极少。所以大多数的时候,一个人去创业是很难的,因为你自己要有很多很多的综合能力,那基本上不太可能。

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他们的能力可能还没有提起来,而且创业又是特别的孤独,一个人的话是很难支撑下去。所以至少有一个团队,或者说核心团队来一起创业。核心团队就是几个人能够一起做最终决策的团队。每个人可能突出的能力都不同,但是核心就是说你们能不能相信对方,能不能互相信任,然后能力上有些互补。

我觉得创始人在自己的赛道上,主要在于能不能提供一些不同的价值。有的学技术的人,他也不是特别重视技术。说白了,我觉得很多人做技术,就是把技术当做一个工具去看。但最终假如说你这个赛道不应该这么做,那你是不是整个价值观就直接错了呢。假如学金融的人能很重视,一直不断的投入,很尊重做技术的各种工作,那他其实比做技术的那个人更适合去做技术人员的管理,说白了就是这样。或者你对产品的感觉比做技术更敏锐,往往今天做技术的跟产品走得稍微有点开。我觉得好的技术人员其实产品感觉应该挺强的。那假如说他产品感觉不强,那我们就应该去帮助他把产品需求这方面的能力给补上。

最后我觉得创业公司里的所有人都应该是多面手。不是说每一个人占一个坑就单独去完成那个事儿,我觉得这样的公司很难成就。因为创业公司每天遇到的困难特别的多,就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什么都得学,什么都得做。好的创业公司的优势就是调整方向调得特别快,对新的环境适应能力强。

那这对我们每个人、对组织的挑战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不能每个人固化到一个工作职责上,不能固化到某一个种类的工作上。我今天这个方面缺人了,必须其他人能给我补上。今天这个方向不需要了,我就去做其他的。这个是特别重要的一个能力。

我觉得假如说你今天去做一个创业公司的创始人也好,或者去加入一个创业公司也好,所有找的前十个或者前二十个人都应该是能够互换的。当然实在要说一些硬核的机构可能是很难互换,但是绝大多数都应该是这样的。需要做什么,我这个团队就去做什么。

年轻人肯吃苦嘛,反正新的东西都愿意做,都愿意去尝试。我们鼓励奇绩的创业者也都是这样做的。

Q2:我应该更多地去解决我的技术背景还是更深地去体会商业模式?

A:这个东西肯定是没有一刀切的方式的。我想用最简单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都不是。

商业说白了是什么呢?现在看到的很多商学类的东西啊,其实都只是纸上谈兵,落不到什么实处。看着觉得非常有道理,但是真正做到实际业务的时候,就会觉得其实也没对自己有什么帮助,最多就是晚上睡觉之前可能睡得更好。

但是有一些经典的书目还是可以看的,比如说我们奇绩之前有推荐过的那些书,或者是一些已经经过长时间验证是非常有效的一些东西,作为创业的一个基础,当然是应该吸收进去的,尤其是一些创业者写出来的东西,我觉得还是比较有时代价值的。

然后技术它本身的定义是什么呢?技术跟科学的差别又是什么呢?这个我其实建议每一位在座的同学都去思考一下。技术它本身就是为了需求去服务的,所以技术它是永远都离不开需求的,离开需求的技术它都是活不久的。

可以想一想,纵观人类的整个时间长轴,是不是历史上大多数的技术的涌现都是因为需求去驱动的?需求有的时候是市场,有的时候是其他的一些因素,甚至比如说世界大战,或者说发现新大陆。很多时候新的需求才带动技术的发展。假如说技术剥离了需求,那它是很难有比较强的生命力的。所以最终来说,其实跟创业也就是走到一块儿了。

那这个技术刚分享出来的话,你会怎么去应用它?

我可能会建议比如说拆成几个维度。它是不是到差不多能用的一个阶段?function 是很关键的。其次说能用了,它的 utility 是不是变化好大。utility,就是性能啊之类的,跟人类对它的一些感知有关。这块你可以看一下有没有什么重大的变化。然后最后一个永远是 pricing 。价格永远是人们在考虑是否采纳技术的时候会参照的一个其他因素。这三个其实都跟需求强烈相关,所以你在做技术的时候你也要关注需求。

我当初也是在做各种竞赛的嘛,所以我知道确实做竞赛时候的大多数同学后期都走学术路线了,以做教授为终极目标。但是我觉得创业其实更推崇的另一类年轻人,是能够兼顾这个技术和它的应用的年轻人。这样的话,你每次做科研或者想观察一些东西的时候,那你就会考虑它实际到底在哪落地?谁会用它?付多少钱?它的替代品都会是哪些?就会慢慢积累一些经验。

我觉得思路其实还是回到我刚刚的建议。如果真的想创业的话,做是唯一且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你开始创业的时候,你这样的思维就慢慢流起来了。但是一直在 lab 里面,说白了很多时候就还是在考虑我怎么样能发个 paper。

回到问题,商业方面的话,我觉得跟我们的大多数的从 0 到 1 的创业还是不太一样,据我观察,大多数创业还是上个时代的创业。上个时代的创业跟这个时代的创业说不定又脱节了。它交给你的那些东西,可能就像我之前说过的,我们对于一些熟悉的行业可能会 bias 很重,所以我们反而就会有一些不足。

商学的东西,基于我的观察,它也得做很扎实的研究。其中有可能很多都是十年之前的事,或者是二十年之前的事儿。二十年之前你想想大概是什么时代,那时候中国是什么样子?那个时候的 learning 有多少应该take away?有哪些是在今天这个时代不是很对的?所以还是自己平常要有一些独立的思考,但是多吸收一点东西当然是 OK 的。

Q3:创业越早开始越好还是有成熟的商业模式才开始?

A:确实我观察到说,有一些做技术的创业者他迫于生计,可能还是要有一个主要的工作,然后在自己的业余时间去做创业项目。确实也是今天的一些客观因素导致的吧。没办法,他们也就只能这样。但是我觉得很多市场上的投资机构慢慢地也没有那么介意短期的一些商业变现方面的回报。

所以我觉得假如说这个创业者,真的是非常想长时间做这个项目的话,我其实还是建议说,尽量的早一点跨出那一步。因为你在996工作之余再去做创业项目,跟你全职做这个项目会有两个不同。一个说你花的时间精力肯定可以更多,这个是不用质疑的。第二个说你在创业的时候,有的时候真的是只有在背水一战的时候,你才能把你真正的潜力激发出来。

今天我观察我们这个市场,可能需要进步的一个点是:假如说你今天创业失败了,那我们这个社会还能不能认可你这样的一个创业者?

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对创业的失败者,也不能说是失败吧,应该说是对创业没有成功的的创业者,我认为可能我们整个生态都得提高一些容忍度。不管是在社会的认可度上,还是比较物质的层面。

在美国如果一个技术创业者做得不好,然后最终去找工作,想要加入一个大公司,那他的创业背景是非常加分的。但是我理解,在国内可能因为当中有一些 gap 吧,然后现在这好像还不是一个主流认知,让创业者能很容易地被一个下家所接受。

Q4:年轻人(特别是25 岁以下的),做to B和to C各自的利弊?资本怎么看待年纪小的创业者在中国做To B的 SaaS?

A:年纪小,就像我刚刚分享的一样,年纪小做 to B 以我的观察来说可能有点难度。因为刚出学校的人去做 to B 销售,除非你自己是有高度相关的行业背景或者有一些资源,不然其实是挺难的。

但是我刚刚也提到了,从 C 到大 B 之间有一个 spectrum ,就是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它不是非黑即白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的项目它都不是从大 B 切入的,而是找中小 B 。我觉得这对很多的年轻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因为纯 C 端到了今天,可能你的机会就不太多了;纯大 B 的,年纪稍微小一点的年轻创业者他又不一定适合。除非你做到后面,然后你招了一些很有行业资历的人,帮你去做大 B 的销售。刚20岁时候,尤其是偏技术型的创业者,我个人觉得挺难的。

所以假如说你中间区域有的话,你说不定可以以这样一个小的用户群先养活自己。然后之后等你的资源丰富了,你再往两头做。一般可能往大 B 那边,客单价提高的话可能更容易做一点。然后慢慢把自己的销售团队搭建起来,找几个比你自己年纪大很多的、有行业背景的、能带资源的人,那你就可以开始做大公司了。或者你自己做了5年,那你自然而然也到了年纪比较成熟的阶段了,那就可以去做这个。这就是当中的一个利弊的简单的说法。

但是我想说,我观察到新一代的创业者他们往往有一些不同的思路。

我观察到最不同的思路是从我当时在广西创业的时候观察到的。新一代的创业者不是基于销售驱动,而是产品驱动。当然我不是说老一代的这个创业公司他们产品做得不好啊,我是想说新一代的创业公司更是以产品说话。

可能年轻人销售做得不好,但他们的产品可以。那我拼了命的把我的产品打磨好,这是我在我自己的这个小房间里就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不用天天出去在路上卖,我完全可以把这个产品做好。

我观察到一大批YC的创业者都是这样。一开始可能客单价不是那么高,但他就是产品好,然后慢慢产品有了口碑,自然而然就传播出来了。

。这个的销售成本实在太高,市场成本实在太高。为啥呢?就是因为这个东西它推不动啊。你想想,要是你的产品它做得很烂,那必然是一个推不动的东西。你要花很多很多的钱把一个很烂的东西硬塞给一个团队去使用,那你只能从上面着手,让上面拍板到下面执行。你要在马路上铺天盖地搞一堆广告,然后让老板拍板说这个东西好,要不我们就用这个。除非是这样拍下去,从上到下拍下去。

但大多数我观察到的YC甚至我们奇绩自己慢慢长出来的一些项目,就是产品做得好。就是从底向上去渗透,然后慢慢这个东西自然而然有一些口碑在那里传播。那可能市场营销的费用、销售的费用比起别人就少很多。但不是说你未来不能去做这个市场营销跟销售,只是说假如你的产品有一个很好的根基的话,你再添上那些东西,就会如虎添翼。

我们观察今天YC的很多上市的项目,它的销售成本其实是不低的,甚至可以说是很高。因为他的产品已经牛到了一定的程度,我这边只要多雇一个销售人员,他就能多给我带来三倍的回报。那我为什么不把我的销售团队扩得很大呢?

