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植发店忽悠怎么维权?

我在碧莲盛做的:简单描述一下

当初也是一个人对比来回 选择了这家机构,我相信,大家都一个心情这里就不过多描述了。

手术前,我一个人跑去了,谁也没有告诉,包括朋友在内。可能这就是我的性格吧--特立独行

先放一张我未植发前的照片吧:

忽略答主的素颜、满脸油光,每天对着电脑没办法。有时候保养真的不仅仅是女人们的事情(有谁看得出当时答主在拉屎呢?O(∩_∩)O~)

中午取头发,取了好几个小时,下午植发。植发的时候对头皮打麻药、注射生理盐水;取发的是一个男的还是我老乡,给我植发的是一个女护士

下午做完后,因为麻药还没退去,所以感觉没事,我就在他们大厅的椅子上坐了几分钟,拿完他们配好的药就去坐地铁回家了。

这中间有个小插曲,在帮我包扎完毕后,我在回家的途中,地铁上,我居然晕倒了,晕倒了........可能流血过多,然后地铁摇摇晃晃,再闻到后背传来阵阵血腥味的缘故吧。这里感谢在地铁上帮我按报警的女孩子,蟹蟹哈。

在家躺了三天,点了三天的外卖

三天后去上班,结果莫名其妙的脸就开始肿了起来,问他们植发机构,他们说是正常的反应:头皮里面的生理盐水没有排除体外,睡觉不注意就会转移到脸上。

七天后才能洗头,因为要结痂

这是差不多脱痂后的背面

还是能明显看到变稀疏了

对了,植发后避免吃油腻的东西,因为头皮分泌油脂不容易排出,期间头皮上长了好几个脓包

之所以第二次付了4200,是因为再给我测量取发的时候说需要加500毛囊,不然达不到预期效果,然后,我就加了。

15块一毛囊,还打了一个折扣 75折?7折 具体我忘记了,这个得回家看收据。

(趁着下班码一些字吧,凑合看吧,我语言组织能力不好)

最后,我感觉不是很理想 o(╥﹏╥)o

这是最近的照片,植发的部分长得很慢,两边跟后面的头发长得很快,建议配合美国Rogaine 使用。记住美国Rogaine美国Rogaine美国Rogaine 重要的事情强调三遍。

还有碧莲盛也有卖,但是似乎很贵好伐,个人建议走亚马逊海淘,我买了两盒

一盒三小瓶,液体。头发洗干净干了之后用吸管滴在植发的地方,或者想要生发的部分即可。

(有什么疑惑可以留言,回复不及时,还请见谅)


且不看美颜滤镜,光看整体还是大脑门哇,哈哈哈哈,,,

评论有人说我广告贴,醉醉的

不喜欢留长发,喜欢短发但又不想让别人觉得是秃的样子,好纠结

刚刚剪头发,理发师说我有脱发现象,我没说出来:这本来就是脱发,然后植发后植发区头发稀疏的现象啊……要哭

后来理发老板像我推荐一款洗发水,说是针对我的油性发质,脱发掉发。我先用用看,有效果了再贴出来吧

更新,一直有人私信,要照片看效果,我就不一一回复了,更新下吧。仅参考哈

既然爆照磨个皮就不要吐槽了吧,可能种植的数量太少吧,大脑门。

嗯没事,拉近,你们要的仔细照

一般人是三个手指的宽度,我的发际线还是更高一些

植发后头发往上翘着长,不是按照其他发根的生长方向来的。所以,看起来还是大脑门。我记得之前看过植发视频,负责人的医师都会根据你的头发生长方向来做。

十一离职回家在老家的板栗园拍的。

发型跟脑门还是有必要联系的吧,我已经大半年没去理发店了,自己对着镜子用理发器整的,弄得不好,可能还是显得最终效果不行吧。

最后无关紧要附两张,凑字数,显得有学问

“0.1元毛囊检测”、“1元种植200毛囊单位”……新生医疗美容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新生植发”在多家电商平台打出“低价套餐”广告,吸引了大量脱发人士的关注,但却频频遭遇“虚假广告”、“诱导学生网贷消费”的投诉。

据媒体报道,消费者曹先生今年7月在一款软件上看到新生植发“1元种植200毛囊单位”的广告,到店后,却被轮番诱导,最终通过网贷APP贷款消费了15000多元。而在媒体的暗访中,消费者前去门店体验新生植发的“0.1元体验植发”,最后却被“忽悠”花了28000元。

