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熙集团为什么要在京西打造“夜经济”呢?

原标题:央视“对话”之后,济南再被聚焦!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四大央媒密集报道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5月19日、20日,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四家中央媒体相继刊发山东省发展成就的专题报道,其中对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民生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予以了重点关注。

人民日报:三涧溪村破解人、地、钱难题 再迎新变化

《人民日报》在题为《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有效进展 走在前列开新局》的报道中,重点提到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6月考察过的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在各种政策支持下,破解人、地、钱的难题,也有了不少新变化。

文章中说,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6月考察过的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如今又有不少新变化——村里新建成灯光球场、健身广场,巾帼商贸、古村旅游等合作社运营良好,乡村振兴学院投入使用……“产业振兴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村党委书记高淑贞说,“我们在各种政策支持下,破解人、地、钱的难题,吸引一个个项目落户,带领乡亲致富。”

《人民日报》:济钢集团坚持“变革突破+机制赋能 加速转型升级

济南东部,十里钢城。2017年7月,作为山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一项重要举措,济南钢铁集团在济南市的钢铁生产线全面停产。

全国劳动模范、当年50岁的姜和信选择和济钢一起转型,投身“再造一个新济钢”。通过竞聘上岗,他来到济钢集团瑞宝电气公司,从一名电工转型为电气产品研发人员。

历经3年磨砺,姜和信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二春。“原先是跟不会说话的设备打交道,开发创新产品,好使就行。现在要和用户打交道,满足各类需求。”姜和信说,他的团队已完成50多项创新成果,多个产品推向市场。

“去产能不是去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关键。”济钢集团董事长薄涛介绍说,钢铁主业关停后,济钢集团以“多元主打、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为战略目标,梳理形成十大转型发展项目。

坚持“变革突破+机制赋能”,济钢集团建立起面向市场的研发导向机制和有效激励机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如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城市服务已成为新济钢的三大主业,与之相适应的空天信息、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落地。

沉寂3年的济钢老厂区也将恢复活力:济南市与中科院合作,将在这里建设空天信息产业基地。

济南东北部老济钢片区,航拍正在进行的旧址改造现场

济钢集团的转型,是济南市近年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缩影。

立足工业强市战略,济南加速构筑集聚集群集约、高端高质高效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四大主导支柱产业链式集群规模化发展,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规模已突破4000亿元,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规模已达1500亿元。

新华社·神州巡礼|济南:幸福路越走越宽广

晨光熹微,醒来的乡野舒展筋骨,开启又一天的劳作;日上三竿,勤劳的农人揩净汗水,盘算着未来的收获;晚霞满天,五彩的灯光让日落而息的乡村别有风味。

同样的一天,不同的色彩。

从黄海之滨到黄河滩区、从僻壤偏村到物流名城、从圣人故里到牡丹之都,齐鲁大地农业更有干头、农村更有看头、农民更有奔头,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破晓日新:幸福路越走越宽广

18日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川道村,818路公交车就要发车了。

川道村位于济南市南部山区柳埠街道最南端。之前,村里人想出山要花近1个小时走上4公里多山路。

济南市南部山区柳埠街道最南端的川道村。

2018年12月,村里第一次进了公交车。一天4班,票价2元,老年人免费乘车。

这好像打通了山村的“经脉”。山下的集市,来自川道村的山货越来越多。

林果丰收时,村民每人一根扁担、两个果筐,扛着五六十斤山楂,坐公交车“运货”到山下,每斤多赚两三块钱。

不只是这里,济南公交集团南部公司已相继开通了10条“扶贫公交线”,越来越多的山里人在家门口坐上了公交车,偏远村庄和繁华城镇走得更近了。

当公交车翻山越岭时,每天清晨5:53发车的7053次列车早已从济南站发出。这趟火车以“慢速”闻名,沿途停靠十余个散落在山间的站点。近200公里的路程、不到12元的票价,仿佛为城里人留住了一份旧时光。

这趟自1974年开通运行的列车,最初就是为山区群众通勤服务。如今,列车上有了书店,还不定时举办农产品推介会。

世界读书日这天,在7053次绿皮慢火车书店,有旅客正在阅读。新华社记者张昕怡摄

品格独特,让它迎来更多游客。近些年沿线生态农业快速发展,它所停靠的小站也吸引了更多目光。坐着小火车赶大集,品农家饭、买土特产,让这趟“慢火车”换了一种活法。

灌溉难、吃水难、用电难、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安居难、娶亲难,黄河滩区人,祖祖辈辈与“滩区八难”为伴,滩区房子陷入“淹没—倒塌—重建—淹没”的轮回,群众深陷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的“三三宿命”。