但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们都是把产品做得非常的扎实,靠产品自己去说话。用户用得好,用户用久了之后他自然就愿意去付钱。这条路我是非常建议年轻的创业者去尝试的,也是比较踏实、比较务实的一条路。

当你有了基本的用户群之后,你就可以慢慢活下来。活下来是特别重要的素质。To B 只要你能活下来,韧劲其实就特别强。它跟 C 端不太一样,C 端是有一个突变的。那你咔一下公司就没了,但To B不是。假如你的公司有营收的话,然后你的公司还能保证有一定的学习成长的速度,能有一定的韧劲的话,长期可以摸索很多很多的事情。

所以这条路其实是我们建议今天的年轻的创业者去创建的一条正道,也不用去跑很多很多风投去支持你,然后一定要在外面融资这样。我个人觉得,可能长期来看大部分最终成功的创业者走的都是这条路。

Q5:请问在天使轮融资进入之前,是活下来重要呢,还是短时间用尽一切方法自己跑出数据证明给资本看重要呢?(我是互联网赛道的创业者,前期基本没有收入,资金也有限,但是我又必须要走这条我未来看好的路)

A:我的建议就是活下来要比证明给资本看要重要的多得多。因为首先只要你能够活下来,那你在资本眼里的分量就完全不一样。

很多资本是喜欢不求资本的人。就是创业者你很需要资本的时候,他反而觉得是你是在舔他,他就不想要,觉得你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你很高冷的时候,资本反而觉得说 ok,maybe 这个项目有点东西,我是不是应该去把自己的姿态降低一点,去跟他多聊聊。这首先是第一点。

然后我觉得姿态是其次,活下来的话你自己的心态也不一样。假如说能活下来,也是有很多的时间和空间去等待很多的事情。

我们这两天也在做奇绩的以前的一些的项目的复盘。我自己观察到了一个之前都没有注意到的事,就是很多项目其实从成立到第一笔融资花了很久的时间,甚至两年三年都有。你也不知道下一个资本寒冬会多久,说不定下个资本寒冬长达四五年都有可能,那你就要做好这样的准备。

我觉得活下来甚至是从0到1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 YC 我们就会说,如果你能够靠你公司的营收支撑公司里的所有人每天都吃上泡面,那就算从0到1过程当中一个比较成功的里程碑了。

活下来之后,慢慢你就有时间和空间去做很多的复盘,包括你的产品后面下一步的迭代,你要朝什么方向去走,还有你准备跟谁去聊,去取得融资。

这就像打仗一样,你必须先保证自己活下来,然后再慢慢扩大自己的领地。寄希望于把数据掏出来给资本看,我觉得极大概率是成不了的。

为什么呢?你自己可以去点一点,今天真正投早期技术项目的还有多少?然后市场上在做创业的人又有多少?所以说这个概率其实蛮低的。然后你自己在拔苗助长的时候,跑数据的时候,你也不知道风投那边会怎么看这件事。有的风投可能会觉得你这个数据一开始就涨得不正常。因为他们这种数据看得很多,而且很多时候也有一些浮夸的现象。别人活下来的可以这么做,没活下来也可以这么做,甚至有可能大家都在这么做。那你拉那个数据对风投不一定有很多的效果。

还有就是这里面的随机的因素太多了。比如说风投他这一天跟老婆吵架了,心情不好,那跟你聊天也聊得不行。或者他正好这周去出价了,或者在今年的这个时候手头的资金正好用完了,那也不能说明你这个事儿做得不行。

所以说,数据只是对早期项目的判断的一个比较小的维度。说白了,大多数项目一开始还是看方向、看人的。数据只是当中验证自己眼光的一小部分。

所以,假如说我给大家一个建议的话,尤其是在未来几年,说不准市场环境好不好的情况下,绝对活下来是每个公司的第一要务。活下来之后才有机会,才有空间去做其他的事情。

Q6:如何平衡商业和科研的时间呢?如果商业和科研的时间之间的平衡不可协调,那么休学或者辍学是对的吗?实验室成果转化应该怎么样分配自己和导师等各方之间的利益?

A:很好的问题。如何平衡商业和科研的时间,我觉得得看说当前的重心是什么。

从两个角度上来看,一个是从市场切入的角度上来看你应该多花时间在哪。

首先我就觉得商业是个伪命题。我们先不说商业这个事,我就说科研和市场或者需求。这么说吧,大多数的时候,假如说技术甚至还没有产品化的时候,那你当然是优先考虑技术。

但是刚刚也说了,技术跟需求其实肯定是不能剥脱的,技术的话永远是需要对接着需求的。所以你在做科研的时候肯定是冲着会被卖的方向去做的。大多数时候你是应该知道它未来准备在哪使用,谁使用,怎么使用这个事对吗。所以你做科研的时候你就已经考虑需求了。

然后这个科研到底到什么样的阶段了呢?假设说它是到可以使用的阶段。那可以使用,你就可以开始慢慢考虑产品化。但是还没有到那个阶段的话,那当然你绝大多数时间都应该用去做科研,这个没有办法。因为你用都用不了,那你除了做科研,你也没有其他可去做的,你也没有办法去做商业化。最多可能就要些未来很远期的一些意向订单,因为它现在还落不到实处。

我觉得在功能还没有过及格线的时候,都可以。然后过了及格线的时候,那你就应该去找落地的场景了。大多数的时候,你就是去看谁能付更多的钱,那你就从那去切入。

你们看过去的技术的应用往往都是这样。哪里给的钱多,就从哪里切入。这很恰当,就像一个生命体系一样。食物在哪多,那生物就往哪跑。因为先占先得嘛,你不去占,反正有别人去占,那最后不 make sense 。

你跟着能源去走,那钱也是能源嘛,你就先去占领这些地方。然后慢慢地有一些市场的竞争者进来了。那你就考虑我们跟他们相比,我们的可替代性是怎么样的?哪里是我们的壁垒?那壁垒假如说确定了之后,那我就知道我应该在哪里去发力了。

这个壁垒是性能,价格,还是其他因素。把这个摸清楚了之后,我们就知道从所谓的商业上来看,我们应该在哪里去花时间。

我个人对于商业的理解无外乎就是壁垒。壁垒就是怎么样不让别人去进入我的领域,很多时候说的是怎么影响我的下游客户或者是用户,让他们在做决定的时候更多的是站在我这一边,说白了就是这样。我们今天可以看到很多的比如说网络效应,或者其他什么这类东西,说白了就是这样。所以假如说开始有一些竞争的时候,那我当然应该把时间花在竞争上。

所以具体还是要看你的这个企业和产品的阶段。

然后不可协调的时候,休学或辍学是对的吗?这得看你未来想做什么。

我刚刚也提到了,我们这个社会对所谓的失败的创业者不是很友好。其实也不能叫做失败嘛,因为你依然学到了很多东西。我觉得比那些在大公司或者在学校里要学到的东西多得多了。假如说你失败了之后能够很简单或者更简单,比待在公司的人更容易地去找到下家,那我觉得就会有很多人愿意去接受这个 risk 去创业去。

但现在问题是,我感觉像你辍学了之后是不是能回去或者学校会不会欢迎,这些都是影响因素。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整个社会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但我发现,好多学校好像现在其实都是允许的。

所以,最终假如说你的志向是去创业的话,那确实越早越好。总的来说就是越早越好,从实际的能力上来说也是越早越好。当然我自己也做研究,但是创业还是逼着你把技术跟需求去对上,就跨出了这一步。

我觉得创业也很难成功,就是你去坚持创业也很难成功。但我们今天的客观事实就是这个社会对创业还是有一点歧视的。我觉得有的社会安排上,对 title 也会更重视一些。所以有的时候你把那些 title 放上去,说不定会对你的创业有所帮助,所以这个也是一个综合的考虑。

然后最后是实验室成果的转化,如何分配与导师的利益关系。因为今天可能面向的都是学生,那我也就说得更直白一点。

大多数项目假如说导师不愿意去给你很多的空间的话,那这个创业大概率是成不了的。把这个话说得简单直接一点,导师不愿意跟很多人去分享利益的话,这个创业也是做不好的。

当然你作为学生,你也要给出该给的份额。在美国的话,假如说不是全职的话,该给教授的份额可能最多百分之三、百分之五这样。在国内我觉得可能教授是占大头的,当然我觉得这可能也是一些客观原因造成的。

对于创业,有些行业确实需要很多导师的资源。最终就是平衡导师创造多少价值,然后导师在这里面分多少东西。假如说他创造的价值比他分的东西多,那就是不 OK 的。你观察一下在你的赛道上,在你做的事上是不是这样的道理。比如说导师占50%,那说白了没有导师你这个事几率要降低一半,你考虑考虑是不是这样。

大多数的话,假如说我们去做 PMF 的话,我觉得不管多牛的人可能都占不到百分之五十,说实话 CEO 都占不到百分之五十。当然我们也要很务实地看今天我们的状态到底是什么样的,然后看一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平衡的问题。

Q7:就创业而言的话,请问如何看待在中美之间的选择问题?

A:我觉得得看你长期想在哪发展,这个都是很自然而然的。对我来说回国也挺自然的,因为我觉得我在国内看到了很多新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在国内可能对我来说成长来说会更快一点。在美国湾区的时候,我很多时候也能接受到一手的最前沿东西。

我觉得可能在我刚创业的时候,一五年之前,我觉得很多东西都是中国的创业者去硅谷去访问,他也是带着一种“调正”的这种心态。

但慢慢就会发现,因为国内的竞争也实在是很激烈。在这个竞争当中跑出来的一些东西,甚至国外的创业者都没有做过。

说白了就是老师跟学生的位置慢慢就会有些调整。甚至我发现很多发展中国家,他来国内学到东西说不定比去美国多。

但是我觉得假如说你是做技术的,那最好还是在技术方面沉淀得更扎实一些吧,尤其是做独立的东西,可以学以致用。

但是假设说你是做偏To C 的,偏产品项目的一些东西,尽早回国其实对你个人的成长来说也会更快一些。

总的来说就是你未来 30 年,你觉得你预期自己在哪的发展的速度可以更快,学到的东西更多,遇到的有意思的人也会更多。

所以我觉得对于每个人来说,情况都不是特别一样。对我来说的话,后来在夏湖我个人感觉稍微有点慢了,因为节奏本身跟硅谷不太一样了。然后国内有些新东西我觉得我后来有点脱节了,所以我自己也有些焦虑,担心慢慢就变成掉队的一个人。所以后来我才萌生了回国这样的一个想法。

当初也不知道做什么,我也不知道做什么,就有一些很朦胧的想法。但是后来也是想说虽然很麻烦,因为我觉得像留学生搬个家其实都挺费劲的,更不用说把东西搬回中国来。但是如果跨不出这一步,那你可能就时光飞逝,多少年就这么过去了。

然后你慢慢在那边有家庭或者什么了,就越来越不容易回国了。所以我当时想就,管他呢,先就迈出那一步,后来发现应该是一个比较正确的选择,这是就我个人而言的考虑,对于每个人来说,情况可能都不是特别一样。

Q8:应届生拿到了大厂的 offer ,想先工作为后面的创业积淀,但是不知道要注重哪些方面的积累。如何选择出来创业的时机?到什么样的级别程度才算有资格出来创业呢?如何才能创立创业团队呢?