“0.1元毛囊检测”、“1元种植200毛囊单位”,到底是真优惠还是低价“导流”?对此,中国网财经致函新生医疗美容有限公司,截至发稿,未收到任何回复。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贝贝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低价广告吸引消费者,而实际产品情况与广告不符,可能涉嫌虚假广告或欺诈。

“1元体验、免费检测” 新生植发低价广告被指虚假宣传

据报道,今年7月,曹先生在一款手机软件上看到“1元种植200毛囊单位”的广告。点开广告,并私信客服后,曹先生被告知“带1元钱和身份证就可以”,而约定的体验门店是广东中山的新生植发。但当曹先生到店后,发现广告中宣称的“1元产品”并不存在,工作人员表示只有两种“套餐”选择,一种12600元,一种39000元。

曹先生称,在自己表示没有这么多钱之后,工作人员直接跟他说“手机拿来,我帮你下个东西”,随即便帮他下载了一款网贷产品,并操作了上传身份证照片、扫脸等流程,最终曹先生通过该网贷产品支付了12600元植发费用(分24期还款,本息合计15000多元)。

对此投诉,中国网财经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向新生植发北京某门店工作人员咨询“1元套餐”的活动,该工作人员表示,该套餐是“1元试种”活动,给大面积脱发的人群试种200单位看看效果,“该套餐只种植正方形,一般只做全光裸部位,这样才能看出效果。”

当记者追问,消费者到店后是否可以只做“1元试种”项目,该工作人员表示“不可以”,并表示“1元试种”前,还要缴纳“体检费用300元”。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国网财经记者就“1元套餐”项目给新生医疗美容有限公司发送采访函后不久,前述“1元种植200毛囊”的低价套餐广告就从各电商平台下架了。

中国网财经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上,有不少像曹先生这样的投诉案例。有消费者表示,“通过广告得知深圳的新生植发有‘免费毛囊检测’,结果到店后,店员说是需要会员才可以检测,并反复诱导劝说刷卡或贷款支付,最终刷卡2000元后才回到家中。”

“一开始在网上看到温州新生植发的广告,说是免费检测毛囊,加完负责人微信后,说是一个疗程五六百元,两到四个疗程治好脱发,结果去的时候,一群人围着我,让我买一个一万二的套餐,我说没钱,他们就让我办理了一个什么分期付款,现在每月要还1千元。”

对此,王贝贝律师表示,虚假宣传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广告法》在第四条中明文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王贝贝强调,“商家以低价宣传‘一元种植200毛囊单位、0.1元检测毛囊、免费

检测毛囊’,吸引消费者到店,其实际提供服务与所宣传的广告不符,涉嫌虚假广告或欺诈消费者。”

据介绍,植发行业内公认的定价公式为“植发价格=毛囊单位数量 * 毛囊单位单价 +(手术费,护理费,耗材费,检测费用等)”,国内植发行业普通医生植发10~15元一个毛囊单位,而技术好的知名医生,每植发一个单位,报价在15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20元一个单位。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某些植发机构在互联网上发布的广告,如“1块钱植200毛囊”、“打包价XX元全包”,大多数是以低价“导流”吸引患者,而“正规的植发机构价格公开透明、签约植发,不会通过其他方式随机增加收费产品或服务项目,术前确定的毛囊数量和价格在术中不得改变,并根据患者的脱发程度推荐相应的服务项目。”

诱导消费、诱导学生办理网贷频遭投诉

中国网财经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新生植发在“低价导流”之后,“诱导消费、诱导办理网贷”紧跟其后。

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上,有消费者投诉称,北京新生植发门店工作人员拿着用户的手机,代为操作办理网贷,却没有提示网贷会产生高额利息。还有用户投诉称,“2021年8月15日去深圳新生植发医院,医生给的贷款利息高的很,去做植发手术花了两万多,后面疗程没做过,想退款不给退”;“10月1日看到新生植发广告,说植发价格透明,到了之后各种理由让我交钱,公司强制拿我手机操作的贷款分期,什么项目没有做,一万多块钱不退给我”。