2017年,山东启动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作,为60多万滩区居民解决安居问题,给群众一个稳稳的家。

近年来,围绕破解乡村振兴“人、地、钱”难题,山东省制定了24条创新务实管用的措施,蹚出了特色鲜明的改革创新路径。

暖阳当空:三农经越念越时尚

正午暖阳照在红红的樱桃上,厉家寨又一次迎来樱桃的成熟期。采摘园里,游客欢声笑语,品尝着收获的滋味。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这是当年毛泽东主席“点赞”过的地方。临沂莒南县坪上镇厉家寨村,地处三山五岭两河之间,曾经山石密布、耕地稀薄。1950年起,厉家寨人硬是削平11个岭头、填平300道沟,整修出3000多亩良田。

如今,厉家寨村又闯出了一条时代新路。十几年间,樱桃成了厉家寨人和十里八村的“金果子”。2016年,厉家寨村还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樱桃第一村”,周围18个村连片种植的樱桃面积,超过2.6万亩。

游客在山东省莒南县坪上镇的大棚樱桃园里采摘樱桃(2021年3月24日摄)。新华社发

2019年开通的鲁南高铁,“厉家寨站”成为沿线上唯一一个用村庄命名的高铁站。

自从通了高铁,这里的新鲜樱桃能快速送达沿途城市,城里人实现当天抵达、采摘、返程;厉家寨人开始邀请网红带货,琢磨起樱桃酒、樱桃汁、樱桃果脯等新产品。

高铁通到了厉家寨(2020年5月6日摄)。孙运亮航拍

正在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上,“黑科技”空间电场栽培技术成为新亮点。它通过模拟自然界存在的正向大气电场,增加植物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

寿光市稻田镇农民崔江元说,智能手机是“新农具”,一键远程调控大棚种菜参数。

山东将现代高效农业纳入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农业劳动生产率三年提高62.7%。目前,山东拥有53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占到全国四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产业强镇数量领跑全国。

在枣庄市台儿庄区邳庄镇,大片水稻逐渐成熟,田野一片金黄(2020年10月21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山东2020年度农业总产值达到10190.6亿元,连续数年领跑全国。

华灯初上:精气神越来越抖擞

夜幕降临,迎着初夏的微风,文化圣城曲阜好不热闹。

在曲阜沂河公园,中华传统家规家训展、万名孝星榜以及电子屏上播放的《孔府小故事》,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来往的人们。

“地接鲁国多君子,身傍尼山近圣人。”地为纸,水为墨,在沂河公园文化广场上,书法爱好者孙宜存走笔游龙。他一边写字,一边向围观群众讲述笔下字句的含义。

近年来,曲阜市创新文化载体,全力满足群众精神新需求,守正创新育新风,以文化润民心,走出了一条文化惠民新路。

儒学讲座、书香杏坛公益课堂、圣城少年讲圣城故事、书香一缕传家风等活动实现常态化、全覆盖,让圣城夜晚因文化亮起来,让生活因文化更美好。

这是2020年9月26日无人机航拍的曲阜孔庙。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此时,临沂市兰陵县“印象代村”古村镇,正是一天中人气最旺的时候。刚刚过去的假期,这里升腾的烟火气,让村民们有了更“潮”的休闲去处。

“我这豆腐脑,用的是老手艺,让你喝出儿时的味道。”店主李玉玉麻利地舀着豆腐脑。“五一”期间,这家小吃店一天能卖出500多碗豆腐脑。

“代村发展夜经济,不仅在‘吃’上做文章,更突出‘游’的内涵,比如村史馆延长开放时间、‘灯光盛宴’等文艺演出,让游客体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总经理刘雁滨说。

“要想让刘土城村变得更好,就得发展产业,西瓜要推出去,不能光让镇里人知道这瓜好吃,要让全县的人都知道。”党员杨金义说。

夜幕低垂,菏泽单县龙王庙镇刘土城村围绕“如何发展”,举办了一场60余名党员、群众参与的“乡村夜话”。

趁夜坐在一起“拉呱说事”,是鲁西南地区百姓的习惯。单县发扬“乡村夜话”传统,由县、乡、村干部组织村民,利用晚饭后的时间,共同商量具体村务,充分集民智、汇民力。

“惟希望也,故进取;惟进取也,故日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篇时代雄文正一笔一画改变着齐鲁大地百姓的生活。