A:我觉得首先对自己要有一点信心,就是创业者是永远不会觉得自己是没有资格去创业的。

因为创业这东西实在太苦了。所以,首先你可能要锻炼自己乐观的心态,再苦的事你也要能撑过去。总归觉得自己是能行,是可以上的,这是第一个点。没有乐观的心态的话,创业后面应该是会挺难的。

然后甚至我在想,很多创业者在创业时候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我当初有听到一些故事,有的创业者在创业的时候他自己的手都是抖的,跟他在大公司工作完全不一样。所以可能这方面先提高一下自己。

然后我觉得积累,其实我刚刚其实也提了,你需要去观察一个公司它是怎么样做产品,怎么样去做组织运营的。因为说白了,这些“大学”,就是字节,腾讯、阿里这些“大学”,能够培养你很多的实战的经验。尤其是像你去做算法做研发,实战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视野,不能把自己当做一个大环节当中的小小螺丝钉。即使是做自己的那一块的小任务,你也要尽量去跟别的环节的员工去做交流。比如说你是怎么样做的?你的工作大概是什么样的情况?你有哪些坑?你遇到过哪些困难?这些说不定就是你明天的创业项目。

你把这个环节上每一个部分都拆出去,了解一下工作是怎么样的,他在做什么,有什么问题,他在产生什么样的价值,他平常的工作链是怎么样的,假如说你去替代他、你会怎么样去做他的事,这些是比较关键的。

因为你自己的视角在大公司里比较有限,所以你尽量要去把自己的视角给拓宽,了解端到端是怎么样做的,不然创业还是有点困难。创业一开始都是自己得干到难过,甚至我刚刚说自己不喜欢那么多的事也得做,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也得做,一开始不得不做事。所以就多要学习了解其他人是怎么样工作的,然后学习团队是怎么样运行的。大厂可能代表了业界的比较好的一个团队管理的方式。还有他们自己管理的一些 my set ,就是他们平常管理会使用的一些工具,像这种东西你也要积累一下。

最后创业了你就知道,假如说我在这个赛道上做端到端,我需要哪几种人?我从哪去找?然后我们大家凑在一起怎么样做决策?怎么样互动?然后说大一点怎么样去管理它?我觉得这些是在大厂的话可以学到的东西。

但是你自己去勇敢的跨越创业的这一步,即使你没有这些东西,你也可以是去积累的。只要你不去踩特别大的坑,这些东西都是自己慢慢能够去学会的。

我不觉得一定要达到某种程度或者级别才算有资格去创业。我觉得大家在大厂里或者大学里做的,除了我刚刚说的就是学习认知这个事儿,可能另外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怎么样把你的社交面给拓展得稍微广一点。最终大学就是让你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做事。不光是能力上,可能性格上你也得喜欢,能够跟他长期共事,这个还是挺关键的。

所以一方面是学习提高,我觉得要把自己的动手能力提上去。实践能力算是要提高的的绝大部分。因为你在创业公司里,你不能说作为一个老板,你把很多事交给别人去做,自己也得上场。自己不上场或者没有能力上场,你也就不知道别人做怎么样。

然后第二个就是把能够舒服的攒到一个团队,至少朋友能够找到。可以是自己办公室里,或者可能其他地方,去其他大厂里去看看有没有兴趣爱好的一样的。然后说不定就是你攒局,或者是别人攒局就创业去了。

Q9:对于没有长时间共事经历但能力很互补的合伙人,除了股权分配之外,还有别的隐形的关键点需要注意吗?

A:看你们吵架之后还能不能和好。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因为创业最难的时候就是在低谷的时候。假如说那个时候,你在低谷还没有增长,没有用户需求,没有收入的话,钱又快花完的时候,就会开始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说当初你说的这个不对,我说了要怎么走;你说要这样子,但我当初怎么说。所以这个时候假如说你撑不住了,那这个创业公司就说白了就结束了。

所以优质的团队即使说在钱不够的时候,大家冲着一个未来的愿景,或者说就冲着友情,我们还能继续做下去。这个我觉得是给一个创业项目大大加分的。因为有的创业项目说白了,它融了钱之后可能也花得很快,可能没到一年就结束了。但是假如说你这个公司的几个小朋友,大家韧劲很强。即使没钱,我们也愿意哥几个一起做一做。实在不济我们几个人一起出去找一个下家。我们把自己的能力在创业这个工作当中锻炼起来,总是有人要的,你们需要有这样的信心。把能力锻炼起来总是会有人要的,再不济我们去奇绩做个实习生,或者是加入我们做个ER。我觉得这个东西都是可以考虑的。

回到问题,假如说你这个团队即使在吵了很久之后也还是能够共事,能够信任对方。那我觉得那这就超越了很多平常的团队。很多事儿是在你这个创业的往上走的时候不会凸显出来的问题,在往下走的时候往往都会凸显出来。

但是问题就是说,你也不知道我走了下坡之后我还有没有机会走上坡。虽然说我现在很不济,但是说不定我们一起是能做出这件事的。

其他公司也有一些简单的判断方式,我也跟大家稍微提一下。比如说周六,你在办公,那假如说这个人也在办公室里,你愿不愿意去办公室里跟他一起工作?这也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拓展方式。你可以自己想想。

最终回到问题的话,就是看看自己在低谷的时候能不能继续和合伙人往下走下去。

Q10:我感觉学校的课可能会低效或脱离实践。请问您认为大学生在课堂外有什么快速学习的途径?如何快速积累实用且有深度的技术并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A:我觉得这两个问题都挺好的。第一个问题是在课堂外有什么快速学习的途径。我不知道是指是学创业还是学什么其他的东西。

我个人感觉,假如是创业的话,就像我前面也说了,创业最好的途径就是创业,就是自己去做。不管你是自己跟其他同学去攒一个小局,还是自己开始写点东西。我觉得很多东西你不去摸索你就永远都不知道。技术上你不去摸索你就永远不会做。你创业的时候,如果你不是真正踏出那一步,你也永远不会知道创业到底是怎样的事儿。

当然你可以去参加很多的创业课程,但大家只是说来说去,那搞得跟咨询公司一样了。最终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但如果你最后能放到市场上去检验一下,那还是不一样的,会有一个真实的信号感。可如果你不走出这一步,那就完全不一样。

假如说你问的是 general 有什么快速学习的途径。之前有一个大咖来奇绩分享过他是怎么学习的,他发现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读书。大家可能小时候读了一些书,然后到大学可能就只学了一些课程上的东西,其他都没读。尤其是到社会上开始工作了之后,书就读得更少了。

我觉得读书还是很重要的,要保证自己有一个足够的学习速率,具体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速度来。

其次,很多东西要把它整理到文字上,往比在口头上交流的效率要高。你能总结到文字上的东西,你去看文字就行,就不用去跟别人对话了。

所以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读书。但是可能很多人就慢慢把读书这个事都忘了,尤其是年纪大了之后。

然后再下面一层,你可以跟这个方向比较前沿的人去交流一下。但是我觉得刚进入社会的人,可能资源不是那么多,没有跟位置比较高的一些人去做交流的机会。

但是往往我觉得像比较务实的一些问题,比如像我们自己去做一些创业的方向,或者是做产品的一些功能,或者考虑一些决策的时候,我们是可以去找其他的创业者去聊。很多事情他们也都是经历过的,也都是自己做过的,也都是有过信号,有过反馈的。所以说更实用一些的角度的话,你也可以去找一些真正做过这些事的人去聊。

我觉得假如说有个社区的话,其实奇绩的社区是挺有帮助的。最大的作用我觉得可能也就在这儿。比如说你想了解一个新的行业,了解一个新的方向 ;或者你在做一个可能别人做过的决策;或者遇到同样一个问题,遇到一个坑怎么爬上去的时候,你就可以在奇绩社区去找一些类似的人去聊聊。我觉得在今天这个时代,你不可能找不到。假如说你自己有人脉的话就去用人脉,没有人脉的话就是靠你在的一个社区。

关于如何快速积累实用并且有深度的技术,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我个人觉得,今天我观察到的国内比较好的大学出去的留美学生其实理论基础都是挺强的,因为我当时上的一些课是跟国内过去的硕士博士一起上的,所以我感觉大家的理论其实都是很强的。

那大家缺的,其实不是理论了,缺的是实战。因为在能力上,很多很优秀的理工科的学生能够在他所在的那个课程体系里做到非常好,可能是课堂的前百分之多少或者到一个分数以上。

所以,我觉得理论至少在大学阶段大家其实做得很好了。能出去留学的我觉得都不会差。但差的就是自己真正能够实战做东西的一个能力,我观察到可能是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所以我一直鼓励,假如说还在上大学或者读研,又或者刚踏上社会的人,还是要自己去做东西。你去做了东西之后,你才知道你自己欠缺在哪里。

光有理论没有实践的话,你可能可以去当教授,去读博士,去写paper。但是假说你想要去创业的话,理论和实战,我觉得可能尤其缺的是实战能力。我们理论可能有很多人是走在前面的,但是理论跟实战永远是相辅相成的。工程其实都是实战,你没有实战,你没有东西去支撑,你有理论之后可能也前进不到哪去。

但是相反,可能说你实战能力很强,但是缺理论,那当然也不行啦。但是我感觉要补理论的地方很多,然后你也不是说你什么地方都去学。说白了,很多我上大学的时候学得很好的东西,到现在也都忘了差不多了。

但是问题就是说,学习这些想达成的目的是希望你大学毕业了工作了之后,你想要把这个东西捡回来,还是很容易捡的。或者你有一些新的东西要去学习的话,基本上能触类旁通。当初你可能印象不是特别深的。但把一些你已经理解过的东西捡起来,再重新去学习新的东西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大学应该要达到这样的目的。

然后我想说,你在学理论的时候还是要根据你的需求来。我觉得踏入社会之后,最好的老师还是兴趣。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你是会学进去的,不感兴趣的东西填到你嘴里,塞到你嘴里都不一定记得住。就算你记住了,你也消化不了。

所以你必须要对某些领域真正发自内心感兴趣。要不就是创业,要不就是理论方面,你真的很喜欢很前沿的东西。不然你跨上社会之后,天天就是老板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你也提高不了什么。

在确定兴趣之后,你把那个行业最新的东西,最有意思的东西慢慢学下去,那你的知识体系就逐渐建立起来了。我希望大家最终都能建立起来自己的一个学习的底层能力。

学习可能分两方面。一方面学习上的一些系统化的方法论,这是偏理论的层面;然后另外一个层面就是情感层面,你必须要找到自己长期的兴趣爱好。没有兴趣爱好,我觉得这个人可能真的就是走不远。

假如说你每天只做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话,那很可能你的职业成长的路径非常有局限性,不管你喜欢的是什么样的工作类型。有的喜欢跟人交流的,那可能偏销售的;有的喜欢可能就是想东西的,那就偏理论一些;或者你对 比如说量子力学非常感兴趣,或者我对什么人工智能当中的某些东西比较感兴趣,那我就自己会花时间去读那些东西。

但是没有兴趣的话那就是填鸭式的学习,结束之后就有点危险,所以自己可能要把这个提到一个比较高的一个优先级上。

Q11:可以做哪些事情为创业做铺垫呢?(在大三阶段,对创业坚定。虽然理工科背景,但是对科研不是很感兴趣)

A:做铺垫就是两件事,我刚刚也说了。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其实这几件事我今天可能提得比较多了。兴趣爱好是比较长期的,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自己就可以慢慢在里面琢磨。

第一个就是看重点跟问题。有没有什么东西就是现在市场上还没有人做过的,但我自己确实就觉得真的好烦,有没人帮我解决一下就好了。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找同学,看有没有人愿意一起跟我创业的。大多数人的说不是还是想去考研,去大公司,但是说不定有一些人还是愿意去创业的,那我们就把这个团队组起来。

把这两个事都做好了,那你就可以踩过第一步了。第一步特别关键。第一步踩不出去,你永远不知道创业是什么样的。创业的课,创业的新闻看得再多也没有用,自己踩过去第一步,知道产品开始怎么做,我创业应该怎么做。

踩出来之后,你年纪轻的时候踩坑没关系,就是不要踩特别大的坑,或者说犯特别大的问题。踩些小坑其实对你的未来还是挺有帮助的。

Q12:想问一下在校期间要如何培养对一个行业长远的眼界?(目前我对合成生物学十分感兴趣,有很多交叉学科运用在其中,我对此激动但也迷茫,要如何了解哪些赛道已经到了浪尖,哪些还是未来的时机呢?)