对此,王贝贝表示,民事领域的欺诈,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包括虚构事实与隐瞒真相两种具体的行为。如果商家通过欺诈手段,帮助消费者完成消费贷,该合同是因为第三人的欺诈而订立的,根据《民法典》第149条之规定,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在此种情况下,若当事人了解项目后,明确表示自己有消费的意愿,需要贷款完成,那么该行为就是商家正常的经营行为;若是因店员的欺诈,违背自身真实意愿而订立的一系列消费、贷款等,则有权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起撤销“,王贝贝强调。

此外,记者注意到,在众多新生植发“诱导网贷”的投诉中,还有不少“学生”用户。

有用户投诉称,“我是一名学生,2020年12月在成都新生植发那边办理了一个34000元一年的疗程,但是我发现与它所说的事实不符合,所以想要退款,但是(新生植发)不给退,交费是通过第三方软件即分期付款办理的,操作都是店员操作的(我的手机都是她来操作的)”。

另一位用户投诉称,“2020年8月,在合肥新生植发,他们让我去做头皮检查,然后说我的头皮不办理疗就要完蛋了,然后让我办理两万多的套餐,我说没钱,还是学生,他们说让我办贷款,一步一步教唆我”。

还有用户投诉称,“本人是北京某高校学生,2020年12月在新生植发客服的一再催促下,去了北京新生植发查脱发严重问题,结果我去了以后,查完原因给我推荐护发产品,并给我推荐了两种护发产品,价值2800块钱,并说你想要就给你办贷款,然后用我的手机下载即分期,并让我在办理贷款过程中说‘我不是学生’等话语,就给我办了贷款”。

植发效果存疑 消费者维权遇难题

对于消费者来说,植发手术付出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都比较多,因此他们对植发的效果也有更多的期待。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植发行业研究报告》指出,植发效果是植发人群最关注的因素。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新生植发的术后效果饱受消费者诟病,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存在大量“体验不佳”的用户分享,有消费者甚至因效果不达预期,与新生植发对簿公堂。

记者在小红书检索“新生植发”的相关笔记,发现有不少用户分享了“体验不佳”的感受,如有用户表示“真是个骗子中心,每次去基本都要在耳边疯狂推销各种疗程,事实证明都没有用”,还有用户称“新生植发没有效果,千万不要去!”

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上,有消费者表示,“斑秃治疗没有效果,说三个月可以长头发,过了一年没有一点头发”;“在南京新生植发花费31000元至今1年多,头发成活率很差,没有能够达到我预期和他们广告的效果,现在要求退款部分费用,医生却推卸责任”;“本人在成都武侯区新生植发种植头发,植发大概过了半年时间,我一直在给医院反应掉发,医院表面上检查了,回复说正常的,但术后一直掉了半年,快到一年再去医院检查(和医院签订合同期限是一年),头发没有达到(承诺的)存活率”。

对此,王贝贝律师表示,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故此,根据具体情况,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对于剩下还未做的疗程如果还没付款的可以不付款,已经付款的可以申请退款。

还有用户因植发效果不佳,起诉新生植发。2021年3月3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刘某某与重庆新生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2020)渝0107民初14731号)。

判决书显示,高校教师刘某某诉称,在新生植发治疗以前,头发发质比较细软,但无脱发现象。主治医生杨主任对原告发质进行检查后,口头承诺可以通过治疗显著增加头发的直径,改善发质,但未向原告出具治疗结果保证书,也从未告知原告治疗可能不会对发质有改善效果,也从未告知原告治疗可能会导致发质受损的任何说明。一年的治疗期结束后,原告发质没有任何改善,相反头发变得更加稀少,发质严重损坏。最终,对于刘某某的起诉,法院判定“证据不足,无法证明脱发系由于接受了新生植发的医疗服务引起”,而未支持用户的诉求。

公开资料显示,新生医疗美容集团有限公司于2016年03月25日成立,法定代表人林凤飞。新生植发成立于2001年,在全国40多个城市覆盖毛发管理中心。

文章来源: 中国网财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沟通处理,特此鸣谢!