经济日报: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研发团队接连创造世界纪录

《经济日报》重点关注了山东省创新创业取得的成就,题为《齐鲁大地涌动创新潮》的报道中说,2019年,山东启动了“高端自主芯片”“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等12个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标志着我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山农116”亩产达到616.26公斤,创绿色优质强筋小麦高产纪录,初步解决了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缺乏的“卡脖子”难题;在量子计算方面,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研发团队连续创造300公里、404公里、509公里的量子密钥分发世界纪录。在智慧交通、精细化工、燃料电池、碳纤维、重大新药创制、医疗器械、地下工程重大灾害防控、深地资源勘查开采、海洋药物等20个领域,山东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上均走在国内前列,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光明日报:新动能催生澎湃动力 华熙生物实现逆势增长

《光明日报》在题为《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的报道中,重点关注济南工业、农村发展新成就。报道中说,在济南市高新区,全球首座以“透明质酸”为主题的博物馆——世界透明质酸博物馆,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在这里,参观者不仅能近距离感受华熙生物明星终端产品“玻尿酸次抛原液”的生产全过程,还可以全方位体验玻尿酸为生活带来的美好变化。

作为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研发生产基地,华熙生物占据全球透明质酸原料近半壁江山,并拥有微生物发酵法、酶切法等行业核心技术,引领了透明质酸行业两次产业革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华熙生物积极应对,转危为机,实现逆势增长。

在农村,党建引领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党支部是农村各项工作、各个组织的核心,必须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说,“我们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建工作融入乡村振兴各领域,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三涧溪村共3300多人,十几年前曾是出了名的穷村、乱村。2004年,高淑贞担任了三涧溪村党支部书记。他们遵循“产业增长点在哪里,合作社就建在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的发展思路,通过“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成立返乡创业、青年创业、康养服务、物业管理、文化旅游等五个党支部,使党的组织优势和产业优势、人才优势相互转化、互融共建,奋斗出了一条“抓党建、强组织、兴产业、促振兴”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径。

统筹盘活各类土地资源,建起农业生态示范园、农事体验园、采摘观光园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开发古地道旅游、建设美食街等,带动村民和周边劳动力就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在高淑贞等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村子逐渐脱贫致富,目前村集体净资产上亿元,人均收入2.8万元,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光明日报:行走在现代化大都市济南 感受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机遇

非遗文化让城市更美好。“大家看这个雕塑,就是讲的我们济南独有的特色碧筒饮。”5月13日一大早,在济南历下区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古籍线装书装帧技艺非遗传承人管延伟正向来自聊城市高唐县中小学的几百名学生讲述济南古城历史和非遗文化,百花洲里的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顽皮好动的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安静了下来。

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是集手工艺术创作、非遗艺术展览、非遗艺术品交易、手工艺体验等为一体的非遗文化交汇中心。在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中,进驻的非遗传承项目达200余个,传承人有50余名,这里让身怀绝技的手艺人们由散落到聚集,从幕后走到台前。

鲁绣技艺非遗传承人戎玉蕊在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中就有自己的工作室,《六骏图》《二十四孝图》《孔子像》等鲁绣作品挂满了墙面,骏马的茸毛、孔子的胡须都栩栩如生、十分逼真,成为一针一线间行走的艺术。

“绣一幅《孔子像》这种比较大型的作品一般需要两年多的时间,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枯燥无聊的。但由于我本来就很喜欢,所以也并不觉得累,反而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从事鲁绣工作已经30多年的戎玉蕊,提起鲁绣艺术和自己的作品满眼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在她的熏陶下,她“90后”的女儿也成了她的徒弟,女儿还为她的鲁绣作品创新注入了不少新想法。戎玉蕊和女儿希望将历史悠久的鲁绣手艺传承下去,让美丽的鲁绣走进现代生活。

滩区迁建让人民生活更幸福。4月22日一早,57岁的济南市章丘区黄河街道字王村贫困户李云福,来到71岁的贫困户车祥胜家里,叠被子、打扫卫生、洗衣服……虽然李云福的视力和听力有问题,平时要戴着1000度眼镜和助听器,但他不一会儿,已经把车祥胜的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

车祥胜上下肢均有残疾,丧失劳动能力,也没有老伴儿,生活困难。“自从有了李云福的帮忙,家里干净了,生活方便了,精神头显得越来越好,生活也越来越幸福了。”车祥胜说。

从2018年开始,李云福与本村4户失能贫困户结对子,每天为每户贫困户上门送2次开水,每月理1次发、洗4次衣服、做8次保洁,老人生病时,他会主动帮忙请医生、拿药,帮助做饭、挑水等。