A:我看到这里提到了合成生物学,还有交叉学科,我觉得非常好啊。你去聊聊看嘛,看看市面上现在前沿的公司他都在做什么。你们也会有各类的比赛,或者有不同的学术会议,或者创业论坛,都可以关注一下,看一下大家都在做什么。

长期的眼界就是你自己要有对未来的笃定,我可以开始下注未来是长什么样。我自己可以看到一个未来,说不定别人可能不同意,但这个未来在我这里是觉得好像蛮确定的。那我就把这个未来做出来。其实你自己想想,有的时候还是有点这种感觉的。我自己在想,我创业的时候有的时候,这个心态不是特别好。但是往往有的时候有些事我就特别笃定它是会发生的。那我就去看看怎么样去实现这个东西,路径是怎么样。

然后假如说你有这个感觉了之后,你就开始读更多的东西,说不定很多你想的事情别人都想过了,你就不用再去想了。说不定别人想得比你还好。那你就先去学别人是怎么样弄的。

不管是在学术上也好,在技术上也好,还是在创业的方向上也好,你都先看一遍,然后不断看,看到我觉得这个人有些地方说得不对,然后我有些思路好像业界也没有人有类似的想法,那我觉得就是特别好的一件事儿。

这个眼界我觉得不急在一时培养,有的人甚至在创业当中才慢慢地形成这样一些体系,但缺少这个东西不影响你开始动手做一些事儿。

Q13:对于一个没有在什么具体的领域有强烈兴趣,或者说对什么领域都很感兴趣的人来说,是否适合创业呢?适合的话,如何找到创业方向?不适合的话,是否适合做投资行业?

A:这样是适合创业的。但是说白了我觉得这有一点伪命题。

因为有些人看起来他在很多领域都很强,你看一些历史上的很知名的科学家,比如说达芬奇,他的各个领域都很强。然后他的兴趣爱好也很广泛,但他最突出的那几块还是比其他要强很多。

所以你找到自己的不管是兴趣爱好或者能力的强处也好。其实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很简单的方法的。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我发现我在做这个事情做了一段时间之后,还是不是依然有兴趣坚持。

即使你今天很喜欢打游戏,我要让你去做一个游戏的话,说不定你做了两年之后自己也会吐了。你的兴趣爱好跟你长期要做的事不一定会有那么协调。你很喜欢去拍照,我让你天天去当这个全职摄影师拍两年试试,说不定你这个兴趣爱好也没有了。

所以这个东西,对你来说一定要是一个特别长期的驱动才行。所以说很简单,你到一个大公司去,你很喜欢做这个岗位,你做个一两年试试看,是不是跟你当初想象的一样的?一个创业方向你做两年试试看,是不是跟你长期方向一样?

最终的话,你的这个兴趣必须是特别底层的,是符合你这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一些事儿,这才走得远,而不是一些很表面上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相对来说,即使是能力,即使像我信心很爆棚的一些事,你去世界上找总归会有比你做得好的人。我到 Standford 很快就意识到,在每一个方向上都会有一些人比你聪明,比你操作做得好。这个你甚至都不需要到很外层去找,说不定在你的城市里就能找到比你做得好的。你创业做得好,也许只是你的团队给你搭得好,或者你当初的 timing 踩对了,或者就是简单的说是你的运气,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比你厉害的人多太多了。

我很早就预知道这个事实,但是对自己也同样有信心。他们可以做得到,我也同样可以做得到。我花些时间,我照样可以做到。比我笨的或者比我聪明的,说不定他要花跟我同样时间才能跟我做的一样好。

所以年轻的时候要摆正心态,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但是你自己需要去钻研的那个事,你花一些功夫,你也知道你可以做得跟别人一样好,这个是可以预期的。

所以就创业角度来说,兴趣能力长项自己还是早一些发掘会比较好。等创业做了一两年再发掘,那可能稍微有点晚,对你的投资人也不是特别负责。但是很多很多人像我也犯过类似的错误。

Q:第一次创业的经历是怎样的?

A:我在上大学之前就做了一些 research,然后我发现其实有两条路摆在我面前。一条是走比较学术的路线,然后另外一条就是走创业。

08 年的时候,说实话整体经济也不是很好,可以说是美国经济的绝对低谷。然后在我上大学之前看了乔布斯的一个演讲,可能在座很多的同学也都有印象。Stay hungry,Stay Foolish.那个时候正好是他给斯坦福05届的毕业生做的演讲,看得我热血沸腾,觉得说不创业怎么行呢。尽管当时整体的经济大环境不是很好,但校园里整体的创业氛围还是比较积极向上的。可能还是因为学生跟社会确实存在着脱节。然后当时正好是iPhone新的政策出来,可以在苹果生态上做一些第三方的应用。所以在那个暑假里,我在做科研的同时,也做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小项目。

当时我的感觉就是手机这个东西真的很神奇,可以有非常多Magical的技术的可能性,然后在那上面可以做很多很多不同的事情。我那个时候就隐隐感觉这些和过去我做过的一些事情都很不一样,所以就自己开始做一些事。

但Anyway,这个跟我创业还离得稍微有点远。我是后来发现我做科研做久了之后有点坐不住了,我就跟我导师说了。然后我导师正好他自己也在创业,他之前也有一直拉我做一些别的事情。我跟他说我不想继续做科研,因为我觉得坐在这里有点枯燥,每天就是坐在这儿调参数,所以觉得不是很有意思。后来我跟他说我想创业。他就跟我说 OK啊,正好他那边有个实验室的项目。然后刚好是有另一个学生也表达这个意愿,他说那要不你们两个凑个团队冲进去。

我当时一看那个项目就觉得非常的棒,是一个关于计算机视觉的项目。后来才知道说,很多创业项目你不能只看他的demo。因为demo永远是亮点的集合,所以看起来就特别的耀眼。但你实际上去操作一下,你就会觉得这都是什么玩意儿。反正就是demo很亮眼,然后我也觉得我可以去做这个创业,之后我跟那个同学组了一个队。然后我们就一起鼓弄了大概六个月。说白了就是创业的热情很高涨,自己很明显的有想做创业的事儿。

这里有个 lesson 想跟大家分享,有的时候像这种东西可能还是要稍微再考虑清楚一点。我觉得大多数创业的人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有过高的预判。因为一般愿意自己去创业的人都是自信心特别强的,然后也比较乐观,不然他不会去走创业这条路。

但是慢慢地,社会会给你非常多的阻挡,然后让你认识到这个事情其实不是这么简单的。当时反正就这样做了大概一两年。然后慢慢发现那个事情的确不是很适合我。一个是因为在那个时候确实有的技术还没有到那个高度。假设说 100 分是满分的话,我们努努力做到七八十分了。但是你跟我说这个东西要提高到可能 90分,甚至95分,那我觉得这就超过了我的能力范围了。所以技术上首先很困难。第二个,太年轻的人去做To B的事情我觉得也不太合适。我们那个APP的最后的应用是在海报上,所以要谈很多的平台。这个事情对于大三大四的我来说,确实不太合适,也不太行。天天去纽约洛杉矶聊那种东西对我们来说就是很无聊。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当时没摸到做这些的方法。

总而言之就是那个创业最后不是很成功,所以我们后来转型了。转型的时间大概是12年,那个时候手机刚刚起来,就感觉什么都能做。那个时候就是感觉机会非常多,然后反正我们也不愁饭吃,最差最差就是公司做得不行,然后去找个技术工作。这个说实话也挺容易的。

所以说我们就继续转型然后做下去了,第二个方向其实也挺有意思的。最近我们看到的一篇写YC的文章当中就有包含我们创业的第二个方向。给别人送洗衣服就是我们的第二次创业方向。因为 O2O 在那个时候很流行嘛,然后很多人都在做送餐,也有人在做打扫卫生,我们做的是 laundry delivery,就是送洗衣服这样的事情。反正一开头我们大概做的就是这几个事情。

Q:人生当中受到的最大的打击是什么?是在什么时候?又是怎样走出来的?

A:最大的打击很多啦,这个不要太多了。我就说说跟我创业相关的吧。

创业的人你可能很快就可以体会到,创业就像是坐过山车的过程,高的地方很嗨的,低的地方会low到你觉得要下气。

高的时候就是很风光,周围的同学也都觉得你已经走上人生巅峰了,还融到了什么什么人的钱,就好像你创业已经成功了一样,慢慢你自己也会开始有些错觉。其实当年我身边的明星创业者很多很多,比如说什么把钱倒满一个浴缸在里面泡着的,anyway 就是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事情都有。然后大家都会觉得 OK,原来创业还挺简单的,就是这样。就好像你进了YC你就成功了一样,好像你拿到了A16Z的钱就成了天之骄子一样。

但实际上怎么说,基本上拿钱是一个高点,融资是一个高点的话,再过一年之后可能就开始是最低点。你发现就是,好像这个东西没人要。即使我拿到了风投,但我拿不到用户的钱,这个就慢慢开始有一点慌了。然后你自己打一下算盘,我这笔融到的钱大概还能活多久。

可能过了一年你还不是很紧张,到第二年的时候你就基本上不太想去参加同学聚会。第一年的话,就这个勖文好厉害。我身边同学也有一些其他创业的,就这种哇好牛,勇敢的跨出了第一步,然后各种走得很顺。但其实真的不是那样。外行人也不知道最关键的还是得到PMF。你假如说有了用户的喜欢,那可能你自己就可以骄傲了。

但关键是绝大多数的创业者是走不到那步的,就可能 PMF 我觉得至少要枪掉大概百分之八九十的团队,在 YC 里面可能低一点。但是我觉得至少也有一半以上是走不到 PMF 就会死掉的。

然后慢慢慢慢你就开始报喜不报忧了。有些事儿你也不能跟爸妈说,你只能跟爸妈说,哎我这个创业做得很好。因为爸妈也不希望我辍学,好不容易上了一个不错的学校,为了创业连学都不上完。

当然最后我只把本科念完了,但是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啦。就是说你可能跟一些亲朋好友都会说一些很好的故事,但是你自己实际上知道你的公司就是一坨屎,这个太正常了。今天在奇绩里面我都是会提前给他们打好预防针的,绝大多数最后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