“我变强了,也变秃了”,这是很多精英男士们用来调侃自己的话,对于他们而言,功成名就的尽头,或许是植发医院。

在“植发第一股”雍禾医疗(02279.HK)的招股书内有这样一段介绍,公司的专业医务人员以及销售和营销人员会不时访问区域内的大型企业,例如字节跳动及爱奇艺等大型互联网公司,以及金融行业的大型企业,并举办研讨会,分享毛发养护相关知识。

但头发动不动集体“出逃”,也并非成功男士们独一份的伤感。在虎扑上,很多男性不止聊球聊游戏,还在各种植发帖子里分享自己的经历,跟帖量动辄上千。在“植发吧”这一百度贴吧里,约114万人、788万帖子在讨论“头”等大事。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2.5亿人正饱受脱发困扰。

面对“秃”然的意外,很多人走上了植发的道路,并催生出了市场规模高达数百亿的植发新经济。沙利文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植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为169亿元,预计在2030年达到756亿元。但植发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衍生了不少行业乱象,如“服务欺诈”、“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

目前的植发医疗机构中,以雍禾植发、大麦植发、碧莲盛植发、新生植发为代表的连锁型民营机构,相比其他单体植发机构综合实力更加突出。在成为消费者首选的同时,也遭遇了多次投诉,甚至还有一些消费者将争议诉诸法院以维护自身权益。

在黑猫投诉上,有数百条有关“植发”的投诉,投诉的关键词大多围绕“虚假宣传”、“强制消费”、“欺骗消费”、“诱导贷款”等。雍禾植发、大麦植发、碧莲盛植发、新生植发等均在被投诉对象之列。

最新的两条投诉便是关于新生植发。一名消费者在3月9日投诉其“诱导顾客使用医美贷款”,签字时未告知会与公司形成借贷关系,且利率颇高。

该消费者展示的借贷信息显示,资金提供方为通华小贷,分期总额为5530元,年利率为17.27%。另外,消费者还投诉新生植发存在检测毛囊之后不发检测报告,在表明不想继续治疗后,被告知不允许终止治疗,也不退款,客服也不予回复、收费过高等行为。

另一名消费者则在3月7日投诉新生植发存在“强迫消费、服务不到位、态度差、退款难、欺骗消费”行为,涉诉金额为4872元。目前,这两起投诉的状态分别为“已回复”、“已完成”。

下面这起案例,则更能典型地反映出消费者们在植发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根据中国庭审公开网发布的于开庭、案号(2021)粤0304民初47177号的庭审视频,雍禾医疗下属的深圳雍禾既美医疗美容门诊部,被消费者林先生起诉在服务及签署合同等环节存在欺诈、缺陷行为,并提交了21份证据进行佐证,彼时距离林先生做完植发手术已一年。据企查查,该门诊机构的直接受益人为雍禾医疗董事长张玉。

图片来源:庭审视频截图

一方面,原告律师认为植发效果与雍禾方面承诺的95%相去甚远,肉眼可见地植发密度参差不齐,无法达到大众普遍审美,以致其出庭都需要戴着帽子。从视频中可以看出,林先生全程出庭中都戴着帽子。另一方面,林先生认为雍禾方面的手术设计方案与手术跟踪单不一致,合同约定提取1697个单位,但实际种植了1750个毛囊,多提取了53个毛囊,致使后续在费用结算上存在争议。

整体来看,林先生质疑美容诊所及相关医护人员的资质,认为负责手术方案设定的医生在设计方案上存在缺陷,且相关医生的执业证书认证截止期为2019年,之后未查询到相关的变更记录,即无法确认该医生在2019年后是否还具备相关资质。

另外,雍禾方面承诺的人证合一及全程参与也不属实,在手术过程中被告医生未全程参与,林先生要求雍禾方面提供相关证明及手术监控录像,但雍禾方面以“收到调查函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8、9个月,内存有限,视频超时后会被自动覆盖掉”为由未予提供。但林先生质疑这一说法,他表示在做完手术后就要求提取监控了,其他地方的监控雍禾方面都有,仅关于他的视频无法提供。

根据庭审视频内容,该案件被定性为合同纠纷。另据企查查,该起案件的最新审理程序为“民事二审”,林先生在这一轮中获得了支持。

消费者植发的目的是增加发量、改善颜值,所以在与植发机构交锋过程中,对植发结果是否满意,是双方争执的焦点,这便涉及到了毛囊存活率的问题。

在上述庭审视频里,林先生与雍禾方面签署了毛囊保证存活率协议,约定毛囊的存活率在95%以上,其他机构对存活率的说法亦是如此。《投资者网》以消费者的身份,在线咨询了碧莲盛植发的工作人员,对方亦明确表示“毛囊的存活率在95%以上”。