“这是我们黄河街道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的‘贫贫互助’扶贫模式。我们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设置扶贫互助专岗,聘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与特殊贫困群体结对帮扶,为特殊贫困老人提供居家照料服务。贫困户能在家门口稳定就业,特殊群体身边有人长期照顾,实现了‘脱贫’和‘解困’双赢。”黄河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宣传统战委员孟永生说。

字王村是黄河街道21个滩区村庄之一,曾经地处“黄河滩”,还有较多“老病残”,脱贫攻坚任务曾比较艰巨。后来,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启动,2020年8月字王村和滩区其他几个村子一起搬迁到十公里之外的幸福河社区,那里的住宅宽敞明亮,水电气暖一应俱全,结束了世世代代的黄河滩区生活。

新旧动能转换让济南充满希望。4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五一”小长假的最后一天,济南市委常委会将会场“搬”到了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正在建设的项目现场,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批复精神,研究部署起步区建设下步工作。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批复是山东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实施“强省会”战略的重大载体支撑,也是济南市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的重大机遇。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位于济南市北部,西起济南德州界,东至小清河—白云湖湿地,南起黄河—济青高速,北至徒骇河,包含太平、孙耿、桑梓店、大桥、崔寨、遥墙、临港、高官寨8个街道及唐王街道中西部区域、泺口街道黄河以北区域,面积约798平方公里。

“起步区的初步规划面积是798平方公里,现有城区建设的规模是726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未来的起步区就是一个新济南,再造一个济南,是我们济南的未来之城、希望之城!”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孙立成说。

光明日报:充满自信和豪迈的济南 必将在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古城美如画,祥云天上挂。微风拂绿柳,游鱼戏云霞。”济南古城保护和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学东在朋友圈这样描绘济南的如画美景。

踏着古朴的青石板路,我们一行来到济南百花洲历史街区,青砖小瓦、门楼如画,曲水流觞、荷香送爽,老城风光和人文气息有机结合,勾勒出济南泉、河、城相依相生的古城风貌。济南古城素有“北城南相”的美誉,它既有北方城市的坚毅大气,又不乏南方小城的温润灵动。走在曲水亭街,只见泉水汇流,杨柳垂荫,老街巷在努力恢复保留昔日风貌,白墙灰瓦的民居如小家碧玉般轻巧明快。此情此景,观之倍感温润熨帖。

走进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近距离观赏精美绝伦的鲁绣、柳编、皮影戏、兔子王……这些丰富灿烂的非遗作品,彰显着“让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的创作理念,蕴含着齐鲁儿女特有的审美追求和情感记忆。近年来,济南以百花洲历史街区为载体,依托山东省特色非遗项目,对传统文化、非遗元素进行艺术化呈现,打造了一系列推动古城文化复兴的样板项目,不断夯实古城历史街区文化生态建设。

夜游项目是济南发展夜经济的重要内容,游客可乘船欣赏大明湖和环城公园护城河的美景,感受泉城的独特魅力。夜幕降临,从解放阁搭乘游船出发,沿途欣赏着大明湖上的美丽夜色,听讲解员将济南的历史典故娓娓道来,真切感受到这座漂浮在泉水上的城市“潇洒似江南”的动人意境。

在多年的印象中,济南就是这样一座内敛保守、温吞平和的城市。如今的济南,却一改往日朴实沉稳的性格,变得凌厉好争起来。驱车沿着经十路和奥体中心一路向东,一个高端大气、底蕴丰厚的济南渐次显现:鳞次栉比的现代化楼宇建筑上,富有创意的灯光秀展现出泉城独有的文化特色和历史韵味;浪潮集团、华熙生物、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等,一大批科技创新企业集聚东部片区,成为国内重要的科技成果策源地和高新技术产业高地;位于章丘的城市文博中心和龙山文化博物馆,则不断擦亮龙山文化发现地、命名地的名片,展示着章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采访期间,恰逢首届功能性食品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济南举办。作为论坛的主办者,坐落于济南高新区的华熙生物是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研发生产基地,据透露,目前全球排名前五位的透明质酸原料企业均在山东。在浪潮集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龙山人工智能谷,新一代信息技术、空天技术等新型战略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发挥高科技引擎作用,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正成为题中应有之义。而这正是山东聚合优质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构建高端高效科创体系的生动注解。