所以你要做好几件事。一个是你自己的身心要保持健康。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睡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个是你工作的时间太晚了之后很兴奋然后睡不着。我后来发现 10 点之后就不能再编程了,10 点之后还再编程那你真的很难睡着。或者你跟团队吵架了也很难睡着。吵架在创业团队里经常发生,跟你做得好不好没有关系。可能做得好的时候吵得稍微少一点,不好的时候就吵得尤其多。每个团队都会遇到问题。所以像那种阶段其实是很难受的。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有失眠的状况,就是特别难受的一个状态,然后你第二天还要继续做同样的事情。但是我觉得 overall ,站在另外一个立场啊,这些东西其实还好吧。

最困难的我觉得也就是我Thanksgiving,因为我们当时做了一个O2O项目,我自己开车去给别人送洗衣服,然后有的洗衣店老板会骂我;还有有的因为要送到大楼里,然后别人怀疑我怎么偷偷摸摸遛进别人大楼里。我觉得就像是今天奇绩的小同学去招生可能遇到的类似情况吧。

然后你也看到整个社会大概是什么情况,毕竟你不能老是活在这个bubble里面,我觉得对我来说也挺有意思的。就刚刚说的这些算是我比较兴奋的了。Overall我觉得,我还是比较幸运的一个人吧。然后我觉得要保持身心健康。我们建议还是要多运动,我反正那时候运动多了,确实感受会好一些。

然后平常多跟其他创业者们聊,你就知道这个大家都其实都差不多。做得好的做得差的最终都蛮焦虑的。所以那个时候跟亲朋好友不能说的事,你可以跟其他YC founder说,我觉得大致就是这样。

《第四章 创业机遇的发现与把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创业机遇的发现与把握(37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第四章 创业机遇的发现与把握【内容摘要】 大学生创业机遇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变化、科技发展、集中盯住某些顾客的需求以及随机型。本章从创业机遇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出发,着重于探究创业机遇的来源、大学生创业机遇的八种方式,引发机遇的特征及表现,掌握创业市场结构变化以及创业者共同特征。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大学生知道如何去寻找与发现机遇并把握机遇【学习目标】1、了解好的创业机遇所具备的四个特征。2、概述创业机遇的来源。3、掌握大学生创业机遇的八种方式。4、了解创业市场结构变化并进行分析。5、了解当今社会创造价值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6、结合实际,分析以知识为创业机遇的创业者的共同特征。7、重点要掌握创业

2、机遇的特征并学会如何去把握它。【关键词】机遇 来源 行业市场结构 知识经济时代创业是一项创造人生,改变命运的活动,是否能够把握机遇对于创业者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机遇如同催化剂,没有机遇的催化作用,事情多半难以成功。当创业者具备创业的基本条件时,只要有市场需求的地方,就存在机会。创业者只有及时、准确地认识并把握住机遇,才能在创业的过程中赢得事业的成功。精品.一、大学生创业要善于发现机遇西方伦理学家爱尔维修说过,“环境是人创造的,但反过来它又可以改变人。”作为创业者,既要发现与认识现实环境所存在的机遇,又要能够适时利用现有环境抓住发展的机遇。现实中存在诸多机遇,只有把握机遇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3、要怎样才能把握机遇呢?首先创业者要学会发现与认识机遇。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机遇产生于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之中,我们往往缺乏发现机遇的能力。21世纪创业的作者杰夫里A第莫斯教授指出,好的创业机会具备以下四个特征:1、它很能吸引顾客;2、它能在你将面临的商业环境中行得通;3、它必须在机会之窗存在的期间被实施;4、你必须有资源(人、财、物)和技能才能创业。文学大师巴尔扎克说:“机遇女神总披着神秘的面纱,难以让人看到她的真面目。” 可是它确确实实就在我们身边。机遇的特征需要创业者积极主动去发现和把握它,发现与挖掘机遇进行创业其实是一种具有特色的艺术。在现今这

4、样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社会竞争是极其残酷的,这就给创业者在带来诸多创业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竞争与挑战。如果你能够率先比其他人发现这一机遇,并能够及时地把握这种机遇,这就将有效增加创业的成功几率。正是由于不同的人对于机遇的认识和把握各不相同,才造成了不同的结局:愚者抛弃机遇,弱者错过机遇,强者抓住机遇,勇者抢占机遇,智者创造机遇。由此,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精品.要想发现和创造机遇就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要做有心人。发现和把握创业机会不是一件易事,要在平时养成良好的市场调研习惯,要多看多听多思考,以此来广泛获取更加全面的信息,并从他人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有益的东西服务于自己的创业。以

5、下我们可以看看成功创业的大学生是怎么发现和把握创业机遇的: 【案例一】 在校大学生做家教发现商机选模特组建公司北师大珠海分校物流学院05级学生王帅,是靠当家教时发现的商机成就今天的事业,当大部分同学奔波于各种招聘会时,他稳稳地当着模特公司的老板。 上大一时,王帅就通过中介兼着几份家教,月收入2000元。几个学生家长与王帅聊天时,都提到他们的苦恼:请到的模特素质低。这个信息被王帅收集到自己的脑库。大二的课程快结束时,王帅决定组织一个大学生模特队,他在校内网上发帖,一下有四十多人报名,王帅筛选了二十四人。这年的十月底,江门有个摩托车工业展,对模特有需求。他联系了广州一家广告公司,带去了十八名大学生

6、模特。对方显然已经有了签约模特,只是把王帅的队伍作为“备份”,所以只要了一人。展会上,王帅唯一进场的模特以其学生的清纯气质吸引了众多眼球,其任劳任怨的职业精神也令客户满意,成为客户主推的模特。 精品.王帅(前)和他的模特队王帅后来说:“那次我没挣到钱,还贴了模特的路费。因为协议没有签好,对方一些口头承诺没有兑现。可是通过这事我长了经验,也明白了这行当里的许多事,懂得如何与人交往。虽然对方没有兑现给我的承诺,但我仍然兑现给了模特,这让我与模特们有了很铁的关系。做生意人缘很重要。”王帅的模特队很快扩大到八十多人,北理工珠海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都有学生加入他的队伍。几天后,在澳门格兰披治汽车大赛上

7、,王帅的模特成为新葡京的赛车女郎。 广州国际车展王帅从黄牛党手上买了三张票进场,一个个展位找,看哪个展位没模特,终于找到了客户。他们的一对双胞胎模特在整个车展中新浪网点击率第三,商家很高兴,特意请王帅和模特吃饭。在珠澳商圈,许多老板欣赏王帅与他交上了朋友,甚至成了铁哥们,为王帅的事业打开了一扇大门。天上不会掉馅饼,机会之门总是为有准备的人开的,及时把握机会是关键。王帅成功就是因为他在平时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并抓住了身边的机遇,并通过自己的执着和努力组建了符合市场需要的模特公司,从而最终取得了成功。二、大学生创业的机遇来源依据一项针对两百名杰出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的研究,发现创业机遇的主要来

8、源有四个方面:精品.1、变化就是机会。变化可以包括:(1)产业结构的变化;(2)科技进步;(3)通信革新;(4)政府放松管制;(5)经济信息化、服务化;(6)价值观与生活形态化;(7)人口结构变化。以人口因素变化为例,可以举出以下一些机会: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障用品;为独生子女服务的业务项目;为年轻女性和上班女性提供的用品;为家庭提供文化娱乐用品。这些变化的因素,会给各行各业带来良机,人们透过这些变化,就会发现新的前景。2、科技发展就是创业机遇。开发高科技领域是时下热门的课题,例如美国近年来设立的风险性公司中电脑占25%、医疗和遗传基因占16%,半导体、电子零件占13%、通信占9%。不仅高科技领

9、域,一些低科技领域,如在运输、金融、保健、饮食、流通这些所谓的“低科技领域”也有机会,关键在于开发。另外,一些追随新趋势潮流的领域,如电子商务与国际网络也存在巨大的创新机遇。3、集中盯住某些顾客的需要就会有机会。机会不能从全部顾客身上去找,因为共同需要容易认识,而实际上每个人的需求都是有差异的,如果我们时常关注某些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就会从中发现某些机会。因此,在寻找机会时,要擅于将顾客分类,如政府职员、菜农、大学讲师、杂志编辑、小学生、单身女性、退休职工等,认真研究各类人士的需求特点,机会自现。例如,双职工家庭,没有时间照顾小孩,于是有了家庭托儿所;没有时间买菜,就产生了送菜公司。又如,随着

10、生活水平的提高,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了,就可以开家“宠物裁衣店”、“宠物医院”等,这些都是从顾客需要寻找机会的例子。4、随机型。机缘凑巧,偶有天得,即随机发现的好创意和想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投资创业只要把握住了每个稍纵即逝的投资创业机会,就等于精品.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三、大学生把握创业机遇的几种方式(一)发现与创造需求在市场经济中有很多创业机会,关键看你如何发现与把握出现的机会,这就需要创业者能够有常人所没有的捕捉商机的智慧和眼光。美国作家加里胡佛20世纪60年代提出“发现需求并且去满足它” 的经典理论,说明只要有市场需求的地方,就不可避免存在机会。 【案例】把梳子卖给和尚某公司创业之

11、初,为了选拔真正有效能的人才,要求每位应聘者必须经过一道测试:以比赛的方式推销100把奇妙聪明梳,并且把它们卖给一个特别指定的人群-和尚。 几乎所有的人都表示怀疑:把梳子卖给和尚?这怎么可能呢?搞错没有?许多人都打了退堂鼓,但还是有甲、乙、丙三个人勇敢地接受了挑战。一个星期的期限到了,三人回公司汇报各自销售成果,甲先生仅卖出一把,乙先生卖出10把,丙先生居然卖出了1000把。面对同样的条件,为什么结果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公司请他们谈谈各自的销售经过。 甲先生说,他跑了三座寺院,受到了无数次和尚的臭骂和追打,但仍然不屈不挠,终于感动了一个小和尚,买了一把梳子。 乙先生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

12、大,把前来进香的善男信女的头发都吹乱了。乙先生找到住持,说:“蓬头垢面对佛是不敬的,应在每座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头。”住持认为有理。那庙共有10座香案,于是买下10把梳子。 精品. 丙先生来到一座颇富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对方丈说:“凡来进香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回赠,保佑平安吉祥,鼓励多行善事。我有一批梳子,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字,然后作为赠品。”方丈听罢大喜,立刻买下1000把梳子。 更令人振奋的是,丙先生的“积善梳”一出,一传十,十传百,朝拜者更多,香火更旺。于是,方丈再次向丙先生订货。这样,丙先生不但一次卖出1000把梳子,而且获得长期订货。 公司认为,三个

13、应考者代表着营销工作中三种类型的人员,各有特点。甲先生是一位执著型推销人员,有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真诚感人的优点;乙先生具有善于观察事物和推理判断的能力,能够大胆设想、因势利导地实现销售;丙先生呢,他通过对目标人群的分析研究,大胆创意,有效策划,发现和创造了这种需要,开发了一种新的市场需求。由于丙先生过人的智慧,公司决定聘请他为市场部主管。 上面这个故事,对于从事创业的大学生有没有启发呢?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下,为什么却有着不同的营销结果?在创业的过程中,创业者要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勇于创新,也许就会发现一些令人想不到的机会,创造适合市场需要的新的需求。成功要有一颗发现机遇的慧眼