图片来源:碧莲盛植发官网

但问题是,目前并没有专业的第三方鉴定机构能够准确检测出毛囊的存活率,这也是消费者维权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上述庭审中,林先生若需要鉴定存活率,只能去雍禾下属的机构鉴定。雍禾方面给出的说法是,目前的植发市场,能做相关鉴定的除了雍禾,便是竞争对手了,但雍禾不同意消费者前往竞争对手处进行鉴定。

央视也曾关注过这方面的问题。2021年12月12日,央视财经曾报道,大批消费者带着美好的预期走进植发机构,但植发手术之后,有不少消费者走上了维权之路。央视记者采访了多位因植发手术失败正在投诉维权的消费者。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家涉嫌虚假夸大宣传、植发效果鉴定难,以及消费退款难等情况。

法律专家表示,对于毛囊存活率和治疗效果,如果没有可量化的检测鉴定手段和标准,司法机构做出明确判定也存在困难,消费者在维权的过程中,往往也会因为举证不力而无法得到法院的支持。

事实上,植发机构宣称的存活率数据是否合规有待考究。《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中规定,医疗广告的表现形式不得含有包括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等情形。

根据雍禾医疗的招股书,公司曾因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及《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的若干独立不合规事件而曾被相关政府机关罚款,2018年、2019年、2020年及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均有类似不合规事件发生。

另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植发养发相关企业中,超640家相关企业曾产生过法律诉讼,超过7100家相关企业曾出现经营异常,占比16.3%。遭受行政处罚的有480余家,严重违法的有100余家。

从市场前景来看,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自我外貌意识增强、植发技术进步、以及脱发持续年轻化等综合因素影响,植发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风口期。

根据沙利文数据,国内植发服务市场从2016年58亿元快速增长至2020年134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23%。2021年中国植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为169亿元,同比增长26%,预计2030年规模为756亿元,2020年-2030年十年间的规模增速可达19%。

植发机构处于产业链的中游,包括连锁植发机构、整形医院植发科、公立医院植发科和地方性植发机构。其上游主要涉及器械与耗材,下游则为获客渠道与消费者。在整个产业链中,植发机构的盈利空间较大,其中头部植发连锁机构尤甚。

以雍禾医疗为例,根据公司招股书,2020年雍禾医疗收入超16.4亿元,超过行业第二、三名总和。同年公司的医生人数、运营中医疗机构数量以及就诊植发患者人数在行业内也均排名第一。2021年上半年营收亦保持增长,同比增75%,总营收约11亿元。截至 2021年上半年,公司共拥有52家医疗机构,覆盖全国50个城市,包括51家雍禾植发门店和1家香港显赫植发门店,另外还有4家史云逊非医疗养发机构。

但拆解财务指标可以发现,公司的业绩快速增长离不开大额的营销费用支出。

2018年-2020年,公司分别营收9.3亿元、12.2亿元、16.4亿元,销售和营销开支却高达4.6亿元、6.5亿元、7.8亿元,分别占比49.6%、53.1%和47.6%,而同期的净利润仅0.54亿元、0.36亿元、1.63亿元,

另外,雍禾医疗的前五大供应商则以广告、推广、信息技术、劳务外包服务为主。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包括搜索引擎相关广告、地铁站展示广告、社交网络平台推广服务、在线社区推广服务、电梯展示广告等,2018年-2020年,公司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为人民币1.9亿元、2.8亿元、2.8亿元,分别占采购总额约23%、25%、20%。

不止雍禾医疗,过度依赖营销是行业普遍的特性,从电梯间、地铁站,抑或是电视综艺、小红书、知乎、哔哩哔哩等线上线下随处可见防治脱发的广告,植发机构们的营销投放力度可见一斑。

不过,随着医美行业迎来强监管,植发营销广告也将得到有效改善。2021年11月,国家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对医美广告发布做出了细化要求和监管责任,重点打击制造“容貌焦虑”等行为,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的医美广告监管。而随着植发行业进入成熟期,还将迎来包括营销、广告、医疗器械、技术设备等多方面的合规化,促使消费环境得到更有效的保障。(思维财经出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植发靠谱么 的文章