在龙山文化博物馆,徜徉于一个个展厅,欣赏着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藏品,记者切实感悟到古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通达的劳动智慧。无论是古朴典雅的黑陶制品,还是造型美观的红陶鬶,抑或是2500年前“齐人网获六鱼一小龟”的早期“日记”,都体现了先民们昂首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乐天达观的生活态度。

行走济南,从西到东,既能邂逅历史悠久的古城风韵,又能领略繁华时尚的都市新颜,也能感受文明沧桑的深厚底蕴。一城山色半城湖,在这座生机勃勃的活力之城、机遇叠加的希望之城,加快发展的脚步始终坚定,“济南速度”不断刷新。我们相信,未来充满自信和豪迈的济南,必将以奋进之姿昂首前行,在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原标题:央视“对话”之后,济南再被聚焦!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四大央媒密集报道

[责任编辑:杨凡、崔中连]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2,诚邀合作伙伴。

当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强,渴望近距离接触艺术的热情高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美术馆深入大众生活提供了丰沃土壤。其中,北京时代美术馆凭借“鲜活”的受众印象,得到广泛的关注。

位于华熙LIVE·五棵松的北京时代美术馆,从创立之初就放下了某种艺术的“身段”,选择了更“有温度”的表达,以开放的姿态,与大众尤其是年轻受众建立连接,传达当代艺术的先锋精神,通过丰富的内容和生动新颖的方式,带领观众感受艺术的美好。

北京时代美术馆作为华熙LIVE文化输出的主要窗口,非常注重艺术与时尚,艺术与设计,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方式,关注当下艺术更多的可能性。2021年以来,北京时代美术馆共推出9场艺术展览,展览期间进行了30余场丰富有趣的线上及线下公共活动,全年参观客流量超25万人,不断以更生动、新颖的方式,拉近与大众的距离。

“我们追求艺术的生命力,希望为公众呈现不被条条框框所限制的,富有生命力、感染力、鲜活的艺术作品。”华熙集团董事长、北京时代美术馆馆长赵燕这样描述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成立美术馆的初心:“让艺术融入大众生活,文化、艺术一定是指引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021年3月27日至6月14日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举行的《WAVELENGTH:此时此刻》当代艺术展,集结了十八位国内外知名当代艺术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为观众呈现“当代艺术新时空”,打造全新观展体验。赵燕与艺术家loliloli studio联合创作跨界艺术装置《X4》,表达生命的力量不仅体现在跨越变化的曲折离奇之时,更有时间作为变化最客观的见证者,每一个被重视或忽视的瞬间,都在见证着生命的破碎与重建,见证着世界的此消彼长。

艺术与科技的跨界融合,是北京时代美术馆持续挖掘的话题。2021年7月份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开展的“2021亚洲数字艺术展”邀请来自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等近50位数字艺术家,用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算法媒体,呈现一场虚构城市的“狂欢时刻”。

时代美术馆经过十余年发展,也开发出一系列自有IP,其中“买得起艺术周”是华熙LIVE独特商业文化活动,为青年艺术家提供艺术展示平台,鼓励青年艺术家用艺术实践表达个性主张。观众则能体验到充满活力的文化现场,在休闲、消费的同时,享受到与艺术、设计、生活相关的新奇出游体验。

近期,北京时代美术馆里,名为《向光而行》的“云中”艺术展对外展出,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2月27日。据了解,本次展览带来了多位先锋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包括摄影、装置、音乐等形式都有出现,它们都以光影为元素和媒介,挖掘光之力量,展示光与影的变幻,呈现艺术家对于世界和自己内心的探索。

“向光而行”新媒体艺术展中,由华熙集团董事长、北京时代美术馆馆长赵燕与艺术家梁宏伟联合创作的艺术作品《极》,试图引导每个人走向 “中心”,从而制造光。赵燕表示:“《极》这个作品,就是要表达出我们每个人自己的能量场,而这个能量场也能去影响别人。”

作为闭馆时间最晚的美术馆,北京时代美术馆因“深夜美术馆”(10:00-22:00)的标签被人熟知。这一全新概念将带动夜经济地标性商圈的文化升级,逐步引领京城艺术圣地向京西迁移,使得北京时代美术馆成为国内外艺术家的艺术圣地和年轻人的潮流聚集地,也让大众与艺术更近一步,将艺术融入生活,发现新的世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沣西紫薇万科大都会是什么档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