14、,还要有一颗富有创造力的心。(二)从意料之外捕捉创新商机有一些人将创业点子的产生,归缘于机缘凑巧,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不过,研究创意的专家以为,创意只是冰山上的一角,没有平日的用心耕耘,机缘也不会如此的凑巧。无数的人看到苹果落地,但却只有牛顿能产生地心引力的联想。所谓的机缘凑巧或第六感的直觉,主要还是因为创业者在平日培养出精品.的侦测环境变化的敏锐观察力,因此,能够先知先觉形成创意构想。例如,在旧金山淘金热形成之际,无以计数的贫穷人满怀着美丽憧憬奔向金山,李维公司创办人却机缘巧合地看到了“供应坚固耐用的帆布”这个商机。于是,他立即展开以帆布为布料制成牛仔裤的生产事业,把产品卖给上述众多淘金

15、客,从而成为日后创业的美谈。在一些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事迹中,不乏这种看似偶然,其实有着必然因素的案例。【案例】90后大学生创业故事剪纸一年掘金30万提起剪纸,不少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灯下银剪如飞的白发老太的形象。但谁也难想到,这种传承着中华文化精粹的古老民间艺术,竟然会和一个年仅20岁的女大学生联系在一起。这个女学生发明的磁性剪纸,不仅屡获金奖,还在其刚刚创业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掘得了高达30万元的人生第一桶金。纯属偶然的专利发明提起磁性剪纸的发明过程,王子月笑着说:“纯属偶然”或“意料之外”。山西各地的剪纸文化源远流长。在王子月的童年记忆里,逢年过节,很多老人都会用一把剪刀、几张彩纸,瞬间剪出五彩

16、斑斓的窗花,看到大人们两三分钟就能剪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小子月感觉太神奇了。因为镂空的剪纸比较脆,稍不注意就会撕烂,涂上糨糊之后就更加易碎,正因为这些原因,人们越来越难见到很多起源于民间的剪纸艺术了。在机关工作的父母业余喜欢搞一些小发明,家庭的熏陶使王子月也乐此不疲。在一次偶遇磁铁引力的启发下,她就和父亲商量,能不能找到一个既不破坏剪纸的艺术效果,又能易于收藏使用的好办法。父女二人很快投入到创新的偿试中精品.。最后王子月终于找到了一种特殊的磁性材料来代替传统的剪纸材料。使用这样的材料剪出的艺术剪纸很容易就可以吸附、粘贴在铁质的物品上,用水及清洁剂喷在背面还可以轻易地粘在玻璃等光滑物品上,且不

17、会破坏剪纸。磁性剪纸解决了长期以来传统剪纸容易掉色、变色及收藏不方便的问题。磁性剪纸发明之后,王子月的父亲王龙很快申请了专利。2005年8月17日,国家专利局通过了磁性剪纸的专利技术。专利的取得让王子月很有成就感,她开始琢磨如何让这一专利产品走向市场。为此,她和父母做了很多前期的摸索。王龙还专门跑到全国小商品集散地义乌寻找商机。但是,磁性剪纸真正开始运作是在2007年之后。90后女孩的耀眼荣光2007年10月,这个“纯属偶然”或“意料之外”的小发明。王子月和父亲的磁性剪纸专利从海内外报名的近3000项专利中脱颖而出,进入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大赛的决赛现场,经过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中国发明协会等有关

18、部门专家学者的严格评审,磁性剪纸项目因为其市场大、社会效益好及其良好的不可替代性等方面的优势,最终夺得了央视我爱发明大赛的首个最高奖新金点子奖。这次得奖,再次鼓舞了王子月和父母将这项发明推向市场的信心。2008年,刚刚拿到杭州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王子月,又惊喜地接到山西省文化厅的通知:因磁性剪纸将中国的传统剪纸文化与现代的科技元素巧妙融合在一起,符合北京奥运会“科技奥运”的理念,故选其代表山西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国故事山西祥云小屋展示。奥运会期间,王子月和母亲一起来到北京给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游客展示磁性剪纸艺术。她们设计的获奥运金牌的各国优秀运动员的磁性剪纸肖像,特别是菲尔普斯、梅西、杨威、廖

19、辉、郭晶晶、张娟娟等偶像级的人物肖像剪纸成了抢手货。精品.王子月和母亲的出色表现获得了奥组委和国家文化部的表彰。而最重要的是,王子月从中外游客欣赏赞叹的目光中再一次看到了磁性剪纸蕴涵着的巨大商机。她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一专利转换成创意文化产业,做大做强。进入大学后,依托磁性剪纸等几项专利,王子月组建起了自己的“飞点儿”磁性剪纸创业团队,尽情地展现着自己的才华。2009年6月,她在义乌注册了属于自己的公司义乌市廿分红磁性剪纸有限公司。随后,又与同样抱有创业梦想的同学创立了磁性剪纸创意文化公司。 “我们可不是简单地卖卖剪纸而已。”王子月这样介绍公司独特的营销方式,“把各地的景色做成剪纸就可以成为

20、旅游纪念品,把公司的名称、标识设计在图案里就可以做成公司的宣传品。”一张小小的剪纸经过创意设计可以卖到3元到2000元不等,大大超出剪纸原先的价值。磁性剪纸是个创意产业,任何东西都可以用剪纸表现出来,它提倡的是自己动手、自己创新,并在动手中获得巨大的乐趣。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便于使用和收藏,可以用作家居装饰、礼品赠送、广告促销无论是作为节庆用品,旅游纪念品,还是艺术藏品等等,都有很大的市场前景。2009年6月,王子月的磁性剪纸文化创意公司成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的公司已经发展了十余家“飞点儿磁性剪纸”加盟商,光此一项的经济收入就30余万元。“我相信很快,我们的剪纸就会成为流行,让越来越多的

21、人喜爱。”王子月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如何寻找商机是摆在创业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从王子月的创业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我们可以发现“意料之外”的商机。精品. (三)在实际的与预期的结果不一致中寻找机遇不管做什么事情,在具体实施之前,我们一般都会制订一份大致的计划。创业更是如此,从准备创业到进行创业,有一套周密的准备过程。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市场是块试金石,再精密的策划在市场前面都会显得肤浅。当创业的实际状况与预期的结果不一致,出现冲突时,如何拨开乌云见太阳,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是对创业者最大的考验。成功的创业者,就在于他们在实际与预期出现重大不一致时还坚持自己的信念,百

22、折不挠,从而找到创新之路。不少的创业者在调整自我中发现商机,从而取得成功。【案例】手工酸奶甜如蜜熬夜、蹲点、在山东临沂“走南闯北”,张沛松的酸奶吧来之不易,却物有所值。如今,每天稳定增加的销售额,让他的创业甘甜如蜜。试试水有多深张沛松去年7月才走出济南大学的象牙塔,他说,选择手工酸奶吧作为创业项目,只是因为自己喜欢。“读大学时我常和同学去济南大观园一带吃这个,口感很好。”张沛松说:“那时我就想,毕业后也开家这样的店,肯定赚钱,因为那些店里总是顾客盈门。”可他父母觉得他刚毕业,一点经验也没有;而且受经济危机影响,人们消费能力下降,整个大环境不好,叫他不要去趟这浑水。不得已,张沛松只好老老实实地做

23、了位城市白领。可他始终惦记那香浓可口的手工酸奶,直到去年底,实在按捺不住的张沛松,终于决定创业。“我就是要试试这水有多深”,张沛松赌气似的说:“现代人对孩子的营养都很关注,手工酸奶营养价值那么高,不会不受欢迎。”张沛松的底气还源自市场空白在他家乡临沂,还没有一家手工酸奶吧。下定决心后,张沛松象一根上足发条的弹簧,白天上班,晚上筹备创业。由于不了解手工酸奶的制作技术,张沛松决定为自己找个东家发源于济南的美食美客手工酸奶吧,并很快谈定了各种加盟细节。精品.蹲点中的生意经找到奶源后,张沛松盘算找个合适的店面。他骑着新买的自行车,花一个多月绕着临沂市区转了好几圈。碰到合适的店面,张沛松就在街对面蹲点,

24、有时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这虽是个笨办法,却最直接有效。“我还随身带了个本儿,随时记下看到的情况。”张沛松说:“首先,我要看店外的人流量、人群年龄结构。人流量大是首要条件,但人群年龄不能偏高,因为手工酸奶在临沂还是新鲜事物,年龄越大的人接受程度越低;相反,年轻人和小孩是最理想的客户群。此外,还要看车流量,车流量太小说明它不是主干道,人气相对较差;车流量太大往往会带来更多扬尘,不利于酸奶的卫生和保存,这两种地段都不行。”最后,张沛松在少年宫附近找到了现在的店面,约12平方米,周围是幼儿园的聚集地。艰难起步当张沛松马不停蹄地忙完门面装修,已是今年3月底。他熟记总部传授的酸奶制作技术,信心满满地开始做手

25、工酸奶。可真刀真枪的实战哪有纸上谈兵那么容易,一开始,张沛松精心做出的酸奶,一点儿也不好喝。一连倒了四天奶后,张沛松的手工酸奶终于做得像模像样。“开业前一天我特意称了下体重,比创业前整整瘦了20斤。”可顾客对他的辛苦并不买账,试营业第一天,张沛松只卖出了不到10杯手工酸奶,总营业额50块钱。创业之路与预期太不一致。店里冷淸淸的看不到繁荣。张沛松沮丧极了,不明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张沛的创业的希望在那里?経过不断的探素和思考与考查,张沛领悟到自己的创业必须觧决二个根本性的问题。一要提高酸奶的品质二要在创造消费者喝酸奶的需求。奶源是头等大事要做出好的酸奶必须要有好的奶源。最困难的便是找高质量奶源。绝

26、大多数奶源基地都在郊区,张沛松不得不经常走南闯北“有时候上一家奶源基地在城南,下一家又在城北,我就得骑着自行车,背着小背包穿越整个临沂市。精品.”张沛松的小背包里装着乳汁计、量筒等必不可少的牛奶质量测试仪器。每到一处奶源基地,他都会买一小杯牛奶,用背包里的“宝贝”测量其营养比例。除此之外,基地奶牛的养殖环境、青草等食料好坏,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这会直接影响奶牛体质和奶的质量,又间接影响手工酸奶的健康度,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丝毫马虎不得。“俨然一名牛奶专家的张沛松,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其实最初我也一窍不通,这些知识是我在网上趴了好多天学到的。” 有了好的奶源,做出酸奶就有品质保证。第二个要

27、觧决的问题是人们对酸奶的认识。这个地方“许多人对手工酸奶不了解,有些甚至没听过,要让他们接受先得让他们了解。”张沛松做了许多介绍手工酸奶的创意手绘和漂亮展板摆在门口;他还印了一大沓宣传单,在店门外边发边讲解。“虽然有些人连传单都不接,但也有很多人捧场,生意慢慢有了起色。” “在酸奶品质上下功夫促进创业的发展手工酸奶要保证真正的纯天然,就不允许添加任何防腐剂。可这样一来,它的保质期缩短到常温下只能保存24小时。因此,做酸奶成了张沛松每天早上睁眼后的第一件事,从巴氏消毒、配料、灌装、发酵到完工,他几乎要忙整整一上午。做成成品后,张沛松还要用PH试纸测试其酸甜度、滑度等,只有各个数值均衡才可出售,“

28、数值均衡才能保证营养均衡”。做好的酸奶要立即放入能够控制温度的展示柜,不能长途搬运,因为要“最大限度地保留酸奶中的益生菌”。开店之初,总部建议在酸奶中加入各种果酱做成不同口味。可张沛松发现,许多家长因孩子不爱吃水果而大伤脑筋,他便灵机一动将果酱改为鲜果块,引导希望为孩子增加营养的家长进店消费。精品.张沛松店里有个很受欢迎的“顾客留言本”一大面墙,根据顾客的意见反馈,张沛松源源不断地开发了许多新品,光是鲜果酸奶就达到20多种,还有酸奶冰淇淋、蜜豆双皮奶、鲜果酸奶粥、西瓜汁蜂蜜酸奶等10多种花式酸奶,摆满了整个吧台。结盟酒吧张沛松通常会坚守到晚上十点才打烊,每晚回家时除了满天星光做伴,只有酒吧还人

29、声鼎沸。那晚走过一家酒吧时,张沛松突然想,自己的手工酸奶应该在酒吧也好卖吧。如今,张沛松的手工酸奶已经与四家酒吧正式签订合作协议,相对稳定的“大宗”销量,加上平均每天600多元的零售额,让他的店已经顺利走上轨道。“现在来看,发展势头比较好,等生意再稳定些,我想再找一个地方,再开一家。”(四)从创业过程的需要中寻求成功的可能创业过程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任何一个创业者,在创业之初,是很难预计到自己会面临哪些艰辛的。在进行创业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创业者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有时候甚至是难以承受的,要想创业成功,就必须承担这些艰辛与压力,能够像故事中的王燕一样,可以顶住各种各样的压力,才可以选择创业

30、。创业做生意,你必须拥抱变化。你要知道,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事情发生的时候,必须冷静对待。要有相应的后备计划。不要让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在创业就要成功的时候,往往是最黑暗的时候,而且往往在最后一刻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创业者只有不断的觧决创业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这样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案例】 涉足商海三年,仅26岁的邓玉标的经历让人羡慕:拥有自己的公司,成功地做着两个长效灭蚊蝇杀虫剂品牌的全国总代理。可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生意,第一年,它为邓玉标带来的收益上百万元,看起来憨厚的邓玉标自己也承认,他的创业之路“有点儿顺”,然而这一切绝不仅仅是凭运气得来的。 精品.1998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的

31、邓玉标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两年打工经历让他学到了很多东西。说起来令人匪夷所思,名牌大学毕业的他竟在山西晋城煤矿做过井下挖煤工,之后,他还在预制板厂做过苦力,在生活最底层体验过的几个月,对他来说,已经成为他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之后,他还在北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打工,学到了不少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为他日后自己做老板打下基矗当时,邓玉标的目的很明确,打工不是最终目的,今日打工积累经验就是为了明日能自己创业。两年之后他开始在互联网上觅商机,学计算机的他喜欢上网,成就他的第一个项目也是他从网上得到的。当时,在国内打长途电话很贵,还是1分钟8角钱,而话费便宜的IP电话刚刚兴起,面值100元的IP卡,只卖30元,

32、很受消费者欢迎。由于拨IP电话,要拨很长的号码,很不方便,他从网上了解到,有一种IP电话拨号器能代替人工拨号。他认为,这个项目市场前景应该很好。 他从网上查到江苏一家生产拨号器的企业,就主动要求做厂家的总代理。由于他们也是初创时期,又是新产品,代理的门槛也比较低。邓玉标说,当时打电话联系、发货、付款,并用亲朋好友为他凑的5万元钱,做了启动资金,进了第一批货,一切进展顺利。他在报纸信息栏上做广告,在全省招代理商。由于当时市场竞争还不激烈,短短一年时间,他赚了10多万元,为以后发展积累了第一桶金。 但电信市场新产品层出不穷,市场上很快推出201长话王等新产品,IP电话卡受冲击很大。邓玉标一看市场前

33、景不妙,就果断撤退,寻找新的项目。多方考察选项目2001年的一天,他到超市买一瓶长效灭蚊蝇杀虫剂,第二天想去再买一瓶时,却被告知已经卖完了。这件事给了他启发:产品卖得这么快,市场前景应该不错。他就开始从网上查相关信息,同厂家联系。以他自己的经验,要做就做省级代理,否则宁愿不做。他同河北廊坊一家生产长效灭蚊蝇杀虫剂的厂家联系,并拿到了样品,回到郑州后,自己试验产品的性能,考察市场的前景。 当时是3月份,天气还比较冷,家里还没有蚊子。他就到金水河边抓一些蚊虫回来,打开空调养蚊子,然后在杯子里做试验。一试,效果还不错。当时市场上大多是普通杀虫剂,有效期达3个月的长效灭蚊蝇杀虫剂作为新产品有自己独特的

34、卖点。看准之后,邓玉标决定向厂家精品.“要”它在河南的总代理。当时,厂家对他并不看好,理由是他才25岁,看起来太年轻,怕他没经验做不好,况且也没资金实力。经过两天长谈,“他们相信了我的能力”。邓说一年下来,他以自己的销售业绩彻底打消了厂家的顾虑。从第一次打款拿5万元的货起步,他越做越大,当年就包销了厂家80的产品,基本上挽救了这个快要倒闭的厂家。做市场他有自己的体会,首先是产品要好,自己要亲自去市场调查,不能听信商家的一面之词,要看产品适合不适合老百姓需求,其次是产品要有卖点,要容易宣传和推广。当然在市场操作上还要舍得投入,舍得做广告。去年,他在电视和报纸上投放了20多万元的广告费,市场回报还

35、是很明显的,销售额一举达到500多万元。去年春节前,山东聊城一家杀虫剂厂主动找到他,让他做该厂产品的全国总代理。春节刚过,邓玉标先后同河北廊坊和山东聊城的两家企业签订了全国总代理合同。现在除西部几个省区外,他代理的两个杀虫剂品牌,在每个省都发展了省级代理,全国销售网络已初步形成。由于灭蚊蝇杀虫剂都是夏季产品,冬天基本上没太多事,现在邓玉标正在考虑寻找适合冬天做的新项目。他说,他还将在日用化工或日用产品上找项目,一来可以共用网络资源,他原来的经销商还可以继续合作;二来他也看准了日用品市场稳定、消费量巨大的特点。能力最重要如果有人问邓玉标,项目和能力哪个重要,他一定会说,事实上,二者同等重要。就说

36、他选择的这两个产品吧,一开始大家都说是好项目,可他刚做河北廊坊那个产品时,打出广告在全省各地招代理商,打来电话询问的人不少,可半个月过去了,却没有招到一个代理商,把他急得团团转。后来,他一夜未眠,仔细思考,发现对代理商设的门槛太高了。当时县级代理第一次打货就要达到1万元以上,很多人被吓退了,因为这不算大生意,参与的人又大多是下岗职工,生活本来就困难,让他们一下子拿出1万元钱去进货,确实勉为其难。于是,他经过换位思考,马上降低门槛,只要考察之后,认为这个人有能力,首次打款3000元或5000元都可以做,关键是引导他们踏踏实实地做起来。这样一改,效果十分明显,接下来的一周就招了20多家。招商问题迎

同样一个产品,不同的人去操作,结果可能大相径庭,所以有了好项目,还需要有能力的人去认真运作。对于想自己创业的人来说,提高自己的能力相当重要。现在有很多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反映自己没有工作经验,工作难找,实际上,在学校学的东西真要在实践中去应用,差距就出来了。所以他建议刚毕业的学生,心态要放正,要踏踏实实创造自己的业绩,能力提高了,机会自然就来了。邓玉标对自己属下员工的要求是,不怕你没有工作经验,只要肯学习,他就愿意慢慢培养。他还鼓励员工,翅膀硬了,就是要出去单飞,要自己创造机会。精品.(五)从行业市场的结构变化中寻求成功的可能行业市场结构指的是某一市场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

38、包括市场供给者之间、需求者之间、供给和需求者之间以及市场上现有的供给者、需求者与正在进入该市场的供给者、需求者之间的关系。首先,第三产业的崛起为创业拓展了新途径。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了非常多的成长点,现代社会人们对信息情报、咨询、文化教育、金融、服务、修理、运输、娱乐等行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从而使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第三产业日益发展。由于第三产业一般不需要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它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社会需求的易变性、高级化、多样化和个性化,使产品向优质化、多品种、小批量、更新快等方面发展,也有力地刺激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国企改

39、革为创业提供了新契机。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除极少数必须有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进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因此,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民营中小企业除了涉足制造业、商贸餐饮服务业、房地产等传统业务领域外,将逐步介入中介服务、生物医药、大型制造等有更多创业机会的领域。精品.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导致一些行业的重构、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一些创业者在关注社会、关注他人的过程中,敏锐的抓住了商机,成就了创业的梦想。【案例】 这次南下深圳,高军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出了深圳火车站,他安顿好行李,便直奔

40、人才大市场求职。职位空缺倒是不少,可招聘单位要求要有相关学历及工作经验,高军分外气馁。中午午休时,高军吃着盒饭,听三三两两的人交流求职心得,有个小伙儿说自己住的是10元店,这种店如何便利、省钱10元店?一个念头攸地在高军的脑海激荡:这可是个赚钱的点子!别人能开,我也能开!高军立马工作也不找了,找起了房子。很快,他在距人才大市场不远的泥岗村找了套40多平米的房子,然后到旧货市场买来几张高低床和桌椅。将房间打理好后,他用手写了几份合租广告贴在人才大市场周围,当晚就有十几个人找上门,高军以每个床铺150元每月的租金,轻松地将所有床铺租出去了。几个月下来,尝到二房东甜头的高军打算将此做大。他在市政府对

41、面的巴丁街花了3500元租了两套房,请装修师傅将房打通,简单装修一番,按泥岗村那边的格局和价钱将每个床位出租。招租广告贴出去没多久,床位就陆续租出去了。高军算了算账,兴奋得不得了,轻轻松松入袋5000元,这可是高军来深圳后赚到手里的第一笔大钱。深圳人口流动性大,房屋租赁市场活跃,高军觉得这块阵地有着许多赚钱的机会。他认准行情,应聘到一家房屋中介租赁机构做了个没有底薪的业务员。这家公司的业务,以代理房屋、厂房招租为主,高军每天的工作就是联系客户、带客户看房,赚取佣金。每天行走在这个青春城市的各个角落,高军的脚起了泡、长了老茧,鞋子穿破了十来双。两年时间,高军靠二房东的收入、代理房屋租赁的佣金储存

42、下了三十来万元。有了这家大客户的支撑,公司开始有了盈余。高军的心情渐渐好转,抽时间向蔬菜配送行业的同行请教、取经,还到图书馆借阅一些与物流配送相关的书籍。他从跨国公司沃尔玛的经营之道中悟出:下游环节固然是利润额的游戏,但换一种思维,以大胜小,也是可以做大生意的。高军开始调整思路,认为公司要赚钱就得以诚信发展大公司、大单位为主要客户。把诚挚待人当作座右铭的高军,凭着诚信慢慢赢得了客户和员工的尊重。有天,南山区有家公司报菜单时忘了生葱,送菜车都走了,工作人员才发现。该公司相关人员打来电话,说能不能给补送?对方觉得为了几斤生葱让别人再跑一趟,有点过意不去。高军本着服务客户第一的态度,马上安排人手打的

43、士给该公司送货。这趟的士费就花了60元钱,而几斤生葱的纯利润,不足两元。短短数年,高军公司的固定客户由1家发展到300多家:深圳福田区委、中级人民法院、南航、深航、富临酒店、赛格日立、IBM、市实验中学等等。公司蒸蒸日上的业绩,使高军更注重企业行为的规范:送菜上门超过客户指定的时间,赔偿菜金的20%;实行包退包换,退换的品种一小时内补齐精品.良好的口碑和信誉,使公司快速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态势:1、公司员工由十多人,发展到现在的四百多人;2、厂房从600到3000平方米,目前已购地扩建;3、送菜交通工具十多辆单车演变为三十多辆加长五十铃卡车;4、在东莞市、南海市设立了配送中心,上海市场的配送中心

44、已经启动;5、公司已通过IS09000质量认证;几年时间,深圳大大小小的蔬菜配送公司,由20多家淘汰到只有深圳望家欢公司一枝独秀。如今,该公司已被列入深圳市政府菜篮子工程项目,享受深圳市政府菜篮子工程的优惠政策。更有本地传媒称每天有近百万深圳市民在吃这家公司送出的菜,美誉高军成了百万深圳人的“菜主管”。 有了华美豪宅、有了本田小车、有了幸福家庭生活,也有了让年迈父母安享晚年的财富。高军这个打拼出打工神话的成功人士,向往的却是商战里的知识经济英雄,尊崇他们缔造出的青春传奇。相形之下,他觉得自己的创业过程有点简单。现在他想找个地方充电读书,因为他发现在“真枪实弹”的商战进程中,自己的管理知识、洞悉

45、驾驭能力稍稍弱了点正如参天大树的奥秘潜伏在一颗小小的种子之中,高军的创业梦想和计划的初步实现,体现在他展开脑力激荡捕捉商机、把握商机的主动性上。只有激发生命的潜能,拓展生命的执意,事实上也只有如此,生命的节奏才会在不期然的一天真正铿锵地跳跃,淋漓地奏鸣!(六)从解决困境出发寻求成功的可能对于创业者而言,困境可以是个人生活中会进入的一种状态,也可以是创业途中企业面临的困境。无论对于何人,困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不过成功的创业者,会从困境中突破自己,发现机会,对于他们而言,困境也即是机遇。一个障碍,就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只要愿意,任何一个障碍,都会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一些创业者正在身处困境中

46、,注重培养自己坚强的心态,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在解决困境的同时也找到创业的契机、或者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最终会体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案例】 贾林海给人感觉乐观、开朗、健谈,你很难把他和抑郁症联系在一起。但他确实曾受抑郁症的折磨,而摆脱抑郁症的困扰全靠和一个朋友短信聊天。正因如此,正在上大四的他创立了以短信形式做心理咨询的“24小时心理花园”。他的创业缘起于短信聊天摆脱抑郁。因为学习压力及其他原因,高中时的贾林海远不像现在这样开朗和健谈,那时焦虑和抑郁时时纠缠着他,但心中苦闷却不知向谁诉说。进入大学校园后,贾林海的心理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其间,他看过心理专家,吃过药物,但收效甚微。

47、有一年寒假,难以承受心理压力的贾林海给一位外地同学发短信倾诉。“短信发出去的一瞬间,我心里特别紧张,不知对方是什么态度。”同学的理解就像一缕春风一样吹进贾林海的心里,他顿时觉得无比轻松。在和这位同学短信聊了十个晚上后,贾林海的心结完全被打开。大学期间,贾林海发现很多看似正常的人都有心理问题,一位同学的突然自杀更是深深地刺激了他。“其实,心理问题通过倾诉是可以解决的,但这对很多人来说却很难。精品.”贾林海说,和朋友面对面很难彻底打开心结,心理门诊也缺乏人性化,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周围人来人往,人们更难开口了,而短信咨询既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又不受环境时间的限制。渐渐地,他发展从一窍不通到内行。从有

48、了短信心理咨询的想法到真正开办公司,贾林海酝酿了两年多。因为学行政管理专业的他对药品、心理咨询可谓一窍不通。后来他开始借助网络和书籍慢慢了解医药行业,并尝试着去做一些事情。在此期间,他曾在网络上以免费心理咨询为名做相关调查,每天十几名咨询者给了贾林海很多信心。进入大四,贾林海意识到社会是不会等人成熟的,何不早点出来接受社会的考验呢。就这样,2007年底,贾林海注册了自己的心理咨询公司。考虑到一些心理咨询者有用药需要,贾林海决定代理一些相关药品。先从网上寻找药品和货源,选好后也曾担心被骗,于是尝试性买了2000元药品,后来双方一直合作得不错。药品是找着了,但还需挂靠医药公司来销售。“最初找的一家

49、医药公司不愿和我们合作,但对方禁不住我的死缠乱打,后来又给我介绍了现在的这家公司,就做成了。”现在的贾林海说起药品销售环节、心理咨询事项如数家珍,堪比专业人士。贾林海的愿望是立足北京辐射全国。现在,贾林海的心理咨询工作已经正式开展了。公司聘请的都是有二级资格证的心理咨询师及研究生学历的,其次还有一些兼职人员。心理咨询采取包月形式,两名心理咨询师24小时值班接受用户咨询。因为只有一个人,很多事情难以顾全,贾林海对员工待遇采取提成制,以减轻自己的负担和风险。即使这样还是有许多事要操心,如为了让药品销售好一些,贾林海还要不断和药店营业员沟通等。贾林海告诉记者,公司成立投入的两万多元一半是家里支持的,

50、一半是自己借的,到现在公司还没有盈利。“由于缺乏经验,公司比预想的进展要缓慢得多,但毕竟是有进步的。”目前,贾林海正在通过各种宣传来提高公司知名度。“这种新兴行业必须做推广,否则很难产生效益。”下一步他打算把总部设在北京,然后辐射全国。他希望帮助更多的人打开心结,有能力时就多做一些公益活动。精品.(七)从观念和认识的变化中捕捉创新机会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国逐渐进入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变迁过程。它不仅表现为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结构的转型、文化模式的转换,还必然表现为社会心理的嬗变。社会心理,作为对于社会生活的认识、情感和意向的一种反映,它是社会变迁的“风向标”,是时代精神的“晴雨

51、表”。社会心理的变化,必然带来新的观念和认识的变化,继而导致人们生活模式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新的观念和新的认识的有效运用也可以产生大量的商机。北京易得方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FanS)是由清华大学学生于1999年月日创建的,它是国内第一家由在校大学生创业、吸引风险投资创办的互联网公司。FanSo作为ICP(因特网内容提供商)公司开辟了“新闻在线”、“环球影视”、“啸林书院”、“打开音乐”、“游戏辞海”和“我的家”等频道,FanSo还提出了一套全新的“CampusAge中国高校电子校园解决方案”,为加速中国高校校园电子化建设进程服务。FanSo已经从一个不到10人的创业团队发展成为拥有60余名员

52、工的初具规模的商业公司,2000年月再次成功融资660万,其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250万,在四个月内就成长为教育网内最大的站点。 FanSo的创业理念就是源于校园、服务学生,其业务内容跟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FanSo的创业模式和创业的切入点可以说是很有特色的:一是它抓住了互联网发展的契机,互联网是个新生事物,它是一种有效的载体和工具,理论和实践同时表明ICP是一种重要的基于互联网的经营模式,创业者作为在校大学生对互联网具有灵敏的感悟,他们既能认识到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又发挥了自己的长处,是利用新经济机遇的一种典型;二是它以学生和校园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大学为业务背景,这是创业者更主要的长项,他们本

53、身作为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的需求和心理有着深刻的感受和理解,又有年轻人特有的朝气、灵敏果敢和想象力,同时他们利用丰富的学校资源,FanSo已经与多家高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合作;三是FanSo引进了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但对于创业初期的公司尤其是ICP公司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精品.提到雅虎,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杨致远。1993年底,他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电机工程博士学位,在上网浏览器问世的时候,他整天都泡在网上,博士论文也不做了。他和学友戴维菲洛决定创办一家网络公司,但自己没有足够的资金,也不能从父母或朋友那里找钱,所以想到得找有眼光的风险投资家。他们很顺利,第一个就找到了硅

54、谷成功的企业家、国际购物网络的创始人亚当斯,一拍即合,成立了Yahoo! 1994年月12日,雅虎在纳斯达克上市,一天之内雅虎的市值达到8.5亿美元,是一年前准备收购者估计的200倍。上市为雅虎筹集了20亿美元的资金,年仅28岁的杨致远也因此成了亿万富翁。今天雅虎的市价已接近75亿美元,用美国商业周刊的话说:“Yahoo!就像在沙滩上搭起的楼阁,然而一夜之间四周就建立起了摩天大厦。” “视美乐”被媒体誉为中国第一家大学生高科技公司,核心技术产品叫做“多媒体投影机”,是由清华大学材料系学生邱虹云发明的。1999年月,邱虹云、王科和徐中三位清华学生靠打工挣的钱和朋友、家人的资助,筹集50万元注册了

55、公司。两个月后,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与“视美乐”签定分两期注入5250万元风险投资的协议,这是中国第一例本土化的风险投资。1999年12月,“视美乐”的专利产品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机中试成功。2000年月,澳柯玛集团投资3000万元与“视美乐”合资注册成立北京澳柯玛视美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澳视),开发、生产、销售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机及相关视听产品。2000年月,年产10万台多媒体投影机生产基地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成,该投影机涉及光学、电子、机械等多方面的尖端专业技术,可播放计算机、电视等多种数字及模拟信号,是与Internet相连的领导世界新潮的产品,目前产品已顺利投放市场。 精品.以上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部分典型案例,在我们这个时代,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据悉,这些公司都在争取上市。这些公司的创业者正是抓住了观念和认识中的变化机遇,在创业的路上,仿效国外企业引进风险投资的理念,结合自己的技术基础和准确的市场契机,成功的开始了企业的第一步。(八)从新知识中捕捉创新机会二十一世纪,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四创新创业学分怎么获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